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域中,唐诗研究历来是颇受关注的热点,有关成果和新说层出不穷。要在前人走熟了的路子上翻出新意,在硕果累累的肥土中另有所获,其难度是众所周知的。姜剑云却在这里找到了选题。盛唐是唐诗发展的黄金时期;中唐诗人和作品的数量均超过盛唐,而且呈现出与盛唐迥异的美感形态,堪称唐代诗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从文学史的角度来看,中唐的地位不容忽视,然而就学术史的情况来看,它又是一个较薄弱的环节。姜剑云在研究中聚视焦于中唐,表现出敏锐的眼光。唐诗在发展过程中,涌现出许多风格各异的诗人,及至中唐,一些风格接近或趣味…  相似文献   

2.
王治国 《兰台世界》2014,(6):123-124
孟浩然是盛唐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长年隐居山林,创作了大量流芳百世的山水田园名诗。他诗途坦荡却仕途难寻,热衷仕途与山林归隐的矛盾心情一方面令孟浩然多有无奈与不甘,另一方面也激发了他寄情于景、以诗明志的创作灵感。  相似文献   

3.
孟浩然是盛唐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长年隐居山林,创作了大量流芳百世的山水田园名诗。他诗途坦荡却仕途难寻,热衷仕途与山林归隐的矛盾心情一方面令孟浩然多有无奈与不甘,另一方面也激发了他寄情于景、以诗明志的创作灵感。  相似文献   

4.
本书将立足点放在诗传上,而不仅仅是诗歌本身。读者可以读到用诗歌般语言呈现的诗人小传,小传的字里行间又解析了诗人在不同时段所创作的代表性诗歌,一方面使读者对诗歌的鉴赏有了一个更全面的理解,另一方面也通过诗人的所思所想展现了唐代的文化与历史发展。两册书共收录十篇诗人诗传,从盛唐的李白,安史之乱期间的杜甫、岑参、王维等,到中唐的白居易、刘禹锡、柳宗元,再至晚唐的杜牧、李商隐,勾勒出了一条唐代诗坛乃至大唐历史的发展主线。  相似文献   

5.
陈巍 《文化遗产》2014,(3):99-105
在初唐、盛唐之时,皇帝在重阳节经常带领近臣一起登高赋诗、饮菊酒,这时重阳节活动的中心是登高,而不是宴集。降至中唐,难以再看到皇帝登高的记载。唐德宗时,把九月九日和二月一日、三月三日一起列为官方节日,在曲江赐宴群臣并赋诗,以粉饰天下太平的景象。此后,在日本嵯峨天皇时期,在菅原清公等遣唐人员的帮助下,进行了一系列唐风改革,而重阳诗宴也开始在日本兴起。嵯峨天皇慕唐之心十分炽烈,他开启的重阳诗宴与唐德宗时的重阳诗宴有很大的相似性,所以,嵯峨天皇重阳诗宴的模范很可能是唐朝官方的重阳诗宴。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古代盛唐开元时期,无论经济文化还是科学技术都处于繁荣时期,而这时的雕塑艺术中,造诣最深的就是杨惠之,其精湛的雕塑技艺与他满腹才华巧妙结合,创作出了具有写实风格的艺术性雕塑,令人称赞,被尊称为"塑圣"。  相似文献   

7.
卜云 《兰台世界》2012,(19):63-64
唐卡,亦称"唐嘎"、"唐喀",藏语译音,唐卡的基本意思就是指用彩缎织物装裱成的卷轴画。"唐卡的题材包罗万象,除了宗教画以外还包括大量的历史、民俗、医学、工艺等内容,具有通史性、趣味性、知识性、宗教性、工艺性等特点。故被人们誉为藏族的‘百科全书’。"我国唐代的敦煌石窟艺术,可划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而这四个阶段又可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初、盛唐为前  相似文献   

8.
杨惠之是唐代与"画圣"吴道子齐名的一位雕塑艺术家,自唐以后便有着"塑圣"的赞誉。他弃画从塑,在多年雕塑艺术实践中创作出了大量形神兼备、风格独具的雕塑艺术作品,同时还在雕塑艺术理论方面建树颇丰。  相似文献   

9.
中唐是唐诗发展的第二个高峰,在此阶段。诗人们着力于新途径的开辟、新技法的探寻以及诗歌理论的阐发,创作出大量极富创新意味的各体诗歌,展示了唐诗大变于中唐的蓬勃景观。啦这极富创新意味的各体诗歌中,以《宫词》为题的诗歌成了当时的一道独特风景。宫词的代表作家当首推王建。王建为中唐人,据说他曾创作《宫词》百首,  相似文献   

10.
从唐代服饰审美流变而言,初唐时期自然清新,盛唐时期华贵丰美,中晚唐时期炫丽诡异。唐代服饰审美文化的特征可概括为:华丽自信的服饰审美意境、尊重个性的服饰审美精神、顺时而变的服饰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11.
刘阳 《图书馆学研究》2011,(16):99-101,98
刘体仁是清初著名文学家、文艺鉴赏评论家,曾官刑部主事、吏部郎中。能诗善画,精鉴赏,被称为清初十才子之一。刘体仁所作诗文颇丰,但随作随丢,不自存稿,晚年自编其诗文集为《七颂堂诗文集》,诗文风格清隽遥深,追求自然。在诗歌创作、诗词理论、收藏鉴赏等方面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2.
刘阳 《图书馆学研究》2011,(8):99-100,F0003,98
刘体仁是清初著名文学家、文艺鉴赏评论家,曾官刑部主事、吏部郎中。能诗善画,精鉴赏,被称为清初十才子之一。刘体仁所作诗文颇丰,但随作随丢,不自存稿,晚年自编其诗文集为《七颂堂诗文集》,诗文风格清隽遥深,追求自然。在诗歌创作、诗词理论、收藏鉴赏等方面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3.
清代宋诗选本的编撰极为繁荣。论文叙录产生于顺、康、雍三朝的宋诗选本19家,内容主要包括选本规模、体例、文献来源、文献质量、选诗标准、版本源流、存佚情况、编者仕履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张坤 《图书情报工作》2019,63(12):140-145
[目的/意义]《清代著述考》是顾颉刚编纂的一部有关清代学术的目录学著作。书中所体现顾颉刚的治学路径、思想和方法至今仍值得借鉴和吸收。[方法/过程]通过对《清代著述考》成书、体例及创新点的分析,结合顾颉刚早年有关目录学与清代学术的相关文献论著,探索其早年治学观念,揭示其构建清代学术统系的路径、内容和影响。[结果/结论]经过《清代著述考》的编撰,顾颉刚深化了对清人治学成果的吸收,对他形成"由经入史"的治学路径,在古史研究领域做出开创性贡献,打下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叙事画"的范畴中,讨论按照线性顺序展现苏轼《后赤壁赋》的长卷作品。在相关的图像群内部,文徵明的《仿赵伯骕后赤壁赋图》是继北宋乔仲常之后的第二个高峰,展示了赤壁主题叙事性长卷的另一种图式来源,并在其成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影响。这不仅因为"苏轼情结"贯彻了文氏一生的艺术道路、赤壁主题是其晚年最重要的创作,更是因为这幅作品革新了为乔仲常开启的段落型叙事,创造了崭新的流畅型叙事方式,而这在明中后期的苏州画坊中被广为接受。相关的三件作品-徵仲本、赵孟款本和居节本,反映出当时通行的赤壁长卷图式是以"流畅型"叙事为基础,通过组合乔仲常本与仿赵本的布局安排,临摹仿赵本的风格细节,并自创部分人物形象,得以最终定型。其过程显现了明中后期画家对图像的叙事能力及叙事结构的通俗化探索。  相似文献   

16.
雷晓庆 《档案学研究》2020,34(4):144-148
马端临的《文献通考》以杜佑《通典》为蓝本,卷帙浩繁、体例完备、内容翔实,汇集了我国从上古到有宋一代的典章制度,是一部我国中世纪集大成的典章制度编纂巨著。《文献通考》选材广征博引,多方考据;其内容推陈出新,详今略古,勘误纠谬;同时马端临自创辑录体体例,实事求是,独立不惑,谨慎存疑;反映出其"会通"思想和实证及求实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档案文献编纂工作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殷璠是唐代文学家,他辑选盛唐时期广为流传的诗歌,编为《河岳英灵集》,对后世有较大影响。在书中,殷璠表达了独特的论诗观点,对各诗人的评论也较为中肯。《河岳英灵集》在流传过程中,经历了由二卷本演变为三卷本。介绍并列举了现存于世的宋刻本及明、清刻本等古籍版本,对《河岳英灵集》古籍版本的著录也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8.
《四库全书总目》中著录了大量的词籍提要,它在选择和著录自《花间集》起至清初的一百多种词集的过程中,鲜明体现了编修者以宋词为美的词学批评思想,但也从另一个侧面间接表现了编撰者成熟的版本校勘学思想,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乾嘉时期的版本校勘学水平和特点。  相似文献   

19.
今河南辉县百泉藏有一北宋碑刻,上有苏轼所书"苏门山涌金亭"六大字,并有"眉山苏轼"落款,碑刻上另有两处题记,史称涌金亭碣。碑文书法风格近似颜体,又出新意于法度之中。苏轼至辉县百泉的时间应为元祐三年(1088年)九月十七日至元祐四年(1089年)四月之间,碑文应题于斯时。碑刻题记详细记载了此碑的流传情况,此碑刻最早被汲郡胡戢收藏,后被进士孔揖、邑佐李琦收藏,最后邑令王嗣晖将其镶嵌在涌金亭内,流传至今。由对胡戢的考证可还原其和晁补之、苏轼、苏迈、张耒的交游情况。而胡氏藏匿此碑四十年,反映了北宋新旧党争的政治状况以及苏轼仕途和苏学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20.
论文对清代著名文学家、《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一生不同时期的读书生活进行了挖掘、梳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求其读书生活与文学创作的关系,希望对清代文献学、清代断代文学史以及“聊斋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