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益平 《小学语文》2012,(10):58-6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22次提到“习惯”一词,可见课程标准对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视。语文教师应培养学生哪些语文学习习惯呢?  相似文献   

2.
<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的确,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比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更重要,因为它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一个人终身受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要培养学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学习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围绕这一总目标,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我们要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  相似文献   

3.
语文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基础性课程,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教学实践表明,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往往会表现出认真的学习态度、积极的进取精神,并且逐渐积淀为良好的学习品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真正成为学生学好语文的动力因素。诚然,语文学习习惯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自动化学习倾向,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形成和发展的,教师要善于把学习过程作为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支撑。  相似文献   

4.
叶圣陶语文教学思想四探(三)哲盟开兽县教研室刘志叶圣陶先生不仅十分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十分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他说:‘”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从而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就是学习国文的目标。”他主张应培养学生认真诚实的习惯。所谓认真诚...  相似文献   

5.
学生应该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主要有:课前预习的习惯;课前准备的习惯;善于倾听的习惯;准确表达的习惯;良好的识字、写字习惯;动脑多思、质疑问难的习惯;勤于朗读背诵的习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习惯等。作为老师,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及教学的总体目标,建议“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纵览新课标,“习惯”一词频繁出现,多达20余处,有关习惯的培养更是遍布予各个学段的目标与内容之中。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相似文献   

7.
学生应该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主要有:课前预习的习惯;课前准备的习惯;善于倾听的习惯;准确表达的习惯;良好的识字、写字习惯;动脑多思、质疑问难的习惯;勤于朗读背诵的习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习惯等。作为老师,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8.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的第三项提出,要“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在“阶段目标”中,又分别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等。不仅如此,在“评价建议”部分,再从教师的角度把语文学习习惯作为教学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它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要求对阅读的“效果和习惯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对写作则要求教师评价“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上述事实足以表明《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学习习惯”的重视程度了。  相似文献   

9.
周凤梅 《辽宁教育》2010,(11):54-54,42
“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洛克《教育漫谈》)《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加强写字教学。指导学生认真书写,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那么,写字教学须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习惯呢?针对目前写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须重视以下五方面的养成教育。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而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众所周知,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只有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才能使之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从小养成了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将来他就能非常自觉地饶有兴趣地去读书,去学习,从而服务于社会。由此看来,“将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习惯”作为语文学科重要的教学目的之一是有道理的。因此,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摆在我们每一位语…  相似文献   

12.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身以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将来才能自觉地去学习.去适应社会,服务于社会。可见,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3.
蒋芳 《文教资料》2010,(27):49-50
语文学习能力的获得主要靠学生“学得”、“习得”,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培养对语文知识的情感和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学生要有热爱生活的情感,热爱读书的情趣.建立正确的阅读价值体系:养成熟读精思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博闻强记”、多背诵积累的习惯,读书和写作相伴的习惯。循序渐进地提高语文学习能力,语文学习将会变成一件简单、有趣的事情。  相似文献   

14.
习惯决定命运——中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利勤 《文教资料》2006,(21):105-106
“教育归根结底是培养习惯。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良好的习惯是孩子所储存的资本,会不断地增值,而人的一生就在享受着他的利息。”俗话说“好习惯终身受益”。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将对人的一生起着非常有益的影响。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素质,而且对学生今后的工作生活都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将极大地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爱好,形成自主自觉学习语文的习惯,对学好语文、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以及提高教学质量无疑具有极大的意义。如何培养中学生的…  相似文献   

15.
彭莹 《教师》2010,(1):59-60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身以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使之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相似文献   

16.
当代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对阅读习惯的培养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这些是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对实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对学生自学能力和语感的形成,发挥学习的主体性,全面提高语文素质,都有重要的意义。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了“养成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其中就包括了要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造福学生终生。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积极参加课堂教学活动的习惯,在活动中吸取各种有用的信息。养成倾听的习惯、善于表达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与他人合作学习的习惯等;养成大量阅读、及时复习、按时完成并自觉检查作业、勤于动笔等良好课外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素养。  相似文献   

18.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法宝。叶圣陶先生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身以之。吕淑湘先生也说:“学习语文不是学一套知识,而是学一种技能。”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着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9.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无疑是“养成好的习惯”的一个重要方面。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一旦养成,不仅能提高学习语文的效率,促进各项语文能力的形成,而且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20.
李林卿 《小读者》2012,(10):34-35
现代中学生要养成哪些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初中和高中语文的教学大纲分别要求,“提高阅读写作和口头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这充分说明了语文学习习惯的重要性,“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