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到莫斯科不可不去红场,到红场不可不瞻仰列宁墓。在俄罗斯学习生活了近一年的时间,回国前终于有机会去莫斯科,去看一着列宁他老人家。 到达莫斯科后,我们一行四人的头一个目标就是红场。初见红场,我们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红场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宽阔宏伟,但这里蕴藏着丰富的历史,见证着发生在莫斯科的重大历史事件。克里姆林官、列宁墓、瓦西里·勃拉仁内大教堂、俄罗斯最大的商场环绕在红场的周围,述说着不同时期在莫斯科所发生的一切。列宁墓在克里姆林宫宫墙正中的前方, 1924年1月 27日装有列宁遗体的水晶棺安放…  相似文献   

2.
孙加祺 《世界文化》2005,(10):27-30
因为一首歌,给一座城市披上美丽面纱,令世人无限退想的,应属莫斯科了吧!多少年来,多少年青人在那深情悠扬的曲调中,走进甜蜜的恋爱季节;多少过来人在这难忘的旋律里回想起当年属于自己的“晚上”。歌声里的莫斯科,你让多少人为之动容动情。当我回望莫斯科时,真不敢笔触雄伟壮丽的克里姆林宫和流光溢彩的国家大剧院,也无力绘描让人留连的列宁山及享誉海外的许多名胜,只怕在小心中不小心墨渍心仪的景物。我只想花丛撷叶,从另外的视角浏览莫斯科的别样风情。  相似文献   

3.
品味莫斯科     
在我看来,莫斯科就像一位大家闺秀,落落大方,心胸开阔。莫斯科很大,面积有1000多平方公里,据说有70多个卫星城。市内道路十分宽阔,大部分路都是双向车道,有的路中间还种有大片的树木。  相似文献   

4.
胜利广场,是俄罗斯为了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在莫斯科兴建的,于1995年落成。  相似文献   

5.
红场寻梦     
去年8月,我随着中国儿童歌舞团赴俄罗斯,在短暂的演出间隙,我来到莫斯科红场。这个曾唤起世界觉醒的地方,曾孕育几代英杰的沃土,曾是我童年、青年多少次梦游的神秘所在,如今终于以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感受到她的存在。8月的莫斯科,阴雨绵绵,透着丝丝的寒意。古炮走近克里姆林宫的高大院墙,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宫墙下的一挑战炮。导游小姐告诉我这是1812年俄法战争的战利品,不可一世的拿破仑惨败在莫斯科城下,这些缴获的战炮成为俄罗斯的骄傲。在这挑战炮对面的广场上,还有一门最引人注目的古炮,乌黑经亮,炮筒短而粗。炮身前面…  相似文献   

6.
宋淑运 《世界文化》2006,(12):50-50
漫步在莫斯科的大街上,每每能强烈感到俄罗斯民族深沉的化氛围。  相似文献   

7.
1920年10月18日谢尔盖·叶赛宁去高加索出差三个月后回到了莫斯科。当时诗人在交通人民委员会工作。来到莫斯科后他就去拜访了朋友——象征派诗人亚历山大·库西科夫。时间在交谈中不知不觉地悄悄流逝,夜幕降临。库西科夫劝叶赛宁留下来过夜。事实上当时离开住宅是很危险的,因为整个首都实行戒严,夜里不准通行。反布尔什维克势力蠢蠢欲动,到处进行搜捕、拘禁和搜查。  相似文献   

8.
如果说《莫斯科不相信眼泪》让我们看到了前苏联人拼搏的一面,那么《梦里的飞翔与不是梦里的飞翔》则让我们领略了前苏联人颓废的一面,前苏联人终未能在与命运进行英勇的抗争中最终获胜,前是幻想,后成为现实。生活是什么,生活就是忍受痛苦,电影为我们极好地表  相似文献   

9.
冬日的太阳     
飞机落地了,舷窗外是白茫茫的莫斯科国际机场。我一阵激动.终于踏上俄罗斯大地了,多年的梦想成真了。  相似文献   

10.
正在俄罗斯坐过两次火车。两次都走的同一路线。第一次是从莫斯科到圣彼得堡,第二次是从圣彼得堡回到莫斯科。所走的路线虽然相同,却让我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情况,莫斯科与圣彼得堡(1924—1991更名为列宁格勒)的火车站外观居然完全相同。更有意思的是莫斯科的火车站叫"列宁格勒火车站",而圣彼得堡的火车站叫"莫斯科火车站"。这是100多年前留下的故事。1842年,沙皇尼古拉一世签署了建设俄罗斯第一条铁  相似文献   

11.
吴华  华瑛 《世界文化》2000,(1):33-34
前苏联领导人斯大林斯大林经常在莫斯科郊区的别墅里,召集苏联党政军要员开各种会议。会后,他常常同与会共进午餐或晚餐。  相似文献   

12.
中国观众对前苏联电影并不陌生。《列宁在十月》、《静静的顿河))、《莫斯科不相信眼泪》等一批优秀影片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但恐怕现在很少有人说得出又寸俄罗斯今天电影的印象。俄罗斯电影业怎么啦?带着这个问题,记者不久前参观了莫斯科电影制片厂。  相似文献   

13.
沙皇一家之死的最新发现曾方明编译爱德华·拉德津斯基,原苏联最著名的剧作家于1989年停止了戏剧创作。在莫斯科,除了去几个国家档案馆外,他很少出门。他想的只是一件事:揭开沙皇尼古拉二世和1917年十月革命后他一家人死亡的各种秘密。“就像一场疾病,”拉德...  相似文献   

14.
徜徉莫斯科街头,一个又一个鲜红的“M”标记不时地映人人们的眼帘,这便是俄语中地铁一词(MeTpo)的首个字母。 春寒料峭的清晨,经常可见迟暮老人手捧刚从郊外采摘的鲜花在地铁站台出售,馥郁的花香使睡眼惺松的乘客为之一振;夜阑人静时分,总有长发的乐手驻足站口,怀抱吉他弹一曲如泣如诉的旋律;站台上,热恋中的情侣深情相拥,背着书包的孩童四处奔跑;车厢里,喜欢阅读的莫斯科人,打开当天的报纸或拿出包中的小说,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 光阴荏苒,莫斯科地铁走过数十载春秋,成为举世公认的最美丽最繁华的地铁,在俄罗斯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长达2436公里的线路,达150多个车站的地铁,如同一张巨大的蜘蛛网,连接着莫斯科城的大街小巷。它有9条线,49个类似北京地铁复兴门站的换乘车站,年均客运量为31.8亿人次,是纽约地铁的3倍;伦敦地铁的4倍。高峰时期运行的最短间隔为85秒;设计时速为90公里;占城市客运总量的51.7%。 对于各国游客来说,莫斯科地铁不仅是便捷的交通工具,更是风格遇异的地下宫殿,是建筑史上的丰碑。它的设计者是前苏联杰出的建筑大师和艺术巨锋,他们对自己作品近乎苛刻的要求,使得地铁具有了永恒的、超越...  相似文献   

15.
雷巴科夫是原苏联广大读者十分喜爱的一位作家。他于1911年出生于乌克兰一个工程师家庭,1917年十月革命以后随父母迁居莫斯科,1930年考入莫斯科运输学院公路系。他阅历很深,大学毕业后曾在许多地方工作过。1941至1945年伟大卫国战争期间,他自始至终战斗在前线。1948年发表的儿童中篇小说《佩剑》(1954年拍摄成同名电影)揭开了雷巴科夫文学创作生涯的序幕。  相似文献   

16.
进入3月的莫斯科,冰雪开始消融,寒冬渐渐退去,万物复苏的迹象出现了。在这乍暖还寒的季节里,俄罗斯人迎来其古老而传统的也最喜庆的节日——谢肉节。  相似文献   

17.
垂钓元首     
雷鸣 《世界文化》2003,(3):35-35
前苏联国家元首斯大林是一位闻名遐迩的钓鱼迷,一生对垂钓有着特殊的嗜好,他把钓鱼当作最好的身体锻炼和最好的休闲方法,每每遇到紧张疲惫时,总是到河边或湖畔纶丝垂钓,以此获取休闲乐趣,缓解一身的劳累。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伟大的卫国战争中,德军的远程炮火在莫斯科郊外前沿阵地隆隆响起,战火已逼近首都莫斯科。斯大林镇定自若,临危不惧,依然威风凛凛地来到莫斯科郊外纶丝垂钓。《真理报》为此编发了一条消息和一组照片,纳粹特务很快将这一异乎寻常消息电传给纳粹头目希特勒。这位战争狂人闻后大惊失色,惶惶不安。在斯大林看来,钓鱼是钓者与…  相似文献   

18.
日本国际咨询公司(MHRC)去年对全球144个城市生活费的调查结果显示,莫斯科的生活费名列榜首。首尔位居其次。与2005年的调查相比,首尔的生活费排名连升了3级。  相似文献   

19.
一大群人自称“电影博物馆的朋友”,列队高呼口号走过莫斯科红场,他们是俄罗斯电影摄影技巧联盟的成员。莫斯科电影博物馆陈列着40000部从沙俄时代到前苏联时代的传统经典名片。  相似文献   

20.
帕尔纳斯山位于希腊中部。希腊神话中说,诗神住在这座山上。位于莫斯科郊外的奥斯塔菲耶沃庄园因培养了几代文化名人以及与十九世纪的许多文学家有着不解之缘,因而被弥为“俄罗斯的帕尔纳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