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佚名 《中学教育》2005,(10):12-12
在美国的一所大学里,快下课时,教授对自己的学生们说:“我和大家做个游戏,谁愿意配合我一下?”一名女生走上台来。  相似文献   

2.
学术简讯     
学术简讯1996年1月24日上午,台湾中原大学林治平教授一行,应邀来我校作了。全人教育。专题学术报告.林先生在报告中,以“我是谁?人是什么?”提出问题,并就目前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引出“全人教育”的理论观点.对此,林先生从人与神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主要是通过培养专门人才等活动来对社会起作用,而这些活动通常是由其专门机构——高等学校来实现的。为此,高等学校要承担起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及直接为社会服务的职能。今天的大学所具有的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及直接为社会服务的三个职能并不是自大学产生之日起就同时具有的,它们是随着大学中人的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与活动性质的逐步改变而发展起来的。一般说来,大学职能的演变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18世纪以前大学培养人才的职能西方高等学校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柏拉图的“阿加德米”学园,甚至于更早。但与近代大学有密切关系或者说…  相似文献   

4.
一、大学考试的目的大学考试的目的是什么?这似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又是一个不得不说的问题,因为当前的大学考试偏离了其出发点,需要在理念上进一步厘清。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大学教育和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发生了重大变化。大学教育的重心正在从以知识传授为主向关注素质、能力培养阶段转变。大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即不仅仅是培养“人”,更重要的是使其成为“才”。  相似文献   

5.
“教授治校”理念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授治校”作为一种悠久的大学管理理念.近年来又逐渐引起高教界人士的关注。在现代大学中,“教授治校”究竟意味着什么?有何重要意义?真正做到“教授治校”的途径又有哪些?文章将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6.
中青年学者谈高等教育改革的热点和难点谁是未来合格的大学教师厦门大学高教所副所长教授王伟廉教师问题是高校教学改革的一个大话题。在改革开放之初,高教学术界就已有了关于“大楼”与“大师”对高教发展意义的讨论,大学更需要的是“大师”已成为共识。近年来许多高校...  相似文献   

7.
通常情况下,“你是谁”译成英语用Whoareyou是完全正确的,但倘若你不分场合、地点,把“你是谁”都翻译成Whoareyou,就可能闹出笑话来。我们要根据英语的习惯,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说法:1.面对面问“你是谁”时:—Whoareyou?—I’mDavid.或者:—What’syourname?—MynameisDavid.2.当你隔着门窗,看不到对方是谁,比如有人在敲门或敲窗户时:—Who’sthat?—Itisme.3.电话中询问“你是谁”时:—Whoisthat?—ThisisHanMei.或者:—ThisisHanMeispeak-ing.值得一提的是,电话用语中的“你是谁?”除上述两种…  相似文献   

8.
信任     
上完本学期第一节课,我刚布置好课堂作业,同学们就问:“老师,我们组谁当组长?作业该交给谁?”有的同学说:“语文组长是选的,数学组长是不是也投票选?”我说:“这个学期,数学组长由老师来指定,好吗?”同学们表面上说可以,实际心里在滴咕:不通过公平竞争的选举,咋让人服气?  相似文献   

9.
多学科研究:和谐大学建设方略——评《体验和谐大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汇聚人才的高地和培养人才的基地,大学与周围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关系十分密切,承担着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的重要任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处在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在全球化、多元化、信息化背景下,摆在我们面前必经解决的有两个根本性问题,即“建设一所什么样的大学?如何建设这样一所大学”和“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这两个问题,集中到一点,就是如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和谐大学”的问题。田建国教授在历经数载潜心研究的基础上著就的《体验和谐大学》,就…  相似文献   

10.
田占力 《河南教育》2006,(1S):34-35
相信这个问题是诸多老师、家长共同的担忧。我也曾有过类似的困惑:14岁的儿子戴着耳机摇头晃脑地左蹦右跳.我觉得很好笑,就随口问:“谁的歌让你这么陶醉?”“笔笔的。”儿子答。“笔笔?笔笔是谁呀?”“笔笔是谁都不知道,爸,你可真老土!”儿子头也不回地甩来一句话,留下我一个人干瞪眼。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教育是一直在把创新人才的培养作为培养人才的中心任务,事实上创新人才该怎样培养呢?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工作又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工作呢?西方的一些社会学者把“创新”用专有的术语“失范”来表示。其意义就是失掉社会中的一些规范,认为是人原有本性的一种强有力的“释放”。  相似文献   

12.
谁是家长     
谁是家长一位小学老师给新生填登记表,问道:“你们家长是谁?”反问:“什么是家长?”“谁在你家说了算谁就是家长!”“那,就把我自己的名字写上吧!内蒙杨景忱谁是家长@杨景忱...  相似文献   

13.
“三育人”反映了教育客观规律佘远富杨建平(杨州大学农学院)学校的教学、管理、服务与育人工作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反映了教育的客观规律。首先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都有教育方向的问题,有一个为谁培养人才、培养什么样人才的问题;干部和职工在工作和服务时,有一个...  相似文献   

14.
一、培养学生会说“不”培养学生会说“不”是迈出总是附和教师的第一步。但这并不意味着什么都可以否定教师的,比如原则性问题或道德教育就不属于这一类,这里说的仅仅是知识性方面的东西。一开始,可以问一些有提示性的话语,如,你们同意老师的做法吗?你们同意这位同学的说法吗?有不同的意见吗?有不同的想法吗?有不同的做法或方法吗?还可以用些更具有鼓励性的语句:谁有更好的方法?谁有更简便的想法?谁有比老师更巧妙的方法?在做法上,教师还可以有时候故意说错或板书错误,让学生有意无意地发现这个错误并及时纠正。例如,在教…  相似文献   

15.
温儒敏 《教育》2012,(26):30
大学到底是什么?提这个问题似乎很"傻",因为谁都有现成答案。比如,大学就是培养人才,就个人而言,上大学就是为了今后能找个好的工作,等等。这些回答都没有错,或者说可以理解,大学肯定要培养各方面人才,但如果办学的目标就限定于此,这可能是短视的,工具性的。钱学森先  相似文献   

16.
为克服目前高等教育存在的缺陷,真正贯彻“大学为社会服务”的理念,有必要提出“人才型”大学的概念,并且应为此设计配套的各种措施。提出创建“人才型”大学是为了强调大学的首要使命是培养人才,强调培养的人才是为社会服务的人才.强调培养能迅速适应社会需要、并根据需要能进行自主学习与创新的新型人才,全面贯彻以人为本、以服务社会为宗旨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7.
教育述评     
《教育》2006,(6):12-13
地方政府为什么会被扩招冲昏了头,高校债务缠身最终谁来买单,谁都可以发布大学综合排行榜吗,学校给教育局送礼是一次“集体示丑”,高考英语难住老外:中国英语教育怎么了,身价上亿未上过大学 80后提醒我们什么,从伪造学历被撤学位看研究生的报名门槛,实验失败就不能毕业?[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有一所学校就有一位校长,但是,现实无法做到有一所学校就有一位好校长,优秀校长难觅,使人们总是想念那些优秀的校长,又总是期盼优秀校长出现在自己的身边。梦想着:“我要是工作在某某校长身边该多好啊!”这就使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谁来培养优秀校长?笔者认为,培养优秀校长既需要校长“自养”,又需要他人的“异养”,方能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优秀校长来。  相似文献   

19.
黄静洁 《小读者》2011,(10):12-12
美国常春藤学府之一的宾夕法尼亚大学正在中国各地为其国际特训班招生,其中一位奥数尖子在面试时被宾大十分干脆地拒绝。教授:“你读书读得那么好,是为了什么?”学生:“为了挣钱。”教授:“那挣钱又是为了什么?”学生:“为了周游世界。”  相似文献   

20.
以教授“四治”促创新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人才是高校的神圣使命,但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供智力支撑,是目前高校急需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教授是大学的主体和核心,是大学使命的执行者,大学精神的体现者。教授治学是教授从事具有研究属性的学术活动,它包括教授的教书育人、科学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