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太极拳则是中华武苑之中绚丽夺目的一枝。太极拳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流传甚远,老幼咸宜,堪称中华民族体育文化之瑰宝,中华武林之绝学。这项有着广泛群众基础的体育项目,现已传至五大洲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一项世界性的体育健身运动,国际武联将每年5月定为“世界太极拳月”。太极拳不仅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陶冶情操、修身养性,且蕴涵高深的攻防技巧,其武术理论颇具丰富的东方文化内涵。太极拳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文化财富,也是全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一名中国人,有责任肩负弘扬太极拳文化光荣而神圣的使命…  相似文献   

2.
工作在中国驻苏丹大使馆新建及改造工程项目中的彭安宁总监是一位深受苏丹人尊敬和喜爱的Chinese。迄今,这位来自北京的高级工程师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以武当山国际太极拳联盟盟员、永年国际太极拳联谊会优秀拳师的身份,在苏丹各大、中、小等贵族学校中崭露头角,义务教授中国太极拳术已近两年。“这是我53年人生中难忘的一段经历”,身穿白色中国武术服,刚刚教练罢苏丹武迷的彭安宁,在其下榻的苏丹紫京饭店,沏上著名的苏丹红茶,欣慰地向记者娓娓道来。彭安宁,2001年8月来到苏丹。他自幼习武,无一日间断。习武者素有严格的作息时间:每早,彭安宁…  相似文献   

3.
2006年12月18~20日,“中华龙”第二届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其“团结、友谊、健康、和平”的主题吸引了11个国家和地区的167个赛队近2000名太极拳爱好参赛。这个由中国武术协会、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和海口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大会,集比赛、交流、学术讨论、器材展销为一体,旨在宣传、推广和普及太极拳运动,倡导科学健身观念。就深层意义而言,此届赛事更是一次内容丰富的中外化交流。  相似文献   

4.
《寻根》2017,(2)
正类书的流传类书不仅在中国大量流传,在日本、韩国、越南等东亚汉字文化圈也曾广泛流传,日本、韩国、越南现存的古籍中有不少是从中国流传过去的古类书,甚至不少在中国已经失传的古类书在域外重新被发现,古代日本、韩国、越南学者依据中国类书又编纂出了不少  相似文献   

5.
宋芳  路丹  白津玮  刘雅莉 《寻根》2011,(4):127-132
明朝洪武年间,山西泽州人陈卜带领家人从洪洞移民河南温县常阳村,因为村中有一条南北走向的深沟,常阳村便改名叫陈家沟。陈卜来河南时带来了吸收宋太祖三十二式长拳精华的家传一百零八式长拳,世代相传。到陈氏第九世陈王廷(1600-1680年)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武术派别——太极拳。此后,  相似文献   

6.
谈太极拳养生文化陈世忠太极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喜爱,是因为它有强身健体的养生价值。目前,在中国以及世界上许多国家,学练太极拳的人越来越多。几年前,日本的学练者成倍的增加,他们曾说10年后要超过中国,可见其雄心。今天,我想谈的是练太极拳的养生意义和...  相似文献   

7.
藏族戏剧是我国少数民族戏剧中历史悠久、流传较广的戏曲剧种,诞生于藏族聚居的青藏高原,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其他民族文化艺术的丰富养料,逐渐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戏剧。《格萨尔》藏戏是藏族戏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藏戏的形式演示藏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格萨尔》故事。《格萨尔》藏戏一般分为寺院藏戏(俗称羌姆)和舞台藏戏两大流派。据专家实地调研,《格萨尔》寺院藏戏发源于四川宁玛派寺院竹庆  相似文献   

8.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许多是以口头流传的方式存在的.在流传中继承,发展、变化,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迁,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面貌.如宝卷这种形式,从最初唐代寺庙里的俗讲,宋元讲经中的说诨经,到后来成为明清民间的宗教性说唱故事.江苏靖江的讲经宝卷,同其他明代宝卷一样,至少从明代中期开始,作为民间宗教做会中的说唱部分就已经在民间流传,一直发展到今天,成为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9.
太极拳与健身魏哲铭太极拳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是传统的养生健身之学,它是根据太极阴阳、动静、刚柔、虚实等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以、、挤、按、采、、肘、靠、进、退、顾、盼、定等式势,在形松、意静、气自然的要求下进行的武术活动。太极拳极充分地体现了我国哲学...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个历史悠久,文化典籍丰富的国家,早在隋唐时代就已发明了印刷术,历经唐、宋、遼、金、元、明、清的各个时期,而流传至今的古籍图书,尤其是古籍中占有相当数量的善本书已经成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文化典籍,都是前人研究文学艺术、历史、科学技术等领域的结晶体。由于历朝的兵燹,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以及人为  相似文献   

11.
1979年,美国第一部《李清照诗词全集》由诗人肯尼斯·雷克斯罗思与中国学者钟玲翻译出版。该集编译体例新颖,附有丰富的注释性副文本;雷氏"创意英译"与钟玲传递中国文化的翻译思想相互影响,形成了特色鲜明、极具吸引力的李清照诗词英语译文。时至今日,该集已经流传至世界的五大洲,得到读者的接受,成为中国诗歌在海外流传过程中的一部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2.
京剧流派的含义,与文艺史上的流派不同。文艺史上的流派,大都指一定时代在文艺创作上拥有共同的艺术观点、创作风格相近的作家、艺术家群体;京剧流派则是以舞台表演艺术风格的异同来加以区分的。随着京剧艺术的发展,它由地域性流派发展到演员表演艺术流派。地域性流派的发展18世纪中叶,有多种地方戏曲同时流行于北京。在诸腔党奏的过程中,徽、汉二剧合流,并吸收了京腔、梆子腔等艺术成分,形成了一种以[西皮]和[二簧]为主要声腔曲调的综合性艺术。外地人因此称皮责戏剧出自帝京,故称之为“京剧”。京剧流派是这一综合性戏剧在艺术上…  相似文献   

13.
正19世纪俄罗斯诗歌主要由两个流派构成: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这两个流派的诗人们都喜爱民间文学、重视民间文学,并且有意识地从民间文学中汲取了诸多丰富的素材,以补充、完善自己的艺术创作。茹科夫斯基(1783—1852)是俄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被誉为"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抒情诗人",他善于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尘世之人丰富细腻的感情。  相似文献   

14.
揭西县广泛流传(包括旅居东南亚各国的华侨)的小故事是以口头传说为手段的传播方式,以朴实的语言取悦人的技巧流传于民间,具有深广的文化内涵。属于掌故、笑话、神话等范畴的小故事估计有数百个。创作这些故事的祖先也许已经长眠地下数百年,但故事依然存活民间,给人以听觉的享受,心灵的滋养,潜移默化的熏陶。把祖先积淀下来的智慧结晶抢救保护下来,是我们文  相似文献   

15.
编读往来     
主编同志:您好!《中外文化交流卜Th年第1期曾发表由我撰写的《绚丽多来的京剧流派艺术》一文,有些错漏之处,亟需修正。①第31页“地域性流派的发展”第一节的第6行:“外地人因此称皮江戏剧出自帝京”一句的“称”字应改为“种”字。③第32页“武生与小生流派”一节的第7因厅:“后起的武生中学杨斌的最多……”一句,原文中遗漏了几个重要人名,请增补,为“后起的武生中学杨斌的最多的,如刘宗扬、孙敏望、周瑞安、杨盛春、茹富兰、高盛闻、李万春、李少春、王金码等都以学杨而成名。”③第万页“净丑行流派享誉剧坛”一节,第M行:…  相似文献   

16.
金昌社火     
正金昌社火,分永昌社火和金川社火。永昌社火主要以民间祭祀送春为主,春官出行,各类仪仗陪同,鼓乐齐鸣,富有传统特征;而金川社火时代气息较浓。这两个地方的社火均流传了数百年之久,尤其是永昌社火已经成为当地人最重要的祭祀和拜神的民俗活动,集中在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金昌每年自发组织的闹社火活动,意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在以农业文化为主的金昌地区,土地是人们立足之本,它为人类的生存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由于人们对古老的  相似文献   

17.
美国母亲节     
美国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庆祝“母亲节”。在这一天,母亲已经故世的人常常佩戴白色的石竹花,母亲还活着的人则佩戴粉红色的石竹花。1907年,“母亲节”首次的庆祝仪式是在宾夕法尼亚州的费城特意为母亲们做了一次礼拜。这是由宾夕法尼亚州的安娜·贾维斯开创的,随即迅速流传开了。1914年伍德罗·威尔逊总统发布了一项公告,下令在“母亲节”这一天,公共建筑上都要升美国国旗。  相似文献   

18.
正一荆南指荆州南部,包括现在湖北省洪湖市、监利县南部和石首市、江陵县东部。在荆南地区,有一种传统文化的样式——"花歌",歌咏"爱情"的歌曲,是流行于荆南的民间小调。民间小调一般具有口头性和流动性的特点,往往是通过口耳相授的方式传播的,不大可能保留纸质文本。一首歌如何产生,如何流传,流传的范围,流传的时间等往往难以考定。不过可以确定的是,这些"花歌"大范围流传的下限应该在20世纪60  相似文献   

19.
月光小城     
忆苏 《大理文化》2011,(7):23-32
痛会过去,美会流传。——村上春树明月夜余葭摁灭手里的烟头,从电脑前起身。抬起手将束在脑后的长发散开伸了伸腰身。夜已经很深了,准确地说,已经是次日凌晨一点半了。窗外,一轮朗月高悬,在夜色里静静地注视着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余葭来到窗前,轻轻拉开窗帘,小院里的花草沐浴着如水的月色,就像一幅古朴清丽的淡墨山水。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五音记谱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定型。但由于历代曲谱始终囿于上层,以"秘籍"的方式存在,极大地妨碍了古代音乐的流传与传承。在改朝换代的历史演进中,少数保留下来的曲谱也成为"不可读"的符号,而导致古典音乐的失传。是为中国音乐史上的一大憾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