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数学作为学生的一门基础课,教学也需要生活化,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  相似文献   

2.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信息技术学科作为一门新学科,其教学也需要生活化,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  相似文献   

3.
一、生活化教学概述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由此我们看到生活化的教学是教学发展的新方向,是教育走向成熟的新道路,它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4.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的“学”是为了日后的“用”。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应该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标。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曾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新课程中也提倡“密切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由此可见,教学过程中的生活化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理论,他指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新的课程改革潮流中,艺术课程日益走向综合,不仅音乐和美术开始交融,戏剧、舞蹈、影视等也进入了艺术课堂。它要求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文化资源来开展艺术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一门学科,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具有很强的社会生活性。随着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日益实施,语文教学的生活化越来越受到关注。语文教学生活化是现代教育理论下教学的必然趋势。我现结合教学实践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识字、阅读与作文三个方面论述生活化教学。  相似文献   

7.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到:"改变课程内容‘难、烦、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8.
<正>陶行知先生曾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多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化教学,同时使用物理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实施"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将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现象与物理学习结合起来,让生活中的物理走进学生的视野,进入我们的物理课堂。一、用贴近学生生活的现象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相似文献   

9.
王雷 《师道》2002,(10):22-23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先生是先死,学生是学死!先死与学死所造成的国是死国,所造成的世界是死世界。——陶行知  相似文献   

10.
早在上世纪20年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认为:“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我们可以说‘生活即教育’。”他还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我们尝试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让语文课堂教学向生活化拓展,从而活化语文学习。让学生在鲜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语文学习的融合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力求使“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一、课前走入生活,激起学习兴趣陶行知先生说:“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  相似文献   

11.
一、情中“探”——在探究中认识生活陶行知先生曾在《生活即教育》一文中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能做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而应是“自己的课程”的创造者。教学中,教师在安排主题活动和设计教学过程时,要尽可能考虑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立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还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由此看出,教育源于我们的生活,教育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一、生活教育的特点在幼儿教育中的体现生活教育要将教育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从生活中寻找教育的内容,正如  相似文献   

13.
陶行知先生指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我们只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教科书上的知识激活,实现书本知识与人类生活世界沟通,把无声的"数学文本"演绎成鲜活的"生活文本",这样给课堂输入"生活"的活水,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享受精彩纷呈的生活数学,才能生成智慧,促进发展,提升数学的价值,并且使学生切切实实产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处处用数学"的感受."  相似文献   

14.
人民教育学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历史本来是很生动的,但是长期以来形成的教学模式却把"活"历史教"死"了。那么,如何让历史教学"活"起来?在实践中我尝试师生互动的历史课堂教学,既激活了课堂,又使师生在互动中和谐发展。那么究竟如何营建师生互动的历史课堂呢?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生活化教学的教学理念,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教学过程中要紧密现实生活与社会发展,关注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传统教学与生活脱节的教学理念最大的变革.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来死书本."生物是一门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学科,现行各种版本的生物教材都非常关注与生活的联系.生物教学只有植根于  相似文献   

16.
祁自成 《甘肃教育》2011,(24):67-67
语文源于生活,生活中孕育着语文,因此,让生活走进课堂,让教学走近生活,不仅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还是培养学生应用语文的能力。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由此看来.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于贴近学生生活。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泛地应用,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7.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语文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  相似文献   

18.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的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的书本。”我说,没有生活味的课堂是死的课堂,没有生活味的语文是死的语文。生活语文,就是从生命认识论的高度审视语文教学,从“生命意义”和“生成论”的意义上来把握语文教学,将学生学习语  相似文献   

19.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我们只有将教育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才能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并学会在学习与生活中与人交流、探究学习的能力,努力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的素质。  相似文献   

20.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要因教室的一扇门而把学生与世界隔绝开来。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崔峦老师说:语文是最开放的,最容易和社会生活发生联系的学科,应该打破课内和课外,校内和校外的壁垒,使其成为一泓活水,学生在丰富多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