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钱春媛 《传媒观察》2003,(12):57-58
问题新闻是以提出、回答或揭示新闻受众共同关注或亟待解决的某一问题为主要内容的新闻。问题新闻直接来源于纷繁复杂的社会实际,是媒体“关注现实”、按照“三贴近”要求,增强新闻报道影响力的产物。因此近些年,问题新闻在各类媒体和各种新闻报道中所占的比重和分量越来越  相似文献   

2.
成竹 《声屏世界》2007,(5):14-15
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社会新闻无疑是各媒体争夺观众及读者的法宝。实践也证明,社会新闻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赢得了不少的受众。但随着社会新闻的“繁荣”也引发了一系列的导向问题,值得新闻界研究和反思。  相似文献   

3.
社会新闻因其报道的内容与人民群众的生活贴近、利益相关、情趣相连,因此在媒体中有着极为广泛的读者群。鉴于中西方社会背景和文化等方面的种种差异,中西方的社会新闻报道也存在着诸多方面的差异,当然也不乏共同点。本文将在社会新闻人性化、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新闻话题的选择、新闻观念等多方面对中西方社会新闻进行多维观照。  相似文献   

4.
如何使新闻更好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问题,直接影响新闻作品的生命力和媒体的竞争力强弱。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非常重视民生,民生话题理所当然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民生新闻也就越来越受到媒体青睐,特别是一些都市类报刊都在精心经营民生新闻。通过尝试,笔者认识到,军营中的军事题材新闻只要贴近民生、贴近群众,也能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报业市场竞争激烈,各级媒体采取细分受众、新闻接近性原理以及寻求差异化竞争等原则寻求突破。各报纷纷开设社区新闻版块,将社区新闻作为民生新闻的重点来经营。社区是社会结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更是各类人群最为活跃的社会单位。因此,社区新闻以其贴近百姓思想、百姓生活、百姓心理而受到市民欢迎,形成受众与媒体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7.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民生新闻作为媒体的一个新闻题材日趋被重视,其中所体现的人文关怀已成为媒体实践“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成为社会评价媒体优劣的尺度。因此可以说,一个好的媒体,必须有贴近生活、贴近百姓的民生新闻作为主要品种,才能有大的受众面,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  相似文献   

8.
新闻节目平民化、娱乐化和故事化是当前电视新闻的主要发展趋势,各大电视媒体对平民化手法的应用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电视民生新闻的报道应该是取材于平民生活,再现平民生活。贴近生活、贴近百姓、贴近社会,是电视民生新闻的特点,本文主要针对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民生新闻使媒体更贴近受众,媒体群众开始水乳交融,这是民生新闻为广大受众喜闻乐见的原因。究其原因,是因为民生新闻符合当前社会的需要,对现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新闻实践出发探讨了民生新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技的高度发展,新闻资源的共享度也越来越高。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媒体竞争已经成为新闻策划水平的较量。新闻策划能力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媒体在市场上的地位。因此,《荆门晚报》自创刊以来,始终如一地围绕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进行新闻策划,让“三贴近”报道在晚报新闻中唱了主角。  相似文献   

11.
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见长的社会新闻,在新闻媒体中有着广泛的读者群,众多媒体包括地市党报都把社会新闻作为吸引读着、扩大影响力的重要阵地经营。社会新闻既是党报占领和开拓读哲市场的重要武器,也是党报反映礼情民意的重要途径,更是党报引导受众正确认识社会热点、  相似文献   

12.
成竹 《声屏世界》2005,(8):29-29
在当今电视传媒的竞争中.社会新闻最受青睬.因为它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时效性和地域性都很强.是争夺观众、提高收视率的有效手段之一。为了做好社会新闻,各媒体均不惜投入人力、物力、财力。长沙电视台新闻频道就非常重视杜会新闻.除了以时政新闻为主的《长沙新闻》之外.还开辟了三档社会新闻栏目:《在现场》《今晚九点》《真相调查》,笔者一直在该频道当记者。三年内几乎天天都与社会新闻打交道.对社会新闻有一些感悟.愿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徐永生 《新闻爱好者》2008,(11):122-122
近年来,以民为本,关注民情,倾听民声,报道民意的社会新闻,如雨后春笋,如火如荼,在媒体中遍地开花,充斥着人们的眼球和视野,业内人士称之为民生新闻。无论是平面媒体或电视媒体的各个层面,都将民生新闻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得到了受众及社会各界的广泛欢迎和认可。从电视媒体来讲,这类新闻,因为贴近百姓的实际和生活,语言、画面丰富多彩,更成为各家电视媒体提高收视率,受众最爱看的的黄金档栏目之一。  相似文献   

14.
提高电视民生新闻质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莺 《传媒观察》2008,(6):52-53
电视民生新闻在当前新闻传播中令人瞩目,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重塑国家媒体亲民有信的公众形象的作用。做好民生新闻,办好民生新闻栏目,也已成为电视媒体贴近受众、赢得市场的一个重量级武器。扩大民生新闻的反映面社会在发展,国民的生活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原有的民生问题解决了,又会出现新的民生问题。经济社会越是发展,民生的内涵就越丰富。这为传媒扩大民生新闻的报道面提出了必要性,也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现代社会中,媒体竞争日益加剧,新闻同质化越来越严重,做好富有特色的经济新闻是媒体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一个有力法宝,经济新闻成为媒体间竞争的利器之一。如何使经济新闻走近受众、贴近受众、服务受众,是媒体面临的一个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16.
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不仅是党对新闻工作的要求,也是受众对新闻工作的要求。媒体只有在新闻实践中坚持不懈地、认认真真地做到“三贴近”,才能赢得爱众,为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服务好。思想感情要贴近要坚持不懈地做到“三贴近”,新闻工作者首先要解决思想感情问题。大  相似文献   

17.
树立开展社会监督的责任意识在新闻行业开展社会监督工作并非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期任务,伴随于新闻改革的全过程,具有很强的必要性.首先,社会监督是净化媒体生态的迫切需要.在各种媒体绝招频现、媒介竞争白热化时代已经到来的今天,浙江省新闻行业顺势而为,总体上舆论到位不越位,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等方面亮点纷呈.但随着新闻改革步入深水区,些深层次问题也正在暴露出来,广告过滥、娱乐至上的问题较为突出;市井新闻鱼龙混杂、小题大做;一些媒体片面追求可读性、收视率,低俗化、庸俗化、媚俗化现象时有发生,广大受众对此微词颇多.净化媒体生态迫在眉睫,开展新闻行业社会监督,有助于新闻媒体清除危害肌体的污垢病菌,况且这种监督是和谐式的,对新闻媒体的健康成长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8.
<正>媒体新闻内容是吸引读者的重要因 素,能够更多地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关 注群众所关心的热点、敏感点,更加注重 贴近社会、贴近生活,为受众服务,充分 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这已经成为 许多媒体在新闻方面重要的竞争策略。  相似文献   

19.
广播电台在时下众多的媒体竞争中,如何彰显自己的优势,怎样更好地贴近听众,是广播新闻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发展,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做的口播新闻以形式新颖,现场感强,传递迅速及时,贴近听众,成为带有鲜明广播新闻特色的新闻样式,从而突出了广播新闻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民生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随之而来的是,媒体的民生新闻越来越受到媒体自身和广大受众的重视,无论是广播电视还是报纸等平面媒体,都纷纷开办各种各样的民生新闻专版(专栏),回应受众的期待。新闻实践表明,民生新闻的着力点就应当在"三贴近"原则的指导下,为受众提供细致入微、实实在在的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