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从1929年起,资本主义国家爆发经济大危机,国际市场上银价急剧下跌,黄金对白银的比值达到了空前高峰。而中国是当时世界上唯一的银本位国家,金贵银贱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各个方面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1935年中国经济由于国内白银大量外流遭受沉重打击,并导致国内货币信用发生严重危机。国民政府之所以发生如此严重的货币危机,不仅是受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国际银价骤升影响,更是中国银本位货币机制存在弊端,以及国民政府实施巨额的财政赤字政策所致。为拯救困境中的货币金融体系,国民政府于1935年实施废除银本位的货币改革。此次改革使中国货币摆脱了国际银价的影响,并结束了当时中国货币流通的混乱局面,在中国货币金融史上具有重大意义。但此次货币改革对硬通货白银的彻底放弃,又为中国经济后来发生恶性通货膨胀埋下了严重隐患。  相似文献   

3.
受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美国政府提高白银价格,导致中国白银的巨额外流,对中国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害。为此,国民政府采取相应对策。从1933年至1934年底,国民政府采取了征收白银出口税和平衡税,严厉打击走私等自救措施,同时劝说美国修改其白银政策。但由于美国的不合作态度,白银的外流势头并未得到遏制。1934年底起,国民政府决定改组三大银行,放弃银本位制,实行币制改革,并取得了英、美两国的支持。币制改革取得成功,白银外流问题得以解决。白银危机的解决,为随即爆发的抗日战争奠定了财政基石,但也使中国经济对美国的依赖性增强。  相似文献   

4.
19世纪30年代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不仅沉重打击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进程,也严重影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币制改革.1929年至1935年大危机期间,由于世界银价的剧烈震荡,中国经济不仅出现严重衰退,中国的银本位制度也遭受沉重打击.为了摆脱经济困境,挽救货币危机,国民政府最终于1935年实施废除白银本位的货币制度改革.这次在中国金融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货币改革,虽然使中国货币金融摆脱了国际银价的影响,但由于对作为硬通货的白银货币的彻底放弃,为中国经济后来发生恶性通货膨胀埋下了严重隐患.  相似文献   

5.
受美国白银政策的影响,1935年中国爆发了白银风潮,在此次风潮前后,上海银钱界受到严重的影响,大量的钱庄,银行破产,为渡过危机,银钱界不得不求助于国民政府,逐渐被国民政府所控制。  相似文献   

6.
杨俊华 《考试周刊》2009,(3):229-230
1929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不仅沉重打击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进程,还严重影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美国为解决国内经济问题,放弃金本位,向国内外购银,导致中国大量白银外流,也造成中国各个行业的大衰退和币制改革。  相似文献   

7.
20世纪30年代,白银在中国是货币,在国际市场只是一种商品,中国白银货币价格由世界银价左右。1934年夏,罗斯福政府出台了使美国白银国有的购银政策,致使世界银价暴涨,中国白银币价也随之上升。中国银价受购买力限制涨幅远低于国际银价,中外白银出现巨大差价。中国白银被国内外商家运往国际市场售卖获利。白银巨量外流导致中国发生了严重的白银货币危机。  相似文献   

8.
邹阳  李丽芝  施飞燕 《考试周刊》2010,(21):228-230
中国自从入世以来经济迅速融入全球体系,作为世界经济体的一员,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同样使中国深受其害.国民经济被迫延缓了发展速度。本文从此次危机的特点入手.详细分析了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并提出了实体经济应对危机的对策建议,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9.
自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危机不断演变并发展成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受国际经济形式影响,中国经济感受到了强大的压力,经济结构不合理、工业产能过剩、房价居高不下和股价一落千丈.笔者以某集团为例,分析了某集团在危机中求生存、谋发展的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10.
2007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展现了现代金融风险错综复杂的特征。本文分析了次贷危机起因及传导机制,详细剖析了次贷危机的爆发与传递过程及其影响,并分析了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提出了中国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2007年4月至2008年9月的美国金融危机已由次贷危机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已逐步向实体经济蔓延。笔者从分析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原因入手,指出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是导致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而金融全球化则助长了这种危机短期内在世界范围迅速蔓延。针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分别从国内微观经济和国内宏观经济两方面的影响深入展开论述:并从政府和企业两个视角详细阐述了中国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需要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国际金融危机使世界出现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新贸易保护主义在各国推动经济复苏过程中有抬头的趋势。金融危机下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原因,主要体现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际竞争的加剧、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应对金融危机政策选择的局限性、区域经济主义的兴起、经济民族主义的复兴、WTO制度约束的缺陷和国际贸易理论的创新等方面;准确地把握金融危机下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趋势,是各国应对金融危机制定政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遭受的最严重的外部经济冲击,经济增速下滑已经成为中国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在阐述国际金融危机传染机制的基础上,具体分析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据此提出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美国金融危机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金融危机发展经历流动性危机、信用违约危机、利率市场危机、美元地位危机阶段,重创了国际金融体系,冲击了实体经济,引发了社会危机。金融危机的本质是经济危机,具有相对过剩、消费异化两个层次。全球通过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和调整经济发展结构,应对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15.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性质是美国实体经济相对衰落引起的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的大调整。这场危机要经过四个阶段,有两种走向。究竞走向何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和美国的宏观政策调控。  相似文献   

16.
The article identifies, comparatively, the crisis of the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as both government policies, in several countries, and the post-modern critique, notably Lyotard's, highlight the re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systems around 'performativity' in an increasingly competitiv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world. The comparative motif of the article is sustained less around concepts of 'mass' and 'elite' higher education systems than around the aggressive interventions in the definition of university knowledge by governmental insistence on a certain kind of 'product' from universities, and careful measures of their 'productivity'. The immediate consequences, as far as they are yet known, for university cultures are identified, especially the corrosive effects of the redefinition of 'quality control' and the displacement of academic leadership by a culture of 'management'. The final argument in the article is that the university in several systems of higher education is undergoing a process of 'attenuation' in its financial, pedagogic, personnel and research relationships.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分析了2016—2021年我国国际科研合作的特点与趋势。通过对中国学者国际合作文章发表数据的描述性分析和对参与国际合作的18位中国学者的访谈,分析了疫情背景下中国国际科研合作在伙伴国家、合作学科、合作模式等方面的趋势,探讨了影响我国建立和保持国际科研合作关系的因素。研究发现,中美合作势头较之十年前有所放缓,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科研合作增长较快,且学科分布较为广泛。“优先依附”与“同质性”是中国与传统科研伙伴合作的重要机制,新的国际局势和新冠疫情制约了中国学者新型国际合作关系的建立,影响程度与其合作关系的来源和强度有关。未来中国可将“一带一路”国家作为国际科研合作的增长点,着力提升对关键合作要素的贡献,建立跨国合作“退潮”的防御机制,以应对新形势下所可能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相似文献   

18.
自2008年第三季度以来,国际金融形势急剧恶化,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并加速向实体经济蔓延,我国经济也受到重大冲击。从研讨金融危机的成因及传导机制开始,分析了金融危机影响下的辽宁经济未来发展的走势。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基于经济学原理和对中国经济形势的观察,对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宏观政策提出了若干建议。主要包括:财政刺激措施的次序安排,控制货币政策风险,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释放经济活力,加快社会改造和推进政治民主。  相似文献   

20.
从国际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和表现出发,将国际金融危机的实质归结为国际过剩资本脱离经济需要大规模跨国移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深层次分析,做出了国际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在新的国际条件下的表现的论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