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学生早恋,无论对老师还是对家长来说都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这个问题由来已久,学校与家长对此采取的对策可谓五花八门。可是,像重庆某中学发现早恋就罚款20元的还真是鲜见。  相似文献   

2.
说到青春期教育,“早恋”就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老师、家长和学生往往各执一词。一个中学生认为:男女同学互相产生好感是很正常的事情,老师和家长用不着大惊小怪。针对有些老师激烈反对“早恋”,一发现男女同学交往密切就严厉批评学生的做法,这个学生说,该不该谈恋爱是感情问题,与道德无关。而且,家长和老师也应该相信学生能处理好他们的感情,不要过多干涉。一位中学的团委书记说:“早恋”这个词本身就  相似文献   

3.
说到青春期教育,“早恋”就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老师、家长和学生往往各执一词。一个中学生认为:男女同学互相产生好感是很正常的事情,老师和家长用不着大惊小怪。针对有些老师激烈反对“早恋”,一发现男女同学交往密切就严厉批评学生的做法,这个学生说,该不该谈恋爱是感情问题,与道德无关。而且,家长和老师也应该相信学生能处理好他们的感情,不要过多干涉。一位中学的团委书记说:“早恋”这个词本身就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的早恋问题在当今中国已经是不容回避的普遍性话题。中学生恋爱的教育对策一直没有形成共识,又是很多教育工作者难以回避的一个教育难题,家长也深感棘手。面对中学生早恋,老师和家长如何正确理解和正确引导是十分关键的。就全社会如何认识中学生早恋问题及采取怎样的教育手段,我们对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理事、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主任闵乐夫老师进行了独家采访。  相似文献   

5.
中小学生"早恋"问题屡禁不止。早恋让家长觉得没有面子,让老师觉得头疼,对学生自己的学习、人际交往、成长过程都是弊大于利。但现在学校和家长处理问题的方法过于简单和粗暴,本文针对学生早恋的原因、害处进行了分析,并且从学校、老师、家长、自身多方面谈论了如何正确处理早恋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的早恋问题在当今中国已经是不容回避的普遍性话题。中学生恋爱的教育对策一直没有形成共识,又是很多教育工作者难以回避的一个教育难题,家长也深感棘手。面对中学生早恋,老师和家长如何正确理解和正确引导是十分关键的。就全社会如何认识中学生早恋问题及采取怎样的教育手段,我们对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理事、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主任闵乐夫老师进行了独家采访。记者:您好,闵老师。在欧美国家,中学生已是避孕药具的消费者,他们强调尊重人的性权利,十几岁谈恋爱以至于发生性行为,社会舆论是宽容的。而在中国“早恋…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早恋成因及教育对策任明礼,孙汉文目前,中学生的早恋现象有日趋发展的趋势。因此,采取何种措施防止这一现象的出现,已成为学校、社会、家庭应当认真对待的问题。一、中学生早恋现象的成因1.家庭原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青少年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家里,家长...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中学生青春发育期的提前,中学生早恋率有明显上升趋势。这是一个使班主任老师十分头疼的问题。多数早恋学生无心向学、纪律松弛、成绩下降,严重影响着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学生的身心健康。如何引导、教育学生克服早恋,已成为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9.
“早恋”是个极其敏感的词。什么是“早恋”?遇到“早恋”的学生,老师该怎么引导才算适度?家长发现孩子“早恋”的苗头该怎么做?这一系列的问题让老师和家长感到头疼,甚至恐惧。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早恋已是一个毋庸讳言的客观存在。家长闻之色变,老师也束手无策。虽然家庭和学校对这个问题都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可谓是围追堵截,但中学生早恋还是大有蔓延之势。家长和老师倾注在预防和制止中学生早恋上的心思和精力不可谓不多,但收效却往往很不如意,特别是在制止那些已成事实的早恋时,有时不仅达不到劝止的目的,反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早恋的学生还没有尝到青苹果的酸涩滋味的时候,倒是我们的家长和老师先品尝到了教育失败的苦果。我曾经教过这么一对学生:双双来自农村,高一入学时两人的中考成绩都进入了班上前八名,授课老师…  相似文献   

11.
马鸣 《广西教育》2014,(20):26-26
"已听写三遍""已背诵""已预习"……自从孩子上了小学,家长每日在孩子作业本上例行"签字"已经成为一种常态。然而近日北京市的昌平城关小学、朝阳白家庄小学、农科院附小、北京小学丰台万年花城分校等部分小学却开始实行家庭作业"家长免签"。校方管理者称,此举旨在减轻家长负担,增强学生自主管理能力,但一部分家长和老师对此存有异议。(3月23日《北京青年报》)长期以来,"让家长签字"已经成为一种"教育惯性"。不单是家庭作业,平时的测试卷、成绩单、社会实践表等,  相似文献   

12.
刘洋 《班主任之友》2010,(10):20-21
早恋,是青春期一个敏感的话题,是老师和家长、学生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不管老师和家长同不同意,藏匿在孩子心中的玫瑰都会静悄悄地开。不是说所有的早恋都危害重重,但早恋对学习造成消极影响却是不争的事实,这也是令很多班主任头疼的问题。我曾经用《窗外》这首歌,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疏导,引导他们远离早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早恋早疏导     
近些年来早恋风靡校园,中学生“拍拖”已成为一种时尚。据有关调查:高中学生早恋占全体学生的39.2%,高三年级早恋人数占全年级总人数的50%。早恋已经成为老师、家长们眼中的“误区”,心中的雷池,曾是一个校园里避而不谈的话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早恋引发了一系列问题。本文以个人的经验为例,探讨如何通过早疏导防止早恋的发生,仅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4.
评语     
作为一名初中学生,能写出这样的作文,让人感到欣慰.中学生早恋的现象屡见不鲜,这的确让老师和家长"头疼不已",它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了.作为一名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确实应该"按时长大",中学阶段应该是长知识长身体的阶段,而不是谈情说爱的阶段.正如小作者所说,"甜蜜"的早恋的背后只能是悔恨终身的"泪水".  相似文献   

15.
慎提“早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青少年学生中存在着所谓的“早恋”问题。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现象在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当中大有扩大的趋势。如何去认识与解决这一问题,已成为当前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过去传统的“早恋”这一提法,过于偏激,而应为更为符合实际情况的“来往过密”这一提法所替代。事实上,这种提法更易为学生所接受,从而有益于学生的教育。   首先,“来往过密”的提法主要是针对学生对“早恋”中的“恋”字非常反感而提出的。由于老师对学生之间的“过密”交往,在认识上可能有些偏激,而将其定性为“早恋”。因此老师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早恋已风靡校园,而且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有的学生情侣从偷偷摸摸地进行地下活动到公然在校园内手牵手大街上相拥而行,甚至发展到“租室而居”的地步。因此如何解决学生早恋问题已成为老师和家长面临的共同问题。前不久,我就遇到了这么一件事。 小S,第41名?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结束了,小S考到班里第41名的消息不胫而走。  相似文献   

17.
早恋是指18岁以下未成年男女建立恋爱关系或对异性感兴趣、痴情或暗恋。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初中生早恋已成为当今社会的普遍问题。作为一个初中班主任,我认为在面临学生的早恋问题时,必须先查明学生早恋的原因,做好中学生的青春期教育,加强理想、前途教育;尊重和关心孩子,正面疏导,耐心教育;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洞察学生的心扉,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对症下药,从而在根本上杜绝学生的早恋。  相似文献   

18.
好书推荐     
正书名:《早恋:怎么看?怎么办?》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作者:王晓春出版时间:2014年1月主要内容:作者详细分析了学生早恋的复杂成因,将早恋分成13种不同类型、25种早恋行为;书中收录了大量关于早恋的案例或媒体报道,并给予简明扼要的点评。推荐理由:著名德育专家、家教专家王晓春老师,用生动、真实的案例阐述了教师和家长处理早恋问题的基本原则、具体方法、注意事项等。本书可供中小学教师、班主任、德育工作者阅读,也可供广大家长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学生早恋问题对家长来说无异于洪水猛兽,唯恐避之不及。不少家长在处理青春期孩子的早恋问题时,总采用一贯的“高压”政策,试图以家长权威压制孩子的情感,极有可能造成两败俱伤的惨痛场面。一名初二女生因早恋问题与家长发生激烈的矛盾冲突,女孩动不动要跳楼,母亲气得想吃安眠药自尽。心理教师采用家校联合、绘画治疗、心理讲座等方式对学生及家长进行干预,帮助学生正确地看待青春期情感问题,促使家庭走向和谐温馨。  相似文献   

20.
学生思想教育与教师违法犯罪—来自检察院档案室的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乍看这个题目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然而,笔者在整理近几年来的检察档案时,发现有几例老师犯罪案均与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方式有关。这些案例虽系极端,但它却折射出学校思想教育确实存在不少误区。禁止学生早恋与侵犯通信自由罪中学生和小学高年级学生中存在的早恋是一个普遍的棘手问题。由于学生早恋时心智并不成熟,而且影响学习,所以家长和学校都持反对态度。学校通常由班主任和政教处领导来处理这些问题,有的人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往往违法从事。打开一本已尘封四年多的案卷,我们又回到那不该发生的一幕:1998年春的一天,某中学初三(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