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垂钓中,确实双钩垂钓优势明显,但不足之处是子线容易缠绕,用细铜丝做成“人”字坠挂双钩,影响了漂的灵敏度,上鱼后或经常使用很容易磨伤子线而断线跑鱼。在双钩垂钓的实践中,我用两个O形圈连接代替“人”字坠,效果很好(如图示),使用起来既不增加漂的浮力和不影响灵敏度(一钩沉底一钩悬空),又不会磨伤子线和缠绕,而且钓上较大的鱼O形圈还具有缓冲作用,一般不会断线跑鱼。  相似文献   

2.
呵护子线     
周双桥 《钓鱼》2007,(2X):23-24
在使用悬坠钓法、串钩钓等时,都要用到子线(或称脑线、支线)。子线往往是整个线组中最为娇嫩的部分,如果出现断线跑鱼现象,究其原因,除子线本身的质量问题外,钓友在细节上没有注意,也是很重要的方面,细节决定成败。  相似文献   

3.
李东前 《垂钓》2008,8(8):41-42
子线打结、缠绕和断线是令钓鱼人很头痛的事。特别是在抢时间、钓快鱼的比赛中,频繁更换子线将直接影响到比赛成绩。所以找出解决子线缠、断的对策,能在一定程度提高上鱼速度。  相似文献   

4.
呵护子线     
《钓鱼》2007,(4)
在使用悬坠钓法、串钩钓等时,都要用到子线(或称脑线、支线)。子线往往是整个线组中最为娇嫩的部分,如果出现断线跑鱼现象,究其原因,除子线本身的质量问题外,钓友在细节上没有注意,也是很重要的方面,细节决定成败。  相似文献   

5.
甯夕雨 《钓鱼》2005,(8):29-29
在遛鱼中,大鱼带线朝正前方逃遁,自己却提竿向后方强拉硬拽。初学钓鱼者,就是这样急于求成的心态导致这种错误作法。这种操作方法常常容易造成“拔河”现象,不能有效地发挥竿的弹性。在竿、线、钩,三者中最薄弱的环节一般是线,而拔河的结局是断线。当鱼朝正前方深水逃窜的力量越来越大时,钓者却不遗余力地硬往后拽,人和鱼正好从两个相反方向地使力,竿线所承受的拉力成数倍增长,不是断线就是竿前端二、三节程小角度弯曲,应力过于集中而折断。  相似文献   

6.
野钓用线ABC     
赵巍 《钓鱼》2004,(6):26-27
在淡水垂钓中,受悬坠钓或竞技钓的影响,有许多垂钓者在使用钓线时,都有追求线释细化的倾向,充斥干耳的是“小钩细线”的准则。殊不知,竞技钓的环境如同在动物园里打猎,知道鱼情——可怜的小鲫鱼,知道水情——篮球场大小的人工水泥池,一不怕挂底,二不怕上大鱼(因为就没有能拉断线的大鱼),用线当然是越细越好。这是在了解水情,了解鱼情情况下的用线经验。但在野钓水域,在自然环境中,如果味地追求线径过细的钓线,常常会适得其反,要么挂底断线、要么上大鱼断线,要么钓获有齿鱼断线,以及一些意想不到的因线径过细而造成的断线。  相似文献   

7.
刘定龙 《钓鱼》2009,(14):22-23
休闲钓时,大家都希望不断子线,认为断线是不正常的。竞技钓时,子线按正常的速度断裂是很合理的,不断子线很可能是不合理的。子线断裂的部位通常是绑钩处和8字环的连接处、子线中间。这三个部位中,从8字环的连接处断是不合理的,因为绑钩线结的结强率通常较低,这里最容易断。从钩上方寸许处断也是合理的,这里在脱鱼时可能有较大磨损,上鱼频率高的话这里也经常断。  相似文献   

8.
阿牛学钓记     
吴世雄 《钓鱼》2005,(13):14-15
抄网:在你无法将个体较大的鱼儿直接飞上岸的情况下,用抄网无疑是你最佳的选择,它能使你摆脱因生拉硬提造成断线、脱钩而跑鱼的烦恼。抄网有大小之分,通常钓大鱼用大抄网,钓小鱼用小抄网:抄网有深浅之别,一般宜浅不宜深,深了,鱼落网底,另一只钩挂于网口,子线容易断,抄网眼有疏密之差:细密的网眼沾满了水,鱼儿躺着也舒坦(不会挣扎)。正常情况下,两米上下的抄网把正好使。  相似文献   

9.
河北钓友赵先生来信说:2004年8月是他钓鱼最开心的月份,2.5千克重的鱼钓了4条。但令他懊恼的是,4次断线跑鱼,钓上一半,跑了一半。他说用的是高档线,找不到断线原因,希望帮助分析。  相似文献   

10.
抛竿用线     
李哲 《钓鱼》2004,(5):44-44
抛竿用线的要求与手竿的要求一样,都需要柔韧,切水性好,拉力强,耐腐蚀,耐磨擦等理论性技术标准。所不同的是,抛竿的用线限度可以宽泛一些,它能根据需要用到线径为0.6毫米或是更粗的线(船钓用线),然而,在淡水钓鱼中却不需要那么粗的线。不过有的钓友,特别是抛竿的初学者,误以为抛竿用线就是粗、长,缺乏科学的用线和以鱼配线的原则,中鱼后凭借着线粗钩大使蛮力,往往也容易造成断线、断竿跑鱼。  相似文献   

11.
细说子线     
赵峰 《垂钓》2006,6(5):20-21
子线虽然是悬坠钓组中很小的组件,但它却非常重要。忽视了它,就无法正确运用悬坠钓法,所以它也是竞技钓手需要精心准备的重要组件之一。不管是平时休闲野钓还是在竞技钓鱼比赛中,由于没能配合鱼情合理使用子线,造成跑鱼、不上鱼或少上鱼等遗憾的钓友不在少数。那么怎样才能发挥子线的最大功效、怎样根据不同的对象鱼或鱼情正确使用不同的子线呢?下面就以我多年的垂钓经验和实践经历给大家谈谈关于子线的话题,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个使用子线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李哲 《钓鱼》2004,(17):36-36
在水库,使用手竿钓大鱼往往会受到长竿、死线的局限,而造成断竿、断线、脱钩跑鱼。如何避免不断竿、不断线又能成功地将大鱼擒获,很多人由此想到抛竿。然而,人们在运用抛竿来作手竿钓时,往往因抛竿的竿体较重,长度受限,使钓点过近,难以如愿。因此,矶钓竿就成为钓鱼人钓大鱼的新宠。  相似文献   

13.
质疑软连接     
子线与母线怎样连接?它应该考虑哪些因素?有人认为:钓线与金属环连接,存在着磨损危机,改为软连接可以避免子线拉断(见《<钓鱼周刊>百期精选》第164页《线组软连接》一文)。悬坠钓组的线组连接一般都是用金属“8”字环或其它形式的转环,把鱼挣断子线归罪于金属与钓线的磨擦,其实是一种误解,其根源是在收费池塘钓大鱼屡屡断线之后,想方设法要赚回来的赌鱼心理。把钓鱼看成是和塘主赌一把,今天被大鱼拉断子线,设想着用大力马线和火线去捞回来。但聪明的塘主来个限制:禁抛竿,手竿也不准用鱼线轮。没辙了,就想出软连接。一个经验的推广,应该有益…  相似文献   

14.
张欣 《垂钓》2011,(8):20-23
重新回到钓位,换了一套新子线抛竿入水,心中却还想着刚刚跑掉的大鱼。真是邪门,每次在这里钓鱼,只要用小钩就会遇到大物,结果无一例外全是断线跑鱼,加大线组后,大鱼却不肯光顾,鲫鱼口的信号又看不到。郁闷,太郁闷了!  相似文献   

15.
脑线在钩柄处的缠绕段由直变曲,并在抽紧力作用下产生一定的缩径和变形,是钓线的薄弱部位。在钩柄缠绕部位断线开结,丢钩跑鱼的情况时有发生。究其原因,拴钩操作和方法不当而留下断线隐患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尼龙丝线耐磨性较差,尤忌划伤。在拴钩前,应对所用鱼钩进行筛选。对于钩柄与钩体过渡处不光滑和钩  相似文献   

16.
邹思全 《垂钓》2014,(12):26-29
子线是钓组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使用悬坠钓法时,主线与子线的匹配尤为重要。垂钓时,钓者只有根据鱼情的变化匹配不同长短和粗细的子线,才能确保理想的中鱼率。可以这样说,主线与子线的搭配是否合理,直接关乎鱼获量的多少。本文将主要谈谈野钓鱼情出现变化时,钓者该如何决定子线的长短。  相似文献   

17.
李洪生  徐海宁 《钓鱼》2005,(6):34-34
抛竿钓鱼为何总有断线失饵,究其原因有两个较为突出的问题一是钓手抛投时.只注重投得远,忽略了求稳,使抛投技术走样。二是忽略了抛投前的细节处理。因上鱼的喜悦和外界的干扰,忘记了理顺钓线.开启线挡等基本操作程序.以致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本版防断线图解希望对初学抛竿者能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8.
三十三、手竿起鱼:遛与抄1.提竿要领钓小鱼提竿用力大小的基本标准,是万一不中鱼时,子线不要出水,或者,即使子线出水,也不要快速出水。这个要领的作用,是可以防止子线向上弹起搭在主线或连接器上。提竿后感觉能够直接飞上岸的鱼,要在称鱼后均  相似文献   

19.
子线的运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知识面提高,将很多休闲运动细致化、专业化、商业化、竞技化了。钓鱼原本是一项休闲运动,可走向竞技化后,钓手们就开始研究其中的奥秘,目的是使自己的竞技水平提高。钓手之间竞技想取得好成绩,每个环节都要做到准确、精致,使用子线也不例外。一般来说子线的长短是按鱼的大小来决定的,大鱼用长子线,小鱼用短子线。500克重的鱼,子线最好用25~30厘米,小鱼长只有二指宽,子线可用6厘米左右,其原因是鱼大了,用了短子线后,大鱼在吃饵时产生水压,鱼的宽度都超过子线长度,鱼背都碰到铅皮座,这样鱼漂上容易出现假信号,空竿就增…  相似文献   

20.
鹰线奇遇     
偶得美国芬威克鹰牌4.5米手竿一支,使用数次,感觉很好。但让人感到不快的是,遇到几次大鱼上钩均断线而去。8月2日收到北京张宏燕女士寄的芬威克鹰晴空线和贝克力火线两盘,遂决意一试。 8月3日下午,我以6磅0.18毫米贝克力火线为母线,1.5号晴空线为子线,底上双钩悬坠组合,带上心爱的鹰竿到郊区朋友的鱼塘垂钓。 这个方形鱼塘面积有50多亩,水较深,已有两年未干。选好钓点,一测水深近2米。为尽快诱鱼,先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