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中国近代文学大系中国新文学大系《中国近代文学大系》上海书店1990年起出版,共32卷,2000万字,收录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时期(1840-1949)有影响的作品。《中国新文学大系》第一辑由良友图书印刷公司于1935年出版。1980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在重印第一辑的同时,相继编撰以后各辑,其中第二辑(1927-1937)、第三辑(1937-1949)、第四辑  相似文献   

2.
经过几代人50余年的前后接力、共同奋斗,终于完成了《中国新文学大系》第一个十年(1917—1927)、第二个十年(1927—1937)、第三个十年(1937—1949,应是12年)编纂出版的重大工程,为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史以至思想史、出版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文化积累和珍贵史料。第一个十年《中国新文学大系》由赵家璧主编,蔡元培作总序,1935—1936年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这次出版的“大选”进入1917—1927年之间的新文学理论和作品,包括建设理论、文学论争、小说、散文、戏剧、诗和史料·索引七个门类共十卷,分别由胡适、郑振铎、茅盾、鲁  相似文献   

3.
今年3月,上海文艺出版社在继影印出版《中国新文学大系》第一个十年(1917—1927)的10卷本和编辑出版了《大系》第二个十年(1927—1937)的20卷本之后,经过长期酝酿讨论,正积极着手筹备《大系》第三辑(1937—1949)20卷本的编纂工作,力争在建国40周年大庆时全部推出。新文学大系的第三辑的年限,是我国现代革命史上极其重要的历史阶段。《大系》的编选工作,要求全面、准确选拨这个时期抗日根据地(解放区)、国统区、沦  相似文献   

4.
上海文艺出版社继影印出版十大卷《中国新文学大系》后,正在准备《中国新文学大系》(1927-1937》的编纂工作。《中国新文学大系》是中国新文学运动第一个十年(1917-1927)理论和作品的选集,由上海良友图书公司于1935-1936年间出版。赵家璧主编,蔡元培作总序,编选人作导言。全书共十大卷:建设理论  相似文献   

5.
继影印出版“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之后,上海文艺出版社又在积极编纂《中国新文学大系》(1927-1937)。胡乔木同志对该社负责人说,这次编纂工作是有意义的,它将在国内外发生一定的影  相似文献   

6.
建树当代中国出版丰碑--<中国新文学大系>的主编赵家璧先生(1908.10.27~1997.3.12),是鲁迅先生的挚友,在他60余年的编辑、著译生涯中,为中国新文化出版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生前曾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和上海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上海市政协常委,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副主席,曾荣获第二届韬奋出版奖.1972年退休.  相似文献   

7.
人民日报1983年8月16日第8版《答读者问》专栏里一篇文章写道: “《中国新文学大系》是中国新文学运动第一个十年(1917—1927年)理论和作品的选集……”“《中国新文学大系》续编,自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起,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止。……全书约一千万字,分二十卷(每卷约五十万字)出版,约为第一个十年的一倍。”(着重号系引者所加)读了这段文字,如果问“《中国新文学大系》(即  相似文献   

8.
1935年5月15日,《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出版了。细细算来,今年是它的七十岁生日。大系的主编——赵家璧(1908~1997年)已经离开我们八年。他没有看到第四辑问世,也无从知道第五辑的主编是谁人。但他早就预料到大系会继续编下去,正如世人所说“书比人长寿”。一个年青编辑的梦想赵家璧自幼喜欢读书,十七岁时,作为圣约翰附中离校学生,进入国人自己创办的光华大学附中的高中一年级读书,那时他就参加校刊《晨曦》的编辑工作,高三时主编《晨曦》并将《晨曦》向社会发行,从此爱上了编辑这一工作。在升入光华大学后,他认识了良友图书印刷公司…  相似文献   

9.
2010年阳春四月,我在医院里平静地度过了九十岁生日。回首往事,一辈子从事文化出版事业,许多往事值得回味。赵家璧1935年在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主编出版一套《中国新文学大系》,为五四以来新文学的第一个十年作了总结,意义重大。近五十年后,20世纪80年代我主持上海文艺出版社期间,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著名编辑出版家赵家璧在我国近现代文学史上颇有影响力的系列作品特别是《中国新文学大系》的探究,系统分析了赵家璧的出版理念。  相似文献   

11.
三、抗日战争阶段(1937—1945年) 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全面侵略后,国民党和共产党开始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出版事业也曲折地向前推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革命根据地的出版事业,尽管物质条件十分困难,仍然出版了不少书报杂志,呈现出蓬勃气象。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的出版不仅是赵家璧编辑生涯中的重要收获,更是中国出版史上极具特色的出版案例。《大系》在充分发挥编辑主体构想的同时,将"选"和"论"很好地结合起来,实现了从选家之学到史家之学的转变,创造了出版史上的一个"奇迹",时至今日仍在编撰体例、分期方式等方面影响着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写和出版。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史料》(以下简称为《史料》),是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和中央档案馆联合编纂的。收入的史料,起于1949年,计划第一阶段止于1978年,第二阶段止于上世纪末。按年编辑,每年一卷,个别年份每两年一卷。已经出版11卷,还要出版若干卷。这套史料的出版,对研究新中国出版史,推动出版科学理论建设,促进出版事业的改革发展,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断断续续看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出版人:汤姆·麦奇勒回忆录>的时候,报纸上零零星星的有关于赵家璧百年诞辰的纪念文章.大家普遍认为赵家璧先生的主要功绩在于他当年主编、策划,出版过<中国新文学大系>、<良友文学丛书>、<一角丛书>、<晨光文学丛书>等,其中为大家津津乐道的是<良友文学丛书>出版了鲁迅、茅盾、老舍、巴金、丁玲等人的作品.据说,胡适、周作人、郁达夫、朱自清、郑振铎、阿英等人也都与赵家璧有过合作.  相似文献   

15.
丁景唐1920年生,浙江镇海(今宁波)人。1937年冬参加革命,作家、诗人、出版家。笔名洛黎阳、歌青春、丁英等。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毕业于光华大学中文系。20世纪30年代,在上海创办《蜜蜂》文艺半月刊。曾任《小说月报》编辑,《文坛月报》编辑。抗战胜利后,主持上海文艺青年联谊会工作,出版《文艺学习》,开展进步文艺活动。1949年后历任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宣传处、新闻出版处处长,上海市出版局副局长,上海文艺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名誉社长、编审。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第二、三、四届代表,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协理事,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第一届理事,上海版协副主席、顾问,上海市编辑学会名誉会长。主要从事鲁迅、瞿秋白、"左联"五烈士和左翼文艺运动史的研究,为上海文艺出版社策划影印"左联"、"文总"等文学刊物40余种;主持编辑出版《中国现代文艺资料丛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书》、《中国现代作家论创作丛书》以及《中国新文学大系(1927~1937)》20卷,其中《中国新文学大系(1927~1937)》获第六届中国图书奖一等奖。主要作品有诗集《星底梦》,评论集《学习鲁迅作品的札记》,2004年出版《...  相似文献   

16.
由吉少甫主编的《中国出版简史》已由学林出版社出版。本书的编著者为曹予庭、杨震方、周元高、顾承甫。全书约40万字,除绪论外,分为三编:第一编“中国古代出版事业”分七章论述了从上古到清代中叶的出版事业发展概况;第二编“中国近代前期出版事业”分五章论述了反映旧中国民主革命的图书和出版工作,近代机械印刷术的传入,西洋文化的影响和翻译工作,旧书业和新书业,近代出版法令;第三编“中  相似文献   

17.
雷雨 《出版参考》2009,(22):27-27
在断断续续看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出版人:汤姆&#183;麦奇勒回忆录》的时候,报纸上零零星星的有关于赵家璧百年诞辰的纪念文章。大家普遍认为赵家璧先生的主要功绩在于他当年主编、策划、出版过《中国新文学大系》、《良友文学丛书》、《一角丛书》、《晨光文学丛书》等,其中为大家津津乐道的是《良友文学丛书》出版了鲁迅、茅盾、老合、巴金、丁玲等人的作品。据说,胡适、周作人、郁达夫、朱自清、郑振铎、阿英等人也都与赵家璧有过合作。  相似文献   

18.
人民文学出版社在新世纪的第一缕春光中迎来了建社50周年。 人民文学出版社是新中国文学出版事业的主要基地。1951年3月创建于北京。建国初期,百废俱兴,第一任社长兼总编辑冯雪峰同志受命建社,与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学家、翻译家、出版家聚集一堂,筚路蓝缕,为开创和发展新中国文学出版事业而共同努力工作。建社之始,即选拔整理自延安文艺座谈会以来优秀的文艺作品,出版了“中国人民文艺丛书”、“文艺建设丛书”、“解放军文艺丛书”等,随后集中出版各种体裁的优秀作品选拔本144种。与此同时,以巨大的热情推动新文学创作,出版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库”是中国出版集团按照中央领导同志关于“要抓好标志性重大出版工程”的指示精神,根据集约经营、资源整合的基本思路,经过广泛深入的调研、严格的可行性论证和全面的策划,由中国出版集团发起并组织出版的大型出版工程。这项出版工程于2003年8月开始启动,2004年5月出版第一辑(100种),2005年6月出版第二辑(102种)。1.文库编选出版宗旨“中国文库”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领,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三贴近”的要求,汇集百年来的中国文化经典,打造新时代的中国书架工程,服务于广大读者,为建设先进文化,实现…  相似文献   

20.
人们都叫他“老丁”。四十年前,当他二十几岁的时候,熟悉他的人就叫他“老丁”。现在四十年过去了,而与他一起工作的青年同志同样叫他“老丁”。“老丁”,是丁景唐同志引以为荣的称呼。的确,这种称呼说明了他平易近人。老丁原是上海文艺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和党组书记,今年刚刚退居二线。多少年来,“三位一体”的职务使他工作头绪繁多,但他从不忘记自己是个编辑。近年来,除全面负责出版社的工作外,还忙于主持编纂《中国新文学大系(1927—1937)》这一重大文化积累工程,既当总编,又当编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