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贵州的近代化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一部分。就政治的近代化发展而言,贵州处在一个迟发展的境地,表现在三个方面:1、推进近代化的政治领导层的缺乏和变革社会的政治环境发育不 良;2、启蒙思想的传播受阻;3、近代化建设所需的人才晚出。一湖南相比尤其突出。它是贵州近代的特征,也置春近代化于两难境地。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思想启蒙、政治改革、文化革新三个方面就梁启超对中国近代化的贡献作出新的评价:作为启蒙思想家,他影响及于几代人;作为杰出学者,他做了广泛的开拓性工作;作为长期致力于改革事业的政治活动家,他一生追求立宪政治,从戊戌维新、立宪运动到反帝制复辟,为谋求中国政治近代化作了艰苦努力。  相似文献   

3.
浅谈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化尹春芬近代化是中国近代面临的一个重大历史课题,是中国人多年流血奋斗的目标。一般来说,近代化的标志是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它是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社会生活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产物。中国近代化是伴随着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展开...  相似文献   

4.
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腐朽,经济落后。为救亡图存,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谋求近代化的历程。本文拟谈近代化的内涵及近代化的历程,揭示了各个阶段近代化的主要主张及影响。从而证明亍近代中国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谋求近代化是近代中国的必由之路,同时为现代的改革开放积累了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5.
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近代化教育指导思想的确立,无疑是在中国的辛亥革命之后,中国教育近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件是1911年在中国大地上爆发的辛亥革命运动。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统治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主义制度,建立了属于民主政治范畴的共和国,这就使一切依附于封建政体的思想文化、意识形态失去了主体。为中国传统教育的改革和近代化奠定了思想基础,而实业的发展和民初经济的复兴又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创造了客观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三民主义》系列演讲是孙中山思想的结晶,其近代化思想亦包含其中。孙中山在演讲中对中国近代化的前提、核心和最终目标等作了全面具体的阐述。另外,他的“毕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于一役”、试图融合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思想,则是其设想的中国近代化道路的特色所在。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历程实际就是中国逐步走向近代化的历程。由于当时的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化的基本内涵应该包括民族独立、政治民主、经济近代化和思想启蒙等内容。中国的近代化方式是中国历史选择的结果。近代志士仁人不断地以农民战争、变法维新以及民主革命等手段来救亡图存;同时又自觉不自觉地进行规模或大或小的启蒙宣传和启蒙运动,以求得全面的近代化。可以说,救亡和启蒙相辅相成且互相促进,成为中国近代史的两条主线。近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日趋活跃,但有些学者却以一种非历史的、片面比附西方近代化的方式来…  相似文献   

8.
19世纪中叶,晚清社会兴起了一股激烈地反传统的重商思想,一些近代资本主义的经济思想和经济因素伴随着重商思想的发展而出现在中国大地上。这些具有近代化性质的因素,从思想、经济、政治等方面奠定了晚清社会近代化转型的雏形。在重商思想的实践中,晚清中国开始了举步维艰的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的工商业社会转型的近代化历程。  相似文献   

9.
实现资本主义近代化是近代中国人的理想和追求、为达此目的,孙中山试图从经济方面着手.把中国建设为一个繁荣昌盛的近代化国家。开放性的近代化经济策略是孙中山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所提出的一些基本原则和重要问题对当今中国的改革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明治维新前后,日本社会为了适应由封建时代向近代社会的转型,急需寻求更加先进的近代化思想文化.这种思想文化当时只能向欧美先进的近代化国家寻求.于是,日本掀起了学习西方文化的高潮,洋学在日本达于兴盛.除了大量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之外,日本还大力吸收西方的社会科学,尤其注重对社会制度改革思想的深入考察和研究.这一切对日本近代化政治思想的产生乃至近代政治制度的建立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