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媒体计算机和电子出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媒体计算机和电子出版物钟玉琢一、引言印刷出版是一个很大的产业,中国是印刷术的文明古国,毕升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活版印刷的人,1985年由北京大学和有关单位共同研制成功了“毕光”汉字电子排版系统,完成了中国印刷术的第二次革命,初步解决了印刷能力不足、印...  相似文献   

2.
唐代发明雕板印刷术后,我国的书籍生产开始由单本书写向批量刻印成书的手工业生产阶段发展。但在较长时间内,对此项新技术尚未形成规范化的专业术语——“印刷”一词。以唐代而论。最早使用的是“模勒”,见诸于唐穆宗长庆四年(公元824年)元镇所写《白氏长庆集》序文:“白居易之所作,缮写模勒,(?)卖于市井。”唐文宗大和九年(公元835年),冯宿上“准救禁印板历日”疏,疏文提到“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皆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原始版权概念主要和印刷商、官府有关。11世纪40年代毕昇发明活字版印刷术后,印刷商把图书作为商品谋利。为了垄断某些图书,印刷商依靠官府,取得独家经营权。如南宋绍熙年间(1190—1194)出版的王充著《东都事略》,目录页上注明“眉山程舍人宅刊行,已  相似文献   

4.
肖东发的新著《中国图书出版印刷史论》 ,在广泛吸收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对中国图书印刷文化做了系统概括和总结 ,理清了中国印刷术发明的脉络 ,进一步论证了是中国人发明了印刷术。该书反映了中国图书出版印刷史研究的最新成就  相似文献   

5.
研究中国出版史,不能不追溯我国古代印刷术的发明,研究印刷术的发明,不能不探讨其与佛教传播的关系。然而,在以往的中国书史、出版史、印吊j史的研究中,常常忽略了佛教寺院的刻书。其实,就是把寺院刻书与政府  相似文献   

6.
中国印刷图书文化的源与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刷术的发明有很深的渊源,并且有一个不断积累的由量变到质变逐渐完善的长期过程,其间很难划分出鲜明的分界时限。根据古代文献,结合近年来的考古实物发现综合考证,可以得出雕版印刷术产生于隋至初唐之际的结论。公元7世纪前期的佛像雕印是雕版印刷术的最初形式;8世纪大量出现的经咒印本标志着雕版技术已有长足的进步;9世纪图文并茂的整部佛经《金刚经》印本说明雕版印刷术已臻成熟。  相似文献   

7.
对中国图书出版印刷文化的总体思考(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共分三部分,本期刊发第一部分,其余两部分将在下期发表。中国是世界上图书出版印刷事业最先发达的国家。要写一部《世界出版印刷史》,第一卷就应该是中国卷。因为中国的图书印刷化在世界印刷化史上占着举足轻重、无与伦比的地位和分量。无论是最早的雕版印刷,还是西方人津津乐道的活字印刷以及套版印刷,都是首先在中国发明的,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正如美国学钱存训博士所说:“在世界明史中,中国字记录的多产、连续和普遍性最为突出。中国典籍数量的庞大、时间的久远、传播的广泛和记录的详细,在15世纪结束以前,都可以说是举世无双的。”(钱存训:《印刷术在中国传统化中的作用》,载《献》1991第2期)特别是造纸和印刷术的发明使知识信息的传播在质和量上都产生巨大的飞跃,从而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宗教繁荣、科学普及、技术进步、化交流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8.
刘冰 《出版史料》2006,(3):37-40
斯坦因西域考古记(向达译,中华书局出版)中记述看守敦煌的王道士将敦煌的宝藏一捆捆地卖给他,这些卷子运到了英国伦敦,发现了最宝贵的那卷唐刻咸通本金刚经。唐刻咸通本金刚经在世界印刷史上占了极重要的地位,其价值就是印在卷末的“咸通九年”这几个字,给印刷发展史上画了一个圈点。研究印刷史的专家学者对印刷术发明的年代,意见纷纷,我也曾下过一段功夫寻找各方的资料,所得的结论是印刷术的发明不是某一年某一天的事,而是渐进的。古代交通靠马的四条腿、人的两条腿,就算有车轮也离不开原始的动力,社会文化应用技术的传播也是靠这种交通工…  相似文献   

9.
《中国图书出版印刷史论》一书试图从“大出版”的宏观层面上以“论”为主,建构起一种宏观总论式的研究模式。该书在充分借鉴和利用大量具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中国图书出版印刷史做了总结性研究,并对诸如“雕版印刷术发明时间”等重要问题做了深入探讨,从而展示出一种开阔的学术视野及研究理路。  相似文献   

10.
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雕板印刷术,始于隋朝,发展于唐朝,到宋朝而趋于完善。唐咸通九年(公元八六八年)刻印的《金刚经》,雕刻精美,墨色均匀,由七个印页接成,现收藏在英国伦敦博物馆,这是目前世界上保存着的最古老的雕板印刷品。宋元明清期间,我国已使用泥活字、木活字、铜活字印书,但大量使用的,还是雕板印刷。绿杨城郭扬州,自古是经济文化的中心之一,刻书业相当发达,著名的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时常有出版印刷界的同仁问及:“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证据充足,早成定论,如今又冒出个‘韩国起源说’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印刷术的发明是一个长期的演变过程,有着深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物质、技术基础,大量文献、文物为印刷术起源于中国提供了充足而又无可争议的证据,韩国部分学者仅以唐印本《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以下简称《无垢经》)在韩国出土这一孤证就大肆宣传《无垢经》是世界最早的印刷品,是在韩国印刷的,大有志在必得之势,这到底是为了什么?”有的甚至带有埋怨的口气说:“韩国部分学者争我印刷…  相似文献   

12.
出版电子化与出版管理思想的革命尤丹立出版电子化:出版史上一次新的革命早在中国古代,印刷术、造纸术就和火药、指南针一起构成华夏的四大发明。印刷术、造纸术这两项发明对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出版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5世纪中叶,德国谷登堡发明铅字印刷术,革新印...  相似文献   

13.
(上接2001年第2期) 其二,印刷术的发明是一个长期的演变过程,历史上第一次通过转印材料将雕刻在印板上的图文转印到承印物上,从而获得更多的复制品,是印刷术的发明。我们难以找到它的具体时间和地点。因此,任何以一事一物断定印刷术的发明时间和地点的做法都是错误的、不符合历史事实的。韩国出土唐印本《无垢经》是“事”,出土的《无垢经》是“物”,以此一事一物断定印刷术诞生于韩国的古新罗,显然是错误的、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其三,印刷是工艺技术,尽管它主要用来生产精神食粮,但它毕竟是工艺技术,属科学技术范畴。研究印…  相似文献   

14.
中国出版印刷史是中国科技文化史研究中受到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门话题。早在本世纪初的1904年,东京民友社就出版了日本学者岛田翰的《古文旧书考》。1925年,美国学者卡特又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发表了《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及其西传》,当时获得相当大的反响,激起了不少学者对中国印刷术历史研究的兴趣,引出了一批对其修订、增补、发展甚至是重复的著作。1953年,法国巴黎又出版  相似文献   

15.
英国《金融时报》于5月18日发表题为《印刷史上的重要年代》一文: 1041年 中国发明泥字活字印刷术 1422年 威廉·考克斯顿把印刷术引入英国 1436年 谷登堡(德国人)用活字印刷术印制《圣经》 1462年 美因茨(德国)遭到忠于拿骚大主教的军队进攻。印刷工匠逃离了这座城市并把他们的技术带到欧洲各地  相似文献   

16.
印刷术的发明时间问题,历来是学术界争论不一的课题,说法始终不尽一致。归纳起来,无外乎如下诸种:东汉说,东晋说,北齐说,隋代说,唐代说。主张印刷术唐代发明的人颇多。原因在于,许多唐代及后世(主要是宋代)的文献材料,对此多有记载,而且出土了许多属于唐代的非常精美的现存印刷实物。如:敦煌出土的唐咸通九年(868年)王玠雕印普施的《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简称《金刚经》),唐乾符四年(877年)和中和二年(882年)历书,以  相似文献   

17.
一九七九年,在湖南省邵阳市二中图书馆,发现一部清道光年间李瑤用胶泥活字印刷的书籍:《校补金石例四种》,共计十七卷,四册。这部胶泥活字书,是吴郡(今苏州)李瑤根据宋代毕升发明和创造的泥活字印书法印成的。方法是先刻木字,翻成泥模,然后用澄浆泥做成一个个泥字,放进炉子烧炼之后,再加磨刮而成。李瑤用这种方法,于清道光九年(公元一八二九年)和十二年(公元一八三二年)先后在杭州印成《南疆绎史勘本》(湖南省图书馆藏),和《校补金石例四种》两书。毕升生活在宋朝雕刻印刷的全盛时代,他为了补救雕刻板印刷雕刻时间长,雕好以  相似文献   

18.
雕版印刷术发明以后,图书无论就其数量还是质量都产生了一个质的飞跃。印本书的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与其同时存在的抄写本书也是不应忽视的。以往的书史论著,往往是自唐以后就成了刻印本史,对抄本、写本,稿本书很少论及,以致从来到清九个世纪的书史研究不够完整,偏于一翼。我在《赣图通讯》一九八三年第三期上  相似文献   

19.
最近读了两本中国出版史,感到很亲切,如逢故人。一本是宋原放、李白坚著,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印行的《中国出版史》,另一本是吉少甫主编,曹予庭、杨震方、周元高、顾承甫四人执笔编纂的上海学林出版社印行的《中国出版简史》。如果只凭书名猜想两书的内容和篇幅,会以为后者单簿,而前者详备,其实不然。《中国出版史》从“雕版印刷术发明前的文字传播”到“中西文化冲突中的近代出版事业”,时间上只写到20世纪初叶。书后有一篇宋原放编的《中国出版大事年表》,也只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印刷术发明的故乡,不仅发明了雕版印刷,而且还于11世纪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遗憾的是留存下来的活字印本实物太少了。有人曾做过专门统计:清末版本目录《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共著录历代书箱7748种,约计不同版本2万部,其中活字印本只有220部,约占总数的1.1%。解放后出版的《北京图书馆善本书目》共著录历代善本书11000多部,其中活字印本也只有150余部。仍不到2%(参见郑如斯、肖东发:《中国书史》第143页)。可喜的是,近年来,在考古工作者和图书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