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片断一:做游戏(老师带着色彩鲜艳形状夸张的袋子神秘兮兮地走进教室)师:同学们看,今天老师带了个袋子来上课了,你们一定觉得很奇怪吧,这个袋子里有些什么宝贝呢?想看看吗?(先取出一条毛巾,摊开。接着拿出一个鸡蛋,然后出其不意地拿出铁锤)师:今天老师要给大家做一个非常有趣的游戏。这个游戏的内容就是铁锤锤蛋。铁锤锤蛋会怎样呢?我在家实验了许多次,得出一个结论:铁锤锤蛋锤不烂。师:你们信不信?不必说话,请举手来告诉我。不相信的同学请举手,能说说理由吗?相信的同学请举手,理由不要大声说出来,凑到我耳旁来,悄悄告诉我。生:(坚定地)我不信!平常我将鸡蛋轻轻在桌上一碰就烂了,用一个那么大那么硬的铁锤用力锤它,不可能不烂!生:蛋壳很薄,铁锤很重,一锤锤下,鸡蛋怎么会不烂呢?师:相信这一说法的同学,请在老师的耳边悄悄地说出理由。师:他刚才说,鸡蛋可能是石头的,特别硬,锤子呢,可能是软的。先让你检查一下吧。(生摸,反馈)嗯,所有的东西都是货真价实的,老师可没弄虚作假哦。师:铁锤锤蛋锤不烂,大家都不相信,可我一点也不动摇。要不请一位同学上台来现场演示一下,让你们信服。好,请你们推荐班上力气最大的同学来锤。师:你作好准备,不管用多大的...  相似文献   

2.
铁锤锤蛋锤不破!哈哈,这真是天大的笑话,鸡蛋那么脆,更用不着铁锤,手用力一捏也破了,咋会锤不破呢!不过,我要告诉你的答案是:你猜错了!如果你还不信,就听我慢慢道来。那是一节语文兴趣课。“丁零零”,上课的铃响了。今天,陶老师显得格外兴奋,走到讲台前,拿出一把铁锤和一个鸡蛋,笑嘻嘻地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材料就是这些。”  相似文献   

3.
奇怪,铁锤捶蛋chui不碎?这真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也许是一只玩具蛋,也许是一只用石头做的蛋,也许是……我又踏上想象之路:可能铁锤与蛋之间相差0.01毫米时,蛋孵出小鸡了,这蛋壳自动碎了,但不是捶碎的。嗨!不要在这里瞎猜了,去试一下不就得了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铁锤锤蛋锤不碎》,朋友们看到这个题目。一定觉得非常奇怪吧。好,那就让我告诉你们吧! “丁零零……”上课铃响了。同学们三步并成两步地走进教室。叶老师站在讲台上,手里紧紧拿着一个背包,大家不知她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相似文献   

5.
滴水穿石     
锤子,斧头,锯子相聚在一起,他们在讨论怎么把一块坚硬的石头凿穿。这时小水滴听见了。热情的说,我来帮你们吧!锤子听了哈哈大笑地说:“就凭你?哼!你连一个花瓶都锤不碎,你有什么资格帮我们?”它用力地锤着,锤了好久。木柄也断了,可石头一点儿也没有事。  相似文献   

6.
奇怪,铁锤捶蛋chui不碎?这真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也许是一只玩具蛋,也许是一只用石头做的蛋,也许是……我又踏上想象之路:可能铁锤与蛋之间相差0.01毫米时,蛋孵出小鸡了,这蛋壳自动碎了,但不是捶碎的。嗨!不要在这里瞎猜了,去试一下不就得了吗?我们就拿了一个熟鸡蛋来做试验。我的一个小伙伴范宝涛挺身而出,来当一条好汉。他拿起锤子,向鸡蛋的一端捶下去,鸡蛋全碎了。老师若无其事地指着黑板上的“铁锤捶蛋chui不碎”的板书说:“我可没骗你们,你们认真看这几个字,这个chui我为什么要用拼音写呢?你们可以翻开字典看,chui是很多个字的读音,…  相似文献   

7.
小米  小敏 《初中生》2010,(3):43-43
网络阅读常常让人忍俊不禁。有一天,在西祠胡同看到“锤手可得”一词。锤手?用锤子做的手吗?还是用锤子击手呢?不疼吗?觉得有趣,便发“奇”想,百度了一下。结果不“百”不知道,一“百”吓一跳,简直是“百”手可得:捶手可得(网易)、申手可得(天极)、  相似文献   

8.
“锤子锤蛋锤不破。”当陈老师在黑板上工整地写下这七个字后,班上先是鸦雀无声,接着就像炸开了锅似的,同学们都大声嚷嚷:“陈老师,  相似文献   

9.
(一)复习诊测媒体出示 :把各图中标出的部分用分数表示(1)学生独立做在书上117页。(2)做完后指名回答 ,并提问你是怎样想的?(二)激思引新(1)媒体显示一张数学王国大门紧闭的图片。(2)师谈话 :“同学们 ,想跟老师一起去数学王国作客吗?”当学生跃跃欲试时 ,教师语气一转 :“不过 ,要进入数学王国必须打开这把智慧锁。解开智慧锁的密码才能进入神奇的数学王国。”(3)引导学生看密码 :“数学王国大门高2米1分米 ,可以写作———米。”提问 :“这个密码你会解吗?”当学生露出探求的神色时 ,抓住时机 ,顺势交代 :“今…  相似文献   

10.
奇怪,铁锤捶蛋chui不碎?这真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也许是一只玩具蛋,也许是一只用石头做的蛋,也许是……我又踏上想象之路:可能铁锤与蛋之间相差0.01毫米时,蛋孵出小鸡了,这蛋壳自动碎了,但不是捶碎的.嗨!不要在这里瞎猜了,去试一下不就得了吗?  相似文献   

11.
一、激情导入———引入“西博”1.这段时间让我们最感兴趣的事是什么呀 ?(西博会 )2.西博会有哪些活动 ,你知道吗 ?投影出示 :西湖花会狂欢节汽车展美食节烟花大会金鱼文化展[展示西博会活动场景 ,让孩子获得深刻的“西博”表象 ,为编说童话故事打下基础。]二、丰富表象———畅谈“西博”1.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西博会的精彩瞬间。你最喜欢哪个活动 ,想不想去看看?(学生点击电脑 ,自行浏览 ,教师巡回 ,指导。 )[学生在自由选择中了解、欣赏、叙述西博会情景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2.指名叙述。烟花大会 :抓住颜色、形状和…  相似文献   

12.
在小学六年里,我听过许多课,但最令我难忘的,还是去年某一天的一节兴趣课。上课时,老师首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题目:铁锤捶蛋锤不碎。然后把一把小铁锤和一只鸡蛋放在讲台上,再请一位同学上讲台去砸鸡蛋。铁锤一落,鸡蛋  相似文献   

13.
一、活动目标 (一)通过活动,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 (二)培养幼儿遇到困难时,能积极想办法,具有应变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录像机、投影仪、录音机各1台,录像带、磁带各1盒.投影片4张。 三、活动过程 (一)看录像,幼儿讨论。 情景1:晨晨独自在家玩耍,边玩边说:“今天是星期六,爸爸、妈妈去菜场买菜,让我看家,嘿,这回我可要玩个痛快!”这时,门外传来敲门声,一个陌生人问:“这是张经理家吗?”晨晨问:“你是谁呀?”来人说:“我是你爸爸的朋友,请你开门!”晨晨说:“可我不认识你呀!” 提问: (1)刚才小…  相似文献   

14.
(教材 :福建省编《思想品德》第五册)一、初学课文 ,感知内容1 生自由读课文。2 师提问 :课文里赞美了谁?批评了谁?为什么?3 分组讨论。师 :下面 ,老师想让大家分组讨论、交流。讨论什么呢?(1)读了一遍课文后 ,你读懂了什么?(2)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提出来 ,与小组里的同学想办法共同解决。4 汇报讨论结果。5 师 :大家都很认真读书 ,读懂了很多内容。还有哪些暂时没弄明白的问题吗?提出来 ,我们共同探讨。(引导学生提出“分家后 ,老大为什么能过上好日子 ,而老二却一天比一天贫穷?”)6 师 :你真会动脑筋 ,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你是个害羞的人吗?你处事圆滑吗?你跟人相处融洽吗?要想了解你的交际能力,请回答以下问题,每道题都答“是”或“否”。1如果有个人你很不喜欢,你会和他来往吗?2你喜欢热闹杂乱的度假胜地胜过安静人少的地方吗?3你喜欢参加派对、跳迪斯科或吵闹的酒吧吗?...  相似文献   

16.
案例(一):上《周总理,您在哪里?》老师:请你把课文朗读一遍。学生:读不来。老师:平时朗读不是很好吗?学生:今天读不来。……案例(二):上《大铁锤传》老师:你说大铁锤是哪哩人吗?学生甲:嵩山人。老师:注意课文中的“语类楚声”。学生乙:峨眉山人。学生丙:武当人、天山派……  相似文献   

17.
消肿锤     
1糖儿看书入迷了,鸡蛋博士提醒她。我要想个办法,让糖儿的肿包消下去……要是去医院,我就不能继续看书了。你受伤了,我送你去医院。鸡蛋博士看见工地上的打也许我可以发明一种“消肿锤”。23456用这种锤子能把糖儿的肿包敲平。~~消肿锤@周锐 @王凯  相似文献   

18.
“你知道我的心里有你吗?你爱过我吗?你想过和我在一起吗?”满纸火辣辣的真情告白,直指学校青春期教育中最需面对的话题。对于这样直露的情感表白,有人会质疑:“人才多大,懂得什么爱情?”可是,今天的学生却不这么认为。“我的爱在你那!相信我不会再爱任何人。相信我,我爱你!”  相似文献   

19.
一、活动准备学生每人一瓶七彩液 ;有照相机的同学从家里带照相机。二、活动程序(一)谈话入题同学们喜欢吹七彩泡泡吗?这节课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吹 ,好不好?(二)活动过程1 自由活动(吹泡泡)当学生的兴趣被激起时 ,我趁机说 :“同学们喜欢怎样吹?”这时学生一定会说出许多种吹法 ,等学生说完后 ,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吹法尽情地吹。通过活动 ,使学生充分参与 ,初步发现七彩泡泡的美。2 集体活动师 :刚才老师看见吹得方法有很多 ,下面我们就按照轻轻吹、用力吹、齐吹的顺序一起来吹好吗?①轻轻吹师 :轻轻吹出的七彩泡泡会是什么样呢?…  相似文献   

20.
“脑筋急转弯”是一种充满机巧和谐趣的智力型题目,它具有反常规甚至反逻辑的特点。要解码“脑筋急转弯”,先要弄清它所暗藏的玄机。一、利用双关产生歧义。在一定的语言条件下,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言模棱两可,人为地造成歧义,会增强思维的难度。例如:①用铁锤锤鸡蛋,为什么锤不破?②狗总是不洗澡,为什么不生虱子?例①中,因为“锤”既可以作名词“锤子”解,又可以作动词“敲打”的意思,题目巧妙利用“锤”字的多义性,使“锤不破”一词出现歧义。如果理解成“(鸡蛋)敲不破”,就会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如果把“锤”理解成“铁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