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0 毫秒
1.
张爱玲潜意识的文化心理对其小说创作产生了极大影响。她的潜意识文化心理是悲观的人性论,对人性的认识主要是人的自私、冷酷、贪婪、无情等。这种潜意识文化心理是在其生存的家庭环境、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不幸的爱情经历等特定客观条件下形成的。张爱玲的小说创作受到了其潜意识文化心理的深深影响,她40年代前中期的小说《倾城之恋》、《红玫瑰和白玫瑰》、《花凋》、《封锁》、《金锁记》等,主要是展示了人性冷酷、自私、贪婪、变态等特性,即展现了其悲观人性论。  相似文献   

2.
陇人 《初中生》2011,(Z6):30-33
舒婷:原名龚佩瑜。上世纪70年代末,她和北岛、顾城、梁小斌等人以迥异于前辈的诗风,在中国诗坛上掀起了一股"朦胧诗"大潮,《致橡树》是其朦胧诗代表作之一。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相似文献   

3.
钱钟书《围城》的创作与其文艺观有诸多相似之处,可以相互印证其价值观和美学理想,其学术和创作可谓殊途同归。《围城》是《管锥编》、《谈艺录》等学术著作中所体现的文艺观在创作领域的反映,为鸟之两翼,可以相互佐证;《围城》体现了其主张的"以俗为雅,以故为新"的写作风格;《围城》中的婚姻观与钱钟书对于写景的"若即而离",其价值观和美学理想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4.
戈尔丁的小说,如《继承人》、《平切尔.马丁》、《自由落下》、《尖塔》、《看得见的黑暗》等,巧妙地使用象征、隐喻和意象,构成了其独特的叙事模式。这种模式本身富有意义,不仅强化了小说的主题,也增加了其复杂性。  相似文献   

5.
叶灵凤(1904~1975)是创造社后期重要的作家、画家。原名叶蕴璞,笔名有林丰、霜崖、灵凤等,他的早期创作主要在小说方面,主要有:《女娲氏之遗孽》、《菊子夫人》、《鸠绿媚》、《处女的梦》等短篇集及《红的天使》、《时代姑娘》、《永久的女郎》、《未完的忏悔录》、《紫丁香》、《爱的滋味》、《穷愁的自传》等长篇。80年代以来,国内相继出版或重印了他的小说和散文,介绍、评论叶灵凤的文章也越来越多。诚然,叶灵凤的性爱小说占了主流,但其主题是美的憧憬、爱的讲座,其艺术价值是颇高的,郁达夫说:“天才的作品……以常人的眼光来看,终究是…  相似文献   

6.
《秦风》是《诗经》里的重要篇章,是研究秦人历史、地理、礼制、风格、文学等极其宝贵的经典文献。基于此,主要从考查《秦风》的内容主旨、分析艺术特点和探求其所反映的地域文化特点等三方面切入,对其进行审视,以期能对《秦风》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关注与探讨方面,马克思可以说是丰碑似的人物,其生态思想是丰富的,也是贯穿于其哲学始终的。马克思的生态思想以其《博士论文》(1841年)、《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资本论》等经典著作的时间和相关内容为主线可以分为萌芽与产生、形成和成熟三个阶段,在各个阶段,马克思都对人与自然关系进行了阐述,生成了其生态思想的逻辑,凸现了其生态思想的理论特色。  相似文献   

8.
张怡红 《现代语文》2007,(2):122-122
余秋雨先生是人们非常熟悉的艺术理论家、中国文化史学者和散文作家。他的散文集《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秋雨散文》、《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和《千年一叹》等,在读者中产生了强烈而深刻的反响,台湾文化界和出版界也引起了轰动,其作品发行量之大令人鼓舞。  相似文献   

9.
沈从的小说解析了生命的自损形态、自足形态和自强形态。从二类生命形态的表现来看,作家理想的生命原型不在《边城》、《三三》等湘西小说中,而在《生存》、《黑夜》、《如蕤》、《过岭》等小说中,这些小说的主人公,体现了作家对生命美的人,是其理想的生命原型。  相似文献   

10.
再论曹植的游仙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曹植游仙诗创作的文学渊源、指导思想和艺术寄托三个问题。首先从作品取材及构思模式等方面,论证其渊源于《楚辞》及其楚巫文化,主要不源自《庄子》一书及秦汉以来的道教文化,它受《远游篇》和屈原作品的影响极为明显。其次论证其创作的指导思想是汉魏之际的名理学,而不是道教求仙思想,其动机也是咏怀而不是求仙,曹植游仙诗的思想倾向与其轻爵禄而重声誉,与他追求永生的声名和超常的精神能量是完全一致的。再次论述了其艺术寄托表现的多样性,包括暗示性、意向性、反衬性、比拟性等多种寄托方式,具体分析其代表作《远游篇》和《升天行·扶桑之所出》,并引述其表文内容来印证诗中的双关、比拟确实存在。  相似文献   

11.
《隋书》是唐代官修史书之一,其中的《帝纪》和《列传》由魏征、房琯等负责纂修,而由“征总知其务”。其间的《序》与《论》皆魏征亲手所撰。他通过《序》、《论》的撰写,总结了隋亡的沉痛教训,表达了自己的政治主张。  相似文献   

12.
老舍是现代小说家、戏剧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他被誉为"人民艺术家"、"语言大师",其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和戏剧《龙须沟》等。《龙须沟》以龙须沟今昔巨变为背景,反映了劳动人民解放前后翻天覆地的变化,深刻揭露了旧社会,热情地赞美了新社会。  相似文献   

13.
《隋唐嘉话》是唐代史学家刘餗所撰。刘餗依据自己的见闻、本着"实录"的精神,记载南北朝至开元时期历史人物的言行事迹,以补正史之阙,其史料是可信的。唐宋文献广泛吸收和征引了《隋唐嘉话》的记载,对其史料价值是认可的。《隋唐嘉话》记载了有关典章制度、文化艺术、社会习俗、社会观念等多方面的重要内容,其史料是丰富的。《隋唐嘉话》是有重要价值的史料笔记。  相似文献   

14.
湘妃和虞舜的感情传说是中国最早的爱情故事。这个故事反映在今传最古老的典籍《尚书》、《山海经》、《孟子》、《楚辞》、《史记》、《列女传》等六大系文献中。在公元前1世纪的西汉时期汇编的《列女传》中,湘妃故事被列在100余篇传记的首位,称为“元始二妃”,在发生的时间和编载的时间上都是最早的。永州潇湘庙是湘江沿岸迄今仅存的湘妃庙之一,文章对庙宇沿革及其碑刻等作了初步考察。  相似文献   

15.
张潮是清初著名的编辑出版家,其编辑出版的作品集有《虞初新志》、《檀几丛书》和《昭代丛书》等。《虞初新志》为文言小说集,集中体现了张潮的编辑出版思想,在保存文献及启迪后人方面有着杰出的文化贡献。  相似文献   

16.
欧阳修于六经最深于《易》、《诗》、《春秋》。其解经的突出特点,是本之人情常理,自成一家,尤其是疑《周易》之《系辞》《文言》非孔子所作、《春秋》"三传"不可尽信、《诗》毛郑所注多有讹误、《周礼》亦不完之书等,对北宋疑经风气的形成和后代学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中国经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实与其家世不显,贫寒无所师,有着密切的关系。他少无所师,故能学出己见,无所束缚,大胆疑经。这为我们解释疑经风气何以会在北宋出现,提供了一个切实的参证。欧阳修的经学对其文学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无论是其师经需求其意和事信言文观念的提出、对言简意深和简而有法的崇尚,还是对纡徐婉转、平易畅达的美学风格的追求,都可以从其经学中得到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俞樟华教授的学术之路,从《史记》研究到传记文学研究再到学术史研究,是一条探索与创新之路。《史记》研究领域,其《史记研究资料索引和论文专著提要》《史记研究史略》具有集大成的性质,《史记新探》《史记艺术论》及系列《史记》接受史等论著则凸显了创新性;传记研究领域,《中国传记文学理论研究》《古代杂传研究》《传记文学谈薮》《清代传记研究》《古代传记真实论》等体现了其创新的精神;学术史研究,以《王学编年》《桐城派编年》《中国学术编年》《辛亥日志》为代表,体现了对前两者的坚守与超越。  相似文献   

18.
《墨经》是天下奇书,其表达形式简练出奇、其表达内容长于逻辑科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奇迹。《经上》和《经说上》的科学概念、逻辑学、范畴论、方法论和止式论证等理论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国学中的精华,值得继承弘扬。  相似文献   

19.
农志立的历史小说《刘义打番鬼》、《浴血南关》和《陆军上将》,其主旨是弘扬中国人民抵御外敌侵略保卫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表现革命者对革命事业忠贞不渝的崇高品德。其最突出的成就,是塑造了民族英雄刘永福、爱国将领冯子材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勇将黄明堂等人物形象,为他们树起了文学丰碑。这些小说在表现手法、情节结构和语言运用等方面也颇具特色。  相似文献   

20.
《国画》是美术专业的专业课之一,美术专业开设《国画》课程的目的是让大学生了解本土艺术的魅力,掌握《国画》绘画的技能,熟练运用其创作技巧,在实操中得以灵活运用。本文从时代需要、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素质教育和教材编写等五个方面对《国画》课程的教学改革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