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兰英 《考试周刊》2014,(56):30-31
<正>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作为传统意象的"雨"出现的频率之高令人称叹。雨作为一种自然现象,经过历代人们的体验和濡染,历经诗人的筛选和淘洗,意蕴深厚,或喜或忧或怨,都传达出诗人的脉脉情感。我们可以从这种情感基调上归纳雨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几种类型。一、"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喜悦的雨《诗经·小雅·信南山》里说雨"生我百谷",《释名·释天》谓"甘雨时降,万物以嘉",因此古代先民已经开始了亿万次的祈  相似文献   

2.
杨柳是一种普通的植物,最早入诗,始自《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抒发了出征之人归来时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无限感慨。汉唐以后,杨柳更是骚人墨客诗词中乐于采用的意象,  相似文献   

3.
若问中国古典诗词中最常见的意向是什么,那要首推"月"。从《诗经》到明清诗词,"月"贯穿始终。大诗人王维、李白、杜甫、苏轼都是写月的高手,尤以李白与月结缘最  相似文献   

4.
从:"杨柳"的物质属性到"杨柳烟"的文化属性,中国古典诗词借助于杨柳及杨柳烟的语词,以表现中国古典诗词传统的相思离绪题材,取得了优美的文学意象和积极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5.
明代张潮在其《幽梦影》一书中曾谈到外界事物感化人心的四种物象:"物之能感化者,在天莫若月,在乐莫若琴,在动物莫若鹃,在植物莫若柳。"的确,中国古典诗词中,吟咏杜鹃的句子比比皆是。杜鹃,又名杜宇、子规、布谷等。杜鹃这一意象最早出现在《诗经》中的《曹风·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典诗词借助意象来传递情感."柳"是古典诗词中一个重要的意象.它早春萌发,预告春来:枝条轻柔,撩人情思;飞絮飘扬,触人感怀.柳又极易成活,屋前宅旁,随处可见.古诗词中大量抒发离愁别绪、乡思闲愁等情感的作品都运用柳来表现.本文辨别古诗词中"柳"与"杨柳"的名称,分析古诗词中常见的柳的意象.  相似文献   

7.
从“杨柳”的物质属性到“杨柳烟”的文化属性,中国古典诗词借助于杨柳及杨柳烟的语词,以表现中国古典诗词传统的相思离绪题材,取得了优美的文学意象和积极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8.
诗歌意象分类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一、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1.杨柳。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  相似文献   

9.
梧桐意象、梧桐·雨的组合意象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常用意象。然综观晚唐五代词作,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则是第一次成功运用"梧桐·夜雨"意象入词的典范,它对后世词作泛用"梧桐·夜雨"意象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0.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作业设计提出了要求:一要体现学生发展的需要,重视基础性,增加选择性,体现时代性。二要优化作业的结构与组合,加强整合、选择,强调均衡等。为此,在语文作业设计方面我做了如下尝试。一、设计选择性作业学完《天净沙·秋思》后,我是这样设计的:背诵这首精美的词;查找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关"秋"的诗词名句;仿《天净沙·秋思》写《天净沙·冬恋》;根据词的意境,为词配  相似文献   

11.
雁在我国古典诗词中是常见的意象,其原始意蕴起源于《诗经》。《诗经》中涉及到的雁存在有序、情思、猎杀、哀号四个方面的属性。本文根据雁的原始属性,试析雁意象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及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李欣 《考试周刊》2008,(53):25-26
高中语文第三册课本中选入了大量的古典诗词。从古老而优秀的中国诗歌两大源头——《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共有二十三篇讲读篇目;另有十几篇诗词是课外读背篇章。可以说,虽然学生从小学就开始学习古诗,但直到高中二年级他们才大量地接触到中国古代文学最耀眼的"精华"。可  相似文献   

13.
<正>古诗里那些关于植物的隐喻柳⊙"柳"的隐喻意义出自《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兮,雨雪霏霏",用杨柳的依依之态喻人们的依依惜别之情。"柳"又谐音"留",折柳送别,暗中寄寓殷勤挽留的意愿,而柳丝垂垂,纤纤拂动,正如送行人与行人之间的依依不舍之情。在送别诗中,"柳"及其同源意象"柳絮""杨花""飞絮"等意象出现的频率相当高,如陈与义《古别离》:东门柳,年年岁岁征人手。千人万人于此别,柳亦能堪几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日记》2014,(2):30-30
正古典诗词的形象,是借助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感形象,我们称之为"意象"。意象是寄托诗人情感,构成诗歌意境的客观物象,是诗歌的基本单位。在鉴赏诗歌时,如果能熟知并懂得诗歌传统意象的象征性,从而以文化解读来理解诗歌作品,那么鉴赏诗歌也就成功了一半。这里我试举几例有关愁苦寓意的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1、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宋代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  相似文献   

15.
<正>古代的文人大多生活在农村或者出身于农村,因此反映农村生活的诗词很多。在中国浩如烟海的诗词中,涉及节气与农事的诗词非常多。我国最早的一首与二十四节气有关的诗歌是《诗经》里最优秀的篇章——《七月》。诗中以"春日载阳,有鸣仓庚",描写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苏轼62岁被贬到海南儋州这个荒蛮之地后,在《减字木兰花·立春》词中云:"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丐春  相似文献   

16.
“意象”是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如古人诗词中常出现“月亮”的意象,用以表示皎洁、清冷、团聚、离散的情调。在唐宋诗词中,诗人们除了爱用月亮作意象外,还较多地使用了“杨柳”的意象来表达各种情调。下面以唐宋诗词中的名句为例,略谈杨柳在古典诗歌中的具体意象。一.生意盎然、绿阴凄凄的早春意象在众多植物中,杨柳抽丝发芽是较早的,因此常为敏感的诗人捕来作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其中诗词的翻译在《红楼梦》英译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最不易翻译的部分之一。而意象作为中国古典诗词的灵魂应该在翻译中最大限度地得以再现。从霍克斯和杨宪益译本中各选取五首林黛玉诗词对其诗歌中意象的再现进行对比研究,为诗词翻译中意象的再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词一向有着重要的地位。从《诗经》、《楚辞》、乐府到唐诗、宋词、元曲,代代相承,可谓源远流长。大学的文学课本中也选了相当多的古典诗词,如何把这些宝贵的文学遗产传授给学生就显得非常重要。我觉得至少在下面三个方面应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学史上的弃妇诗大都写得楚楚动人,以《诗经·国风》中的最典型。本文从《诗经·国风》中弃妇诗的界定及学界对《诗经·国风》中女子被弃原因的分析,对《诗经·国风》中弃妇诗的"本色"味道进行剖析,对这些弃妇诗"本色"味道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探求其背后所隐藏的某文化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0.
熊晶晶 《文教资料》2008,(11):29-31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意象在诗歌创作和鉴赏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笔者从分析古诗词意象特征入手,探讨了意象的"可译"与"不可译"之争,提出意象翻译原则和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