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金树仁与哈密事变张秋霞1931年新疆发生的哈密事变是金树仁政权和哈密王实行残酷的压迫和剥削所激起的。事变发生后,金树仁政权措施失当,又加上各帝国主义势力乘机侵入支持事变及马仲英的入新,以致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野火燃遍天山南北”①。使新疆人民长期内遭...  相似文献   

2.
近十几年来,对新疆近代史的研究不断深入,形势喜人。但在对新疆近代农民起义的研究中,许多本来并不难解决的问题成为旷日持久的争论焦点。如:某些论文观点把二十世纪30年代在新疆哈密爆发的农民起义说成“对当时新疆社会、人力、物力的严重破坏”和“阻碍了历史的进步”等等。为此笔者对哈密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及其起义性质问题想谈几句。  相似文献   

3.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胜利之时,苏联根据《雅尔塔条约》的协议,出兵中国东北地区,协助中国收复东北沦陷区并在当地驻扎近一年方完全撤军。在这期间,一方面苏军在东北地区大肆劫掠日伪政权遗留下来的工矿产业,并作为“战利品”运回苏联,同时滥发红军票,在当地套购民用物资,对当地的经济稳定及恢复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另一方面苏联政府试图通过“中苏经济合作”问题的谈判以达到控制东北经济命脉的企图,并以此作为苏联撤军的筹码。在南京国民政府的强硬回击和美国的压力下,苏联最终妥协并从东北撤军。面对日伪投降和苏军撤退所遗留下来的东北经济状况,国民政府没有做好充分的接收计划,杂乱无序的接收使东北丰富的经济资源丝毫无益于国计民生,国民政府对东北地区的经济接收同其它地区的接收一样最终陷入失败的境地。  相似文献   

4.
一、汉代以来中央政府对新疆的管辖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标志着中央政府开始在西域行使国家主权,新疆成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一个组成部分。东汉先设“西域都护”,后置“西域长使”管理新疆。隋在西域地区设鄯善、且末、伊吾三郡。唐先后设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理西域。蒙古汗最初设立“达鲁花赤”,“别失八里”等处行省等行政管理机构,对西域进行军政管辖。1406年,明朝设立了哈密  相似文献   

5.
9·3:中国抗战胜利纪念日的代称。1951年8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表《政务院规定9月3日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通告》,指出:“每年9月3日,全国人民应对我国军民经过伟大的8年抗日战争和苏军出兵解放东北的援助而取得对日胜利的光荣历史进行纪念。”民主党派“九三学社”也就是为了纪念这个日子而命名的。  相似文献   

6.
真正的赢家     
清朝的左宗棠,他还有一项很了不起的政绩,即远征西北,治理新疆。有一首诗“大将西征人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是后代歌咏左宗棠对新疆的贡献。左宗棠,并非天生赢家。他也有过输的记录。据说,非常擅长下围棋的他,曾经在一次出兵前的空档,路过一个号称“天下第一”的棋王住处,于是他主动下马挑战,当他赢了三盘棋。  相似文献   

7.
哈密寄宿校 育人新天地周顺新伴随着寄宿制学校在北天山脚下辽阔的草原上雨后春笋般的出现,沿袭40年的牧区教育方式正在发生历史性的巨变,“逐水草而居”的牧民子女逐渐告别“马背小学”,到寄宿全日制学校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这是新疆哈密地区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真实...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阶段,苏联于1945年8月9日出兵东北,参加对日作战。不久,“四面都受联合国武装力量所包围”的日本,终于承认自己是战败国,而缴械投降了。9月2日,日本政府和军事代表在东京湾美舰“密苏里”号上,签署了投降书,从而宣告了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结束。日本的战败与投降,是所有参加对日作战的反法西斯联合国家武装力量长期以来共同战斗的结果。然而,苏共二十大之后,特别是从六十年代后期开始,苏修叛徒集团出于煽动争霸狂热的需要,和配合“军事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在他们出版的一系列关于对日战争的军事历史著作中,却拼命鼓吹苏军巨大的“军事胜利”及其促使日本投降中的“决定性作用”,蓄意歪曲和贬低其他联盟国家在对日作战中的伟大功绩,把战胜日本法西斯的功劳,全部记到他们一家的账上去了。同时,他们还恬不知耻地突出苏军的“解放使命”,把自己打扮成中、朝人民的“解放者”和亚洲人民的“救世主”。但是,真理是不容歪曲的,历史事实揭穿了他们的谎言。本文拟对苏联出兵东北的作用,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失街亭》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和第九十六回,中间删除了《空城计》一节。 公元222年,蜀国彝陵之战败于吴国,元气大伤,加之“南夷”力量日增,形势危急。诸葛亮注意休养生息,恢复与吴联盟,平定“南夷”,解决了出兵伐魏的后顾之忧。公元228年春,诸葛亮开始了“以攻为守”的北伐战争,连续六次出兵伐魏,即“六出祁山”。  相似文献   

10.
中国抗日战争期间,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苏联对华政策几经嬗变:初期对华军事援助是为了避免两线作战;中期对华关系由热而冷,是因为苏联遭德军突然袭击,必然全力自保;后期苏军出兵我国东北,另有图谋。然而苏军对日作战,避免了中国人民为取得最后胜利可能出现的更大牺牲。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课“收复新疆”里有这么一句话:“左宗棠率领清军分三路进军颜檀”。但是拉“左宗棠收复新疆形势图”中却找不到分置路进军新疆的路线,可以看到的是.左宗棠移到肃州后,只有一个箭头指向哈密;在文字的介绍中也只是说左宗棠派大军进入新疆后,先收复天山北路的岛鲁木齐,之后集中兵力攻打吐鲁番,打开了进军南疆的门户。“先北后南”收复了除伊犁外的整个新疆。  相似文献   

12.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列强加紧侵略中国,中国西北、东南和西南边疆不断出现新的危机。1865年,中亚细亚浩罕冒一个高级军官阿吉柏·乘我国新疆封建主割据混战之机·率一支侵略军侵入我国新疆,占领了天山南北广大地区,在俄英侵略者的支持下,1867年·又悍然成立伪“哲德沙尔”图。对我图新疆垂涎已久的沙俄侵略者,1871年也借机出兵侵占我国西北重镇伊犁。我国西北边防出现了空前严重的局面。面对西北边疆这一严重局势,清统治阶级内部出现了截然相反的两种意见。以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为首的一派主张放弃新疆;以陕甘总督左宗棠为首的一派坚决主张出兵消灭阿古柏匪军,收  相似文献   

13.
哈密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东部 ,历史上就是新疆与内地交往的重要门户 ,素有“西域襟喉 ,嘉关锁钥”之称。随着近代交通建设 ,特别是第二亚欧大陆桥贯通后 ,哈密成为内地进入新疆的第一桥头堡 ,土地总面积 15万平方千米 ,占新疆总面积的 9% ,1999年总人口48 5万人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哈密地区已被自治区人民政府定为扶优扶强的重点发展地区 ,哈密市的发展对推动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吐哈石油基地建设对中心城市的影响吐哈油田是继塔里木、准噶尔油田之后新疆第三大储油盆地 ,其石油勘探开发被列为…  相似文献   

14.
左宗棠在新疆的历史功绩,见于报刊的有:一,力主收复新疆;二,率军收复新疆;三,倡议新疆建省;四,主张武力收复伊犁。这四点确实是左宗棠的功绩,但左宗棠还有一点功绩,即对新疆经济建设的贡献。在左宗棠出兵新疆以前,新疆经阿古柏匪徒蹂躏多年后,已是残破凋零。以城镇来说,“新疆失守十年,城垣多毁,最厉害的  相似文献   

15.
“原点”:在“物与词”中生长——读丁燕的“葡萄” 丁燕,70年代出生于新疆哈密。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后攻读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生。出版诗集《葡萄的帝国》和长篇小说《木兰》等。现居乌鲁木齐自由写作。  相似文献   

16.
自 18 8 4年 11月 16日 (旧历甲申年九月二十九日 )清政府决定建立新疆行省 ,至今已有 12 0年的历史。设置新疆行省 ,是清政府巩固和发展西北边疆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 ,它对于加强国家的统一和内地与边疆的联系有着深远的意义。一、新疆建省的历史背景新疆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区 ,达 15 0多万平方公里 ,将近中国陆地总面积的六分之一。“新疆”一词最早出现于光绪初年 ,本意是“新收复的疆域”。自西汉时期开始 ,中央政府就设西域都护管辖新疆地区。到了清朝 ,乾隆三年 (173 8年 )设哈密办事大臣 ,二十四年 (175 9年 )设乌鲁木齐、阿克苏、乌…  相似文献   

17.
罗伯文 《湖南教育》2002,(18):39-39
一、分析字的形体结构汉字是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字的形体与字义密切相关。运用“六书”析字法,是突破汉字词义解释的途径之一。例如,《鸿门宴》“沛公军霸上”的“军”字,课本上注为“动词,驻扎”的意思,而学生熟悉的是作名词。如果从“军“的形体结构上分析,字义就不难理解了。“军”结构从“车”从“勹”(音bao,包裹的意思),会意字,合起来表示用战车围成营垒以防敌人袭击的意思。古代战争是车战,军队驻扎下来就用战车在四周围起来作为营垒,把两部大车竖起来,车辕指天成为辕门,所以,“军”就有“驻扎”的意思。运用这种…  相似文献   

18.
葡萄干是新疆的特产,其实新疆果品中的“干”可真不少,如(哈密)瓜干、桃干、杏干、桑椹干、沙枣(干)、红枣(干)……,有这么多的果干,一方面是由于新疆的独特气候——干旱,另一方面也与新疆的瓜果种类多,产量也多有关。在这里撇开众多的果干,单说其中的珍品——葡萄干。新疆葡萄品种繁多,自然葡萄干也就不止一种,从颜色上至少  相似文献   

19.
美国“退还”庚款和在华“兴学”论析张静1909年,美国政府决定向中国“退还”部分庚子赔款,用来“帮助”中国“兴学”,史称“退款兴学”。这是近代中美关系以及中美文化交流中的一件大事。本文仅就这一历史事件作一初步探讨。一1900年,八国联军出兵镇压中国的...  相似文献   

20.
我任教的是高一年级一个成绩较好的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较浓,思想活跃,看问题有一定的深度,而且对探讨问题有很高的热情和积极性。在讲授抗美援朝战争时,我先给学生介绍背景:1950年夏,朝鲜内战爆发。南部的李承晚政权邀请美国出兵援助,美国杜鲁门政府于1950年6月27日宣布援助李承晚政权,以武力干涉朝鲜内部事务,并且组成了一支以美国为主的“联合国军”侵略朝鲜。……美国的侵略使朝鲜战争的形势发生了根本改变,在此情况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请求中国政府出兵援助,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与朝鲜军民共同抗击美国侵略者……正当我准备引导学生来分析讲述抗美援朝战争的过程时,一位同学突然举手,我想他肯定有什么疑问,遂示意其站起来发言。他提出:“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是受李承晚政权的邀请出兵朝鲜,而我国是受金日成政权的邀请出兵朝鲜,为什么我们讲美国是干涉朝鲜内政,是侵略者,而我国则没有干涉朝鲜内政,不是侵略者,而是保家卫国呢?中国政府出兵朝鲜究竟合不合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