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创孵化园是以职校或职教集团的创新资源为主要依托,整合职教以及企业资源,形成教学项目贯穿、学员身份交替、多元互动、平台支撑的育人新机制,是中职教育校—政—企三方合作的高级形式。为此,研究了双创孵化园的育人新模式、引企入教的方式,中职学生专业化发展、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实施的双创对策,实现中职学生实习作品变成产品的愿望,"两岗合一"足不出校就可以提升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优化了职业教育资源。探索了产教深度融合协同育人的新途径,并对双创孵化园的建设与管理提出了相应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1月20日,南宁市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工作研讨会暨市一职校校园开放日活动在南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五象校区举办。自治区教育厅职成处,南宁市教育局职成科、市人社局职业能力建设科、市教科所、市体育局青少年体育科、市职教中心有关负责人,各中职学校校长、分管副校长、相关部门负责人,南宁市一职校校企合作委员会委员、南宁市中等职业教育商贸旅游专业集团成员单位代表,中职学校教师专业技能基本功比赛获奖教师代表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3.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中职学校内涵发展的关键之所在。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对中职“双师”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文以“双师”能力研究为切入点,通过教师培训、校企合作、课程改革三大平台开展双师“五能力修炼”,构建“双师”专业发展的桥梁,打通“双师”专业发展的三个通道,建立“双师”三层五能培养体系,为中职“双师”专业化发展提供全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4.
陈辉 《中国培训》2015,(2):60-61
教师在中职英语教学中起着关键的引导作用。因此,改革教研活动内容和形式,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本,更新教学理念,开展有效的教学研究,提高中职英语有效教学与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中职教育的中重中之重。嘉兴市在开展区域中职英语教师培训活动中,坚持"以研带训,以训促研"的理念,明确参加培训既是教师的权利,也是教师的义务。力求将研训活动与教师追求自身专业化发展的内在动机相结合,开展  相似文献   

5.
以家校合作内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功能,长期以来缺乏应有的重视。在对家校合作与教师专业发展相关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凸显家校合作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并通过意识层面的转变,家校合作能力的提升,家校合作制度化的增强等措施,使家校合作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中职学校适应社会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也是中职学校改革发展的基本要求。正确把握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科学内涵,加强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论指导和宏观指导,积极营造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环境,大力构建和完善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科学机制,最终以岗位实践、终身学习、课题研究、产教结合为途径推动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是中职学校提质培优、培养大国工匠的重要支撑。作为职业共同体、成长共同体、实践共同体的名班主任工作室,是班主任德育研究的平台、专业成长的阶梯、专家化的起点,为班主任的专业发展提供更持久的动力。名班主任工作室围绕“运行机制、区域协同、专业提升”三要素,打造区域名班主任团队;立足“课题、大赛、论坛”三载体,提升班主任专业化水平;把握“内部互动研讨、家校沟通交流、校地合作共赢”三维度,增强工作室辐射引领能力,促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职教育质量的提升与中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息息相关,没有高水平的专业化教师群体,中职教育质量的提升与可持续发展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加大对中职教师的培养培训力度是提高中职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江苏中职教师培训中心通过抽样调查和访谈,了解中职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剖析阻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进一步完善中职教师培训策略,建构与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相适应的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9.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高低决定着整个教育的发展水平。"教师专业发展"工作的重心已下移到"以校为本",把握"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规律,把握"教师专业发展"的培养重点,完善"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系统,促进教师的自我发展,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工作才能成为教师的幸福工程,学校才能打造出品牌。  相似文献   

10.
以中职学校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中职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探索研究中职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毕婷 《考试周刊》2013,(97):18-19
合作教学是以教师之间相互合作为基础的一种教学模式,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大学英语教师合作教学的意义在于促进教师之间思想和经验的交流,发挥教师的专业优势领域,有利于形成专业共同体,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以合作教学为基础,有助于从专业知识、教学实践和科研及团队合作等方面促进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把握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这是当前职业学校发展的现实要求。作为一种以比较研究为基点的教研模式,"同课异构"在一线的教研活动中已经有较广泛的应用,它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合作交流的平台,为教师寻求自我的专业提升提供了动力因素。文章首先分析现阶段中职基础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其次聚焦中职基础课程,探讨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必要性,并以中职语文教学为例,探讨"同课异构"教研模式在中职基础课程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专业化与卓越化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共同趋势。在职业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深刻理解卓越教师的角色内涵和专业特征是推进职业教育卓越教师培养和评价的应有之义。以上海市首批中等专业学校正高级教师为样本,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开展研究,依据对个别访谈文本资料的整理和编码,构建中职卓越教师专业特征框架。从专业特征来看,首先,中职卓越教师具有充沛的专业发展内驱力,不断追求卓越;其次,积极投身并引领职业教育改革,成为"双师型"教师的典范;三是聚焦中职育人实践中的核心问题开展实践研究,形成了丰富的科研成果;四是服务教育、服务行业与服务社会相结合,凸显职业教育特色,具有较高的社会影响力。以此为依据,提出应构建"五位一体"的中职教育卓越教师角色框架,强化以教师自主和协同发展为核心的卓越教师培养体系,探索符合卓越教师专业发展特征的评价内容与导向。  相似文献   

14.
王向群 《上海教育》2007,(9A):25-25
现代社会,掌握标准、拥有标准,就拥有发言权。以专业为纽带组建职教集团,可以规范专业的标准化建设.目前的行业准入还不是很严格,通过集团,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在行业内形成了一个标准.一个人才培养的标准。通过集团在进行的校企合作、校校合作、东西部台作中实现标准的输出,这是品牌确立的重要环节.换句话说.就是通过职教集团实现专业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并最终形成品牌化和连锁化。  相似文献   

15.
教师团队合作模式是教师团队合作过程中应遵循的规范、准则,是教师团队合作的方式,对促进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及教师共同体建设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西宁市保育院面对中年教师经验丰富,专业水平较高,合作交流意识弱;青年教师专业知识扎实,缺乏实践经验的现状,以提升教师专业成长为目标,多形式建立教师合作团队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6.
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问题,伴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启动,已逐渐走进我们教师的生活。我们认为,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和结果,是教师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本质方面,主要体现于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学行为、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而专业化教师的基本素质包括高尚的职业道德、科学文化素质、创新素质、健康的心理特征及观念素质等等。基于以上认识,我校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从校情出发,立足校本培训,努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着手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用良好的师德,驱动教师专业成长不言而喻,良好的师德修养会使教师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教师专业水平的整体提高既要通过教师个人的学习与实践反思,还要在教师群体中创设并形成合作的专业发展模式。在集团化框架下组建以学校工作任务为纽带的集团教研组,通过集团教研活动,提升交流合作水平,开展理论研究与探讨、社区教育实验与实践,营造教师学习氛围,促使教师主动参与学习和反思,提升教师整体专业能力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于全民终身学习。  相似文献   

18.
为了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提高课改工作实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我校以系列化的校本教研工作为抓手,以课堂为中心,探索教师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位一体的研究机制,在以校为本的行动研究中不断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构建学习型学校方面做了一些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9.
以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模式是近年来教育界广为关注的一种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如何使校本教研活动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呢?我认为以课例为载体、以反思为抓手的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有效而现实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6,(99):166-167
教学质量是保证是中职教育的生存根本与发展命脉,作为中职教育教学的常规管理,教学诊断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存在必然的正向关系。怎样利用教学诊断和评价推动中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或是诊断当前中职教学评价在哪些环节推动或限制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中职教育管理层最为关注的重点课题。本文在根据本校实际对教学诊断与改进机制展开梳理的基础上,提出创设有利于推动中职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践策略,为进一步推进中职教育的教师专业发展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