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随笔二题     
郁文 《大理文化》2001,(3):15-16
打扮自己 爱美之心,与生俱来.刚学会"咿咿呀呀"说几个词,看见货台上一套漂亮的衣服,或者一双新款的鞋子,就闹着、嚷着、哭着、赖着要父母买,假若不行还要转向从奶奶那里击破.  相似文献   

2.
烟火人家     
正1.柴奶奶的眼睛像狗的鼻子,时时处于"搜索"的状态。一截枯枝、几片废纸、飘落的笋壳、干枯的芦苇……但凡能烧火的东西,都逃不过奶奶的"法眼"。走着走着,她的左手里就捏着一撮儿东西;再走着走着,她的右手里又捏着一撮儿东西。奶奶说这些都是"柴火","柴火"被奶奶紧紧地  相似文献   

3.
刘娜 《大理文化》2001,(1):45-46
闲谈起来,大家都不相信我有两个奶奶. 那是两年前的一天,我放学回到家,刚进门,爸爸就拉拉我,悄声说:"快,快进去叫奶奶." "奶奶?"我呆呆地站立着,一肚子疑惑地问:"我奶奶,不是昨天才由叔叔接回老家去了吗?" "不--"爸爸有些着急,但仍然悄声道:"是另一位奶奶."  相似文献   

4.
鸡山情     
鸡山,是当地人对鸡足山的称谓.我对于鸡足山,打小并没有多大的印象,只知道每天太阳西下时就是从鸡足山的金顶坠落,于是鸡足山仅只是一个方位的代词:西方,太阳落的地儿. 小时候的鸡足山,矗立在家西面遥不可及的地方,尖尖的,在一丛黑影的顶部立着,就好像一位巨人,奶奶总是指着告诉我那就是鸡足山,那里有一座塔,很高很高.我会问奶奶,你去过吗?奶奶含糊其辞,说去过,我就追着奶奶问这问那,奶奶笑呵呵地说这说那,总是满足我难填的欲壑.其实奶奶说的什么,现在大抵记不清了.到上学的时候,学到一首古诗:“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时,我脑海里冒出来的就是鸡足山的那座塔.我本不知道那座塔的名姓,我想那塔应该就是楼吧,那可摘星辰的楼该比鸡足山的塔高吧!于是就两个手指捏成一条缝,放在眼睛的前面,遥看去,那鸡足山连同塔也就一指头那么高,欣欣然.  相似文献   

5.
手捏的月亮     
奶奶的月亮是手捏出来的. 奶奶的月亮是在中秋节捏出来的. 中秋节还没有到,村里的人就问奶奶,今年做不做月饼,奶奶总是说做.奶奶说,早早拿来点好.  相似文献   

6.
捉鹦鹉     
星期天,我和哥哥去乡下奶奶家玩.奶奶养了一只鹦鹉,这只鹦鹉会讲好多话,奶奶把它当宝贝.它有一个坏毛病,就是爱骂人,一见到小娃娃就骂"王八蛋",这是弟弟教它的.  相似文献   

7.
家住草海邊     
"秋天到了,天气凉了,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一字形,一会儿排成人字形……"在我幼小的记忆里,老是印着那首奶奶给我唱了不知多少遍的儿歌.  相似文献   

8.
花果沟之行     
眼下正是鲜花盛放的时节,山上那些五彩缤纷的野花时时在吸引着我.听奶奶说起花果沟简直就是仙境,总不免想去看看.  相似文献   

9.
往事的联想     
奶奶八十三岁了。中风以后使她不能说话了。夏天里我的一项家务活儿就是给她收拾房间。只是在她醒着时去拾掇,我感到怪不自在的,因为我的一举一动她都盯着看个没完。有一天,我揩拭奶奶来同我们一起住时带来的那只旧皮箱,它的小弹簧锁突然崩开了。奶奶那会儿正睡着了,我不禁好奇地往箱子里张望了一下。里边放的东西不多:有几本旧记事本,一张奶奶的结婚照片,还有一只带项链的金鸡心。鸡心里放着一张奶奶十五六岁时的照片。原来我长得非常象她;我要早知道该多好呀。我翻开一本记事本,看见第一页上这样写着:“给我亲爱的女儿:时光荏苒,人生易老。一生谁无乐和愁,记录下来好处多。愿你的日记能向子孙表明你此生并非虚度。你亲爱的父亲。”  相似文献   

10.
石房子     
张群 《大理文化》2021,(2):47-51
上小学时,作业不多.放学回家后,同村的小伙伴们就邀约着,背上竹篮,扛上锄头,到自家地里,力所能及地帮父母干活.出村后,叽叽喳喳的说笑声渐渐稀落下来,到最后,就只剩我一个,因为家里的地离村子最远.气喘吁吁地来到地里,看见正在地里劳作的父母和奶奶.那段时间,听到最多的,就是奶奶的唠叨:"口软命薄,阶级成分高,分到这块烂地!石头多,离家又远."  相似文献   

11.
锄草     
儿时的记忆中,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和父亲一起下地锄草的经历. 那时,爷爷、奶奶年事已高,哥哥、姐姐又远在他乡求学,母亲应付琐碎繁杂的家务已是力不从心,农活一咕脑儿全压到父亲肩上,虽然我年岁尚小,其它活还做不了,但帮着父亲给地里的玉米锄锄草总还可以.  相似文献   

12.
正如果记忆不会随着我们的离去而灰飞烟灭,那又将怎样?科学家们在努力尝试着让记忆成为永恒。我的奶奶,朋友们都叫她博比,是一个农民的妻子。她一生坎坷,经历过"二战"的洗礼,但动荡的生活并没有迫使乐观、坚强的她放弃自己天然的喜好——奶奶把她生命中认为有意义的物件全部都保留了下来。一封封发黄的信笺,一张张便签和清单;那些破毯子和旧衬衫总能在她  相似文献   

13.
奶奶与父亲     
奶奶 一 以血肉之躯.死守着温暖着.乌黑矮小的茅草房小村观音河里那使了一辈子的双手既厚又大。坚韧粗壮握锄耕种,挥镰收割拉孩子.洗衣做饭喂猪洗碗。不会累似的眼睛一睁,忙到黄昏晚睡早起.养成习惯  相似文献   

14.
正又到清明扫墓时节,我们一大家子又从四面八方赶回老家上山扫墓,地里已是麦黄豆熟,空气中也漾动着春的暖流,而坟山上仍是黄土枯草,没有一点春的绿意。不知怎的,年年上坟年年都会想起奶奶的那个枕头,想起那笔藏在枕芯里的遗产。为着这笔钱款,奶奶和妈妈曾发生过有生以来最大的一次吵架。那是30年前的事了,那时生活十分艰难,特别是生活在我们那样  相似文献   

15.
夜殇     
张淼 《大理文化》2015,(2):4-26
1我喜欢种花,从小到大,我住的地方必有花,特别是桃花。奶奶说,人生讲运程,人运即花运。奶奶又说,我命犯桃花。奶奶跟我说话的时候,长长的青丝和玄色的衣衫映衬下的白净的面庞在油灯的黄晕中仿佛一朵盛开的牡丹。牡丹?从没见过奶奶养花,可她说她的牡丹每年都开得极好,满园的五彩缤纷让她如飞天临世。她说,那一年牡丹正盛时,一夜霜雪让所有的花朵萎败,从此再没有发芽。她的神情  相似文献   

16.
我的奶奶     
我的奶奶如今已是古稀之年的人了.她的头上常戴着一顶灰色的绒线帽,满口的牙全掉了.她很和善,一笑,脸上的皱纹被挤得像一条条小沟.  相似文献   

17.
茶事     
我对茶的最初的记忆,来自于奶奶的小罐烤茶。奶奶的土茶罐,和一个大人的手捏起拳头那么大,圆圆的肚子,细腰,口敞开,身上有一个弯弯的如我的手指一般粗的把,口上有一个小嘴。奶奶每天只喝一次茶,那便是在早饭后。在我的家乡,是没  相似文献   

18.
随笔二题     
正我去地坛,只为能与他相遇永远忘不了中学时期,我在课堂上偷偷阅读史铁生作品《奶奶的星星》的情形,当读到"奶奶已经死了好多年。她带大的孙子忘不了她。尽管我现在想起她讲的故事,知道那是神话,但到夏天的晚上,我却时常还像孩子那样,仰着脸,揣摸哪一颗星星是奶奶的……我慢慢去想奶奶讲的那个神话,我慢慢相信,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途上添  相似文献   

19.
星星吻     
奶奶告诉我,一个人其实就是一颗星星. 一个人来到这个世上,就如天上多了一颗星星,没有人数得清天上的星星,也没有人知道,世上准确地有多少人.  相似文献   

20.
每次读着母亲的信件,我都感动于那形成纵横交错的字里行间的工整有致的书法。记得她是这样描述新出生的侄女的,“她长着一张甜美的小脸蛋,有爸爸一样的蓝色眼睛,奶奶一样纤长的手指”,母亲总是这样与我们分享她孙辈的每一个宝贵细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