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以测定的抑菌圈直径大小判定拮抗细菌的拮抗性能,并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拮抗细菌发酵培养基组分及发酵条件进行设计与优化.结果表明,最优化发酵培养基组成为淀粉3 g/L,蛋白胨12 g/L,氯化钙3 g/L,利用最佳发酵培养基进行条件为初始pH 8.0,接种量8%,装液量75 mL/250 mL,发酵时间24 h的发酵,此拮抗细菌的拮抗性能最佳,抑菌圈直径达2.6 cm左右.该研究为进一步提高拮抗细菌拮抗性能提供一定参考数据,同时也为拮抗细菌更好地应用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突变株Bacillus subtilis spp.产β-葡聚糖酶的研究,得出其最佳培养基配方为(/100mL):最佳培养基配方为(g/100ml):大麦粉3.0,玉米粉2.0,豆粕粉4.0,MgSO40.03,CaCO30.05;在最佳培养基条件下进行摇瓶培养(35mL培养基/250mL三角瓶),发酵液酶活力达56.53U/ml,是初始产酶条件的1.8倍。  相似文献   

3.
实验结果表明,米曲霉培养液对鳕鱼粉具有明显的蛋白酶活性,能将鳕鱼粉中的蛋白质水解;适于米曲霉产蛋白酶的培养条件为初始pH 5.0、培养温度32℃、250 mL三角瓶中装90mL培养基;适于米曲霉产蛋白酶的培养基组成为麸皮4.11 g/L、豆饼粉3.78 g/L、鱼粉1.11g/L;用米曲霉培养液水解鳕鱼粉制备蛋白胨的得率为15.74%.该实验结果为进一步用米曲霉培养液为蛋白酶源,改进鱼蛋白水解工艺提供了试验参考.yh  相似文献   

4.
采用单因素及均匀设计法对产几丁质酶Bt-016菌株的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单因素试验结果确定了几丁质、氮源、碳源、pH和接种量为影响发酵条件的显著影响因子,采用U9(95)水平对5个影响因子进行最佳发酵条件和培养基优化,结果表明:蔗糖2g/L、蛋白胨20g/L、初始pH值为8、接种量1. 572%、几丁质含量2. 5%为最适发酵培养条件,在此条件下,Bt-016发酵液OD600值为3. 864 5,较优化前提高了21%;产几丁质酶活力为2. 796 1 U/m L,较优化前提高了33%。研究结果为杀虫防病Bt菌株的开发提供了菌源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已筛选到的产生角蛋白酶的H菌株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分析最终确定该菌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对该菌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同时将显著影响条件进行正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培养基:玉米粉10g,豆粕10g,MgCl20.1g,CaCl20.06g,NaCl 0.5g,K2HPO41.4g,KH2PO40.7g,羽毛粉10g,水1 000mL,培养基pH 7.5~8.0;最适培养条件:接种量为2%,培养温度37℃,180r/min摇床培养96h,其产角蛋白酶活性最高为2.56×10-3kat/L(153.7U/mL)。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由次黄嘌呤发酵制造cAMP时发酵培养基中次黄嘌呤质量浓度及次黄嘌呤添加方式对cAMP发酵产苷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培养基中次黄嘌呤采用一次性添加和分两批添加,经过发酵培养,次黄嘌呤质量浓度在0.018 g/L时cAMP产苷最高达6.86 g/L,在此条件下,次黄嘌呤分量两次添加cAMP发酵产苷最高可达7.23 g/L.过量的次黄嘌呤对菌种生长有抑制作用,发酵培养基中次黄嘌呤只有在最适的质量浓度下才能有效地提高cAMP发酵产苷水平,且采用次黄嘌呤分批添加更有利于cAMP发酵产苷.  相似文献   

7.
以L18(37)正交试验设计优化了樟芝真菌发酵产三萜类化合物培养基条件.适宜于樟芝真菌发酵产三萜类化合物的培养基条件为:葡萄糖40,黄豆粉20,酵母膏2,MgSO4 0.2,K2HPO4 1.5,VB1 0.01(g/L).经验证,在此条件下,樟芝真菌摇瓶发酵后的菌体产量为383.6 mg/L,三萜类化合物为27.85 mg/g.经对比,樟芝真菌菌体产量和三萜类化合物产量不成正比.  相似文献   

8.
以胶体几丁质为唯一碳源,从大连渤海湾的底泥样品中分离到1株高产低温几丁质酶的海洋细菌,命名为DL-06。采用单因素优化方法确定该菌株产低温几丁质酶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胶体几丁质5.0 g/L,胰蛋白胨5.0 g/L,发酵温度20℃,pH 7.0,2%接种量,装液量60%,转速130 r/min,陈海水1.0 L,发酵时间30 h,在该条件下酶活力达6.87 U/mL。  相似文献   

9.
以辅酶Q10产量为指标,对米曲霉2077固体发酵法生产辅酶Q10进行了初步系统性研究.利用配方均匀设计和正交设计方法分别对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得到了较优固体培养基为大豆8.20%、麦麸63.53%和谷糠28.27%,确定100 g培养基固体培养条件为:料水比为1、青霉素钠加入量为3mL、发酵温度40℃、发酵时间96 h为较优工艺条件.在此优化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下得到米曲霉2077产辅酶Q10的最大值为0.947/mg·g-1干培养基.  相似文献   

10.
为了优化24孔板培养毕赤酵母GYW-1合成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的发酵条件,本文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对24孔板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毕赤酵母GYW-1 24孔板发酵产GSH的最优发酵条件为:酵母粉44 g/L、柠檬酸铵15 g/L、接种量12%.通过对发酵条件的优化,可以明显提高毕赤酵母GYW-124孔板发酵产GSH的产量(43.815 mg/L),较初始条件的产量增加了55%.  相似文献   

11.
碱性条件下,在OP乳化剂存在下,邻羧基苯基重氮氨基偶氮苯试剂能与镉形成摩尔比为3∶1的红色配合物,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位于52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88×105L·mol-1·cm-1.在25mL溶液中,镉量在0~10μg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结合萃取分离,该方法可用于废水中微量镉的测定.  相似文献   

12.
以持水力、烹饪失水率及感官评分为指标,探讨复合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和菠萝蛋白酶)和谷氨酰胺转氨酶(TG)处理对鸭肉的嫩化效果,并通过L9(34)正交试验优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复合蛋白酶和谷氨酰胺转氨酶液的酶活、处理温度、处理时间、pH值对鸭肉的持水力和烹饪失水率均有显著影响;复合蛋白酶的最佳嫩化条件为酶用量0.10 mg/mL(即木瓜蛋白酶用量90 U/mL和菠萝蛋白酶用量15 U/mL),作用温度30℃,作用时间40 min,pH 7.2,此条件下的持水力可达91.25%;在复合蛋白酶嫩化基础上,采用谷氨酰胺转氨酶作用的最优工艺条件为酶用量5 U/g原料,作用温度45℃,作用时间80 min,pH 6.5,此条件下的样品持水力达90.51%.  相似文献   

13.
以壳聚糖为分散剂,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Fe3O4磁性粒子,通过多次实验总结出最佳工艺条件:反应液的初始浓度为Fe3+0.15 mol/L,Fe3+/Fe2+(物质的量)之比在1.70~1.75之间;25%NH3.H2O作为沉淀剂,并过量20%~30%,溶液pH=9~11;反应温度35℃,反应时间60 min,搅拌速度3 000 r/min。用壳聚糖作分散剂,其最佳用量为每60 mL载液0.040 0 g,温度控制在50℃左右,在pH值为1.0的条件下进行包覆。在该条件下制得的壳聚糖磁性微球放置17个月,无明显分层现象。利用了IR、TG-DTA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等方法对产品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4.
利用酸性甲醛溶液将废弃花生壳改性,研究了改性花生壳对Cr(Ⅵ)浓度为50mg/L的模拟水样的静态吸附实验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对于Cr(Ⅵ)浓度为50mg/L的50mL模拟水样,当温度为25℃用粒径为2-3mm改性花生壳吸附剂用量为1.0g、介质pH值为1.0、吸附时间为300min处理废水时,Cr(Ⅵ)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9.71%。吸附后的水中Cr(Ⅵ)浓度为0.144mg/L,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要求。改性花生壳比普通花生壳对废水中Cr(Ⅵ)的吸附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15.
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并分析多聚赖氨酸在不同浓度和不同修饰方式下云母表面的形貌,选择适于观察细胞DNA的最佳修饰条件.使用不同浓度的多聚赖氨酸对云母表面进行直接滴加和镀膜两种方式进行处理后,AFM观察其对云母表面形貌的影响以及DNA分子在修饰后的云母表面沉积情况.结果显示:多聚赖氨酸直接滴加至云母上时,其表面会...  相似文献   

16.
探索腐植酸钾浸种对提高作物生长的抗盐性及其在作物生长化学调控中的作用。采用不同浓度(0、300、400、500/xg/mL)的腐植酸钾浸种玉米,研究了在100mmol/LNaCl的盐胁迫环境下,三叶期玉米幼苗叶保护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变化。与对照相比,浸种玉米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高,但无显著差异;浸种玉米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增高,在4013·雌/mL时达极显著水平,在500μg/mL时达显著水平;浸种玉米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增高,在300、400μg/mL时分别达显著水平,在500μg/mL时达极显著水平;浸种玉米的丙二醛含量降低,在300—500μg/mL范围内达显著水平。腐植酸钾浸种玉米,可减轻玉米在盐胁迫下的膜脂过氧化程度,提高玉米抗盐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废弃花生壳对Cr(Ⅵ)浓度为50mg/L的模拟水样进行了静态吸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对于Cr(Ⅵ)浓度为50mg/L的50mL模拟水样,在25℃下,用粒径为2-3mm花生壳吸附剂用量为1.0g、介质pH值为1.0、吸附时间为300min处理废水时,Cr(Ⅵ)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9.55%。吸附后的水中Cr(Ⅵ)浓度为0.224mg/L,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标准。随着体系温度的升高,花生壳对Cr(Ⅵ)的吸附量增加,同时对吸附等温线及其模型的拟合进行了实验说明,Freundlich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吸附过程特征。  相似文献   

18.
以加工后的废弃的龙眼壳为研究对象,研究龙眼壳多酚的提取工艺。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结果表明,用乙醇提取该多酚的最佳工艺为:用浓度50%的乙醇,以1g:15mL的料液比,在50℃下提取1h。照此工艺浸提,龙眼壳多酚的得率为2.71%。  相似文献   

19.
通过小白菜的茎尖增殖分化培养、试管苗的生根和移栽培养等试验,研究了小白菜愈伤组织的诱导分化,试管苗的增殖、生根以及移栽条件,并建立了它的无性系。结果表明,不定芽诱导和增殖的最适取材部位为茎尖;最适培养基组成为MS+6-BA2mg/L+NAA0.5mg/L+G30g/L;试管苗生根的最适培养基为:1/2MS+IAA0.2mg/L+G15g/L;试管苗移栽最适培养条件为:散射光下以炉灰渣为基质,并保持湿度为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