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看过清代小说《儒林外史》的同学,恐怕都知道吴敬梓笔下的胡屠夫吧!在范进中举前,他说范进“尖嘴猴腮”,不像张府那些老爷,“一个个方面大耳”,说范进赶考是“想天鹅屁吃”;范进中举后,胡屠夫却说范进“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府上那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胡屠夫前面对范进  相似文献   

2.
小议胡屠户     
谈到《儒林外史》,许多人会联想到“范进中举”这个情节。通常人们津津乐道的是范进中举后如何发了疯,我以为最令人咀嚼的不是范进本人,而是他的丈人——胡屠户。胡屠户本人是个杀猪的,没文化,属于社会底层。但他完全通晓阿谀奉承之能事。作品描写了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先前范进中了秀才,胡屠户拿了“—副大肠和一瓶酒”,与其说是来贺喜,不如说是来训斥。他把范进称为“现世宝”(丢丑的家伙),说范进“不知因我积了甚么德,带挈你中了个相公”,称范进是“烂忠厚没用的人”。还自以为是地“教导”范进:“看…  相似文献   

3.
在《范进中举》和《孔乙己》这两篇小说里,虽然范进终于叩开了功名富贵的大门,而孔乙己直到临死"连半个秀才也捞不着",但他们都是受封建科举毒害的读书人,同处于穷困潦倒的地位,都在社会的摆布面前软弱无力,也都没有一个正常人应有的感性自我。吴敬梓和鲁迅这两位批判现实主义大家,或以夸张变形的讽刺,或以令人叹服的白描,塑造了这两个极具共性的悲剧人物,也都抨击了黑暗腐朽的科举制度。  相似文献   

4.
我看范进     
在《范进中举》这篇小说中作者刻画了一个受封建制度毒害的知识分子形象———范进。使他丑态百出,可在我看来丑态百出的范进也有可取之处。在文章中胡屠户谩骂范进的情形十分生动,考试之前,范进被岳父骂得狗血喷头,摸门不着。但他没有反驳,并没有像我们当今不少学生,跟父母长辈顶嘴、吵架。相比之下,范进的态度还比较驯服。但他心中并没有放弃乡试的念头,毅然再次乡试。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中了举。这难道不是他坚持不懈精神的体现吗?而现代中学生很缺乏这一点,一些高考失败的人,就会失去生活的勇气,萎靡不振。而范进却拥有其学之以恒的精…  相似文献   

5.
同学们大概都认为语文课是死板的,就是背背注释、课后练习题,听听课文得了,甚至有的同学说,上语文课容易使我们进入睡眠状态……但是,如果你听了我们班上语文课的故事之后,一定会对语文树立一个新的概念。有一次,我们学习《范进中举》这篇课文,语文老师告诉我们,把这篇课文当作话剧来演。同学们听后高兴得欢呼雀跃,之后老师安排了一个角色。小江从家拿来一根肠和一桶水作屠户给范进中秀才庆祝用,小坤画一只鸡以作范进卖鸡用……接下来是分工,老师说:“谁愿意演范进?”“我,我……我也想演……”同学们都在争主角,最后,丁小龙演范进,他是我们…  相似文献   

6.
张乡绅是《范进中举》中一个着墨不多的人物,从出场到退场作者只用了一个自然段,可以说,在本文中它只是一个小小的配角而已。但就是这样一个看似无足轻重的配角,他的背后却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深思。范进中举后,张乡绅没有接到任何邀请,主动来到范进的家里,主动与范进攀谈。先是以“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亲近”这样的话来表示自己的歉意,希望范进能谅解他。接着便使出浑身解数与范进套近乎、拉关系,什么“贵房师高要县汤公,就是先祖的门生,我和你是亲切的世弟兄”,什么“你我年谊世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连祖师爷都拉了出来,本身二人不是…  相似文献   

7.
教完《范进中举》这一课后,让学生联系自己所感知的生活实际,去写写文中的人物,结果,许多同学都很有感触,写出不少好文章。如《我说“范进”》———“我真的很不会读书,每次考试都是大红灯笼高高挂,有时我觉得自己好像‘范进’,屡试不中,如果哪一天我突然考了个80分,我想我也会高兴得发疯的……其实我觉得‘范进’也该表扬,考了几十年还有勇气去考,那信念,那意志——换了我,老考这么差,我早就不读了。”也许,这位后进生还需要我们的积极引导,但这篇文章,却是他心声的流露。又如《现代“张乡绅”》———“有时睁大眼睛看看我们的世界,那些…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个读书人,我对《孔乙己》、《范进中举》这类写读书人悲剧的小说有着特别的关注,我总想以他们为镜,更好地看到自己并反省自身。那么,我在范进的身上看到了哪些呢?我首先想到的是,何以范进要从20岁起屡试不第直至垂老仍要再试呢?读书人对名的追求是一个原因,但在这一原因的背后,起更大支配作用的还是利的诱惑,虽然这一点也许许多人不愿意坦然承认。不是么?你看范进中举之前,家里穷得“已是饿了两三天”,母亲“饿得两眼都看不见了”。及至中举后,又是“一封一封雪白的细丝锭子”的银子,又是“三进三间,虽不轩敞,也还干净”的房子,就都送…  相似文献   

9.
钟菊莲  李琳 《现代语文》2009,(10):53-54
《范进中举》中对范进的细节描写很多,最精彩的就是范进中了举人后的一段: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了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紧咬,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  相似文献   

10.
可恨的范进     
《范进中举》中范进历经34年的科举考试,终于在54岁考取功名,演绎了一出热闹的悲喜剧。撇开对科举制度的批判,撇开作者刻意的讽刺夸张,我们试着还原其艺术真实,重点分析范进其人。小说对范进这个人物的性格塑造并没花太多笔力,因此人物形象也不是十分丰满,但从那字里行问我们仍然能够清晰地看到一个有着鲜明特点——执着专注于考取功名的范进。  相似文献   

11.
《范进中举》是一篇十分精彩的讽刺文章。作者运用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形象,把嬉笑怒骂的语言和滑稽可笑的故事情节结合起来,塑造出乐极生悲的举子范进、自私势利的市侩胡屠户和阿谀谄媚的老滑头张乡绅等人物,个性鲜明,栩栩如生。这里就如何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语言描写,略谈一点感受。  从范进狂喜的语言看其悲剧色彩。范进的语言是“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紧咬,不省人事……这是一句极其简练又极其精彩的语言,可先让学生揣摩它的精彩之处。学生一般都能说三个短句都是感叹句,说明范进欢喜的感情是多么强烈。…  相似文献   

12.
《范进中举》出自《儒林外史》第三回,通过范进这个“现世宝”“穷鬼”一夜之间发迹而成为“老爷”的描写有力地抨击了封建科举制度对人性的摧残,揭露当时社会的丑态。范进也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塑造得相当成功的文学形象。在这篇作品里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范进的笑。作者对范进的笑进行入木三分的刻画,栩栩如生,让人叫绝。  相似文献   

13.
陶渊明不肯为之折腰的“五斗米”究竟是什么?由于缺乏资料,长时间以来有不同的解释。有俸禄说、(?)食量说、五斗米道教说等。近期又有两篇解释“五斗米”的文章,笔者认为其立论依据仍然存在错误。 《历史大观园》1988年第8期刊载的《五斗米是月俸还是道教》一文,否定五斗米是晋朝县令的月俸,而认为是五斗米道教徒。该文否定月俸说的依据是《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的这样一段文字:“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由此认为五斗米不可能是陶渊明的俸禄。但该文明显是将“秩千石至六百石”误认为是县令的俸禄了。实际上千石、六百石只是县令的官阶、品级,并非俸禄。这从颜师古的以下注文也可看出:“千石者九十斛,……六百石者七十斛。”九十斛和七十斛,才是西汉县令的俸禄(月俸)。 由于官吏的俸禄是有变化的,因此东晋末年任彭泽令的陶渊明,其俸禄是不能以西汉县令的俸禄为准的。  相似文献   

14.
《范进中举》一文我已教过了十几次了。每次指导学生精读“范进中举发疯”的精彩段落,课堂气氛总是十分活跃。吴敬梓对人物的语言、神情、动作的精湛描写使人叹服.历来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刻画人物形象的绝佳蓝本。但今年,我却有了新的想法.教学的侧重点发生了一些变化。  相似文献   

15.
《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是全书中写得最精彩的片断,全文以范进中举为中心事件,采用对比手法写了各类人物的表演,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事态炎凉和人心冷漠,真实生动地显现其真伪、善恶和美丑的本来面目.而且发掘到人物的灵魂深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范进在这中环境下将自己的大半生浪费在科举考试上,虽然在垂老之年得到了功名,但却在狂喜之下疯了.疯的丑陋.疯的可怜。范进的悲剧是一种讽刺,它不但讽刺了科举制度外在的种种弊端,而且将他锐利的笔触深入到为科举制度折磨、毒害的人物被扭曲的灵魂深处.对科举制度的批判达到前所未有的深度。  相似文献   

16.
话说贾母昨日话讲到兴头上来,便说今日要邀请中了举当了官的范进游大观园,于是,侍从们一早便领了范进到大观园来。 范进一见到李纨,忙作揖道:“大奶奶,奴才给您请安来了。”李纨听这话特反感,遂道:“什么奴才不奴才的,在我们这儿来者便是客,我们都会好生招待。”范进惊觉错语,  相似文献   

17.
<正>"四科第一!"一开始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头脑里一片混乱。等从老师赞许的目光中确认了这个消息,我的心便疯狂地跳动起来。虽然我一言不发,但早已喜形于色了。是啊,"学渣"突然"人品大爆发",心里、脸上的喜悦当然是按捺不住了。早在小学时,我就因为好奇,读过中学课本里的《范进中举》一文。54岁的范进中举之后喜极而疯,当时只觉得  相似文献   

18.
《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中举”,是历来中学语文课本必选的篇目。原因是它既塑造了一个典型生动的人物范进,而且能让大家从中看到一个残酷的事实——科举制度是一个什么样的制度,这制度怎么害人。说“范进中举”,不能不说,下背景情况。吴敬梓生活的年代,清政府已成为中国的统治者,为了巩固皇朝的统治,钳制思想,他们就对知识分子采取笼络手段。  相似文献   

19.
《儒林外史》是我国古典小说讽刺艺术的高峰。通过《范进中举》的阅读,不难看出,吴敬梓巧妙地运用独具匠心的讽刺手法,对范进及其周围形形色色的人物进行了无情的嘲笑和鞭挞,将其种种丑态暴露无遗,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的强烈批判。首先,作者运用漫画式的夸张进行讽刺。作者写人叙事,不是精雕细刻,而是撷取了最能突出人物思想性格的典型细节,把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范进描绘得活灵活现。比如,范进因中举喜极而疯的精彩片段就是一例,作者写到:“(范进)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紧咬,不省…  相似文献   

20.
初中语文教材中,范进一直是作为科举制度的受害者出现的,人们批评范进麻木迂腐,意识不到科举制度的黑暗和腐朽,盲目沉溺其中,浪费了宝贵的青春。但是,人们的批评也往往仅停留在这个层面上,既没有设身处地地去理解范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