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历史文献为基础,对民国时期的移民实边人口迁移政策进行了梳理:丈量土地,实施积极的垦荒政策;合理规划移民布局,减轻移民的负担;针对难民,实施积极的安置政策和垦殖政策。民国时期东北地方政府推行的移民实边人口迁移政策,对于近代社会东北地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积极影响,对于我国今天制定合理的人口流动政策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章鸿昊 《大观周刊》2011,(39):267-267
汉武帝时期在对待匈奴的问题上采取了主动出击的策略。于此同时,汉武帝还多次移民,充分认识到开疆拓边与守疆治边并重性。武帝在“开边”的同时还加强“治边”,而移民实边就是其中的核心内容。并且汉武帝移民实边的政策与边区的军事发展、边伤建设,相配合对匈奴的作战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仅从汉武帝移民实边与边防建设的角度,进行简单评述。  相似文献   

3.
在甲午战争特别是日俄战争之后,清政府在黑龙江移民实边政策之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移民多集中于腹地,而瑷珲、兴东及呼伦贝尔等沿边地带则依然人烟稀少、荒凉如故.  相似文献   

4.
张付新  张云 《兰台世界》2013,(30):13-14
清代新疆屯垦创始于康熙时期,发展于乾隆时期,并且移民实边与屯垦活动是分不开的。本文通过清代康熙、乾隆时期的新疆屯田移民,来说明这一时期新疆屯田移民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强 《兰台世界》2008,(2):61-62
在甲午战争特别是日俄战争之后,清政府在黑龙江移民实边政策之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移民多集中于腹地,而瑷珲、兴东及呼伦贝尔等沿边地带则依然人烟稀少、荒凉如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三月,清政府颁发上谕,正式宣布东北改制,在奉天、吉林与黑龙江建立行省制度。东北改制之后,尤其在《黑龙江沿边招民垦荒章程》出台前后,  相似文献   

6.
向中国东北移民,是近代日本推行大陆政策、向东北扩张的重要手段.日本移民政策从20世纪初开始,到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为止,历时长达40年之久,历经试点移民、武装移民和国策移民三个阶段.移民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实传罕见,同时也给东北农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土地被强行掠夺,房屋被毁,家园不在.日本殖民者的暴行激起了东北人民的强烈反抗,许多贫苦农民被剥夺土地后走投无路,纷纷拿起武器进行抗暴斗争.抗日义勇军和东北抗日联军也对日本的移民侵略进行了有力的武装反抗.  相似文献   

7.
五、祥云边屯文化的基因——村落贫民出生的农民明朝皇帝朱元璋,用“洪武调卫”规模空前的“寓兵于农,屯民实边”政策的大师之笔,使得内地汉族大量涌入云南,移民遍布云南各地关津要隘,汉族从此成为云南人口最多、生产技术最先进、文化内涵最丰厚的主体民族,彻底改变了“彩云之南”的命运,让“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不能实现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相似文献   

8.
清末,清廷为充盈国库在蒙地进行"移民实边"政策。光绪二十八年(1902)派贻谷为督办蒙务大臣,负责全面开垦西盟垦务。贻谷在任六年间设立东西路垦务公司,创设"官商合办"经营模式。但随后不久贻谷便以各种理由提出撤还官商各股,光绪三十年(1904)垦务公司股份基本上已经逐渐转成了由贻谷等垦务大臣们所掌控的"私股",已无"官商合办"性质。故,东西路垦务公司,前期虽有"官商合办"性质,但到中后期已无"官商合办"性质,只不过成为贻谷等各垦员牟利工具而已。  相似文献   

9.
邢艺譞 《档案》2017,(9):39-43
洮州历来为军事和交通要冲,明朝政府在洮州施行"神道设教"、建制卫所、土流官参治、移民实边、奖励军屯、将功臣纳入国家祭祀等一系列经略之策,从而巩固了国家统治。同时,在明朝建立初期、各方亟待稳固之时,经由这些措施实际上完成了国家权力下渗到基层的政治过程,并对地方社会的风俗信仰的重塑、乃至现今整个河湟地区的民族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1932年"满洲国"成立后,日本为了加快掠夺中国东北地区的林业资源,开始实施"林业移民"政策。日本"林业移民"是近代史上重要的国际移民,日本通过在伪满洲国时期的"林业移民",疯狂掠夺东北林业资源,严重破坏了东北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恶果。  相似文献   

11.
晁错是西汉文帝、景帝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杰出的法家代表人物.历任太子舍人、博士、太子家令、中大夫、内史、御史大夫等职.《隋志》著录《晁错集》三卷,后志失载,散佚已久.本次钩沉工作,得其疏、策、文十六篇.这对于晁错重农抑商、移民实边、进言削藩等治国思想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出版参考》2013,(18):30
本刊讯(记者邸荣芬)6月8日,青年蓝皮书——《中国青年发展报告(2013)No.1——城市新移民的崛起》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中国青年发展报告(2013)No.1》是中国社科院"皮书"系列的首部青年蓝皮书,由廉思课题组经过大量社会调查撰写而成。围绕当代中国面临的三大转折点,第一次提出"拐点一代"的时代论断。并以"城市新移民的崛起"为主题,在实地调研、文献研究和政策梳理的基础上,对城市新移民进行了全  相似文献   

13.
华人移居海外时也把中国本土的宗教信仰带至居住国.18世纪中叶,中国人开始有规模的移民印度尼西亚,1860-1930年,印度尼西亚华侨华人显著增加,从22万人增至123万人.在吧城,随着华人移民的增多,奉行"分而治之"政策的荷印殖民当局核准华人的半自治机构也应运而生,即吧城华人公堂.  相似文献   

14.
淅川县位于豫、鄂、陕三省结合部,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和水源地.丹江口水库初期工程建设,该县移民18.75万人,是全国较大的移民县之一,也是国家确定的重点扶持贫困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该县又将动迁移民15.6万人.作为移民项目资金管理单位的淅川县移民局,肩负着移民各项政策的落实任务.为了做好移民政策的落实,该局在档案工作上练硬功,为移民政策的落实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近几年来主要做了五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1 移民分户档案的形成背景 2006年5月,国务院以国发[2006]17号文件印发了<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文件规定,每个原迁移民每年直补到人资金600元,政策延续20年. 唐河县是河南省移民安置总量第二大县,也是南水北凋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的10个移民试点县之一,早在1968年至1971年间就安置省内外移民近万人.  相似文献   

16.
1930年浙江省移民东北是对孙中山移民殖边思想的秉承,历时5个月,最终移民309人至辽宁省怀德县八屋村。此次移民是近代移民史上的一个特例,更是南方各省移民东北的少有个案。  相似文献   

17.
1930年浙江省移民东北是对孙中山移民殖边思想的秉承,历时5个月,最终移民309人至辽宁省怀德县八屋村。此次移民是近代移民史上的一个特例,更是南方各省移民东北的少有个案。  相似文献   

18.
班瑞钧  罗珍瑜 《兰台世界》2016,(21):154-156
民族地区的移民问题始终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文化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四川隆昌云顶郭氏族谱》对研究西南民族地区"湖广填四川"时期各民族人口流动与文化变迁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对《四川隆昌云顶郭氏族谱》的研究,从"聚落"与"社区"联系与区别和移民聚落成因两个视角出发,探讨此文献之中所体现的移民政策、移民活动对民族地区移民社会聚落的影响,从而进一步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基石来研究"湖广填四川"时期中国西南民族地域文化、民族文化传承和变迁。  相似文献   

19.
近代关内移民与松花江流域工商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民初,伴随着清朝东北封禁政策的破产,关内移民大批涌向松花江流域.本文对关内移民与松花江流域工商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法国和西班牙政府花去四个月的时问,在6月初研究出一套有关移民的新政策,两国打算在这套政策出台之后,将它作为欧盟移民政策的新蓝本。这份新移民政策草稿的目的很明确,就是限制移民进人欧盟。根据这项移民政策,欧盟各国不得再实行大赦。任何国家在做出决定之前,必须先通知其他国家。政府鼓励根据移民的个人才能进行筛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