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寻根》2001,(6)
寻根寄语华夏文化多源,寻根宜广求索(王世襄/1/1)根索水而入土,叶追日而上天(余光中/2/1)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黄苗子/3/1)惟精惟一(施蛰存/4/1)中国文字源自形象,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林庚/5/1)树有根,水有源(贾植芳/6/1) 寻根笔会女书文化研究小辑·女书文化的探索和破解(叶绪民李庆福/4/4)论女书构成与古越稻作文化(谢志民/4/11)江永女书是清代的文字(宫哲兵/4/19)女书作品的诗学价值(邹建军/4/26)女书装饰艺术的文化色彩(何红一/4/31) 本刊专稿关于长…  相似文献   

2.
火车向南疾驶/一路呼啸/与风雨不期而遇/思乡已将光芒、乃至火焰烧上了脸颊/燃着了目光/光阴借着温度一路向前/无垠的秋/将赤裸的风染成金色/温暖的春/让时空泛滥着芳香/太阳的绚丽从彩虹那儿泻下/时间的匆忙溶化了永恒/……  相似文献   

3.
玉米 《世界文化》2004,(1):40-42
随着世界1/4人口的中国加入了100多个实行每周5日工作制国家的行列,终日忙于工作的男子汉们,可能会感到忽然间多了一分闲暇;公务家务一肩挑的主妇们,或许觉得俯仰间平添一分自在;尚无家室之累的青年朋友,说不定生出些对青山绿水的向往……  相似文献   

4.
裴毅然 《寻根》2002,(6):92-94
闽西美景早长成,养在深山人未识。山水若从细处看,西湖终是小家容。未到闽西,很难想像那里大山斜倚雾霭婆娑的山明水秀,那是真正的一川如诗群峰如画。那里隐伏着桃源洞、永定土楼、巍然壮观的安贞堡、幽静宁肃的石门湖、状如乌纱帽的冠豸山、曲径通幽的龙砬洞、古田会址、特产山货红菇、独汁独味的闽西菜肴……  相似文献   

5.
汉代的冠     
汉代的冠黄强古人在狩猎活动中,从鸟兽的冠角受到启发,于是发明了冠。“上古穴居而野处,衣毛而帽皮,未有制度。后世圣人……见鸟兽有冠角髯胡之制,遂作冠冕缨,以为首饰”①。冠冕发明的功能是装饰美化,兼有束发作用。《释名·释首饰》云;“冠,贯也,所以贯韬发也...  相似文献   

6.
取消网吧营业耐间限制、开设“少儿绿色上网空间”、推行网吧的星级评定、加大对网吧违规经营的处罚力度……一年多来.作为全国网吧管理长效机制试点城市.成都在“属地管理、以网管网、抓大限小、违规重处、疏堵结合、典型引路”的网吧管理24字方针的引导下.探索出一套卓有成效的网吧管理长效机制,同时有效推动了成都文化市场的规范化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云龙县位于大理州西部,处滇西北"三江并流风景名胜区"南端,这里地广人稀,山高谷深,但历史文化底蕴非常丰厚.特别是盐井文化、桥梁文化、兰花文化、吹吹腔文化,以其独具特色和魅力吸引着州内外有识之士前来云龙进行调研考察.……  相似文献   

8.
大理茶花     
一花如梦,缱绻一生.   "大理茶花头一朵",童年,少年,在异乡,漂泊的母亲对我喃喃.青年时代,在耿马的孟定边陲,在做毕烧瓦匠后昼夜兼程的徒步归家途中,拂晓时分,于大山丛林深处迷路,忽听嘹亮清越的鸡啼:"茶花两朵!茶花两朵!"惊喜涌身要奔鸡声而去,年长的伙伴提醒我:"狗叫处可去,鸡叫处去不得.狗叫处是人家,鸡叫处山鸡家鸡啼声难辨,不定是更深莽的丛林".……  相似文献   

9.
徽州木雕楼     
李全慎 《寻根》2004,(4):72-79
在宏村附近,有两处徽州古建筑的珍品,这便是位于宏村以西2公里处的卢村木雕楼和以东3公里处的塔川木雕楼,其木雕装饰规模在房屋中所占比例之大、雕刻工艺之精湛、文化内涵之丰富,实为皖南乃至全国古民居中所仅见。  相似文献   

10.
提起外交官,很多人认为,一个多么体面的职业:西服革履、奔驰宝马、上流社会、鲜花、美酒、豪宴、闪光灯……不尽的风流,无限地潇洒。其实,这仅仅只是外交官生活的表象,只有外交官自己和他们的亲人才知道,外交官生活还有鲜为人知的另一面:尽管国家政策从外交官可携夫人,到可带子女,一再放宽,但囿于种种具体原因,很多外交官不仅抛妻别雏,弃家离母,远涉重洋,孤灯寒衿,对影三人,还有非洲高原的缺氧,驻在国政局动荡的不安,异国他邦水土的不服,甚至恐怖分子的威胁……。然而,恰恰正是这些肩负国家使命的外交官,把自己的亲情和天伦之乐化为一架五彩虹桥,使中国与世界得以沟通、了解、交流……。谁没有父母,谁没有儿女;哪有新婚的妻子情愿离开自己深爱的丈夫;哪有父母不记挂远在天涯的游子,哪有儿女不思念养育恩深的爹娘?前人早有“家有父母不远游”的古训。然而,古训也好,亲情也罢,一旦家事国事聚于一身的时候,外交官只能国事为上,家事避让。因为,忠孝总难两全。外交官的生活,恰似王维的初秋长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是的,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官和他们的亲人,仿佛总是“每逢佳节倍思亲”,仿佛总在佳节“遍插茱萸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