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芬 《图书与情报》2012,(2):141-145,1
古代雕版刻书,书版流传经多次刷印,不同印本间往往会出现文字内容上的差异,这种差异有时甚至超过不同版本间的差异。文章以北京大学图书馆藏《青邱高季迪先生诗集》为例,考订此书的版印渊源,辨析不同版印各自的版本特征,从而阐发古籍版刻之"同版不同印"问题,以期引起学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一、版本学的脱胎与体现中国版本学,迄今为止主要指的还是古书版本学,晚近图书的版本研究尚没有形成强劲的气候,所以我这里谈的仍是古书版本学。关于什么是古书版本学,叶德辉在其《书林清话》卷一"板本之名称"中有过如下议论:"近人言藏书者  相似文献   

3.
"出版"史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关于"出版"的研究,学界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出版是刻板刷墨印纸技术发明以后出现的图书文本的复制与行销现象.印刷术出现以前没有出版,也没有文字编辑.由此导致的商品出版史观,把中国出版的起源推定在隋唐时期,以雕版印刷的佛像和佛经为标志.但那时佛像佛经的刻印复制,并不是投入市场销售的,而是免费布施于寺院、传播于信徒的.属于非买卖的宗教品文化现象.将公元6世纪前即魏晋南北朝以前的竹简、版牍、帛书、碑刻等大量的经、史与诸子文本都排斥在出版之外.  相似文献   

4.
古刻本的版心有两个不同的概念。一是指每版四周边栏以内的部分,如元大德年间湖南茶陵东山书院陈子仁刻《梦溪笔谈》,大开本,小版框,别具风格,后人形容此书是“大开本、小版心”;这一版心的概念与我们现在的“版心”概念相仿。然古代用的最多的是另一个“版心”的概念,是指每一雕版正中间不刻正文内容的那一条栏格,它处于雕版的当中,把版面划分为左右两半,故称为“版心”。    相似文献   

5.
李致忠先生的《宋版书叙录》是一本很好的书。书中详细介绍了国家图书馆的六十部珍贵的宋版书,对所收之书,介绍了作者生平、成书经过、板刻过程、板框式样、板本流传以及书目记载等情况。纵览书史,书皆有命;而李先生的这部书,是读书人的枕中鸿宝,是书苑里的一枝奇葩,自然也是一部长寿之书。以上所言,非为谀美,因为下面想要指出这本书的一点小小的不足,这一点小小的不足,瑕不掩瑜,但是深恐我的这点小文有掩其善。李先生在介绍《大易集义》时引用了方回的《跋》语后说:  相似文献   

6.
雕版印刷的起源,聚讼纷纭,或以唐元稹《白氏长庆集序》"模勒"一词为证。本文从"模勒"的本义和引申义、上下文的语意、当时的实际情况、白居易本人的论述等四个方面分析,认为"模勒"应当释为模写编辑,不能释为勾勒、影写等,更不能释为雕版印刷。  相似文献   

7.
就现存的中国古代典籍而言,雕版印刷方式占居绝大多数。雕版印刷一般经过写工写板、刊工雕版、印工印刷、表褙工装潢等环节。写工负责原稿写样,写样敷于版面后刻工负责根据版样刻字;印工负责敷墨刷印;表褙工又叫做装潢匠,负责书籍的装订。有些书的刊刻是集写、刻、印等工序由一人完成,有的是分工各司其职,合作完成。在刻书业兴盛的宋代,往往在书中留有或繁或简的刻工姓名,刻工姓名大都在刻书版面中缝的下方。刻工姓名除表示一定的责任之外,在当时可能仅为统计工作量以便发放报酬的依据。但由于刻工的工作有一定的时间性和地域性,为后人考查一部书籍刻印地区或刻印时间,进而进行版本考定及研究提供了线索。而刻板前的重要环节写板的信息在书中记载却极为少见。  相似文献   

8.
宋元之际遗民于济、蔡正孙编集的《唐宋千家联珠诗格》(下简称《诗格》)二十卷,融诗格、选本及评点等多种批评方式于一体,是一部研究宋元之际诗学发展的重要文献。该书选取唐宋诗人1000余首七言绝句,分为300余格,每一首诗都有蔡正孙本人的评释。此书元代以后在中国本土失传,但在日、韩两国流传不替,据日人山本信有《新刻唐宋联珠诗格序》称此书有"爱日楼所藏元刻本、绿阴茶寮朝鲜本、平安翻刻元版本、朝鲜版翻刻本、活字本、正德本、巾箱本、别版巾箱本",现存最早的版本为朝鲜的古刻本。朝鲜时代的书目,如《考事撮要册板目录》全罗道罗州下及庆尚道庆州下就著录有此书的刻板。李仁荣《清芬室书目》卷二和卷  相似文献   

9.
《辞海》是我国出版的一部大型综合性的百科辞书,是广大读者经常查考的工具书.1965年出版的《辞海·未定稿》和1979年出版的《辞海》三卷本都收有"新闻"、"报纸""新闻学"这三条词目,两个版本的释文大体相同.1981年4月出版的《辞海·文化体育分册》也收有这三条词目.这本《辞海》分册经过修订,其中这三条词目的释文是复旦大学新闻系应上海辞书出版社的要求,由王中教授主持下和有关教师反复讨论修订的,和1965年版、1979年版的释文相比均有所改动.《辞海》的释文具有一  相似文献   

10.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下称《中图法》)是一部较有影响的综合性图书分类法,经二版修订,并由国家标准局批准为国家标准的试用本以后,已被全国大多数图书、情报单位所采用。时值三版修订之际,为使修订后的版本更好地适应我国各类型图书馆发展的需要,笔者就其版本问题,略抒浅见如下: 现行《中图法》版本的不足《中图法》曾先后编制了三个不同功能和特点的版本:《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详本),主要用于“图书”分类,起分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