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雨果被称为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其浪漫主义文学创作主张,轰动了19世纪欧洲文坛。在其浪漫主义文学创作主张中,“对照原则”是其美学思想的核心。文章结合他的创作实践论述了“对照原则”——理论基础、创作方式、艺术与思想魅力等。  相似文献   

2.
沈桂琴 《成才之路》2009,(31):68-69
雨果是19世纪法国资产阶级浪漫主义的领袖,他在诗歌、戏剧、小说以及文学理论的创作上都取得了伟大的成就,特别是1987年他发表的为自己的剧本《克伦威尔》所作的序言,被视为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宣言和理论经典。,在《序言》中他提出了著名的“美丑对照原则”.其理论要点就是:自然界中的万物并非都是屈从于人的意志而呈现崇高优美的状态,崇高优美与滑稽丑怪是融于一体的,“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而作为现实的反映的文艺则应理所当然地将此加以真实地表现:“把阴影掺入光明,让粗俗结合崇高而又不使他们相混。”正是这种对照原则构成了雨果浪漫主义的鲜艳旗帜,颠覆了古典主义关于文学讲究的是和谐、匀称、明晰、严谨、理性的美的要求,创造了另一种形式的美——冲突美:雨果不仅在理论上对他的对照原则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更重要的是他以丰富的创作戍功实践了这个原则,为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开拓了道路。同时,他的对照原则对世界文学和后世学者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拟结合雨果的具体作品从创作运用、发展过程、思想来源三方面对其对照原则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浪漫主义文艺创作是世界文艺创作的主要潮流之一,但关于“浪漫主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直没有一个令一切文学史学家都承认的定义,笔者认为,通过对雨果作品的深入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对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取得共同认识。《巴黎圣母院》(以下简称《巴》)是雨果浪漫主义小说创作的典型艺术范本,鲜明地反映其浪漫主义文艺观。通过对《巴》的分析,笔者认为雨果的浪漫主义的基础是“人的心灵”,它强调了作家的主观思想和愿望;浪漫主义的本质是“自由主义,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伸张自由主义的创新精神,用“对照原则”来深入开掘人的…  相似文献   

4.
雨果浪漫主义创作的核心是对照原则的充分运用和体现,其代表作《巴黎圣母院》在人物形象、爱情世界以及情节环境等方面大量运用对照描写手法,凸显了雨果浪漫主义创作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
雨果的小说人物呈现出鲜明的类型化特点,本具体分析了雨果小说人物的四个类型:美丑善恶对比型、完美天使型、至善受难型、极恶魔鬼型。它们构成雨果小说艺术多重变奏的主旋律,分别给人以不同的审美心理感受,充分体现了作家的艺术对照原则和“真实之中有伟大,伟大之中有真实”的美学理想。作家的基督教二元论世界观和浪漫主义的艺观决定了他的小说人物的类型化特征。  相似文献   

6.
维克多·雨果(1802—1885)其所以成为法国浪漫主义文艺运动的领袖、浪漫派的灵魂,不仅因为他撰写了许多浪漫主义理论著作,指导了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更重要的还在于他创作了一系列浪漫主义的诗歌、戏剧和小说,给法国浪漫主义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经验。在雨果的浪漫主义小说创作中,《巴黎圣母院》是一个典型的艺术范本。它具备着雨果浪漫主义创作的一切要素,鲜明地反映了作者的浪漫主义文艺观。  相似文献   

7.
对比是浪漫主义学的艺术原则之一。《巴黎圣母院》中大量运用对比描写手法,不仅源于雨果自己所阐明的浪漫主义美学原则,还根植于许多启蒙主义、浪漫主义作家所奉行的自然-明二元对立的社会历史观。  相似文献   

8.
一、对照原则的运用雨果的每一部作品都努力忠实地实践他的对照原则,各种鲜明的对比经常出现在他的作品结构中。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是浪漫主义小说的代表作,也是雨果运用对照原则的典范作品。在这部作品中作者精心设置了一个完整而独特的人物形象对比体系——球形体系,把美丽圣洁的爱斯梅拉尔达置于球体的中心。  相似文献   

9.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作家维克多·雨果的著名代表作之一。小说始终贯穿了雨果在《〈克伦威尔〉序言》中所提出的美与丑、崇高优美与滑稽丑怪相对照的创作原则。这一对照艺术原则在小说中得以多方面的实践和运用 ,主要体现在故事情节展开的背景对比、情节与场景对比、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对比、人物自身的美丑对比 ,以及人物不同阶段的性格对比这几个方面。雨果运用多样的手法 ,通过小说中美与丑、善与恶强烈对比的艺术原则 ,组织丰富多变的情节 ,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展示 15世纪法国社会光明与黑暗殊死抗争的画卷 ,表现了他一贯创作的核心———以仁爱为基础的人道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0.
沈桂琴 《教书育人》2010,(4):105-106
一、对照原则的运用 雨果的每一部作品都努力忠实地实践他的对照原则,各种鲜明的对比经常出现在他的作品结构中。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是浪漫主义小说的代表作,也是雨果运用对照原则的典范作品。在这部作品中作者精心段置了一个完整而独特的人物形象对比体系——球形体系,把美丽圣洁的爱斯梅拉尔达置于球体的中心。  相似文献   

11.
《巴黎圣母院》是人们早已熟知的一部世界名著。百多年来,这一惊心动魄的悲剧故事震撼着不同国别、不同时代的读者。他们被女主人公爱丝梅拉达的美貌、善良而倾倒;因副主教克洛德·手罗洛的残忍、邪恶而忿懑;为敲钟人加西莫多的高尚质朴而打动。无论是舞台上、银幕上还是画册中,人们都能看到这三个独特又各具惑力的形象,并一次又一次地叹服雨果的艺术创造力。的确,作为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旗手,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集中体现了他的艺术追求和艺术宗旨。特别是他为之鸣锣开道的美丑对照原则,更是在这部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雨果…  相似文献   

12.
法国文学家雨果《巴黎圣母院》这部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长篇巨著,带给了人们思想上的震撼,并且该部著作的艺术价值也具有一定的高度.在《巴黎圣母院》一书中,雨果将《克伦威尔·序言》中所提出的“美丑对照原则”积极运用其中,将人的“美”与“丑”所象征的二元性进行充分表达,从而使《巴黎圣母院》一书在突出人物特性的同时,也将人物所表达的精神实质进行展现.文章就这一问题作出简单的概述,以期对《巴黎圣母院》中的人物进行认知.  相似文献   

13.
雨果既是一位伟大的小说家、剧作家、诗人,也是一位有影响的批评家。显然,在浪漫主义文学的理论探索和建树方面,作为批评家的雨果是卓有成效的。概括起来,雨果对浪漫主义文学的理论贡献主要表现在艺术真实观、美丑对照观、创作自由观和教育功能观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作者档案] 雨果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是法国文学史上当之无愧的最伟大的诗人和小说家之一。他才华横溢,创作力经久不衰,文学生涯长达半个世纪,被誉为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他一生经历了漫长而动荡的历史时期,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浪漫派代表作《巴黎圣母院》集中体现了他所提倡的“美丑对照”原则。《巴黎圣母院》运用夸张和强化笔法将美与丑塑造到极致,使读者在悲剧中参悟善与恶、理解人性。代表作还有《悲惨世界》等。  相似文献   

15.
沈毅 《阅读与鉴赏》2007,(12):58-60,80
1831年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出版。它是雨果浪漫主义小说的代表作,是作者的“美丑对照论”的实践结晶。  相似文献   

16.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雨果的代表作之一,在这部浪漫主义文学奠基之作中,他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以爱斯梅拉达为首的主要人物,并通过对照原则揭示了人物关系之间的真善美与假丑恶以及女主人公爱斯梅拉达的悲剧根源  相似文献   

17.
《九三年》是雨果晚期重要的文学代表作品,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其具有宏观场景与微观细节互为整体、主观浪漫主义等浪漫主义文学特征,其浪漫主义中还蕴含了强烈的人道主义思想.雨果在创作浪漫主义文学时,运用美丑对照文本设计原则、想象比拟塑造人物形象等手法增强浪漫主义特征,并通过大量的环境描写提高抒情色彩、营造浪漫主义文学的意境和情感.  相似文献   

18.
维克多·雨果简介维克多·雨果(1802-1885),1802年2月26日生于法国贝尚松省的军人家庭。父亲曾随拿破仑转战南欧,后来宣誓效忠波旁王朝,母亲信奉旧教,是王室的拥护者,这对雨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11岁时,雨果随母亲来到巴黎,住在古老的修道院里;中学时代,开始写诗,而且立志“成为夏多布里昂,否则别无他志”。18世纪20年代,雨果政治上从保皇主义转到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文学上从古典主义转到浪漫主义。1827年,他发表了剧本《克伦威尔》和序言,完全站到了浪漫主义一边。1831年,雨果发表了著名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这是他的第一部杰出的小…  相似文献   

19.
雨果曾说:“诗人的两只眼,一只盯着大自然。”’[1]、帕斯捷尔纳克就是这样一位诗人、小说家。在他的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中,有大量如诗如画的自然景物描写。这些描写与作品的思想、风格结合紧密,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体系。因此,探讨它们对于理解作品的内容及作家的创作特点大有神益.一、浪漫主义格调抒发热情、表现理想是浪漫主义的本质特征。《日》这部小说给人最深的感受之一,便是浓郁的抒情性。苏联科学院院士B·C李哈乔夫就曾建议读者;不要把它看作一般小说,而看作“抒情诗”,“对现实的抒情态度。刚这当然与帕氏的诗人…  相似文献   

20.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雨果的代表作之一,在这部浪漫主义文学奠基之作中,他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以爱斯梅拉达为首的主要人物,并通过对照原则揭示了人物关系之间的真善美与假丑恶以及女主人公爱斯梅拉达的悲剧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