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潘全霞 《成才之路》2010,(11):34-35
学会学习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叶圣陶先生也说:"教是为了不教。"这些观点一针见血地道出了"教"的真谛,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见。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自学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自学能力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做法。  相似文献   

2.
古语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会学",掌握"怎么学"。"教"的真谛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信息加工能力。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应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表达、合作和创新的能力。结合多年的历史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3.
质疑:有效历史教学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有效历史教学再次成为议论和探索的焦点。"质疑"是实现历史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质疑"意识,"明智"于解释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林丽娇 《文教资料》2013,(1):170-172
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应该努力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提高综合历史素养。本文结合新课程实践,从改变"知识本位"的传统历史教育价值观、吃透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有效培养学生历史思维习惯等方面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历史意识,提高教学实效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高益文 《教师》2012,(10):34-34
历史新课程的改革,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历史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然而历史教学在这方面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主要的责任无疑在于教师。为此,我在实践中总结了"四行"策略来培养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综合能力,即"方法先行""示范躬行""训练践行""知能双行",这个策略在实际教学中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师正清 《考试周刊》2009,(52):165-165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想真正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其"好学"历史、"乐学"历史,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就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毛辉 《文教资料》2010,(20):166-168
中学历史教学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真正做到"会学"而不是"学会"。要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技巧,积极地学习一些新知识、新技能。  相似文献   

8.
"读史使人明智"。学习历史,其目的并不在于要学生知道和记住过去发生的事情,而是要通过学习,感受历史,掌握和探究历史的方法,培养用历史思维去认识和了解社会的能力。那么,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呢?  相似文献   

9.
民族地区师范院校历史专业民族学生"问题意识"的逐渐淡薄成为民族高师院校历史专业教育教学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问题意识"的内涵着手,在分析造成"问题意识"淡薄原因的基础上,结合历史教学实践,提出了培养民族学生"问题意识"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周春寅 《文教资料》2011,(17):149-150
历史教育是培养人文素养的主渠道。历史课程标准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突出了人文教育的主题。本文主张通过优化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有效指导研究性学习等方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1.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历史教材中的标题则是历史教材"心灵的窗户"及课文的"核心"和"灵魂",它们不仅能提纲挈领,涵盖课文内容,起着统领、概括和提示的作用,而且能突出重点,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思维,对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历史教育面临"三难",即招生难、培养学生成才难和学生就业难。"三难"的出现是高校历史教育的功用未被正确认识的反映,也是高校历史教育未充分发挥作用的表征。高等院校历史教育之困境只有通过高校历史教学体制的改革才能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13.
现代教育技术下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创新体验"三阶段历史教学模式的基本思路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给学生提供并创设历史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历史教材,犹如亲身感受重大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4.
贾彦春 《现代教学》2009,(10):41-41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句话尽管说得有点绝对,但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包办代替实不足取,应该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怎样"教人发现真理"呢?笔者认为历史课堂叙述细节是关键。  相似文献   

15.
丁为照 《考试周刊》2009,(52):213-213
学校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我们所提倡和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培养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而作为提升学生素质教育的课程之一,思想政治课在整个学科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理应肩负起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历史重任.我认为抓住"知"、"德"、"思"、"用"不放松,创新教学模式,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许国庆 《文教资料》2010,(35):144-146
学科素养是学科课程的立足之本。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考形势的不断变化,历史的教学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方面,文章从培养学生"史料—史论—史观"的历史思维、倡导历史阅读和联系实际感悟历史三个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纲要》课的开设是通过历史学习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历史感是加深历史理解的重要途径,历史教育是培养学生历史感的主渠道。课堂教学可以通过加强史料引入与分析、寻找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以"大历史观"解读历史、宏观历史叙述与微观历史分析相结合、历史教学充满感情等方式培养学生历史感。学生历史感增强,有助于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标准指出,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加强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何引导青少年人格走向健全和完善,就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德国学者赫尔巴特指出":历史应是人类的教师。"因此,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一定要从优化历史课堂教学开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初中历史课教学中的三项任务之一。而在各种历史学习能力之中,历史思维能力又居于核心地位,它控制并制约着学生其他历史学习能力的发展,指挥并调节着学生其他历史能力的运用,是初中学生各种历史学习能力发展的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学校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  相似文献   

20.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因此,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变"学会"为"会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历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否能够积极主动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