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柳德米拉.叶甫盖尼耶夫娜.乌利茨卡娅是当今俄罗斯文坛上一位具有非凡影响力的作家。长篇小说《库科茨基医生的病案》可以说是乌利茨卡娅小说创作领域中一个新的里程碑,并于2001年荣获了俄语"布克奖"。本文试从哲理小说的特征这一角度对柳德米拉.叶甫盖尼耶夫娜.乌利茨卡娅小说《库科茨基医生的病案》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据俄罗斯最新一期《大城市快递周报》报道,一名从欧洲喀尔巴阡山区来的精神病专家尼古莱·波亚朱克,前不久向俄罗斯圣彼得堡媒体披露了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故事:他诊治的一名19岁当地少女奥克沙娜·特利茨卡娅曾经被一个半人半兽的山林野人所  相似文献   

3.
奥丽嘉·博里索芙娜·勒柏辛斯卡娅今年已八十二岁,是苏联当代最著名、最高龄的科学家之一。奥·博·勒柏辛斯卡娅在1871年生於欧洲俄罗斯东部伯尔摩城(伯尔摩省首府,位於喀马河,今已改名莫洛托夫)。她的父亲博里索弗·亚历山德洛维奇·普洛托勃波夫是一位贵族,家里拥有矿坑,汽船,工厂及荘园等不动产。她三岁时就丧失了父亲,母亲成为了这些财产的业主。勒柏辛斯卡娅虽然出身贵族,却没有染上任何贵族的恶习。她从小就喜欢和农家孩子在一起玩耍并接近她家里的仆人们,和他们聊天,甚至和他们一同吃饭,帮  相似文献   

4.
清山 《知识窗》2014,(5):9-9
熟悉拳击运动的人都会知道扎伯·尤达赫,他曾经被誉为美国最具天赋的拳击手。意气风发的尤达赫迎来了俄罗斯拳王茨尤的挑战。赛前媒体预测,尤达赫将以压倒性优势获胜,甚至有拳击评论员断言茨尤将在5个回合内被击倒完败。  相似文献   

5.
勒柏辛斯卡娅的生平苏联伟大的生物学家活质学说创始人勒柏辛斯卡娅教授于1871年9月11日,生于俄罗斯的彼洛米地方(莫洛托夫城),现年八十二岁。这位白发年高的老教授,不但生活得很健康,并且还在为人类的幸福热情而积极地工作着。勒柏辛斯卡娅教授的父亲死得很早,她的母亲是一个大资本家,拥有不少的工厂和矿山。可是她从小就具有革命的思想,她亲眼看见她自己的家庭过着非常富裕的生活,而那些在矿井中劳动的工人们,却过着非常贫穷困苦的生活,因此她对自己的家庭很不满意。  相似文献   

6.
康斯坦丁·艾杜道维奇·茨欧克夫斯基于一八五七年九月十七日,出生在俄罗斯良赞省,伯斯基县的依日夫斯基村。他的童年,在沉重的疾病中渡过。九岁时,患了猩红热,几乎失去听觉。长时期的疾病使他不能正式从事学业。从十四岁起,茨欧克夫斯基  相似文献   

7.
约亨·施互茨教授是联邦德国布伦什维克技术大学经济研究所运筹学教研究主任。专门从事统计预测研究,1986年曾来我所访问,并将于1987年4月上旬来我所进行学术交流,本文是约亨·施互茨教授最近为本刊撰写的一篇特约论文,该文对多种单变量时间序列预测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其中许多结论是值得我们重视的。  相似文献   

8.
<正>今年是俄罗斯化学家门捷列夫(ДмтрийИвáновичМенделéев, 1834—1907)发现元素周期律150周年,也是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成立100周年。7月5—12日该组织将在巴黎召开第50届大会,同时举办纪念元素周期律发现150周年的活动。本期封面是俄国当代女画家霍赞卡娅(ЕкатеринаХозацкая)绘制的门捷列夫像(局部),这是一幅装饰风格的水粉画,身着浅赭色上装的门捷列夫坐在绿色幕布和蓝色星空的背景前,深邃的眼光直视观众,画面中除了化学仪器外还有一个小圆桌,上面摆着一杯伏特加和一小碟佐酒的咸鱼和柠檬片,与人们心目中老成持重的门捷列夫形象迥然有别。全图见图1。  相似文献   

9.
吴易风 《科教文汇》2005,(8):i0018-i0021
关于新自由主义政策导致俄罗斯和其他东欧国家经济殖民化——民族资本被剥夺的问题,我过去知之甚少。无论是我去莫斯科访问的俄罗斯经济学家,或者是来北京访问的俄罗斯经济学家,当时都没有对我谈论过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0.
重返弥安     
正飞行器在距冰面30米处熄火,借着惯性和重力滑出一道平缓弧线,直到最后一刻才启动悬停设备,静止在冰面上方不到1米处,起落架由底部探出,稳稳落在冰面上。卡娅跃出驾驶舱,弯腰检查"飞鱼号"底部,三枚起落架如倒扣的碟子般吸附于冰面,她拍拍"飞鱼号"的船身,嘴角上扬。这是她特地为此次旅行配置的装备,卡娅出品,安全可靠。我回来了,弥安。她在心底说道。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概念界定是理论建构和分析的前提。俄罗斯反情报核心概念контрразведка及其派生词组通常被理解为“反侦察”或“反间谍”,这种认知不符合俄罗斯反情报工作实际和现代情报理论。准确界定俄罗斯反情报核心概念,对于正确认知和深入研究俄罗斯反情报问题意义重大。[研究方法]基于现有研究,解析俄罗斯情报核心概念的具体含义,以此为逻辑起点对俄罗斯反情报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基于法律文献视角对反情报活动和对外情报活动、业务—侦查活动进行比较分析,并对俄罗斯反情报核心概念问题的界定提出思考。[研究结论]界定了俄罗斯反情报工作的核心概念,对比了反情报活动和对外情报活动、业务—侦查活动的联系和区别,指出在俄罗斯反情报问题中,应结合现代情报理论和俄罗斯国家安全工作实际,将国家安全机关整体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考察其在反情报领域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科教文汇》2013,(30):F0004-F0004
奥托·福利茨·迈耶霍夫(美国,1884—1951年),因对肌肉中耗氧量和乳酸产生之间关系的研究,于1922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相似文献   

13.
“俱乐部”导弹是俄罗斯革新家设计局设计的系列导弹之一,最早露面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当时有三种叫法:P-10“阿尔法”、AFM-C、KS-127,最后在公开场合见到该导弹时被称为3M54E。 1999年9月,俄罗斯宣布将向印度出售海军型“俱乐部”导弹,这一消息引起周边国家和  相似文献   

14.
能运用科技实力,捍卫国家主权,保护国民利益,维护世界和平是科技强国的本质属性。自彼得一世起,从17世纪末到20世纪末,俄罗斯(包括苏联)的国家元首均以强国为目标,规划、选择性发展科学和技术,通过实施"国家化"工程,创建了具有俄罗斯(苏联)特色的国家化科技体制,并跻身于世界科技强国之列。国家化科技体制是由国家元首直接领导的,自上而下的严格管控和快速信息反馈系统,拥有"政—军—工—科—教"五位一体的国家化刚性结构,起到凝聚国家综合实力、维护国家安全、有效应对危机、为世界科技发展作贡献的作用,是实现科技强国的重要保障。但是,该体制存在先天缺陷:缺少以利益、资本驱动的创新要素,把削弱或牺牲共同体成员的个体自由作为自身有效运行的先决条件。苏联解体,俄罗斯的国家化科技体制受到重创,其科技强国地位岌岌可危。但是,俄罗斯并没有完全被打垮,因为其拥有积累了近300年的俄罗斯科学文化。当前,俄罗斯正在积极调整科技战略,恢复国家化科技体制,在俄罗斯科学文化的"沃土"上,植入创新要素,培育出具有内生动力的科技创新生态系统,再造科技强国。相比之下,中国科学文化的"土质"相对贫瘠,仍需沉淀厚养,以实现科技强国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科学—技术创新能力低下,其原因主要是俄罗斯专注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出口,忽视了科学—技术创新在经济中应该发挥的作用。俄罗斯要改变现有的经济结构面临着很多困难,特别是荷兰病阻碍俄罗斯的科学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6.
正下诺夫哥罗德是俄罗斯的历史名城,虽然不像首都莫斯科那样被人熟知,但说起这座城市的曾用名—高尔基市,就多了几分熟悉感,著名作家、政治家高尔基就诞生在这里,从十月革命到苏联解体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个城市都被命名为高尔基市。如今的下诺夫哥罗德已经成为俄罗斯屈指可数的百万人口大都会。  相似文献   

17.
“生命的起源”是苏联著名的生物学家勒柏辛斯卡娅写的一本通俗读物。在这本书里,她介绍了她自己三十年来在细胞学研究方面所得到的成果和创见;叙述了她怎样经过革命的斗争,走入科学的领域;而在科学的研究中,又怎样发挥革命斗争的精神,发现动物细胞的细胞膜,摧毁微耳和派的反动学说,建立起“细胞起源於生活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学说。勒柏辛斯卡娅出身在帝俄时代一个资产阶级家庭里。在生活中,她看到了矿工们的苦难,看到了矿工们在那“黑暗,微微闪烁着的冒着烟的小灯,污泥,水洼,又黏又湿的过道墙壁,异常闷热的空气……在十分钟里面,……衣服就被潮湿透了”的可怕的地下,连续地做上十个到十二个钟头的苦工,这些,在她年轻的、  相似文献   

18.
首次太空卫星相撞 2009年2月10日,北京时间24时55分,在距地面约805千米的西伯利亚上空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太空“交通事故”,美国的一颗铱星与俄罗斯的一颗“宇宙”系列卫星相撞,俄罗斯的卫星被撞得粉身碎骨,  相似文献   

19.
出国以前,我便想,列宁缔造的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解体了,这个国家现在怎么样了?那位伟大的导师列宁怎么样了?从报上看到,列宁的国家共产党已被宣布为非法,党的缔造者列宁,也要从红场的园顶墓里迁出去,似乎列宁已不是俄罗斯乃至独联体各国的光辉形象,那个辉煌的时代业已结束。但终未实际去看,去感受,去用自己的眼光去认识,头脑去思索,不免仍有点存疑。这次一进入俄罗斯境内,我便十分留心列宁的形象——包括看得见的塑像和看不见的埋藏在人们心目中的心塑。在俄罗斯满州里海关,我未看到列宁,也未听到谁谈论列宁,俄罗斯和中国人似乎都没有谈及,谈题最多的是卢布贬值,是adidls,是皮茄克,是赚了多少美金。有同志告诉我,他在海关某处的门楣上看到了列宁的  相似文献   

20.
杜海燕 《科学生活》2007,(12):48-51
有着"建筑界特纳奖和布克奖"美誉的斯特林奖是英国建筑界的年度盛事,代表了当今英国建筑设计的最高水平。今年,德国的现代文学博物馆最终击败其他5项入围设计,以其现代与古典融合的设计摘得了2007年的斯特林大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