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是素质教育的一条重要原则。据笔者所知 ,由于有的教师对于这一原则的认识存在着片面性 ,缺乏辩证统一的教学方法观 ,只孤立地去探究“以学生为主体”这一面 ,而忽视了这一原则的另一面“以教师为主导”。结果 ,以学生为主体实际上也无法得到真正的落实 ,极大地影响着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实践能力的提高。那么 ,怎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 ,以“教师为主导” ,从而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呢 ?  一、教师对“主导”必须有正确的认识  这里的“主导”决非简单的课堂纪律的管理和纯粹的“传道授业” ,而应该也必须…  相似文献   

2.
谈到师生之间的关系,校长、教师们耳熟能详的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其实,如果用哲学的思维来分析推敲“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说法的话.不难看出该说法是有逻辑性错误的。因为,主体对应的应该是客体而不是主导;主导对应的应该是被主导而不是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说法.把鲜活灵动的教师给固化了,导致许多人认为: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绝对不能成为教育的主体,为什么?则没有人能够阐述清楚:“学生为主体”这一说法,导致许多人认为:学生只能是主体,绝不能成为客体。“学生为主体”这一说法也把充满灵气的学生这一角色给极端化了,至于学生为何只能成为主体而不能成为客体?又如何成为主体?理由是什么?这些也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  相似文献   

3.
上海特级教师钱梦龙在长期的语文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主”教学指导思想。即“学生为主体”是我们考虑问题的基点,教师为主导”是确保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条件,而“主体”和“主导”的关系又辩证地统一在一个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结构之中。“三主”思想体现在“自读、教读、作业、复读”的四种基本课式之中。这“四式”实际上是四种不同的训练形式,是指四种“课型”:1.自读课。自读课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目的的一种训练形式,分六步走,名曰:“六步自读法”:①认读;②辨体;③审题;④发…  相似文献   

4.
“自主式”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实验背景在语文教育领域有一个很知名的“三主论” ,即“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训练为主线” ,这实在是一个科学的命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三主论”的精髓应该是“主体者”的“主动”。可是 ,我们的教育现实却是 :教师的“主导”演绎成了潜意识的“主人”与“领导” ,“主导”、“主线”都成了“主要者” ,学生这个“主体”却“主”不起来。由于教师的过于主动 ,压抑了主体者的主动 ,本应该属于主体的自觉行为反倒成了教师的“施舍” ,我让你主动你才能主动 ,正因为此 ,主体意识便不会觉醒也想不到主动 ,主体意…  相似文献   

5.
王元智 《陕西教育》2001,(11):26-26
“以 教师 为 主导,以 学生为 主体”这 是我们 每一位 教师在 课堂教 学中应 遵循的 原则。那 么,怎样 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发挥“主导”与“主体”的作用,做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呢?我以为教师的“主导”作用应突出“四个特性”,学生的“主体”作用要体现“四种意识”。 教师主导作用的四个特性:一是突出思想性。教师要切实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摆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一新的理念说明:在未来的教学中,要注重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要注重发挥教师对学生学习的主导性。教学实践证明,当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都能落实到教学中时,课堂教学就会有高质量。但是我们常常发现,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不能落实到位,怎样才能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呢?本文试就“教师主导的内容”“落实学生主体的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这是多年来的提法,这个观点回避了学生作为教师教育实践活动的客体这个事实,同时也回避了作为学生学习的对象———被学习者———教师的客体地位这个事实,“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这个观点,是用不同标准在划分教育活动中的两个主要对象:教师和学生。为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作用,更充分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必要对这个问题作细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略议“教师为主导”的实质于月萍“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论中的重要命题已探讨了多年,人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范畴对这一命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尽管人们对“主导、主体”的认识依然见仁见智,但就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应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  相似文献   

9.
“以学生为主体”口号以及“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这一公式最大的用途在于,它既充分肯定了教师的作用,叫作“主导作用”,又十分肯定了学生的地位,叫作“主体地位”。“教师主导作用”。原是前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矫正时弊的口号。我国无意重蹈他们经验的覆辙,遂有“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公式的发明。  相似文献   

10.
郑晓婷 《考试周刊》2009,(20):214-214
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与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一组关系。教师的主导,必须以学生的主体为前提,正如孔子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如果教师的“导”无视、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那就还是灌输式的教学,即使是普降甘露,学生也可能很少得到滋润;反过来说,学生的主体性,也有待教师的正确启发引导,如《子罕》篇颜回说的:“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相似文献   

11.
一 在推进新课程的进程中,我们对“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这句话耳熟能详,然而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处理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确实是一件难事,因为二实际上是一对矛盾体。  相似文献   

12.
郭子森 《甘肃教育》2011,(13):40-40
课堂教学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这虽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但在具体操作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二者关系处理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学科教学质量,而且影响着学生身心发展。那么,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呢?  相似文献   

13.
一  时下教育界广为流行的“主体主导说”(“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认为 :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是主导 ,学生是主体。  这种观点对教学实质的认识是可取的 ,但是 ,对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关系的界定是有误的。  从教学理论看 ,既然承认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 ,那么在教师进行指导 ,也就是在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时候 ,被指导的学生处于什么地位呢 ?难道还是处于“主体地位”吗 ?在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时候 ,教师又处于什么地位…  相似文献   

14.
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四川省成都市郫县教研室李云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是一条教学原则。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是在教师的调控下进行的,要实现“主导”与“主体”的统一,主要在于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环境、信息反馈和学生思维的调控能力。...  相似文献   

15.
王刚 《辅导员》2010,(18):I0011-I0011
当前,有很多学校提出了“三主和谐”——“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为主线”这种先进的教育思想,即要求在教学中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发展为主线,让学生充分和谐的发展。与此同时,在体育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也在向这方面努力发展。本文通过对“以新导情”的技巧的探讨,以期为大家在这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教育最基本的构成元素是教师与学生,明晰二者的角色是教学得以顺利展开的基础。从上个世纪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派的“教师中心说”和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派的“学生中心说”进行的关于教师和学生地位与角色的争论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对其争论可谓旷日持久。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学范畴,师生角色关系的涵义从哲学层面讲不外乎包括三种情况:其一,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其二,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其三,教师是主体,学生也是主体。不难看出,这三种情况都没有摆脱主体与客体之间认识关系的束缚。  相似文献   

17.
1986年以来,我国教育理论界,有人提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原则。“教师主导”的含意,人们是早已熟悉的;“学生主体”则是一个“新”的命题。由于它的产生,“教师主导”的原来含意发生了变化。因此,对于这个命题,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赞成这一命题者...  相似文献   

18.
课程改革宛如一缕清新的春风.给广大教师带来了新的理念.新的思想,给沸腾的校园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但与此同时也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尽管“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已成为广大教师耳熟能详的口头禅,但真正做起来并不那么容易。  相似文献   

19.
释“主导”     
钱梦龙老师在80年代初提出来的“三主”教学观,影响深远,有力地推动了语文教改的发展。“三主”之中。以训练为主线,似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不尽吻合,因为学生的语文素质主要不是从“训练”而得,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却是颠扑不破而且历久弥新的,至今仍有指导意义。不过,主导和主体之间的关系又使不少教师感到困惑,两者难以和谐接轨,因而尚有深入探讨的必要。 记得巴金说过“只有写,你才会写”,其实此话不但适用于写,读、听、说三项也无一例外。语文教学只有成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读写听说等实践活动,才能真正收到提高语…  相似文献   

20.
“双主共学”卓越课堂的教学理念要求:课堂教学既要充分尊重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权利,也要尊重教师作为教学主导(组织、引导、发展)的权利。“双主共学”卓越课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文本为载体,以小组为平台,从而实现师生以及生生对话交流,达到自主合作探究的目的。这是语文教学回归文本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