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当前农村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是家庭生活负担重、学校工作压力大、社会期望值高、教师自身缺乏心理调控能力等,而缓解乃至消除农村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是切实提高教师的社会和经济地位、创设良好的教育条件和工作环境、建立扎实有效的社会性支持系统、指导教师不断提高自我调适能力等四项举措。  相似文献   

2.
研究表明,教师是当今行业中压力最大的职业之一,教师作为服务于学生的职业群体,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最易产生职业倦怠。其形成因素大致有:社会环境因素、学校因素、职业及个体特征因素。应对这种职业倦怠的措施主要有: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提高教师工资待遇,改善工作环境,培养健康人格等。  相似文献   

3.
班主任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班主任也因其工作时间长、强度大、涉及面广、社会期望值高等原因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与挑战,再加上班主任本身是个职业人,也是一个社会人,使得班主任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班主任的职业倦怠会直接影响到班集体的建设工作以及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因此,有效消除班主任的职业倦怠,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重要问题。作为学校管理者,我们要善于解析班主任的职业倦怠现象,寻找对策,有效消除班主任的职业倦怠,增强班主任工作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切实提高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查研究与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MBI职业倦怠量表和教师教学效能感量表对内蒙古8所职业院校的1340名教师进行了职业倦怠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职业院校教师的职业倦怠整体并不严重,但两极分化极其严重,职业倦怠集中体现于教龄在15年以内的年轻教师、专职教师、承担班主任工作的教师和基础课教师身上。工作中应重点关注那些职业倦怠的易感人群。  相似文献   

5.
职业倦怠是高校教师面临的严重心理疾患,对教师的身心健康及教育教学工作都有很大危害。影响职业倦怠的因素既有社会和学校方面的,也有教师个人的问题。缓解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社会要建立良性的支持系统,学校要改进组织管理,教师个人也需要努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MBI职业倦怠量表和教师教学效能感量表对内蒙古扎兰屯林业、农牧两所职业院校的134名教师,进行了职业倦怠的调查。结果表明:职业院校教师的职业倦怠整体并不严重,但两极分化极其严重,职业倦怠集中体现在教龄在15年以内的年轻教师、专职教师、承担班主任工作的教师和基础课教师身上;工作中应重点关注那些职业倦怠的易感人群。  相似文献   

7.
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而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现象尤为明显,这将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专业化成长以及英语教育教学带来极大的危害。赣南地区农村小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现状是由于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和教师个人因素共同所致,需要有积极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鲍学思 《考试周刊》2013,(54):19-20
教师由于各种原因产生职业倦怠,对教育教学工作和自身发展等方面危害极大,严重地影响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及英语教学水平的提升,因此,解决小学英语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刻不容缓。文章针对油田小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发现造成小学英语教师产生职业倦怠心理的原因,并积极研究对策。本文从借助谈心活动、教研活动、培训学习和心理网络培训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消除、克服小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做法。  相似文献   

9.
农村中学英语教师信息获取量低、生活圈子小、精神生活贫乏、社会地位及收入低、工作压力重且重复单调,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近年来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自我效能对职业倦怠的产生有重要影响。因此,应以自我效能理论为依托,把提高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作为职业倦怠个体干预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0.
对安徽省395名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社会支持和职业倦怠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3.5%的教师有严重职业压力,43.8%的教师有轻度职业压力;有轻度、中度和重度职业倦怠的教师比例分别为18.2%,7.8%和2.8%.教师的职业压力、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3个维度均呈显著负相关.应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教师的职业压力,建立和完善社会支持系统,减少教师的职业倦怠感.  相似文献   

11.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职业倦怠的产生对教师的身心健康、工作生活、社会影响等方面具有严重的危害.针对此危害,从树立正确观念、优化教学条件、建立激励机制及构建社会支持机制等方面提出合理的应对策略,旨在为缓解和消除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张娟 《青年教师》2006,(7):45-46
“职业倦怠”是指对长期的工作压力做出反应的生理、心理综合症状,1974年费登伯格(Freuden berger)首次描述与界定“职业倦怠”这一现象。1981年,玛诗勒奇(Maslach)等人进一步确定了职业倦怠的三个核心成分:即情绪衰竭、人格的解体及低个人成就感。近些年来,教师的职业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并进行了一系列的相关研究。并且,人们普遍较为关注的是教龄11—20年的这一教师群体,认为这一时期的教师“职业倦怠感”最严重。但是,根据笔者几年教师工作的切身体验及对身边教师的长期观察,认为工作1—5年也是一个“职业倦怠感”较为严重的时期。这一教龄的青年教师也极易产生困惑和倦怠感,并对自身的发展及学生、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有极大的危害。本文旨在阐述并分析青年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为有效预防和消除青年教师职业倦怠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新入职班主任充满工作热情,有时在家校沟通中由于工作方法还不够成熟,处理事情不够周到,令家长不太满意,从而影响新入职班主任的工作心态,极易产生职业倦怠感。家校沟通中如何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如何调整心态来缓解新入职班主任的工作压力,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旨在对河北省中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和职业倦怠进行探讨,并实证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河北省中小学英语教师教学效能感水平较高,但同时也遭受着职业倦怠的侵袭。中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程度比小学英语教师严重,而教学效能水平比小学英语教师低。职业倦怠与教学效能感中度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高职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问题,职业倦怠会造成情绪衰竭、消极怠慢、低职业效能感等不良影响,从而降低高级技术学校的教学质量,最终影响到社会技术型人才的培养。阐述职业倦怠给学生、教师及高级职业学校带来的危害,分析高职教师职业倦怠感的产生原因,并从社会、学校、个人三个层面尝试提出消除职业倦怠感的方法,强调激励措施在消除高职教师职业倦怠问题上的重要性,同时呼吁社会对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职业倦怠现象不仅在社会众多职业中存在,而且也在高校教师中普遍存在。产生职业倦怠的教师往往对工作和生活处在一种过度压力和挫败感中,身心感到疲惫。这种现象的产生严重影响到教学质量,并且在应用型大学英语教师及教学中更为明显。文章拟从社会因素、组织因素和教学因素三方面揭示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探讨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7.
根据心理学研究,长期高水平的压力很容易导致极端心理反应,最终产生职业倦怠现象。由此从学科要求、心理饱和、个人性格以及评价体系等因素分析了导致中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的特殊原因,并提出加强教师培训、关注教师心理健康、完善评价体系、建立社会支持系统等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期帮助中学英语教师缓解职业倦怠心理,愉快地教学。  相似文献   

18.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及其对策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客观存在,严重影响了教师的身心健康,导致教师工作、生活质量下降,甚至会引发学生心理障碍。影响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主要有社会、学校和教师自身三方面的因素。为此要建立良性的社会支持系统,要使学校管理制度科学化、人文化,同时还要强化个体自我心理调节。  相似文献   

19.
当下,农村中小学普遍存在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职业倦怠感强的问题,以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理性经济人理论分析,发现人们作为理性经济人,总是强调自身利益,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去考虑问题,没有把集体或社会利益作为首要考虑因素。我们试图从理性经济人视角找出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积极性低、职业倦怠感强的因素,以期进一步探讨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积极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宗岚  马会梅 《文教资料》2008,(3):129-130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是课程实施的关键,这一带有探索性质的工作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教师教学效能感对心理压力和职业倦怠具有调节作用.开展校本教研,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提供积极正面的反馈,引导教师对新课程实施中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积极归因,是新课程改革中培养教师教学效能感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