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4 毫秒
1.
陶咏白 《世界文化》2008,(1):I0001-I0004
林江东女士与韩国的金京嬉女士一个从中国传统的水墨起步,一个从西方的油画开始,这两位东亚人,在东、西两个不同绘画的体系中学绘画,在两个不同的绘画“母语”中来完成自己的绘画理念和技能的修练。不可思议的是当这两位早先从无往来的女画家所呈现的系列作品共同呈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会发现她们有那么多的相似,不仅仅是她们在互不相识之时都走向了绘画的抽象,如果说,绘画形式观念上的类似,可以解释为世界艺术发展大潮中艺术走向抽象的一种趋势,但剥离艺术作品形式的表层,在她们作品的内核中,也是如此地相同。  相似文献   

2.
王小蕙的近期作品《美甲系列》从架上走向公共空间,完成了其艺术的一次突破。与她以前的作品比较,这一系列似乎是在两个不同的时代。“美甲”打破传统雕塑的观念。没有基座,没有构成,也没有造型,而是截取人体极小的一部分,将之极大地扩充。作为一个放大的现成品进行展示。王小蕙的雕塑一直以人为对象,也是表现人的主题,《美甲系列》仍沿袭这一传统,但形式上则走上另一条路。“美甲”也是从架上雕塑发展而来的,它去掉了纪念碑式的基座,将作品直接置于地面。  相似文献   

3.
今天,相对于当代艺术中较活跃的装置、行为、影像、观念艺术等门类而言,版画在国、内外的交流展示中,则显得消极冷静。相对于历史上版画的空前繁荣而言,现实的版画更显尴尬。然而,在此我并非批判版画,而是从艺术作为一种社会交流方式的角度,思考传统版画的现状及在当今语境中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不知道从何时起,诸如交响乐、芭蕾、歌剧、话剧、京剧、民族歌舞音乐此类的艺术形式被冠与高雅艺术(或严肃艺术、古典艺术)的美名;而如流行歌曲、摇滚乐的艺术形式则被称为流行艺术(或通俗艺术),两大类艺术形式泾渭分明,各自有各自的观众群体,似乎像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一样难以兼容。然而,音乐剧却以其独特的魅力,打破了这个定式,  相似文献   

5.
一直以来,王劲松因其以油画、水墨、彩墨、摄影等多种艺术语言所创作的作品,更以艺术家本人对艺术与生活与众不同的见解与认识,以及长期以来对艺术信念的执与坚持,带给观强烈的感受。此次观音堂化街开街,之所以选择王劲松的摄影作品展览,主要基于这个展览是这位艺术家10年间重要摄影作品的总结与回顾,数量不多但份量很重。尽管其作品广泛被国外艺术机构,博物馆及收藏家收藏,但在国内集中展出尚属首次。这个展览还特别推出了王劲松的新作《国字A号-72条》,它延续了艺术家在观念摄影方面的独特语言:简洁明确的内容,在规律重复的排列形式中强化一种不容质疑的观念话语霸权,不做作,不隐晦,不批判,但给人以强烈的视觉与内心之震撼……[编按]  相似文献   

6.
艺术是永恒的,艺术没有时间性,然而,艺术审美的标准却不断地在变化;艺术是相通的,艺术不分地域,然而,艺术的具体载体即表现形式却有着此地、彼地的特色。在文化艺术蓬勃发展的今天,人们逐渐明白:我们需要的是交流和融合,而不是抉择。“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只有博采众长,才能独树一帜,攀登到艺术的高峰。2002年8月22日至9月1日,在中国福建惠安举办的“第二届中国雕刻艺术节”正是这一理念的积极体现。该届艺术节的主题“传统艺术与当代实验”,旨在使中国艺术借助传统走向现代,脱离艺术地区化、局部化的藩篱,在文化多元化…  相似文献   

7.
葛熠 《华夏文化》2005,(2):43-45
中国古典园林的正宗代表当数江南私家园林,即士大夫文人园林。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典园林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这是一个政治上动荡不安、文化上多元走向的时代。政治上的风云变幻,让封建士大夫们无论在朝还是在野,都感到岌岌可危,或为保全性命,或为寻求精神慰藉,士大夫们把目光投向自然,寄情于山水,而当时山水诗、画的流行,也推动了造园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麒麟 《世界文化》2005,(6):21-23
从广义上说,凡以音乐与戏剧的结合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都属于“音乐戏剧”的范畴,如西方的歌剧、中国的戏曲等。但“音乐剧”并不是“音乐戏剧”的简称,这个名称所指的是一种特殊的音乐戏剧形式。  相似文献   

9.
当文化以产品和服务为载体,进入消费领域,通过交换演变为商品,文化市场就形成了。从狭义上讲,文化市场是文化艺术产品流通和交换的场所;从广义上讲,文化市场就是文化艺术产品生产单位或个人用生产的文化艺术成果与文化消费者交换社会劳动的经济形式。由于文化产品既具有社会意识属性又具有商品属性,  相似文献   

10.
陈晶 《东方文化》2002,(3):119-120
应该说,就行为艺术本身而言,它与油画雕塑一样,是一种艺术形式,所不同的是艺术传达媒介的不同,传统意义上的绘画,雕塑使用颜料、画布、大理石……而行为艺术则是以人的身体、行为作为主要艺术语言,其本身并不必视为异类。正如油画颜料可以画杰作,也可以画艳俗画一样,行为艺术也存在一个如何创作的问题,也存在一个好与不好的区分。  相似文献   

11.
刘晓敏 《世界文化》2009,(10):15-17
20世纪是西方当代绘画最为风起云涌的一个世纪.非理性思潮得到进一步扩张和发展,观念艺术思潮普遍融入架上绘画艺术之中.使得当代艺术家对传统绘画的思想、观念及具体的形式、表现方式进行思考,和谐的观念受到极大的挑战和质疑,绘画手法和构图原则不断被颠覆。在这段期间涌现出埃里克·菲舍尔、大卫·萨利、安塞姆·基弗、约尔格·伊门多夫、格哈德·里希特等西方当代绘画大师,他们的作品或是具有各种各样的创造手法.或是离经叛道的非和谐构图。  相似文献   

12.
从次大陆最初的艺术活动时期开始,印度艺术家心灵中独特的审美天赋便借助色彩和造型,着重表现其内在的体验,而不在意他们见到的任何外在形象。艺术创作的意图不在于观察和记录视觉经验即真相,而在于万物赏心悦目的表象下潜在的精神幻象即灵气。印度艺术虽与其他艺术一样都是“真实的”,但在表现印度人的心灵方面却不同,印度艺术追求视觉形式及其内在的本质联系。印度艺术的理想是精神性和情感性的,而世俗性和理性的东西居于从属。所以,  相似文献   

13.
邱浒 《东方文化》2002,(3):120-121
中国的前卫艺术由于创作的偏执而走向了极端。与其说是创造,不如说是标新立异,哗众取宠,制造轰动效应。因为创造的一条基本原则就是要产生符合规律的成果,它不应是生活中原有的事物。前卫艺术家把生活中的一些黑暗、恐怖、淫秽的东西几乎是不加任何修饰地展示出来,这能够说是创造吗?他们所谓的创造,只是在这些东西上贴一个艺术的标签而已。吃饭、睡觉、放血、吃人肉都成了艺术,打着艺术的幌子干一切事情,最终的目的是要毁掉艺术,这到底是创造还是毁灭?  相似文献   

14.
韩冰 《寻根》2008,(2):13-17
南阳汉画像石是我国艺术史上特定时代产生的一种雕画相济的艺术形式,以浮雕为主的方法在粗粝凝重的石材上创造出形、意、神和谐统一的艺术形象。在表现手法上,南阳汉画像石作品兼具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特征。在实际创作中是以生活中存在的实物作为原始模特儿的,通过丰富的想象创造出形象生动、充满活力、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艺术群像。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南阳汉画像石以各种类型的形象交叉配合使用,其中多以人物与神、兽等一起构成图画。  相似文献   

15.
艺术档案是艺术创作、艺术演出、艺术教育、艺术研究、群众化艺术等单位及个人在艺术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字、图象、音响等形式的艺术材料。艺术活动需要总结、需要继承、需要借鉴、需要交流、需要创新、需要发展,就得以记录着艺术活动的艺术档案作为依据,作为媒体,这就需要建立艺术档案工作,通过艺术档案工作,来收集、整理、保管这些艺术档案,以便更好的为艺术事业服务。所以艺术档案、艺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文联、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馆、北京画院联合主办的《娄师白艺术展》日前在中国美术馆开幕。该展恰逢娄师白先生90华诞及其从艺75年。展出的150余幅绘画,全面展示了娄师自从学艺、风格创立到衰年变法的艺术历程,反映了娄师白师齐创新、“厚今而不薄古、基中可以融洋”的艺术观念和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7.
梅礼成 《寻根》2004,(6):38-41
骆驼是丝绸之路上的主要运输工具。在唐代,许多胡人客商,牵着骆驼,不远万里来往东西,为东西方贸易交流作出贡献。而作为彩陶艺术最高峰的三彩骆驼,则将盛唐时期的“丝路”史,以雕塑艺术的形式永远传承了下来。  相似文献   

18.
舞蹈作为一门综合性强的艺术和社会意识形态,总是鲜明地反映出人们不同的思想、信仰、生活和理想审美需求,既是供人欣赏和娱乐的艺术形式,也具有宣传教育等社会作用。它从起源、形成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积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  相似文献   

19.
日本的“无形文化财”,指的是在戏剧、音乐、工艺技术等“无形”文化方面,对日本具有重要历史和艺术价值的事物。作为传统艺术形式和重要“无形文化财”之一的日本舞台戏剧艺术“能”,不仅在日本国内受到重视,且其优秀性亦为世界广泛公认。本文拟从其起源、舞台、装扮、表现手法和曲目等5方面,展示这一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20.
谈京剧     
京剧正式形成于清代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徽汉合流形成京剧,因深受欢迎,其发展势头比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迅猛,后出现了诸多流派,名家名角纷纷涌现,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一种艺术门类,至使京剧是中国优秀传统化中之瑰宝,它历史悠久,技艺精湛,程式严谨,知识博大精深,至今依然是中国舞台剧中最高雅和完美的艺术之一,又被称为国戏,国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