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集邮学术的起源1、集邮,源于邮票的文化特质集邮源于邮票。集邮学术则源于邮票的文化特质。邮票,是人类通信发展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近代邮政实行预付邮资制、均一邮资制的标志,它是预付邮资、已付邮资的有价凭证。邮票,是小型艺术品,是包罗万象的小型百科全书,它具有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内涵。1840年,罗兰·希尔建议改革英国邮政,同时创造了邮票。1878年,赫德、德璀琳,试办中国近代邮政时,  相似文献   

2.
邮票的种类     
邮票的诞生源于邮政,邮政业务的发展与变化,也促进邮票的种类随之变化,逐渐形成了一个邮票“大家族”。所谓邮票的种类,就是人们按某种原则或方式对邮票加以分门别类。对于集邮来说,面临全球每年发行成千上万种邮票的实际情况,只能有选择地收集某一种类或几个种类的邮票。了解邮票的种类,不仅有利于邮  相似文献   

3.
正目前,在邮政经营和集邮发展的问题上,普遍存在一种现象,那就是认为邮政经营是赚钱的,有经济效益;而集邮活动是花钱的。事实是这样吗?举个简单的例子:近几年个性化邮票业务成了邮政经营中的一个重要产品,之所以能够为一些客户所认同并购买,要归功于集邮。因为集邮所传出的信息是,邮票有一定的文化属性,是国家的名片;同时,因为市场供求关系,又形成  相似文献   

4.
集邮是一项有益的社会文化活动,这也成为目前社会大多数人的共识。在经过上个世纪90年代几次邮市疯潮和近七八年来邮市的持续低迷之后,集邮正在逐步褪去物欲的喧嚣,返回文化的本质。集邮活动源于邮票的诞生,而邮票则产生自近代邮政。近代的工业化革命要求交通和通信的发展,邮政的前进推动了邮政的改革,降低邮资、取消特权、实行单一收费和邮费预收等一系列措施后面,孕育出了一  相似文献   

5.
法国邮政对邮票的分类,并非我们通常所说的分为纪念、特种、普通邮票,而是按邮票的受众分类,使每一套邮票的发行都有明确的指向,做到有的放矢,弹无虚发。为了推进集邮的发展,使用邮票作为交流媒介,并创建成功的邮票营销模式,法国邮政在2009年6月出版了一本《集邮宪章》。它是法国邮政与集邮社团、集邮媒体合作制订的有关法国邮票发行的指导性文件。  相似文献   

6.
2005年1月25日发行《中国邮政开办集邮业务50周年》邮资片,邮资图为“50”字样,其中“0”以放大镜形式表现,放大镜下展现“1955 2005”及“中国邮政开办集邮业务50周年”字样,背景为邮票;装饰图为朱学范素描像及其为集邮业务的题词“方寸邮票知识百科集邮化丰富生活”。  相似文献   

7.
《上海集邮》2007,(2):2-3
为宣传我国邮政个性化邮票服务新业务,满足社会对个性化邮票服务业务的需求,进一步推动具有时代特征、地方特色、上海特点的集邮活动健康发展,由上海市集邮总公司、上海市集邮协会联合举办的“我最喜爱的个性化邮票”展览及有奖评选活动于2007年1月9日—2月24日在上海邮政博物馆中庭举行。据悉,本次展览开国内个性化邮票展览之先河。[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邮政办理集邮业务,中国是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1955年1月10日,在邮电部邮政总局的领导下就成立了中国集邮公司,主要承担新中国邮票经营业务,并与当时的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邮电部门交换邮票,销售这些国家的邮票,向英国、香港地区经营出口中国邮票。以后又在哈尔滨、天津、武汉建立了分公司。  相似文献   

9.
阳春三月,万物生发,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浓的暖意。恰在此大好时节召开的2015全国集邮业务工作会议,是一次为中国集邮明方向、理思路、抓落实的会议,好似一股和煦的春风,给广大集邮者吹送来一组温暖的讯息。3月26日,2015全国集邮业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李丕征、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邮票发行部总经理高山、中国集邮总公司总经理刘燕明、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邮票印制局局长赵伟松及各省(区市)集邮公司代表、邮政相关部门代表共一百多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0.
万方 《上海集邮》2001,(4):44-44
《上海集邮》曾先后介绍过天津、河北、湖北、山东、海南等地开办省内邮政快件业务(有的已停办)。据笔所知,江西省也于2000年1月1日起开办省内邮政快件业务,开办范围和资费标准见图1。  相似文献   

11.
在《集邮博览》第4期上,刊登了笔者一篇文章,本意是想对“没用说”一文涉及邮政部门使用“标签”问题,作一些业务方面的介绍。要介绍,就不免要涉及具体问题。于是写了《北京使用过邮政快件号码标签》。还要先说明的是,发给《集邮博览》时所用的标题是《北京是否使用过邮政快件号码标签的探讨》,因为内容是“探讨”,所以是文最后写道:“北京在邮政快件开办之始有没有使用过邮政快件号码标签?北京6支局在开办邮政快件之时,是否用过5位数的邮政快件标签?这一点,(北京集邮者、)北京邮局(和《集邮博览》)最有发言权!”  相似文献   

12.
柴霄 《集邮博览》2013,(6):70-73
1969年3月,法国邮政在巴黎近郊埃松省蒙日隆的商业中心安装了电子邮票机进行实验打印,开启了法国邮政发行电子邮票的序幕。而这也标志着法国成为世界上最早发行电子邮票的国家。除了发行普通电子邮票,法国邮政还专门为邮展、集邮沙龙等集邮活动发行纪念电子邮票。自1999年第一次为99法国国际集邮展览发行电子邮票起,  相似文献   

13.
谁都知道,由于人类互通信息的需要,产生了邮政,诞生了邮票,有了邮票才生成了集邮。因此,邮票的第一属性永远是通信。集邮就是去收集通信的产物。所以说,集邮不能脱离邮政。 任何国家的普通邮票都是在邮政上使用量广泛的票种。收集和研究普票能更多地反映邮政痕迹。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人们在议论或批评国家 邮政的邮票发行政策时,常常提到 "集邮邮票"一词。不少人不知道这个 称谓"何时冒出";也有人考证它最早 出自1989年的邮政内部文件。"集邮 邮票"成为人们讨论集邮兴衰时关注 的焦点话题之一。  相似文献   

15.
英属马恩岛邮政近年来一直注重挑选与中国有关的事物作为其邮票发行的题材之一,对中国集邮市场的关注,源于中国数量庞大的集邮者队伍和中国集邮者日益增长的对外国邮票收集的热情。  相似文献   

16.
在集邮业务中,增添经营老票、外票、收购、寄售、拍卖服务项目,满足社会全方位的需要。初涉集邮一般是从新邮票开始的,逐渐收集老票。实寄封片、外国邮票,进而制作邮集。集邮者慢慢有交换余缺需求,为此,中国集邮总公司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一是与外国邮政部门建立联系,有选择的进口一些外国邮票在国内销售。二是指定中国集邮总公司下属的“邮星贸易公司”收购和销售老邮票业务,在此期间,邮星贸易公司与一些老集邮家建立了联系,学习知识,  相似文献   

17.
一、世界集邮展览发展方向(略) 二、我国集邮文献类展品目前面临的 问题 集邮文献类展品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集邮文 献反映了一个国家的邮政、邮票及集邮发展历史,是 对一个国家的邮政集邮文化的集中体现,因而保护 了重要的邮政文化遗产,是有利于民族文化遗产保  相似文献   

18.
自从1840年邮票诞生以来,由其派生的集邮创造出两大奇观:一是文化奇观,风靡全球的集邮活动和多姿多彩的邮票艺术,令一代又一代的集邮爱好者如醉如痴,集邮曾被誉为“王者嗜好,嗜好之王”;二是市场奇观,大批珍罕邮票不断飞升的价格和世界各地邮票拍卖、邮票市场长盛不衰的景象,刺激着集邮者的求购欲望,促使各国邮政部门千方百计发行更精美的邮票,邮政部门、集邮者、邮商都盼望能从市场中获取更大的收益。  相似文献   

19.
邮票涉及的题材包罗万象,但集邮通常对出现在邮票上的邮政和集邮题材情有独钟,并通过对这类邮票的收集,来了解和学习邮政史。  相似文献   

20.
台湾来信     
编者 《集邮博览》2014,(11):13-13
正这是"中华邮政"硕果仅存的一位耆宿潘安生老先生从台湾寄给大陆朋友的一封信,字迹清晰,文笔流畅,字里行间如行云流水,谁能想到潘先生今年已是96岁高龄?他整整写了8页纸,这封信语重心长,言词恳切,读后让人动容。《集邮博览》2013年8月刊登了孙少颖先生的《邮票现状与邮政的历史性变革》,文章从邮政谈到邮票,再到集邮,对邮政和邮票的现状和未来有一种智者的淡然,甚至是自信,相信读者看完后也会心生一份释然。时隔一年,海峡对岸的潘安生先生对此专门撰写了一篇文章《评论邮政、邮票和集邮前景的文章读后感》,发表在台湾《今日邮政》上,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