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2年元月6日,以色列总统卡察夫携夫人在潘占林大使陪同下,参观了正在耶路撒冷以色列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中国百件文物珍宝展》。这是卡察夫总统于百忙之中赶在该展闭幕前的专程参观。以色列汉学家、展览策划人比特曼夫人向卡察夫总统介绍了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卡察夫总统仔细观看兵马俑后问,中国皇帝死后大规模陪葬的习俗与中国的古代哲学有何联系?比特曼夫人略加思索后说,这只是他的个人行为,与哲学没有什么联系;“来世”、“轮回”等观念要到几个世纪以后,佛教传到中国才有。随着文明的发展,皇帝的陪葬由原来的真人发展到仿制的人和祭品。在介绍西汉画像砖时,卡察夫总统对1000多年前居住在四川的中国古人当时就能利用天然气熬制井盐这种不污染环境的工业表示出极大的兴趣,问道,当时我们处于什么年代?随行人告诉,大概是古代罗马统治以色列的时代。参观结束时,卡察夫总统对潘大使说,犹太民族是一个十分重视历史遗产和传统文化的民族。可惜,多年的战乱和流散,以色列保存下来的实物化的文物不是很多。犹太民族对中国文化素有景仰之情,甚至在《圣经》中都提到过中国。非常感谢中国政府将这么珍贵的文物借给以色列展览,使以色列民众有机会接触古老的中国文明。200...  相似文献   

2.
卡梅里剧团是以色列五大主要专业剧团之一,目前是以色列最活跃和最成功的剧团。该团于1944年由以色列著名戏剧家约瑟夫·米罗等人创建,1970年成为特拉维夫市剧团,现有180多名演职员,其中演员有80名。剧团团长诺埃姆·塞默尔,董事会名誉董事长是以色列前总理拉宾的夫人利尔·拉宾。这是第一个上演描写以色列生活的现实主义作品的剧团。在其50年的历史中,卡梅里已成为一个国际公认的著名剧团,曾代表以色列参加过世界一些主要戏剧节,应邀到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和阿根廷等十多个国家演出,均受到好评。卡梅里剧团以演出以色…  相似文献   

3.
德鲁兹人是阿拉伯人,但却有自己特点浓郁的文化习俗。在以色列做外交官4年,每年我都去德鲁兹人的村庄,去参加他们的婚礼,去参观那里的民俗艺术节,去出席德鲁兹人举办的画展开幕式……等等。与德鲁兹人的交往,给我印象和感受最深的,是他们那简单而快乐的生活。德鲁兹人实际上是阿拉伯民族的一个分支,1000多年前在埃及形成独特教派,后辗转来到叙利亚、黎巴嫩和以色列北部。现居住于以色列境内的德鲁兹人约有10万,他们大多生活在自己的村庄里,不与外人通婚,保持其独特的民族性。德鲁兹人勇敢剽悍,效忠国家,在以色列口碑甚佳。上世纪50年代,德鲁兹人被正式承认作为一个独立的宗教和民族社团在以色列存在,其宗教委员会位于加利湖畔的德鲁兹先知杰瑟罗陵墓附近。近年,德鲁兹社会受到现代化冲击,原有的以农耕业为特色的个体农业逐渐衰落,许多人离开土地,从事服务业和民间手工艺业。德鲁兹男人头戴高腰白帽,身着黑袍,蓄留修剪得当的八字胡须;德鲁兹女人喜欢身着单色长袍,头系白围巾。现代德鲁兹人多身着牛仔服、短袖衫。在众多德鲁兹村镇中,拜疆有800多户家庭,9000多人口。德鲁兹人崇尚大家庭,村里人口最多的家里有20多个孩子。到德鲁兹人家做客,来宾要入乡随俗地...  相似文献   

4.
据《圣经·旧约》记载:古希伯来统一王国的第3代王所罗门在位期间(公元前977~937年),在耶路撒冷修建了一座宏伟的耶和华圣殿(简称圣殿),作为犹太教宗教活动中心。所罗门死后不久,统一王国分裂为南方的以色列王国和北方的犹大王国。公元前722年,亚述人灭亡了以色列王国;公元前586年,犹大王国被巴比伦所灭。犹大王国境内的耶路撒冷落于巴比伦人之手,圣殿为大火所焚。公元前539年,波斯人征服巴比伦,统治了巴勒斯坦地区,波斯统治者对犹太民族实行了较为宽容的政策,允许被虏至巴比伦的犹太人回国重建圣殿。公元前516年,在耶路…  相似文献   

5.
犹太民族是世界上一个古老而奇特的民族。它几乎与人类字记载的历史相始终。它本是非常弱小,却能够历经干难万劫顽强地生存下来,并最终得到发展和繁荣。它的成员流散在世界各地形态完全不同的各民族化中间,却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民族特性,维护着自己民族的团结。犹太民族几千年来散而不亡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6.
以色列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国度,以色列人是一个具有高度智慧的民族,以色列的母亲们在孕育这个出色的以色列民族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以色列女人的状况又如何呢?现在让我和大家一起到以色列女人的世界,对现代以色列女人做一个初步的了解吧。煞费苦心的“减肥”中东地区由于地理气候条件的限制,多以素食为主。这样的饮食结构造就了犹太女子苗条纤细的身材,形成了以瘦为美的流行时尚。走在大街上,你会发现这里的姑娘苗条有余,丰腴不足,一个个都似T型台上的模特儿。迎风飘摇的腰肢、惹人瞩目的“魔鬼身材”,给初来乍到的游人…  相似文献   

7.
去年夏季,在巴以冲突日趋升级的以色列特拉维夫国土博物馆雕塑公园里,一个名为“中国康氏绢人彩灯展“的活动隆重开幕,以色列外长佩雷斯利数千当地观众出席了开幕式这是继1999年“中国彩灯展”在耶路撒冷以色列国家博物馆和特拉维夫国土博物馆成功举办后,中国在以色列举办的又一次大型民间化活动。  相似文献   

8.
要了解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最好的办法就是参加该民族的婚礼仪式。婚礼仪式是一个民族数百年,乃至数千年的文化积淀,它好象一个民族文化的小百科,纪录着该民族的宗教信仰、文化传统、社会习俗、生活方式和心理习惯等,也反映了该民族的向往与追求。怀着了解当地人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的心情,我和几位同事应邀来到了以色列北部山区的卡尔梅勒市。外界人称其为“市”,可当地人却亲呢地称之为“德鲁兹村”,因为在该市的13,000人口中,德鲁兹人占97%。如果把以色列的国土形状比作一把利剑,其最南端的濒临红海口的城市埃拉特就是剑尖,…  相似文献   

9.
将《耶路撒冷:三千年的历史与艺术》译为中文,是一个充满了愉悦的过程。赏读那一幅幅精美的图片和一页页饶有兴味的文字,我的思绪仿佛又回到了曾在耶路撒冷生活的日日夜夜。1994至1995年间,我作为中国教育部派往以色列的访问学者,在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研习。在紧张的学习和研究之余,  相似文献   

10.
在人类历史上,犹太民族是一个独特的民族,由于深厚的宗教因素和一度在艰难中求生存的历史,相较于其他民族,犹太饮食文化也与众不同.一直以来,犹太人严格遵循犹太饮食法,这对界定"我者"与"他者"、构建犹太民族身份认同产生了巨大作用,使犹太人在数千年中即使丢失了领土,也还是能够重新凝聚在一起.与此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犹太饮食...  相似文献   

11.
以色列作家奥茨笔下的奇特人物张熙觉编译《菲纳》是生于1939年的以色列小说家阿莫斯·奥茨新创作的一部小说,于1993年10月在美国出版。这部小说叙述了一个在作出选择方面有困难的人。奥茨介绍说,“如果你问他是想要咖啡还是要茶,他考虑一会儿,然后回答,‘...  相似文献   

12.
以色列,对于从未踏上这块土地的中国人来说,是一个既危险又神奇的国度。这里发生的新闻,这里有关犹太复国的历史,这里孕育和诞生的各个领域的世界杰出人物,这里数不清的优秀音乐家……所有这一切都让人浮想联翩。这里不仅吸引着千里迢迢来此朝圣的虔诚教徒和饱览此地名胜的旅游者。同时,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求学者。近几年,随着中国和以色列两国音乐家和学者互访交流的增多,人们对以色列的音乐教学有了日渐增多的了解。尽管,如雷贯耳的欧美音乐名校仍然吸引着无数中国音乐学子的目光,但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生选择了以色列作为他们主…  相似文献   

13.
以色列散记     
彭龄 《世界文化》2007,(2):32-34
1998年5月,以色列前总理内塔尼亚胡访华期间,面对长城感慨地说:“以色列也需要这样巨大的墙来保障它的人民的安全。”当时,站在他身旁的前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回答说:“能给以色列人真正安全保障的是和平,而不是混凝土墙。”  相似文献   

14.
以色列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音乐和舞蹈领域都是硕果累累、成就斐然。以色列出现了一批世界著名的舞蹈家,其中对以色列现代舞蹈影响最大、最具民族特色的是萨拉·莱维—塔奈。萨拉·莱维—塔奈于1911年出生在以色列雅法市。父母是南也门犹太移民。母亲是位职业送葬者,父亲是铁匠。在萨拉七岁时,母亲去世了。由于父亲收入低微,小萨拉不久便离开了家,自谋出路了。后来她被送进了孤儿院。由于受母亲的影响和其天性所致,萨拉从小就喜欢唱歌跳舞,在孤儿院里,她显露出非凡的艺术天才。她常常教小朋友唱歌跳舞,成了儿童们的中心人物。她…  相似文献   

15.
以色列的舞蹈艺术历史不长,但在各种文艺形式中,舞蹈的发展最快,成绩也最大。在以色列这个面积2.78万平方公里,人口550多万的小国家里,有6个大型专业舞蹈团和100余个民间舞蹈团;舞蹈还是普及性的群众文化活动,全国有30多万人定期参加民间舞蹈活动和各类社交舞会。作为一门艺术,舞蹈在以色列是从本世纪20年代开始的。当时以色列出现一批舞蹈开拓者,其中影响最大的是20年代从莫斯科来的女芭蕾舞演员丽娜·尼柯娃。为纪念她对以色列舞蹈的贡献,耶路撒冷至今还保留着丽娜·尼柯娃故居。尼柯娃创建了“也门歌唱芭蕾舞蹈团”,曾于30年…  相似文献   

16.
亚科夫·阿加姆(Yaacov Agam,1928~):以色列当代极少数享有国际声誉的一位艺术家,惟一入选大卫·派柏(David Piper)编辑的《艺术与艺术家辞典》的以色列艺术家。阿加姆1928年生于以色列的雄莱锡安,1946-1948年在以色列耶路撒冷的贝扎莱尔美术学校学习,1950-1951年在苏黎土学习。1952年,他创作了第一幅可变换作品。次年,  相似文献   

17.
以色列是一个移民国家,自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以来,一批又一批犹太人从世界各地拥来;以色列政府鼓励移民政策,凡能证明自己拥有犹太血统的人,都欢迎到以色列定居。  相似文献   

18.
苗丽 《华夏文化》2005,(2):47-49
网络社会是近几十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虚拟社会,它在以其技术的巨大优势为人类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生存空间和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对现实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同时作为其伴生物的网络伦理,对传统伦理也存在一定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黎海波 《世界文化》2005,(11):10-11
中东地区从整体上看经济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然而以色列却是例外.1948年建国以来,以色列人的生存环境十分险恶,狭小的国土多为荒漠,十分贫瘠,严重缺水;政治上它又与阿拉伯国家矛盾重重,长期敌对,战火不断,流血冲突从未停止.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以色列依靠自身的艰苦努力和不懈奋斗,使得其经济发展取得了惊人的成就,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为一个发达的工业国,人均产值达到17500美元;以色列的信息、通讯、电子、化工、生物技术、医疗设备、精细加工,不但达到国际水平,在一些高科技领域还跃居世界领先地位;以色列的军事工业也相当发达,武器出口已居世界第五位.由于以色列地域狭小,只有675万人,人们称之为袖珍超级大国.以色列得以迅速崛起的化心理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在印度,宗教气氛充满了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印度社会一直是个忠于宗教的社会,并因此而闻名于世。印度明的古老与神秘之处,就在于它的宗教。从吠陀前期一直流传至今,宗教已成为印度人生活的最高理想。印度人认为,人的一切活动,最终目的是宗教职责的积累。他们认为,印度社会与西方有着显差别,在印度人看来,西方社会注重经济和物质幸福,在一切活动中把物质幸福放在首位。而印度人则不然,印度社会注重宗教精神,一个人从出生就同宗教联系起来了。宗教不仅约束人的思想行为,而且宗教力图以神的观念解释世界和社会。在印度,一年中有366个节日。除了国庆节独立日,其余全部都是宗教节日。印度人往往在家里最主要的部位摆上一个神龛,供奉着自己所信奉的神。然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