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夏初,在北京国谊宾馆参加《半月谈》杂志创刊15周年庆典,恰巧与该社副总编、青年新闻评论家张正宪同住一室。闲聊间,话题不由自主集中到当代中国的现状和新闻评论的走向。 近年,张正宪以“苏北”等笔名,活跃在《半月谈》这家全国发行量最大的刊物上,其评论“谈得新、谈得深、谈得准、谈得活”,引起广大读者和新闻界的瞩目。 《论快》、《论放》,《土政策评说》、《先富后富,天平的支点在哪里》等篇什是他大量评论文章中的得意之作。读者纷纷来信褒扬,著名评论家李峰也给亮了高分。  相似文献   

2.
睿智、激情、文采──访《半月谈》副总编辑张正宪蒋祖 夏初,在北京国谊宾馆参加《半月谈》杂志15周年庆祝活动,恰巧与该社副总编、青年新闻评论家张正宪同住一室,闲聊间,话题不由自主集中到当代中国的现状和新闻评论的走向。近年,张正宪以“苏北”等笔名,活跃在...  相似文献   

3.
《半月谈》总编辑闵凡路在谈到评论的写作时,列举了十条忌讳: ——忌“空”:评论最忌空大。方方面面都论到什么也讲不透。  相似文献   

4.
《浦漫汀儿童文学论稿》,浦漫汀著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年9月出版《浦漫汀的儿童文学论稿》之所以叫“论稿”,是因为书中不只选录了短篇评论与论文,还编进了专著《安徒生简论》和《从古代至建国初期的儿童文学》。短评与专著皆为有“评”有“论”、有“析”有“叙”的短、长不等的文章,似乎惟“论稿”二字方能更全面地  相似文献   

5.
在报刊如林的我国舆论界,刊龄只有十年的《半月谈》是一个谜一样的刊物。在北京各邮局“花团锦簇”的橱窗里、期刊架上,难得发现它的存在,即使有时摆上一两本,也难得引人注目。然而,在国家新闻出版署机关报新闻出版报头版头条位置,却刊登出介绍《半月谈》魅力的文章;在全国新闻界有影响的杂志《中国记者》上,有人专文谈论“半月谈现象”;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  相似文献   

6.
龙忻成 《新闻窗》2006,(2):46-46
今年.全省一年一度的人大和政协“两会”刚开完,1月23日,《贵州日报》头版头条即刊发了署名“余心声”的新闻评论《论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写在“两会”闭幕之际》(以下简称《论抢抓》)。同日。贵州各地党报党刊及综合类报纸亦刊发了此文。这是继去年“余心声”《论贵州的同志要有志气有信心》和《论细节决定成败》两文之后的第三篇重头新闻评论。  相似文献   

7.
播音的敌人     
秋之初,风凰卫视著名评论员何亮亮先生到杭州,参加一个广播评论品牌栏目的研讨会。笔者也参加了,于是有了一次与何先生的近距离接触。多年来,他的《时事亮亮点》《腾飞中国》《总编辑时间》《时事开讲》,或独播,或轮作,另有不少国际新闻节目他也参与评论.都谈得潇洒自如。我常常收看。  相似文献   

8.
议论性散文即杂文,它具有时评性、辩驳性和形象的特点。鲁迅的《文学和出汗》是议论性散文,它显示了鲁迅高超的论辩艺术,反映了鲁迅杂文的战斗风格。评论及时,开门亮“靶”。一九二七年前后数年间,新月社的文艺批评家梁实秋,曾以资产阶级人性论,疯狂反对普罗革命文学。他先抛出《卢梭论女子教育》抹煞人的阶级性,而后又在《文学批评辨》等一系列文章中,大谈“普遍的人性是  相似文献   

9.
丁建庭 《青年记者》2017,(24):15-16
在去年和今年的广东新闻奖评选中,南方日报的两篇长篇评论连续摘得“特别奖”.“特别”二字意味深长.以《论五大发展理念》为例,这篇评论确有诸多“特别”之处:不仅是南方日报也是全国媒体中第一篇万字评论员文章;不仅是南方日报也是全国媒体中第一篇全面系统阐释五大发展理念的文章.因此,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诚如新华社发布的消息《南方日报刊发万字评论员文章〈论五大发展理念〉》所说:“推出一个整版篇幅的重磅评论员文章,在南方日报历史上还是首次,在全国省委机关报中亦属罕见.”  相似文献   

10.
“论如析薪,贵在破理”。写论文,如同劈木柴一般,要把道理破开来讲。我们不是常说写评论要注重分析吗?也就是这个道理。只有把评论的对象作透彻的分析,才能使主题思想得到发挥。举例来说吧。4月30日,《新华日报》发表一篇评论文章,题为《办实事贵在尽心竭力》。这虽然是个好题目,但如果不善于分析,很可能写成一般化的文章。比如:“什么是尽心竭力呢?”“就是一心一意,竭尽全力”,“就是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这样回答当然不错,但是作为评论文章来说还不能算达到合格的要求。因为这样论证,主要停留在字面上,没有把道理化开。《新华日报》的  相似文献   

11.
林小玲 《新闻通讯》2013,(10):26-27
《人民日报》作为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报,在中国的媒体中享有特殊的地位。它的评论文章是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向公众传达其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平台和场所。在《人民日报》的多个评论栏目中,“任仲平”文章可谓出类拔萃。它是由报社记者、编辑等组成创作团体,共同创作的一种集体评论文章。相对于《人民日报》其他社论文章和诸如“今日谈”等短评而言,“任仲平”文章在选题和语言风格上都呈现出自己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2.
《大昭评论》是《人民日报》体育版的一个专栏,作者是人民日报资深体育记者汪大昭同志。我是《大昭评论》的热心读者。这不仅是因为和大昭同志交往甚洽,经常就体育方面的问题请教于他;更因为《大昭评论》写得好看,读之如饮酸梅汤顺溜爽快。或许还有一点好奇,《大昭评论》似乎有些另类,常让我茅塞顿开:评论原来可以这样写。字如其人,文如其人,这其实并非通例。很难从宋徽宗俊逸的“瘦金体”中看出他羸弱的性格,也很难从乾隆的方头圆脑的碑帖领略什么雄才大略。可大昭同志确是“文如其人”。他温和,所以文章极少见面折人过的“利辞”;他敏锐,…  相似文献   

13.
陈原作为一位杰出的出版家,在建国前参与编辑的期刊很多,如《国际英文选》、《少年战线》、《新华南》、《反侵略周刊》、《民主世界》、《世界知识》、《读书与出版》等,也撰写了很多期刊评论文章。他的期刊评论与他众多的图书评论一样,大多是融介绍、评点和抒情于一体的随笔形式。有以人评刊,以刊忆人等,大都围绕“刊和人和我”这一主题,或道出文坛掌故,如忆史枚、陈翰伯等,或态度诚恳.率真直言,写出刊物与时代之沧桑。  相似文献   

14.
人民日报自3月5日至9日就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思想,发表了三篇重头评论文章:《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一论关键在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二论关键在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论关键在党》。“一论”首先概括了“三个代表”思想的意义。它指出,这个思想揭示了我们党的根本性质、任务,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带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二论”指出,先进文化是人类进步的结晶,作为先进政党必须代表它的前进方向。“三论”指出,“三个代表”的思想是一个辩证…  相似文献   

15.
《人民日报》4月15日在一版显著位置发表的任仲平文章《论奉献》,在广大干部群众、新闻宣传单位、高校师生和抗击“非典”一线引起强烈反响,受到读者广泛好评。人们普遍认为《人民日报》选择目前这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发表分量很重的任仲平文章《论奉献》,在全社会特别是在党员领导干部中大力提倡奉献精神,主题重大,很有必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先后作出批示,对《论奉献》一文给予充分肯定。把握时机立意高远细细阅读《论奉献》一文,回顾这个长篇评论的写作过程,心头油然飘来一句古…  相似文献   

16.
说实在的,我平素不大精读政治评论类文章,对薛亚利的《实践“三个代表”加快长安发展系列评论》一至九论,以下简称《九论》亦然。日前,欣闻该文荣获中国世纪大采风作品金奖,这才赶忙找来《长安报》,认真一读,果真是一组好文,是供欣赏。 党报社论和评论是党的舆论代表和尖锐思想武器。所以,早在1954年《中共中央关于改进报纸工作的决议》中就规定“全国性的报纸应该根据党的总路线和各项政策决议逐级做到对于国内和国际发生的重大问题发表有高度思想政治水平的评论”各级地方报纸“也应该逐级做到对于当地实际生活和地方工作的各…  相似文献   

17.
1986年前后,胡绩伟同志连续发表了《谈谈“新闻自由”的自由》《社会主义新闻法是新闻自由的保护法》《新闻自由与民主制度》等文章(见《新闻自由论集》,文汇出版社1988年出版),阐明了他关于新闻自由的主张。胡绩伟的新闻自由观,虽然不像他那“党报的党性和人民性”理论那么集中、系统,但在新闻界也有相当大的影响。因此,当我们评论胡绩伟的新闻观点  相似文献   

18.
1月28日午休时,笔者在网上看《新京报》的“评论”板块,竟然发现重稿:“综合评论”刊出题为《利息税早该调整了》的文章,署名“易宪容(中国社科院研究员)”;“经济评论”刊出题为《利息税早就该调整了》的文章,署名也是“易宪容”。  相似文献   

19.
2004年1月2日至9日,《深圳特区报》在一版显著位置连续发表了8篇编辑部文章,统称“新年八论”。它们的标题是《紧紧咬住“国际化”》、《悠悠万事人为本》、《力筑政治文明城》、《“深圳文化”不是梦》、《产业升级觅新机》、《建立共生经济圈》、《志存高远气自豪》、《千里之行始足下》。这组文章是《深圳特区报》为宣传深圳市委三届八次全会提出的建设国际化城市这一重要题材而精心策划、精心组织、精心撰写的重要评论。  相似文献   

20.
高明勇的新作《新闻的逻辑》是他投身新闻业和职业评论写作十年来报刊文章的合集,全书52篇文章分为“新闻生产”、“职业训练”和“媒介素养”三辑,反映了一位媒体评论员和评论编辑对于当代新闻业和新闻评论运作的深入观察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