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柯玲  石成 《滇中文化》2000,(1):49-49
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要想成就自己的事业,必须具备持之以恒的品质,锲而不舍,百折不挠。汉代班固说:“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说的是积少成多,功到自然成的普遍规律,更指人做事要有恒心。滴水穿石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它之所以成为人们常提示自己,启发他人的名言,是因为它具有极生动和广泛意义的象征性,也是一种精神,一种品质,一种带规律性的行为归宿。  相似文献   

2.
史蒂夫是个12岁的小男孩,正在读小学七年级。但是,由于他的父母都是酒鬼,所以,他眼看着就要永远辍学了。值得注意的是,他有阅读技能,阅读非常棒,但是,尽管如此,他考试却总不及格。从一年级开始,虽然他总是考不及格,但是他却不曾留过级.而是照常地升级。史蒂夫个子很高,块头很大,比起其他12岁的男孩子,他看上去更像一个少年,但是,他却一直不被人们关注,直到那天怀特小姐来到他们班上。  相似文献   

3.
江迅 《文化市场》2001,(1):27-28
新的上海博物馆落成时,一度成了街头巷尾的话题。对外地人说起这博物馆,上海人总会显出一种自豪。新的香港文化博物馆落成,香港人知之却不算多,一听到“文化”两字,就冷却了前往参观的冲动。它的吸引力,不如一场迎新花车嘉年华,不如高科技电讯展销会。也不如启德旧机场的跳蚤集市。博物馆给人的印象,总是静态的,严肃的,学术味浓浓的。这两天,文化博物馆在地铁做了不少广告,印刷精美的宣传品又广为散发,媒体再三报道,香港人才明白,这新的博物馆,是一座香港平民文化的宫殿,是市民休闲的好去处。于是,普通香港人才纷纷前往。  相似文献   

4.
谷子 《世界文化》2007,(3):43-45
数据,魔戒般的幽灵 越来越大的电脑空间里,储存着主人的生命灵魂,它以数据的形态被珍藏在戒备森严的重重保护之下,但并非牢不可破,固若金汤,特别是在意外发生的时候——病毒侵入,误操作,摔了,碰了,死机了,不可抗拒的雷击、水灾、火灾,等等,瞬间,数据全部丢失。摧毁性的破坏,后果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5.
中国绘画史上,流派林立,名家辈出。明代中期,苏州的吴门画派异军突起,成为又一轮画坛盟主。创始人沈周,代表者文征明、唐寅、仇英,人称“明四家”,亦称“吴门四杰”。其淡泊仕途,优游林下,以诗文、书画自娱自乐。尤其绘画,“明四家”师传统,师造化,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中国画坛地位重要,对后世影响重大,其作品于国内海外艺术市场异常抢手,价格动辄即破千万,仅仇英《赤壁图》在2007年的嘉德拍卖会上,即以7950万的天价创下中国古字画最高纪录。  相似文献   

6.
李欧 《世界文化》2007,(3):41-42
时间观念 初到泰国大学任教,感觉这里的时间观念极强。因为每天上班必须“签到”,下班必须“签去”。若提前走,还必须报告并说明原因,教师职工均无例外。即便是没有课,也要“坐班”,从上午8点到下午4点半。“外教”就更麻烦,必须先到“外事处”签到,然后再返回办公室,校园里来去一趟需二十多分钟。有两次,因为上午第一节有课,我没有即时去“外事处”签到,不久电话就来了,问明了情况后,仍然要求“补签”。后来才得知,这么做的原因,似乎与薪水有关,虽是“月薪制”,但却要精确到“日”的。午餐是在学院食堂,下午一点就上班。无课无事,在办公室里坐着。中国式的午睡习惯,常常潮水般地袭来,为防不雅,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 “清议”一词。较早出现在《三国志·张温传》,《传》中说:暨艳“好为清议”①。事实上,在春秋时代,记载历史的古籍,早已透露了清议的消息。 清议和横议是对立的。孟子所说的“处士横议”,这段文字,明言杨朱和墨翟的邪说,为迎合群众,而颠倒是非,满足人们对现状的不满,孟子指摘这些言论,全都是无父无君的横议②。 有保守必有革新。孔子和少正卯同时在鲁国讲学,一讲古书议理,一讲当今时务,荀子记录了这件事,从此,孔子是否杀少正卯,成为后人争论的课题。因为文献不足,直到今天,尚未得出结论,这是中国二千五百年来…  相似文献   

8.
吕姓探源     
谢石华 《寻根》2008,(1):126-129
吕姓,是我国百家大姓之一。吕姓发源于何地?目前的姓氏学者一般认为源头在南阳,新蔡是继发源头。本人认为吕姓的真正源头在新蔡,南阳才是吕姓的继发源头之一。追根求源,还得从伯夷说起。伯夷是炎帝之后,本姜姓,舜帝时任“秩宗”,即掌管宗庙礼仪的官员。后来因为佐大禹治水有功,于夏初被封于吕,建立侯爵吕国,称吕侯。《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解释说:“吕者,膂也,谓能为股眩心膂也。”可见,吕首先是伯夷的荣誉称号,含有褒奖之义,然后才是他封地的名号。因此,学术界一致认为,吕姓是伯夷受誉立国形成的姓。  相似文献   

9.
塑人 《世界文化》2004,(2):21-23
在CD机里放一张肖邦,他的声音像是水滴,从天上落下。一曲终了,是雨过天晴,凉润的空气。音乐比起绘画,比起字,要分外地感性,也分外地抽象。它更接近爱情的气质,不可言说,只愿陷溺。  相似文献   

10.
都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老乡一见面,操着方言,情感马上就近了许多。奇怪的是“连城老乡”见面,说的却是普通话,让人怀疑他们是不是打着“老乡”的招牌套近乎的。别冤枉他们了,不必怀疑,他们确确实实是“老乡”。只是连城有一怪,虽然连城话属客家语系,但五里一方言,隔条河,翻座山,语言就难勾通了。因此,这里流行普通话,就连七八十岁的老太太都说得很好。  相似文献   

11.
陈又林 《世界文化》2007,(12):32-32
荷兰位于西欧中部大西洋沿岸,紧靠大海,地势低下,素称“低洼之国”。因境内既无山峦,也少飞流瀑布,尽是一派平野。但是,池沼湖泊,星罗棋布;河流渠道,纵横交错。由于自然环境的优越,荷兰人有培养花草的风尚,家家户户,无不养花。17世纪是荷兰绘画的黄金时代,为满足市民的生活和审美需要,绘画的题材较之以往大为扩充。作为欧洲最好的园艺师,荷兰人对花卉有着特别爱好,荷兰人对花卉题材的绘画也是情有独钟的。  相似文献   

12.
15朵玫瑰     
我收到平生第一束玫瑰,才发现,这束玫瑰代表的是别离。我不会忘记那天的雨,雨很大,也很急,我喘息着从这头走到那头,找一个避雨的空地,湿湿地贴在我身上的白色衣裙,让我脸红又难堪,还好,是在雨里。我挤上了一辆公车,车里的暖气吹得我头发晕。我感觉每个人都在看着我,看我湿淋淋地贴着身体的白衣,泄露出了我的难堪和难过。有个人挤过来,悄悄地挡住了我,反手递给我一件外套。他的声音柔软而好听,他说:披上吧,小心感冒。我感激地接过了他的外套,披在身上,弥漫在我鼻间的是他的味道。我的心跳,在他外套的包围里怦然,一下、…  相似文献   

13.
冬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秀明 《世界文化》2005,(12):26-26
多美啊,初雪飘临。它整日整夜那么静静的飘着,撒向山巅,铺满草地,落在生的屋脊,降在逝的坟茔。在一片茫茫之中,只有弯弯曲曲的河流,留下道道黑线,装点出一幅美丽的画图。那叶儿落净的树木,映衬着铅灰色的天空,尽显它枝桠交错,姿态万千。初雪飘落时,何等安宁,多么静谧!万籁无声,把一切声响都化作那柔和的音乐。再也听不见马蹄哒哒,再也听不见车轮辚辚!唯有雪橇的铃声,奏出和谐的音乐,那明快欢乐的节拍就像孩子们的心房,咚咚地跳动。  相似文献   

14.
孔子是我国儒家传统文化的创始人,生活于春秋末期社会大变革的时代。据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自幼贫贱,勤奋好学,多才多艺,立志报国。“及长,尝为委氏吏”,负责管理仓库;“尝为司职吏”,帮别人管理牧场。其后“为中都宰”,主持一县政务,时仅“一年”,便政绩卓著,成为“四方皆则之”的榜样。正因为这样,他便由“中都宰”升为主管建筑工程的“司空”,后又再升为掌管刑罚的“大司寇”,直至“年五十六,由大司寇摄行相事”,即同时代理宰相职务。而且,孔子“与闻国政三月”,便在国家与社会管理的许多方面做出显…  相似文献   

15.
后院     
小洁跟表姐来到市里,面对车水马龙,怯生生的不敢乱动。 表姐是见过世面的人,轻车熟路,到处去问去找,对人家笑眯眯的,说话时还挽一下长发,挺一挺胸,对方也就笑脸相迎。很快,表姐就找到了工作,但小洁没有。表姐说:“你什么也不会,只能当小保姆,给人家洗菜洗碗打扫卫生。”小洁点了头。表姐便把小洁带到家政服务公司,对方说正需要小保姆,主人家是大人物,要人老实。表姐说:“瞌睡遇着枕头了,我表妹老老实实干干净净勤勤快快心灵手巧保你满意。”对方说,你先别吹,我们得先考察考察。  相似文献   

16.
心中点灯     
下夜班回家,我要经过一条长长的没有路灯的小巷。虽然怕,也只得提心吊胆地走下去。后来,巷口有了一家小小的杂货亭。再到夜深时,经过巷口,杂货亭虽然早已关门,灯却是亮着,明晃晃的,一直到巷尾,也还有隐约的光亮。  相似文献   

17.
阿保 《滇中文化》2006,(1):57-64
九十里天阴了几日,又下了一天一夜绵绵细雨。翌日清晨,那雨摇身一变。就成了缓缓的雪花,飘飘洒洒,漫天白皑皑。山山水水银装素裹,几十年未见,这是谁也没想到的。下午,雪停了,到处明亮而纯洁,乡里人离开温馨的火炉,一家一家的外出看雪景,漫山遍野都是人,大人忙着照相。孩子们乐于打雪架。九妹碑附近聚集了许多人,看碑上那层白雪,观树枝挂着的银花,有人跪在碑前许愿、祈祷和乞求对自己某些行为的宽恕,  相似文献   

18.
海上女神妈祖的故里莆田市位于福建沿海中部,这里依山傍海,四季如春,风光循施,地灵人杰。它自古以来文化发达,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的称誉。在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有着丰厚的传统文化积淀。独特的兴化方言,淳朴的民情风俗,众多的古迹名胜,精湛的民间艺术,构成了古今文化之大观,令中外游客趋之若骛,流连忘返。莆田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晋衣冠南渡,许多中原皇亲王室、名门望族在大迁徙中移居此地,地方文化日渐欣荣。唐德宗贞元七年(791),林藻成为莆田第一进土,开闽人第进士之始。从此,莆田文风蔚起,书…  相似文献   

19.
唐德宗建中年间削藩政策的失败,其主要原因是安史之乱以来,地方藩镇既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又有强大的军事力量,足以与唐王朝中央相对抗。而唐中央的力量却日趋衰弱,既缺乏雄厚的物质基础,又没有自己直接掌握的强大军队。在贯彻削藩的政策中,没有抓住当时的主要矛盾,急于求成,外重内轻的局面毫无改变。加之德宗用人不当,将帅不协,宦官贪功误事,削藩失败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20.
咏黄河诗话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她用母亲的乳汁哺育着我们的民族,孕育出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千百年来,描绘黄河,赞美黄河,咏唱黄河,留下了无数的名篇诗作。这些名篇诗作音韵绵长,雅奏迭出,如黄河一样无穷无尽,诉说着人间的悲欢哀乐。现采撷几首,供大家欣赏玩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