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廖春华 《文教资料》2008,(10):161-164
经过几年的扩招,我国高等教育有了飞速发展,规模居世界第一,毛入学率达到22%.沉浸于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的满足,成了流行的社会倾向.然而,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原本并不是关于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量的理论,而是预警理论--是关于高等教育规模达到一定发展规模后的预警.忽视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预警功能,也就忽视了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潜在危险.从而降低了这一理论的价值.准确理解把握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正视现实存在的问题,对我国高等教育稳定、有序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2.
大众化理论不仅仅是关于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量的理论,而且是关于高等教育发展目标的一种预警理论,同时也是描述高等教育活动变化的一种理论。在西方学者眼里,"大众化理论"被认为是一个"学术概念",而非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3.
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原本是一种描述性理论,它主要描述了高等教育在数量上的扩张所引起的高等教育内部的诸多变化,从而具有了一种提醒人们注意这种变化的预警功能。但基于对高等教育社会功能的认识深化和未来社会经济发展人才需求的判断,没有实现大众化的各国政府不约而同将其定为了一项重要的战略目标,由此马丁·特罗的描述性理论在这些国家演变为一种目标理论。从描述性理论到目标理论的演变具有必然性,它既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也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后果。梳理其演变,总结其双重影响,这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4.
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作为一种对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解释和分析理论,在中国引起了极大关注, 甚至成为政府制定教育政策的主要理论依据。但是,它在指导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的作用似乎被夸大和曲  相似文献   

5.
2006年中国高等教育盘点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2006年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发生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和“预警作用”的大事。这些事件传递着一条重要的信息:2006年是中国高等教育进行重大调整的一年,其核心和焦点是提高教育质量。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强调,既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高等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同时,这也表明我国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认识正在由“目标理论”向“预警理论”回归,高等教育大众化实践则开始走向理性和相对成熟,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协调发展日益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和治理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1973年,马丁.特罗教授在《从精英向大众化高等教育转变中的问题》指出,大众化理论是一种预警理论,就是要提醒人们,高等教育在进入大众化阶段后要发生重大变化,对即将发生的变化,我们要有所准备。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大众化的发展阶段,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挑  相似文献   

7.
《大众高等教育论——高等教育大众化文化一个性向度研究》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研究领域的一部重要学术专著,其重要意义在于它提出了一个观察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视角:文化一个性向度,它构成了一种衡量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程度的新维度,即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水平应该以个性价值的实现程度作为衡量标尺。这是一种新的文化精神体现,即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以普遍个性的价值实现为内在追求,这形成了一种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新理论。  相似文献   

8.
1973年,马丁·特罗教授在《从精英向大众化高等教育转变中的问题》指出,大众化理论是一种预警理论,就是要提醒人们,高等教育在进入大众化阶段后要发生重大变化,对即将发生的变化,我们要有所准备。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大众化的发展阶段,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不仅意味着规模扩张,而且意味着逻辑变革。只顾规模扩张而忽视实质性变革的数量化思维,误读了大众化发展理论,曲解了大众化发展旨意,误导了大众化发展实践。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迫切需要"二次大众化"变革。变革的关键在于明确高等教育的社会化发展逻辑、多元分类发展路线、个性化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10.
基于文献调查,文章分析国内1999—2006年高等教育大众化中的六大热点问题,重点梳理了大众化理论与政策研究领域的主要观点。国内学者认为大众化阶段理论是一种研究高等教育内部活动的预警理论,中国的大众化发展属于后发外生型、混合扩张式外延发展型。应对中国大众化问题,学者们提出了多元化可持续发展、构建高等教育战略预警系统等策略。这些成果一方面说明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研究所取得的进展,另一方面反映我国复杂多样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现实为建构本土化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但还亟需对研究的理念、方法和应用对策等进行深入的挖掘、提炼和进一步的革新。  相似文献   

11.
马丁·特罗的大众化理论在解释高等教育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上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众多国家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发挥着不同作用。然而,当我们立足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实际检视大众化理论的预测功能时,发现诸多“水土不服”的问题。这其中有大众化理论自身的局限性问题,也有我们对大众化理论误读的原因,还有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特殊性”问题。因此,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的今天,十分有必要重新解构大众化理论,回到大众化理论的原点,梳理其发展与修正历程,解析大众化理论的内涵与本质,剖析理论自身的局限与不足,分析传播和使用过程中的误解与误用,在中国高等教育的实践观照中重构大众化理论的“中国图式”。  相似文献   

12.
全面认识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必须把握该理论的“四个统一”,即“量”与“质”的统一,“量变”和“质变”的“同步性”与“非均衡性”的统一,“普适性”与“国别性”的统一,“稳定性”与“发展性”的统一。形成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全面认识,能为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提供许多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13.
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启示。在中国的实践中,大众化将是对高等教育进行整体性变革的尝试,采取完全开放式的发展策略和保持对社会的适应性发展,将是最为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大众化与高等教育组织变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众化是21世纪初期我国高等教育变革的典型表现。但由于国民总体受教育水平比较低,劳动人口中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不高,所以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依然任重道远。组织变革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相辅相成,组织变革既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应有之意,是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又是高等教育功能开发的动力之源。大众高等教育组织增强了吸纳受教育者的能力,满足了广大民众受教育的愿望,激活了高等教育所固有的追求卓越的本性。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教育精英阶段的基本课题在其“质量”(quality)和“卓越性”(excel—lance),而大众化阶段的基本方向则在其“数量”(quantity)和“平等”(equality),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应该坚定不移地走大众化的道路。但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速度越快捷,其质量和卓越性就越发遭受危机:本文旨在分析“特罗理论”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指导与预见作用,并探讨“特罗理论”的发展对中国高等教育的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认识误区浅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在认识上存在一些误区。要提高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指导的有效性,应该在正确理解该理论科学内涵的基础上,看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均衡性和阶段性特点,充分认识到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是非正规普通大学教育,尤其是民办高等教育,难点是农村及落后地区教育。  相似文献   

17.
从社会学角度出发的马丁·特罗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与从经济学、管理学出发的“后大众阶段过渡论”、“大众高等教育私有化发展模式论”,以及从发展中国家国情出发的“质量互动论”、“过渡阶段论”等理论构成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发展轨迹。可见,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力水平的国度,其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研究重点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18.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理论与政策   总被引:84,自引:0,他引:84  
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包括量的增长与质的变化 ,两者呈非均衡性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前提是办学模式的多样化 ,其核心则是教育质量的多样化 ;高等教育大众化促使高等教育融入终生教育体系。关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政策方面 ,应注意解决好规模速度、资金投入、资源的开发与合理配置、毕业生就业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