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各家媒体的节目编辑方针也紧跟着进行了调整,出现了一批以奥运为题材的电视节目并且迅速走红.研究这些节目走红的现象与背后的原因,有助于媒体更好地把握编辑方针.  相似文献   

2.
<非诚勿扰>节目因为形式新颖、内容极富个性色彩而深受观众的喜爱,引发了新一轮的电视交友热,<非诚勿扰>热播背后所面临的问题也引起广泛的关注.本文通过分析<非诚勿扰>热播的原因,透过浮华的表面,探究背后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探讨节目的出路,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透过对《美国偶像》节目的分析,思考和理解《美国偶像》背后所隐含的文化因素,探索《美国偶像》存在并且兴盛发展背后的大众文化动因。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透过对《美国偶像》节目的分析,思考和理解《美国偶像》背后所隐含的文化因素,探索《美国偶像》存在并且兴盛发展背后的大众文化动因。  相似文献   

5.
以中央电视台1996年3月16日开播<实话实说>栏目为标志,电视谈话类节目开始在中国的电视界出现并风靡,许多地方电视台纷纷上马此类节目.然而地方台谈话类节目的走势并不容乐观.许多节目搭起"草台班子",从选题、话题展示到现场设计均显得粗糙、雷同、平淡无奇.<实话实说>所以成功,得益于谈话过程的普通、自然和真实.没有事先安排的做作、没有背台词的生硬,整个节目有着毫无雕琢的"无为"的味道.而这所谓的"无为"背后却有最精心的策划、准备和设计.谈话节目的支撑点究竟是什么,又应该在哪些方面"有所为"?  相似文献   

6.
“新闻调查”是中央电视台继“东方时空”、“焦点访谈”之后推出的一个以记者的调查采访为主要形式,对社会普遍关注的事件或现象进行多侧面、多角度、深层次剖析的电视深度报道节目。经过7年发展,“新闻调查”已经成为倍受观众欢迎的名牌栏目。在央视新闻频道开播,新闻节目不断创新的情况下,“新闻调查”的节目形态成了电视深度报道节目发展的一个重要借鉴。 运用调查方式推进深度报道 “新闻调查”的成功,就是在关注“正在发生的历史”和“新闻背后  相似文献   

7.
王菲 《新闻世界》2013,(6):90-91
本文以江苏卫视新派婚恋交友节目《非诚勿扰》为研究对象,从节目形式、节目内容、观众心理等方面分析其热播与火爆的原因,运用传播学的相关知识对其进行思考与分析,透过浮华的表面,探究节目热播背后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百家讲坛"热的冷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家讲坛”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于2001年10月推出的一档学术讲坛类节目。节目开办以来,一直未引起太大关注。然而在不经意间,这档只有午间和深夜才出现在屏幕上的讲课式栏目竟然火了起来,节目收视率节节攀升、品牌知名度迅速扩大,乃至成了一种众说纷纭的文化现象。作为一档科教节目竟能取得如此的成绩,自有其独到创新之处。但是在“百家讲坛”取得成功的背后,也隐藏着一些值得注意和思考的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将影响到节目未来的发展。学者明星化与学者自主性的丧失“百家讲坛”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大打“名家牌”,推出了一批“学术…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各种水准参差不齐的电视购物节目泛滥电视机屏幕,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将深入探索这些节目“禁播”背后复杂的利益链,对电视购物节目“禁播”背后显隐性利益主体关系逐对剖析。通过对这两方面的分类探讨,我们会发现我国在惩治违规电视购物节目问题上所暴露的行政权力赢弱和法律权力缺失等诸多病弊。因此,为了促进我国电视购物市场的健康发展,应该在管理上重视对利益链中隐性利益主体关系的把握。  相似文献   

10.
在黑龙江,"新闻夜航"几乎囊括了中国电视界所有新闻大奖,中国新闻奖、名专栏等等;群众满意度连续八年名列黑龙江地区电视节目之首.这档家喻户晓的节目每晚至少有500万观众在电视机前准时观看.常看节目的观众对记者、主持人的名字非常熟悉,对"周国梁"这个名字却很陌生,他就是这些主持人、记者背后的"服务员"-负责日常工作,统筹全组的制片人.  相似文献   

11.
赵玉文 《今传媒》2014,(7):93-94
近年来,从央视到地方电视台纷纷热播医药养生节目,从节目热播的背后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中国传统元素在国人的心目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医养生节目为何开始受到热捧,这背后有哪些因素在起着助推作用。本文力图从文化背景、媒介环境和受众三个方面来审视电视中医药养生节目传播现象,挖掘养生热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2.
林川 《新闻世界》2012,(1):75-76
本文试运用道格拉斯·凯尔纳的“媒介奇观”理论,对联中国达人秀》节目进行解读,探讨这一电视娱乐产品所营造的奇观背后的运作思路,及其所体现的社会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电视选秀节目在经过一段低迷期后,被以《中国好声音》为代表的新型节目所唤醒,在看到其赢得受众好评的同时,其成功背后的原因更值得我们来探究。本文从传播心理学角度,探求受众心理对电视选秀节目发展带来的影响,以期制作出更符合社会需要的电视节目。  相似文献   

14.
"帮忙类"电视节目"介入不当"与法律规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帮忙类"节目在行使媒介社会生活"介入"权利,以及解决百姓生活难题和日常纠纷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受到地方群众欢迎与市场追捧。但节目中不时表现出的"介入不当"现象,以及对当事人法律权利的损害,也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法律规制"观念的导入及确立,无疑是保持节目健康发展,规避由节目传播所引起的相应矛盾及纠纷的最好方法,也是本文研究的核心议题。  相似文献   

15.
蒋朝霞 《视听界》2009,(1):110-111
电视法制节目如果仅仅是案例的报道,或者案例加上法律条文解释,而没有对人的关注,就失去了法制节目的张力和支撑。法制节目强调的知识性并不是单纯说教和灌输法律条例,而是以法律知识和法制观念去把握新闻事件,并融入电视人的情感体验和理解,关注法律背后的人物命运,将一种人文思想贯穿于节目的内容和风格之中,让观众有所震撼、感悟。  相似文献   

16.
单艳军 《今传媒》2014,(5):55-56
电视调解节目是在市场化大背景下融合谈话节目和真人秀的一种新兴节目类型。它的应运而生不仅迎合了当前民众所极度缺失的心理情感诉求,而且是消费文化深刻背景下的必然产物。目前电视调解节目在荧屏上已成风靡之势,各家媒体不惜投入血本进行竞争,然而在电视调解节目繁荣发展的背后却存在着大量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当前电视调解节目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反思,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口述历史"节目对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历史记录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口述历史"节目的叙事风格和叙事方法,以及节目在大众科普、提供权威信息方面所具有的极为重要的传播意义与传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纵观目前国内电视综艺,喜剧类综艺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喜剧节目成为多个卫视的"台柱子",电视观众在整个2016年被喜剧类节目"狂轰滥炸".对喜剧快速的开发与无序的挖掘已导致喜剧出现"异化":创作主体异化为"表演机器",审美对象缺少喜剧精神,而审美主体产生欢笑疲劳、被喜剧淹没.这背后的原因是资本渗透入电视综艺,资本逻辑侵蚀了文艺逻辑.喜剧异化问题值得警惕,喜剧类综艺应该作何调整,是中国电视人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论非线性思维在电视节目编辑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线性编辑系统背后所体现出的非线性思维方式,给电视节目编辑人员的节目创作理念、节目构思方式以及具体的操作方法等均提出了新的要求.电视编辑人员的思维方式及时实现由线性向非线性的转变,无疑将为电视节目推陈出新、赢得更多观众提供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来,中国的电视媒体似乎进入了一个被娱乐主宰的时代。电视的娱乐功能日益被强化,娱乐性节目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娱乐元素几乎进入到每一种节目形态。显然,过度的娱乐化势必会遮蔽电视文化所具有的其他社会功能,从而导致诸多不良社会影响。作为引领着当前我国娱乐节目大潮的选秀类节目便是如此,繁华背后所呈现的某些现象和问题已经遭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