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乔布斯不仅是一个杰出的工程师和CEO,还是艺术家,商人和"赚钱机器"。乔布斯一生都充满了传奇色彩,从出生到离世,从创建公司,被赶出公司到重振公司并创造辉煌,无不体现了乔布斯超凡的能力和智慧。这其中,有四个方面是中国企业家最值得学习的。从捕捉客户需求趋势,产品开发,生产流程,市场宣传,商业模式创新到公司运营管理,乔布斯全面涉足整个公司的各个环节,并将它们精心地,完美地,系统地整合到一起,这就是今天的让人望尘莫及的苹果公司。哈佛大学的教授告诉我们,这是可以习得的!  相似文献   

2.
《乔布斯的发明世界》不需要专业的专利知识,只要你爱好创新,梦想成功,这本书都可以帮你开拓视野。但是,如果仅仅把这本书定位于苹果产品的"果粉儿"才会关注,那就是将这本书狭隘化了。其实,对于目前国内中小企业的管理者,这本书也许会有更为深远的借鉴意义。阅读《乔布斯的发明世界》,纵观乔布斯的创业史,乔布斯究竟是如何将苹果公司从一个诞生在仓库里的  相似文献   

3.
史蒂夫·乔布斯的逝世勾起全世界苹果“粉丝”如潮水般的哀思,他的传记于10月24日全球同步发行。传记作者兼好友沃尔特·艾萨克森在书中披露了乔布斯一些鲜为人知的往事,其中也包括乔布斯对所患疾病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创造新需求     
在前些年一次 iPhone 新品发布会上,身着紧身牛仔裤的乔布斯指着自己窄小的裤兜说:“如果我们想在裤兜里塞进一个产品,那它应该是什么?”紧接着,乔布斯拿出了 iPhone:“没错,就是它!”虽然乔布斯只是看似随意地自问自答,但这里蕴含了他对消费者的启发和诱导:第一,iPhone精致小巧,适合装进裤兜;第二,时尚的外观加完美的体验,足以令人们一见倾心;第三,它是网络时代可移动的掌上电脑,而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通话手机。  相似文献   

5.
1×100〉100×1     
我和乔布斯的恩怨情仇已经是公开的秘密,所以没必要刻意隐瞒什么。至少,他已经永远地离开,我们应该尊重他。  相似文献   

6.
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生于1955年。1972年高中毕业后,在波兰的一所大学中只念了一学期的书。1974年乔布斯在一家公司找到设计电脑游戏的工作。1976年,时年21岁的乔布斯和26岁的沃兹尼艾克在乔布斯家的  相似文献   

7.
秦奇 《中国发明与专利》2014,(1):107-109,F0002,1
正2010年,苹果"天线门"甚嚣尘上。一个iPhone4用户发信给乔布斯问:"‘教主’啊,手一拿iPhone 4两边的金属缝信号就没了,我们的手机都这样,有什么解决方法吗?"其时,刚刚高调宣布"又一次改变了世界"的乔布斯干脆利落地回答"那你就别那么拿手机。"  相似文献   

8.
根据国外媒体报道,10月14日,美国调查统计机构FactSet公布了最新数据,其中美国苹果公司在全球上市公司的市值排名中位列第一。很多人将苹果公司的成功归功于乔布斯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他对团队创新的管理能力,他们认为这种能力是"不可复制的,乔布斯没有接班人"。而这种论断与人们的愿望形成了巨大反差。那么乔布斯的科技创新到底有没有可以遵循的法则,乔布斯对团队的创新管理有哪些值得我  相似文献   

9.
正在中国教育界有一个颇为著名的问题叫"钱学森之问",其实,在国际教育技术领域,也有一个颇为著名的问题,叫"乔布斯之问"。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生前提出:"为什么计算机改变了几乎所有领域,却唯独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小得令人吃惊?"对"乔布斯之问",如果仅仅理解为计算机领域人士对市场的雄心,那就大错特错了。事实上",乔布斯之问"是发生在教育领域敞开怀抱纳入计算机技术,大力开展教育教学信息化工作几十年后。因此,在教育界人士看来",乔布斯之问"不是给技术提出问题,而是给教育提出问题。那么",乔  相似文献   

10.
其实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偷窥心理,尤其对于名人的隐私,我们普通人更有窥视的欲望。如果说起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乔布斯,我们这些从事创意产业的人,更是希望知道他是怎样给这个世界上最有创意的公司添上想象的翅膀。  相似文献   

11.
勐励 《青海科技》2015,(2):58-59
<正>美国著名传记作家、《乔布斯传》作者艾萨克森,两个多月前刚刚出版了他的新作——《The Innovators》。这本书虽然刚刚面世,但已经风靡了全球,尤其备受极客群体追捧。这是一本记录计算机科学创新简史的巨著,图灵、乔布斯、比尔·盖茨、扎克伯格、李彦宏等人的故事,艾萨克森向我们娓娓道来。其中,李彦宏成为这本书里面最重要的中国面孔,与盖茨、扎克伯格等改变世界的科技极客一起,名列《The Innovators》。  相似文献   

12.
乔布斯口中的创新并不只是意味着研发出开创时代性的产品,同时还意味着这些产品能创造经济效应。"如果那些又新又酷的产品不能够为你带来可观利润,那不是创新,只是艺术。"  相似文献   

13.
扫描 国际     
《世界发明》2010,(12):10-10
01 默多克、乔布斯联手搞“iPad日报” 经过数月的秘密开发,默多克的新闻集团和乔布斯的苹果公司将在月底揭幕iPad版电子报纸《日报》,明年初正式发行。这份报纸不会有印刷版,也没有网络版,只针对iPad以及以后可能出现的类似装置开发。  相似文献   

14.
《深圳特区科技》2009,(10):92-93
有人说,真正的企业不应该只满足需求,而应该创造需求。所以卫生行业就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治病、销售药材这个层次。一流的医疗企业应该勇于创造新病,不光要定义网瘾,还应该定义书瘾、球瘾。就像苹果的乔布斯重新发明手机一样,可以把所有的人性,都重新定义为疾病。  相似文献   

15.
《知识窗》2012,(3)
这个苹果。 和牛顿无关。这个苹果,关乎随冬天逝去的叫乔布斯的人。  相似文献   

16.
乔布斯曾被问及对亚马逊推出的“Kindle书阅读器”的看法。他回答:“产品好坏并不重要,去年约有四成美国人,仅读了一本书,甚至连一本都不到。它的设计理念从开始就是错误的,因为人们根本就不读书了。”这个论断,在美国也许是对的,但在中国,情况就完全不一样。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信息》2014,(3):104-104
也许,除了伟大的乔布斯,每一位奋力改变世界的硅谷英雄,都值得我们肃然起敬。苹果与谷歌十年博弈,关于这场移动平台战争的报道早已铺天盖地,而这是第一次,我们能听到幕后工程师的真实声音。两大科技巨人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颠覆了电脑产业。它们位处变革的中心,凭借各自的经营哲学、魅力领袖和商业敏感度,把竞争变成了残酷对决。  相似文献   

18.
《深圳特区科技》2009,(11):92-93
这种职业冒险的代价,乔布斯在早年就承受过了,就是被董事会一脚踢出自己创办的公司。听说苹果最近购买了一家做地图数据的公司,也许为了支持这个数据服务业务,苹果会推出相应的硬件,比如iCar、iBike。只要乔布斯还在,一切都有可能。至于微软在手机领域的尝试,已经显示出末路,除非,换一个不怕丢饭碗的CEO来。  相似文献   

19.
鼠标故事     
姚丁杨 《百科知识》2013,(23):18-20
2013年9月,乔布斯埋入地下30年的“时间皎囊”终于重见天日,其中一款名为“丽莎(Lisa)”的鼠标格外引人注目。这款鼠标是苹果公司在1983年推出的,并以乔布斯女儿的芳名命名。丽莎鼠标作为第一代商务电脑的专用鼠标,在当时是十分罕见的,它的“出土”,也不禁令人感慨数十年来鼠标技术的发展变迁。  相似文献   

20.
《发明与革新》2014,(5):15-17
只需一滴血或一点唾液,就能预测罹患癌症的几率?近年来,基因测序从实验室走入临床,甚至逐渐成为全球医学界的热门话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名人效应”。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和好莱坞影星安吉丽娜·朱莉都曾采用此法来抵御癌症侵袭,朱莉为此预防性地接受了乳腺切除手术,乔布斯虽然仍因癌症去世,但他生前接受的全基因测序,已成为很多国家富人追捧的高端体验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