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前人对于<可洪音义>是否传入宋代以及何时在中土亡佚有不同意见.现通过对<碛砂藏>随函音义的考察,补充证明了<可洪音义>曾传入过宋代的观点,以及有可能至迟到元代其书还在中土流传.  相似文献   

2.
初唐玄应《一切经音义》二十五卷是完整流传下来的最早的佛典音义,其版本纷纭,不同的版本之间,文本差异很大.本文在众多版本中选择了最有代表性的高丽藏本、赵城广胜寺金藏本、宋碛砂藏本和明永乐南藏本,通过版式的差异、用字字形的差异、文本的差异、被释辞目的差异、被释经目的差异等几个方面的对比和考察,详细分析了这四个代表性版本的异同,厘清了玄应《一切经音义》版本系统的状况和源流,同时订正了前贤考证中的错误推论.  相似文献   

3.
《广弘明集》是唐代道宣编撰的一部佛教思想文献集,是中古汉语研究的重要语料之一。《新集藏经音义随函录》是五代可洪编撰的一部偏重辨析手写佛经中疑难俗字的佛经音义书,该书卷二九、三十为《广弘明集》注了5480条音义,对研究和整理《广弘明集》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尽管如此,可洪在为《广弘明集》注释时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失误。本文综合运用文字学、训诂学、文献学等方面的知识,试对可洪《〈广弘明集〉音义》注释存在问题的七则条目进行讨论和订正。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小学中的"音义体",产生于汉魏之世,极盛于六朝隋唐之间.音义的产生,既由于传示一家之学训诂之旨、读书之音的需要,也有出于说示诸本异同、校正文字讹舛之需要者.而音义这种体裁的繁盛和发展,是汉魏以来经师学者精研音韵、训诂中音义互求的结果.儒家音义遵循经学训诂的传统,其撰作体式由简而繁,陆德明<经典释文>集其大成;而唐初以玄应<一切经音义>为代表的佛典音义则由于取材和功能上的原因,走向了字书的传统.  相似文献   

5.
前人对于《可洪音义》是否传入宋代有不同意见,现通过对《思溪藏》随函音义的考察,进一步证明《可洪音义》曾传入过宋代,且与现行丽藏本所据为同一底本。同时通过与《碛砂藏》随函音义比较,探讨江南各大藏经随函音义之间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慧琳音义》是佛经音义的集大成之作,在文字、音韵、训诂研究及古籍整理等方面都有着重要价值.但是,由于自身疏忽或专业局限,其注释中也存在一些疏误之处.本文从五个方面归纳了该书疏误的主要类型,旨在提醒读者在阅读和使用此书时,不要轻信盲从.  相似文献   

7.
《玉篇》自成书至宋代重修,一直在被增补删订,各时代具体修订情况如何,至今仍不明朗。后晋释可洪所著大型佛经音义书《可洪音义》中称引了很多《玉篇》的内容,将它与现存《玉篇》各种版本进行比勘,可以确知其差异,对于研究《玉篇》的传承流布史有重要意义。不仅如此,释可洪所引《玉篇》的某些字形、注音或释义,传世其它字韵书中均未收录,在语言文字学研究方面也有着弥足珍贵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姚永铭著 “中国典籍与文化研究丛书”之一种。唐代释慧琳的《一切经音义》是汉语言文字学的一大宝库,被誉为“小学之渊薮,艺林之鸿宝”(杨守敬《日本访书志》)。本书围绕汉语言文  相似文献   

9.
慧琳《一切经音义》(以下简称《慧琳音义》)是我国唐代一部集诸家训释佛经音义大成的佛典文献,也是汉语言文字学的一大宝库。清末学者杨守敬《日本访书志》称之为“小学之渊薮,艺林之鸿宝”,并非过誉之辞。《慧琳音义》成书以后,即受到好评,但由于中土久逸,研究尚无从谈起,真正对它进行研究是在清  相似文献   

10.
《毛诗正义》原貌是单疏本,南宋后,首先与经注合刊,再与陆德明的《毛诗音义》合刊。《〈毛诗注疏>引书引得》共收录引书267种,其中误增17种,本文补遗42种,因此,按本文的收录标准,《诗正义》共引书292种。  相似文献   

11.
12.
对"期刊流通"的反思--与李砚楼等老师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运用“期刊流通”以提高期刊利用率的管理模式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只有加大电子期刊的使用力度以及强化期刊的阅览工作,才能真正提高期刊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3.
试论图书馆导入CI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CIS的含义以及图书馆导入CIS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同时探讨了图书馆导入CIS的原则和具体实施方法.文章重点提出,为塑造完整独特的图书馆形象而导入的CIS系统,应是图书馆服务理念系统、图书馆行为规范系统、图书馆视觉识别系统三者统一的工程和整体作业.  相似文献   

14.
《资料收集管理》2013,38(3-4):269-272
No abstract available for this article.  相似文献   

15.
维系之道     
人类社会是一个难以分割的时空统一体。人类总是在继承中存在、发展,在存在、发展中延续,从而体现出其时空统一性和整体连续性。人类社会空间上的统一性和整体性主要靠交往、合作、矛盾、冲突乃至战争以及各种现时性来实现;而时间上的统一性和连续性则主要靠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6.
17.
挥别西柏坡     
正六十五年前,乍暖还寒的早春,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附近的郭苏河沙滩上,一排汽车整装待发,中共中央机关已做好准备,马上就要向北平方向挺进。毛泽东意味深长地将这次迁移比喻为"进京赶考"。其实,迁移对中共中央机关来说并不陌生,仅在解放战争中就相继经历了撤离延安、从晋绥根据地到西柏坡的两次"大搬家"。但1949年3月的这次"大搬家",却意义非凡。告别西柏坡,进驻北平城,这不仅是从农村打进了城市,  相似文献   

18.
《图书馆服务宣言》(草案)——图书馆核心价值的深入体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图书馆服务宣言》(草案)的公布是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文章结合《宣言》颁布的背景,具体分析了《宣言》所体现的图书馆性质和历史使命、图书馆服务的基本原则、图书馆的职能及其发展等。  相似文献   

19.
20.
Among the strategic uses of various communication media is the practice of addressing and sending messages to multiple participants. The present study was a test of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participation framework within which a message is sent and the sender's level of message design logic interact to affect message content. Participants sent complaints via email either to a target or to a target and a third‐party peer. Complaints were segmented into thought‐units, with each thought‐unit subsequently categorized according to its junc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wo factors interacted to affect complaining, such that persons with conventional and rhetorical design logics often adapted messages to the target‐peer condition, whereas persons with expressive design logics generally did not. Discussion focuses on the implications for research on participation, complaining, and message design logics, as well as for the study of mediated communi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