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落后于沿海地区 ,要走出困境 ,必须充分利用资源丰富特别是农业资源丰富的优势条件 ,面向市场 ,立足农业资源开发和农业产业化 ,建立生态型经济体系 ,提高经济市场化程度  相似文献   

2.
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缩小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差距,实现三大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是提高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和总体经济实力的一项根本措施,本文就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实施战略性调整过程中对中西部地区产生的正、负面影响进行分析,对三大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发展问题进行了一些理论和实际的探讨,并就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高质量的高职教育离不开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各高职院校的重要工作。我国中西部地区由于经济条件差、底子薄,相较于东部、沿海地区,师资队伍建设困难更多。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不仅关系到中西部地区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还关系到学校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否生存下去。文章从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入手,以人力资源规划的角度探索了中西部地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4.
西北地区是我国有待开发的重要地区,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目前,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心逐步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转移,西北地区正面临着双向开放、全面发展的历史机遇。本文试图对西北地区的发展条件和经济结构的变化作一粗浅分析,从而对经济发展的方向提出一些看法。西北地区地大物博,拥有丰富的矿物资源,尤其是能源。陕、宁、新三省区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总储量达781.3亿吨,新疆煤炭的远景储量更居全国首位。此外,本地区拥有克拉玛依、玉门、长庆、延长等大油田,新疆和青海还有尚未开发的大量油气资源;水力发电的潜力也很大,…  相似文献   

5.
高质量的高职教育离不开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各高职院校的重要工作.我国中西部地区由于经济条件差、底子薄,相较于东部、沿海地区,师资队伍建设困难更多.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不仅关系到中西部地区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还关系到学校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否生存下去.文章从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入手,以人力资源规划的角度探索了中西部地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6.
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根本性措施。在调整过程中要走好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小城镇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几步棋。要调整乡镇企业产业结构。小城镇建设应因地制宜,东部重点可放在建设农村工业小区和发展农村小城镇上,中西部地区宜重点建设县级以上城市和区位优势明显的建制镇。  相似文献   

7.
我国东部发展战略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同时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差距明显拉大。为了实现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区域经济政策有必要进行调整。区域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是不断变化的,经济发展使中西部地区具有了相对于东部沿海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这为我国区域经济政策的调整提供了有利条件。中西部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充分尊重中西部地区的具体实际,正确进行定位,发展具有中西部特色的地方经济。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工业发展过程中,中国城市化将在三大类地区发生。一是东部沿海地区,形成城市群和城乡一体的格局,二是中西部地区的省会城市,三是中西部地区已形成产业支撑能力的城市和有资源开发潜力的城市。十堰作为中西部结合带并且有汽车优势产业和水电、旅游等优势资源支撑的城市,必将成为中西部结合带城镇化的重要支撑地区,但即使如此,也应该遵循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自身特色的环湖城镇带。  相似文献   

9.
我国中西部地区红色旅游资源相当丰富,红色资源的整合开发对于红色旅游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在描述我国中西部地区红色资源的区位优势及其它资源优势的全面整合并保护其开发利用中提出了一些措施,对促进我国红色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地区发展不平衡的政治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着地区发展极不平衡的问题。同东部沿海地区相比,中西部民族地区发展缓慢。两大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差距较大。这一状况已经对我国社会经济、政治生活产生种种不良影响,不利于消除民族间事实上存在的不平等以及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从而阻碍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和21世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此,笔者对中央政府、中西部民族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各级政府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FDI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外商直接投资(FDI)虽有向中西部推进的趋势,但仍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各地区投资效率的差异是外商直接投资的重要因素。我国中西部地区应从改善投资软环境入手,强化其促进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努力消除与东部地区在投资效率上的差距,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我国中西部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但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与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相比,还有相当大差距,许多主、客观因素制约着中西部地区高等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本文拟就其主要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并对有关对策略呈管见。   一、制约因素   1、经济因素的制约。由于自然条件、资源条件、文化背景方面的差异,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与东部地区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从产业结构方面看,中西部地区由于发展所处的阶段和客观环境方面与东部地区不同,因而产业结构变动也与东部有别:主要是第…  相似文献   

13.
校校联合校企联合订单培养人才定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校校联合,校企联合,订单培养,人才定制”是绍兴市农业学校探索的办学新模式,它既是支援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好形式,又是解决东部沿海地区企业招收技工难的有力措施,还是实现职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许多农村地区的乡镇企业集群得到了快速发展,它深刻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转变,带动了当地经济的起飞.当前,发展乡镇企业集群,是广大农民实现富裕的一条有效的途径.本文论证了规模递增、销售半径足够大、生产过程可分解性的产业特性是乡镇企业集群培育的必要条件,论证了劳动力资源丰富。要素市场完善、地方政府重视是乡镇企业集群培育的充分条件.其研究成果,期望能为广大农村地区培育乡镇企业集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沧州地区地处华北平原,东临渤海,北靠京津,区内有两大油田,又有京沪铁路纵贯,地域辽阔,人口密集,资源丰富;乡镇企业又有了一定基础;如能充分利用本地区地域和资源优势,进一步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将会更好地促进全区的经济发展和腾飞,本文试就沧州地区乡镇企业的发展现状,发展前景,资源分布特点,乡镇企业布  相似文献   

16.
论九十年代后期我国中西部地区引进外资的战略选择赵伟,孙玉霞改革开放十几年以来,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与东部沿海地区比较,则有些相形见绌。以国民生产总值论,中部、西部地区加在一起所占的比重还不及东部一个地区,中西部有些省份全省的G...  相似文献   

17.
早在 8 0年代 ,邓小平同志就对全国经济协调发展经过深刻的思考 ,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思想 :一个是东部沿海地区加快对外开放 ,使之较快地发展起来 ,中西部地区要顾全这个大局 ;另一个是当发展到一定时期 ,就要拿出更多的力量帮助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 ,东部地区也要服从这个大局。那么现在与改革开放之初的1 978年相比 ,具备了哪些主客观条件呢 ?第一 ,全国的经济实力增强。第二 ,西部自己发展的能力提高。过去三线建设的基业在市场机制的引导下焕发了生机与活力 ,培养了一批地方骨干或龙头企业。第三 ,开发西部的经济需求更为迫切。东部发…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我国中、西部地区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农村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以充分肯定,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西部地区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势在必行。调整是新一轮的农村经济改革,也是一场革命,存在各方面的障碍,文章分析了当前中西部地区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障碍,针对性的提出了推进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中央提出的“沿海地区带动中西部地区共同发展”的战略,其意义异常深远。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让学生了解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环境、资源优势及不足,了解区域差异,并使学生懂得沿海和中西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重要性。本文试从初中地理教学内容角度谈谈沿海带动中西部地区共同发展的可行性及重要性。 其一,只有沿海富裕,没有中西部的富裕,全国的共同富裕是不完整的。  相似文献   

20.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开始了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封闭型社会向开放型社会的转型。由于各地区社会转型的起点、机遇、社会环境、发展态势不同,形成了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不平衡性。以往学术界对于我国地区发展差距,即东部沿海地区与中百部地区发展差距的成因,多从自然条件、历史原因、劳动力素质等方面加以探讨。本文则将我国地区发展差距及其拉大的原因放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中加以探讨,认为社会转型及其不平衡是造成我国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特别是与中西部民族地区之间发展差距拉大的现实原因,并以此宏观社会背景为依据,提出缩小差距的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