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楼梦》作为四大名著之一,一直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红楼梦》表现了各种各样的悲剧,其中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主线。宝黛爱情悲剧的成因一直为学界和读者所关注。造成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黛玉自身健康与性格角度出发,对宝黛爱情悲剧成因做一些粗浅的探索,认为黛玉自身的性格和健康状况是造成宝黛爱情悲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宝黛爱情悲剧是"红学"爱好者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但宝黛爱情悲剧的成因,却并非仅是黛玉的情商不高所致.其爱情悲剧带有封建时代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中宝黛的爱情悲剧引发了人们长久的思考,本文分析了导致宝黛爱情悲剧的具体原因,接着又揭示了宝黛爱情悲剧给予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唐晓琴 《文教资料》2010,(12):10-11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一直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红楼梦》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其悲剧性。在所表现的各种各样的悲剧中,最大的悲剧莫过于宝黛的爱情悲剧。宝黛的爱情悲剧是由封建的婚姻观所造成的,封建婚姻观否定了黛玉,同时也就从本质上否定了宝玉,从而否定了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本文将从封建婚姻观的角度出发,对宝黛的爱情悲剧进行一些探索,在封建传统婚姻观念下,宝黛之间超越现实世俗的爱情必然为社会现实所不容,必然遭到封建家长的残酷扼杀,必然会有悲剧的结局。  相似文献   

5.
宝黛爱情悲剧的形成有一定的个人性格因素,即贾宝玉的软弱和不彻底使宝黛爱情缺乏现实面的支撑,贾宝玉的感情多用使宝黛之间存在感情的嫌隙,林黛玉的尖酸小性使宝黛爱情失去必要的支持。  相似文献   

6.
贾宝玉和林黛玉都是叛逆的性格却生活在封建的时代,他们是腐朽制度下奋起反抗者的化身和代表,他们的感情也是一个爱情悲剧。这也是红楼梦的主线和主要线索之一。在曹雪芹笔下,悲剧的根源有两方面:当时的封建社会背景,宝黛的性格与思想。宝黛的爱情悲剧是必然的,这是封建礼教和制度所不能容忍的爱情悲剧,也是封建社会统治阶级不容忍的忤逆的悲剧。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中宝黛爱情悲剧的独特性,首先是由其男女主人公性情的独特性决定的,其次是追求平等、自由之民主思想萌芽的社会悲剧使然。宝黛爱情悲剧是必然的,一方面是追求个性自由的民主主义思想萌芽与衰朽的封建主义的矛盾反映,展示了那个时代对封建礼教的控诉和对新理想的追求。宝黛爱情悲剧是让人警醒的众生浮沉之梦。  相似文献   

8.
宝黛爱情悲剧原因,有众多的说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就爱情悲剧的发生,宝玉“神瑛侍者下凡”、始于“离恨天”,魂归“离恨天”;黛玉“降珠仙草修成女体”“还泪”“下到人间”,“流泪还债”,“泪尽而死”方面论述,爱情的幻灭,导致人生的幻灭。宝黛爱情悲剧实乃人生悲剧。  相似文献   

9.
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舒芜说:“《红楼梦》是了不起的.它在中国古典文学里面,带来了一个全新的空前未有的东西,就是把女人当人,对女性尊重.”可以说,《红楼梦》既是女性高尚品格的颂歌,也是封建社会家庭女性凄惨命运的悲剧.而“宝黛爱情”悲剧是整部《红楼梦》中女性悲剧的核心. 那么,是谁毁灭了宝黛爱情?谁是宝黛爱情悲剧的幕后推手?本文着眼于人教版高中必修3《林黛玉进贾府》中的王夫人,看看她的言行举止中藏着怎样的玄机.  相似文献   

10.
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是《红楼梦》中最重要的悲剧。对于宝黛的艺术形象及爱情悲剧的成因的争论,自《红楼梦》诞生以来就从来没有停止过。本文试图从《红楼梦》开篇的神话传说来探究他们爱情悲剧的社会成因。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5,(70):28-29
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是一场悲剧,毋庸置疑。只是前人对宝黛悲剧的理解往往局限于两个有情人未能终成眷属,假使宝黛的"木石前盟"最终战胜"金玉良缘",两个有情人走到了一起,他们是否真的能找到属于他们的幸福?在封建婚姻道德观念和封建礼教的压迫下,他们真的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自由天空?在薛宝钗和林黛玉的选择中,哪一个更能适应当时社会?再者,根据现代生物遗传学原理,宝黛的后代能否得到质量保证?所有这些问题的澄清与再思考有助于我们在新的时代和背景下重新理解宝黛的爱情悲剧。  相似文献   

12.
林黛玉和香菱是《红楼梦》中两个不同的悲剧人物。她们的身分、地位、遭遇、追求不同,但最后都以悲剧命运结束,却是相同的。在高鹗的后四十回中,对林黛玉的刻画大致是按曹雪芹的原意来展开的,而对香菱的描写则没有完全按原作意图,续作在顾及原著脉络的基础上作了一些改动,但也有可取之处。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主要悲剧人物。宝黛爱情是《红楼梦》中的一条主线,《红楼梦》第五回:“〔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就暗示了宝黛爱情将是一场悲剧。在曹雪芹的前八十回中,仅仅反映了宝黛两人从小在一起,两小无猜,随着年龄的长大,宝黛之间的感情和心愿有所表  相似文献   

13.
宝黛爱情在《红楼梦》之始就注定了它的悲剧结局。从社会上看,两个叛逆必然遭到封建势力的镇压;从权势上看,宝、黛、钗三,宝钩于各方面都占有明显的优势;从舆论上看,“金玉良缘”几乎成为两府上下的共识;从血缘关系上看,宝黛的亲缘关系显然弱于宝薛的亲缘关系;从恋爱方式和个人条件上看,黛玉虽重情,但表达隐瞒、曲折和性格上的某些缺失,明显使宝黛情爱之途充满了层层障碍。尽管林林总总,但宝黛爱情悲剧的根源还是由于社会和环境的压迫。至于其它原因,只不过是社会、环境的曲折反映罢了。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认为曹雪芹是形,贾宝玉是影,《红楼梦》是曹雪芹人生反思;曹雪芹是将贾宝玉当一块无用的顽石在批判。并从“愚顽器质”、“女人形貌”、“病态习性”三方面探讨贾宝玉的性格。最后强调宝黛相恋的结局不是一场爱情悲剧,只是林黛玉的命运悲剧。在爱情问题上,贾宝玉并非悲剧角色。  相似文献   

15.
鲁迅一生中仅写过一篇以青年知识分子的恋爱婚姻为题材的小说,这便是《伤逝》。作为爱情小说来看,《伤逝》是独特的,它显然有别于那些歌颂恋爱至上的作品,它的典型意义也远远超出了恋爱婚姻的范围。作为爱情悲剧来看,它也不同于传统名著中的爱情悲剧。象梁祝、宝黛的爱情悲剧,主要由于封建家庭的压迫摧毁了纯真的爱情,使他们不得不以身殉  相似文献   

16.
贾宝玉的爱情追求郑文雅《红楼梦》是以形象地描写了宝黛爱情悲剧而名垂文学史的。贾宝玉的爱情模式是追求爱情对象的感性生命力与理性生命力灵与肉、物质与精神的完美融合。从爱情心理上讲,爱情是男女之间灵与肉相互吸引达到一种彼此交融的境界。古今中外不少文学作品对...  相似文献   

17.
张丽丽 《考试周刊》2010,(40):27-28
《红楼梦》这部悲剧小说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大家庭从繁荣走向衰败的过程。它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深刻地反映了我国十八世纪中叶广阔的社会现实.集中表现了封建社会的尖锐复杂的矛盾斗争和罪恶本质。其悲剧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贾府兴衰过程——时代悲剧:宝黛爱情毁灭——社会悲剧:众多人物命运——人生悲剧。  相似文献   

18.
《红搂梦》是一部倾注了曹雪芹一生心血的伟大作品。这部煌煌巨著的意义彰显 ,更多的是依赖于大观园的构建及其文化意义的蕴涵。这样一个私人花园表现出了各种各样的文化现象 ,引人注目的恐怕还是宝黛的爱情问题。宝黛爱情完全没有遵循中国人的审美心理和欣赏习惯 ,最终以一个大团圆作结局 ,而是以悲剧终结 ,答案只能在大观园的文化意义中去寻找。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这部悲剧小说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大家庭从繁荣走向衰败的过程.它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深刻地反映了我国十八世纪中叶广阔的社会现实,集中表现了封建社会的尖锐复杂的矛盾斗争和罪恶本质.其悲剧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贾府兴衰过程--时代悲剧:宝黛爱情毁灭--社会悲剧:众多人物命运--人生悲剧.  相似文献   

20.
由程伟元、高鹗整理刊印通行的百廿回本《红楼梦》用掉包计、黛死钗嫁表现宝黛爱情悲剧。1987年电视剧版《红楼梦》吸收当代红学研究成果并对结局进行了新的创作,在宝黛爱情悲剧上顺承前八十回情节走向,对贾母、凤姐、宝钗、袭人等人的形象处理更加合理,创作了一个更接近小说原意的“元妃赐婚”的结局,弥补了程高本人物形象扭曲、情节发展突兀、前后矛盾等缺陷,带来了全新的解读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