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4 毫秒
1.
崔建梅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4):F0003-F0003
数字资源建设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关键和核心,而数字化信息组织与管理是数字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论述了数字图书馆的信息对象、信息组织的目标和原则、数据结构、基本内容及管理等。  相似文献   

2.
数字化转型彻底颠覆了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的组织要素联结关系,但其驱动组织协同管理与创新的内在机理仍然不甚清晰。从资源编排理论视角出发,对人瑞集团2010—2021年从需求拉动型人力资源服务模式到智能匹配型人力资源服务模式的数字化转型过程进行了全景展现。结果表明,数字时代的资源编排过程包括业务资源数据化、数据资源场景化、数据资源智能化三个阶段,数字技术的发展通过影响组织的资源编排过程,继而影响企业为客户提供服务的过程。同时,数字资源编排基础上的数字化转型还重构了人力资源服务的价值创造机制,包括价值感知机制、价值联结机制和价值共创机制,继而驱动形成“客户—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劳动者”多主体间协同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3.
文章介绍了我国数字图书馆资源数字化方面的现状,说明了资源数字化的方法,指出了在数字资源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并对资源数字化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李翠侠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3):165-165,164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促进了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积累了大量宝贵的数字资源。由于资源数字化的特点以及所处的开放网络环境,使数字资源的管理面临着传统信息管理所不面临的问题。本文在分析高校数字资源所面临的安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高校图书馆的特点,从技术和管理的角度提出了相应安全问题的安全对策。  相似文献   

5.
马鸿佳  王亚婧 《科学学研究》2024,(1):146-157+182
数字经济时代下,制造企业利用大数据资源促进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必然选择,并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运用Mplus8.0软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方法(SEM),以427家制造企业为样本,结合动态能力理论和组织惯例理论,对制造企业大数据资源、数字动态能力、组织惯例更新与数字化转型绩效之间的影响展开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大数据资源、数字动态能力的3个子维度:数字感知能力、数字利用能力和数字重构能力以及组织惯例更新都正向影响数字化转型绩效;数字利用能力、数字重构能力和组织惯例更新分别对大数据资源与数字化转型绩效关系具有中介效应;数字动态能力和组织惯例更新对大数据资源与数字化转型绩效关系具有链式中介效应。本文将在理论上拓展数字化情境下大数据资源对数字化转型绩效的影响研究,推动从动态能力理论和组织惯例理论研究数字化转型的理论探索;在实践上有助于指导制造企业在动态环境下借助大数据资源,提升数字动态能力,加快组织惯例更新,进而实现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6.
《情报理论与实践》2005,28(2):F003-F003
北京金信桥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推出的TBS数字图书馆系统以TBS全文检索引擎为核心,全面解决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和管理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问题。该系统由资源建设系统、资源管理系统、资源服务系统三大部分组成,实现数字化信息的制作、存储与管理,内容发布,信息检索与服务等各项功能,涵盖图书馆数字资源的生产、加工、存储、管理、版权保护、检索、利用、归档、出版等的全过程,为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提供了一个多媒体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和一整套符合标准规范的数字图书馆软件系统。  相似文献   

7.
赵枫  苏惠香 《现代情报》2006,26(5):51-52
分析了我国高校数字信息资源的发展状况及研究现状,提出了我国高校数字信息资源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相信它的研究和发展将对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至关重要,对我国理论和实践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数字化学习资源是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等学习形式的关键,而目前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质量和数量都有待提高,经过实践与理论的归纳分析,本文认为采取师生共建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形式能很好的解决资源“饥荒”问题,并阐述了在确定学习资源的主题、表达形式、体系化、管理与组织等关键环节中师生共建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9.
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图书馆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时代,同时数字资源也成为图书馆保存的主要资源形式之一。分析了数字化图书馆数字资源长期保存工作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一些长期保存措施。  相似文献   

10.
公共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敏 《中国科技信息》2007,(14):139-140
本文通过对网络信息资源的类型和特点,从数字化资源组织语言、数字化资源组织框架、网上资源利用、馆藏资源数字化建设角度论述了公共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建设。  相似文献   

11.
数字图书馆有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慧勤 《情报科学》2001,19(11):1207-1209
对于图书馆而言,在数字化信息的迅速增长的情况下,机遇与挑战并存。本文从数字化信息资源的获取谈起,论述了信息资源的重新格式化、数字化信息的组织、存储与管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企业管理者在企业是否开展数字化战略变革中扮演着决定因素,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整合管理者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数字化转型意愿—企业数字化转型行动于一个理论框架,根据263家传统制造业企业有效问卷调查,探索传统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企业管理者的预期收益(行为态度)、竞争压力(主观规范)、组织敏捷性(知觉行为控制)通过数字化转型意愿的中介作用对企业数字化转型产生正向影响;设置数字官职位的企业,更能提升数字化转型意愿;冗余资源和组织学习分别正向地调节了数字化转型意愿与数字化转型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数字经济时代,如何应用数字技术改善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成为非数字原生企业整合创新资源、实现价值获取与创造的关键。文章采用案例研究法,以中国家电制造业企业海尔为研究对象,通过追踪其数字化转型及构建创新生态系统的过程揭示非数字原生企业构建新型创新生态系统的关键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第一,基于数字平台的创新生态系统是组织结构、管理模式、技术平台以及战略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案例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形成正是建立在上述组织基础、技术基础和战略基础之上。第二,管理变革是非数字原生企业建立数字化组织以及形成基于数字平台创新生态系统管理基础的重要途径,案例企业通过管理变革建立无边界组织以及数字化转型的组织基础。第三,技术平台是企业获取以及整合数字化资源、赋能生态伙伴的重要工具,能促进企业形成创新生态系统。案例企业正是通过技术平台汇聚数字化资源,以及向合作伙伴提供创新资源与支持性流程。第四,生态品牌战略为数字化情境下企业与生态伙伴确定价值共创方向提供指引,是非数字原生企业通过基于数字平台创新生态系统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战略基础。案例企业依据其生态品牌战略建设生态品牌和生态场景,并改善其与生态伙伴合作关系,进而提...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传统知识组织方法应用于数字化备课资源组织的不足,提出了一个基于本体的数字化备课资源知识组织模型.对历史领域”国共合作”的数字化备课资源进行组织并与中央电化教育馆教学资源库比较,证明了基于本体的数字化备课资源知识组模型可以满足师范生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基于知识的目的是创建一种新的方法来对知识组织进行定制化管理并能够从个性化的角度访问信息,完善、补充现有的信息组织和访问工具。基于知识试图完善传统的智能化信息组织工具,将它们与当前的新技术相结合,从虚拟图书馆的特点和要求出发,提供一种知识组织和管理的良好工具。基于知识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提供一种将数字化信息资源以系统化和逻辑化的方式组织起来以便于用户检索和浏览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各种类型的数字化资源在图书馆的馆藏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为了搞好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资源的整合,本文从数字资源面临的问题出发,着重探讨了数字资源整合的主要方式、使用的相关技术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论高校数字资源保障体系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晓青 《情报科学》2005,23(11):1668-1672
随着高校教学科研环境的数字化,数字资源保障问题日益突出。本文系统分析讨论了高校数字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建设原则,对数字资源建设方式与策略、应用系统构成与系统功能、专业队伍建设等核心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8.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资源组织探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覃燕梅 《现代情报》2009,29(3):93-96
文章论述了现阶段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的特征、内容、实现形式、现状与发展等,提出开展好数字参考咨询服务工作,资源的组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作者认为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的资源组织应包含信息资源组织和人力资源组织两大方面,并对如何进行两方面的资源组织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沈光宝 《现代情报》2007,27(11):74-76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过程中,著作权是无法回避的问题。本文探讨了高校图书馆传统馆藏资源数字化、虚拟馆藏资源建设以及数据库建设过程中所涉及的著作权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是开展网络培训的基础,数字化学习资源开放是基地间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整体提升服务社会能力的现实需求,也是基地承担公益性继续教育服务义务的有效途径。文章就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分类、规范、开放共享模式、公共服务、以及版权保护、兼顾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等方面内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