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现代性”问题是近年中国学界的热点之一,它的兴起显然与当下中国坚定的现代化进程相关,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但是,作为“理论旅行”的“现代性”话语似乎又处在一个言人人殊的情况下,需要我们作知识考古学的清理。周宪先生是近年来现代性理论的积极译介者和研究专家,他的《审美现代性批判》一书更是“成一家之言”,在学界引起较大反响。本刊本期围绕周著,展开对现代性问题的探讨。《“现代”何以成为问题》对审美现代性问题提出了不同见解,《新思想资源的开启》则“深描”了审美现代性的理论脉络和时代语境。周宪先生针对两文,专门发来《现代性视域中的当代美学问题》作出回应,并对自己的审美现代性理论以及当代中国美学走向等问题作了进一步阐释。希望我们本期的讨论能够深化学界对现代性问题的研究,并引发读者诸君的理论热情。当然,更希望有不同声音加入我们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中国电视文化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中国电视文化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问题 ,指出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合理配置是中国电视文化现代化的逻辑内核。以此为基础 ,作者生发了一个比较性的、动态的“中国电视文化现代化”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3.
《虚无与开花:中国当代诗歌现代性重构》试图在现代性的问题视域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的社会和精神脉络中,叩问当代诗的活力和危机,并将“开花”代表的新浪漫主义,看作回应虚无主义文化危机的途径。换个角度看,“开花”和“虚无”可能是现代性的两面,用“开花”来克服“虚无”,意味着现代性问题要在现代性的逻辑内部来解决,这本身就是一个悖论,也是挑战性所在。以“虚无与开花”而非“从虚无到开花”为标题,或许恰好显现了对这一内在悖论的理论敏感。  相似文献   

4.
福科:权力话语与文化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科思想是世纪末各种思想(后现代、后殖民、少数话语、边缘理论等)的理论来源,是当代西方学术中一道最亮丽的风景。对福科理论,国外学者大多认为在话语理论、知识谱系学、权力机制分析、边缘对中心的消解、现代社会的权力运作、后殖民理论景观的分析上多有突破和创见,对现代性的中心话语、正统话语有所颠覆,尽管也有一些学者对其思想和生活仍有保留意见.但福科对当代学术思想的震撼和启迪是无法抹去的。法国思想家米歇尔·福科(Mi。helFoocault,1926—1984)的理论充满挑战性。福科著作和思想的考古学方法,对当代人文科学有重要…  相似文献   

5.
尊敬的蒋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邀请我就图书馆职业的现代性构建问题与您探讨。您把思想启蒙(精神建设)与制度建设视作当代中国图书馆职业走向现代性的前提,对此我很赞同,但我同时认为,中国图书馆职业要在全球性的后现代语境中重新肯定现代性的合理内核,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职业化建设,还需要行业组织的领导。在这封简短的回信中,我希望分别就精神、制度和行业组织在我国图书馆职业现代性构建中的作用谈谈我的看法。西方学术界普遍认为,现代性是指17世纪以后发生在欧洲科学、生产、思维方式方面的一组变化;现代性思维方式的主要特征就是启蒙运动…  相似文献   

6.
民族性与现代性问题,在中国文学界以及文学理论界,一直是引人关注的热门话题。改革开放以来“新诗潮”、“乡土文学”、“新写实主义”、“现代新小说”等都无法回避文学创作上的民族化与现代化问题,而民族性与现代性问题更是同时期文学理论反复思考和讨论的问题。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民族性与现代性两者的关系并没有被理清,不少研究者似乎是习惯性地把民族性与现代性作为对立的两种理论追求,于是出现了两种理论上的偏差,或者  相似文献   

7.
娱乐新闻的后现代性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娱乐新闻成为很多媒体必不可少的部分。 娱乐新闻的出炉,有其深刻的后现代性背景。后现代性是针对现代性而提出的概念。“现代性”指的是17世纪以来,以“理性”为核心词建立起来的以启蒙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化模式。现代性理论倡导人类依靠理性建造一个更合理的社会。现代性的思维逻辑一直影响到今天,并且塑造了现代社会基本的历史和化景观。  相似文献   

8.
文化断裂与文化韧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西方当代文学和文化理论的语境中,“断裂”似乎是西方后现代社会或用詹明信所谓的晚期资本主义的特点,这也是许多当代批评家与理论家对“文化断裂”特别感兴趣的一个原因,“断裂”集中反映了Jean-Franqois Lyotard所描述的后现代的特征。文论的主要趋势是质疑语言的效力、意义、表达与交流。后现代主义语境中的核心理论围绕着不可读性与不可确定性、能指与所指之间的游离、文本与文本性的自我解构等概念展开。  相似文献   

9.
作为对西方社会现代性文化危机的一种理论反思、批判、解构与颠覆。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文化开始了“后现代转向”,兴起了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和后现代主义哲学。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和文化现象对当代的文学艺术以及人们的生活态度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与任何影响较大的社会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媒介现代:传播学与社会学的对话》一书的分析基础之上,围绕着媒介与现代性这两个关键词展开理论梳理,从而激发对现代性概念与媒介研究之间的关系思考。基于此,文章将传播学话语中的现代性谱系分为三个理论领域:现代性意义的流动性、传统与现代、创新性的现代性描述。  相似文献   

11.
黄怒波老师的诗歌理论著作《虚无与开花》尝试用尼采的“虚无主义”理论来阐释中国当代的诗歌。本文首先结合中国当代诗歌研究的发展,认为该书突破了中国诗歌研究的局限,将“虚无主义”概念引入中国现代诗研究,在现代性的大框架里来处理虚无主义的主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图书评论》2004,(7):15-16
由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共同主办的“詹姆逊与中国”学术研讨会暨詹姆逊文集(四卷)首发式,6月10日在京举行。中外学者近百人出席会议。詹姆逊教授也应邀与会,就现代性、全球化、后现代等热点话题发表演讲,并与中外学者交流。 詹姆逊(F.R.Jameson),是当代美国著名的西方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13.
马艳红 《传媒》2019,(5):81-8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生动实践和典范,是中华民族文化谱系和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谱系及其精神内核交相辉映的必然结果。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主旋律和实效性日渐式微的当代语境下,高校应凝聚和彰显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智慧和真理力量,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实现教师视域、学生视域、社会视域的交融互构,多维度、多路径协同引领高校卓越思想文化教育工作的新图景。  相似文献   

14.
一、中国电影:表达、生产与消费的三重错位 中国电影所置身的社会是一个胶着的集合体.在这个集合体中, 走向现代化的中国同时存在着传统性、现代性、后现代性文化断片和真实社会中各个时代并置的经验杂糅.[1]前现代的农业社会传统的保留与变异、现代化进程中的不同产业发展在不同的工业化进程中与市场化推力中,加之后现代的消费逻辑、信息社会、媒介景观、需求细分等等,网状地编织进个体与群体、民间与主流的观念.  相似文献   

15.
1982年哈贝马斯与福柯曾在巴黎短暂一晤。作为两大“思想阵营”的主帅,他们试图通过这次会面,能够在现代性与后现代性这两个形同水火的知识体系之间达成某种程度的沟通,而且,知识界对他们这次会面的成果也怀着极大的期待。但事与愿违,两人根本谈不拢,甚至,在话语层面上,他们都像是各说各话。不过,这种会面不可能有第二次,因为两年后福柯就病死了。他的离世,带走了一个激烈的时代,但他所启发的那种思想在新保守主义的时代却像暗流一样渗透于社会和思想的各个领域。对于哈贝马斯个人来说,当初未能从福柯的思想中获取一种关于权力无所不在的灵感,的确是他的知识谱系上的重大缺憾。当他继续致力于他的未完成的现代性工程,并将其化为大欧盟的历史蓝图时,他无疑是在从事一项庞大的乌托邦工程。两年前欧盟宪法在法国的受挫,对哈贝马斯来说,悲剧性地证明了他的理论对手福柯的先见之明。当哈贝马斯回避无所不在的权力的时候,权力却暗中挖空了他的乌托邦大厦的地基,导致其最终的塌陷。话说回来.哈贝马斯对福柯的思想灵感的拒绝,源自他本人的理论构建的目标。如果他让福柯出没于他的理论大厦中,这一大厦在还未封顶前就将显出千疮百孔。为完成这一计划,他必须将福柯排斥在外,但在外面的福柯最终证明还是在里面。他是一个无孔不入而且到处捣乱的幽灵。于是,哈贝马斯成了一出历史悲喜剧的主人公:他在后现代的知识氛围中致力于构建一个未完成的现代性工程.而那大概是完不成的。  相似文献   

16.
1998年,刘小枫在《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1998年1月)一书中提出“现代学”概念,将之视作关于现代事件的一门知识学。王一川在《中国形象学》(1998年1月)与《现代文学研究需要新眼光——中国现代学刍议》(《文汇报》1998年5月13日)中也提出了“现代学”概念,开始从文学和诗学进路对本土现代性问题的探索。而2009年的新作《中国现代学引论》则全面阐释“中国现代学”问题,颇值得讨论。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诸多国外空间理论与都市文化研究的相关成果被系统地译介引入。上海教育出版社从2001年至今,陆续推出“都市与文化丛刊”与“都市与文化译丛”两个系列,先后出版了《现代性与空间的生产》、《后现代性与地理学的政治》、《后大都市与文化研究》三辑丛刊,对列斐伏尔、福柯、索亚等空间理论予以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18.
理论源自问题。作为一项理论建构,“汉学主义”背后的问题脉络在于,中国,乃至整个东亚知识分子在当代全球知识场域中的思想贡献是什么?相信每一位当代中国学人内心都有一个隐痛,它就是据说来自撒切尔夫人的苛刻判断:“中国没有那种可用来推进自己的权力,从而削弱其他国家的具有国际传播影响的学说。”全球化进程在1990年代的再次全面启动,  相似文献   

19.
不可或缺的黯淡蓝点——图书馆后现代浪潮中的现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图书馆学中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研究,提出现代性和后现代性在图书馆演化中的表现形式,从社会发展阶段中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两个方面,指出现代性在图书馆中不可缺少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的历史语境中,“现代性”和对于“现代性的反思”几乎是同时发生的。这充分凸显了一个基本的事实:中国是在不断诉求自身的发展和转变中接受到现代性问题的。汪晖在他的著述中,将中国的历史叙事和现代性反思熔铸到一起,这种视野一方面显示出中国学者努力寻求自身现代性历史进程的渴望和焦虑,另一方面又显示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式的现实批判与关注的精神。我们无意于围绕汪晖等人引发的论战,而是试图把汪晖式的思考置放到20世纪这个宏大主题中,试图引发人们回到历史的基本层面回看百年以来中国的现代性进程问题。周志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