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9 毫秒
1.
美国著名汉学家宇文所安在继《初唐诗》、《盛唐诗》的研究后,又以新的文学史视角来解读《晚唐诗》。对9世纪诗学的文本细读和文本留存的文化分析构成了宇文所安晚唐诗歌研究的显著特征,正如宇文所安所说,晚唐诗的讨论始终"放置在当时诗歌的背景及手抄本文化的问题中来考虑"。  相似文献   

2.
《初唐诗》《盛唐诗》和《晚唐诗》是宇文所安唐代诗歌史研究的三部力作。在这些书中,宇文所安共翻译了751首唐诗,数量可谓惊人。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他的诗歌史建构和研究,宇文所安在这三本书中采取的主要是语文学翻译模式,具体而言,译者刻意地在译文中保留汉学中的语文学的严谨状态,并且使用了大量的注释和解说。之所以如此选择,是因为在这三本书中,宇文所安属于研究型译者,他的首要身份是文学史家,然后才是翻译家。  相似文献   

3.
崔霞  赵敏 《天中学刊》2004,19(1):83-86
杨万里将晚唐诗作为摆脱江西诗风、疗救江西诗病的药方。为此,他有意无意的将晚唐诗加以理想化.将之提升到“《风》、《雅》之遗音”的高度。这种理想化反过来又直接影响了杨万里自己的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4.
怀古诗是晚唐诗坛的一座高峰,残宫作为一种典型意象常被用于晚唐的怀古诗中,诗人借此表达他们对人生空漠、繁华难恃的感慨,探寻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同时,残宫意象较多地出现在怀古诗中也是深深契合晚唐诗人在衰世的阴影中形成的审美心理,表现出一种富于哲思而内蕴悠长的美。  相似文献   

5.
《旧唐书》卷一六○《刘禹锡传》云:“禹锡晚年与少傅白居易友善,诗笔文章,时无在其右者。”这几句话,代表着中、晚唐人对刘禹锡文学创作的评价。这样一位“诗豪”,除了与白居易唱和外,对其他晚唐诗人,不可能不发生联系影响。这篇小文,是我所举的几个例证,也是我所进行的一种试探。刘禹锡与姚合  相似文献   

6.
张乔是晚唐池州诗人,《全唐诗》存其诗两卷共171首。他的语言艺术与美学风格相互生发,多变的语言艺术生成四种美学风格。清雅明净的语汇追求和"以文为诗"的语言技巧构建出清雅明净的美学风格;对先贤诗歌"夺胎换骨"式的借鉴与"曲笔传情"的典故运用,形成婉曲流逸的美学风格;瘦寒孤冷的意象选择与冷色调的色彩描写,烘托出瘦寒孤冷的美学风格;张乔边塞题材的诗歌创作,营造了悲怆奇崛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7.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从《诗人玉屑》不屑科举、生活闲逸出发,以为编纂者魏庆之乃宋末江湖一派,引来不少学者的误解。魏庆之身处南宋末年,其晚唐诗观甚具包容性。仔细考察他并不推许鄙俗的晚唐诗的江湖作品,而强调盛唐诗的典范地位。  相似文献   

8.
时代不同,诗歌情感自然呈现差异.本为悲情萦绕的送别诗,在盛唐和晚唐却有着不一样的滋味,这不仅仅是“悲”的程度深浅所能概括的。笔者以《文苑英华》所收诗歌为例,并重点分析送人赴任之作,以突现其差异。  相似文献   

9.
译事不易,译诗尤难。诗歌的可译性一直是翻译界长期争论的问题。本文在简要评述奈达的功能对等原则的基础上,对一些中国古诗的英译本进行比较研读,提出古诗英译时应遵循对等原则,着重探讨如何在音、形、意等方面达到对等,进一步证明中国古诗的可译性。  相似文献   

10.
《贫女》是晚唐诗人秦韬玉的名篇,通常认为此诗语义双关,是诗人借贫女抒自己怀才不遇的哀怨。借用现象学关学的层次分析,读者阅读时所经受的语言训练都参与了读者与这首诗的初始相遇,参映着书写上的形式特征。  相似文献   

11.
最早提出宋初"晚唐体"一说,并对其成员进行勾勒的是宋元之际的方回《送罗寿可诗序》,今人多从此说,然学界也有异议。笔者将现有文献史料和诗人诗歌创作实践等结合起来考察,认为将"九僧"、寇准、林逋、魏野、潘阆、赵湘归属于"晚唐体"应属无疑。宋初还有很多诗人受"晚唐体"影响,其诗具有"晚唐"风味,但这些诗人作品大多散佚,仅凭几首佚诗残句以及古人的评论,难以考征其诗风归属。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诗词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艺术魅力,为世人所叹许。为了将这些诗作呈现给读者,许多翻译工作者孜孜不倦的投入到中国古诗的翻译中。但要想将语言与文化、形式与内容在译诗中统一,甚至达到译诗更比原诗美的境界,绝非易事。本文通过比较唐诗《江雪》的不同译文突出了许渊冲作品的精彩之处,总结了古诗英译之艺术。  相似文献   

13.
苏凌云 《海外英语》2011,(9):231-232,249
《文心雕龙》是中国第一部高度系统化的文学批评论著,其英译本一直是学者研究的对象。宇文所安和杨国斌的英译本是其中受到学者普遍认可又各具特色的译本。而译者巨大的身份差异——前者是美国著名汉学家,后者是中国知名学者,对《文心雕龙》这部古籍文论的英译产生重大影响。根据译者在翻译过程所具有的不同身份——读者,作者,文化传播者,对两部英译本进行比较得出结论:两个译本在文本阐释,语言表达,以及文化传播等方面各有千秋。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明确自己的多重身份。  相似文献   

14.
一直以来,晚唐诗词屡遭否定评价.而时至1930年代,“晚唐诗词”却为诗人们所倾心钟爱,掀起一股“晚唐诗热”.究其原因,乃在于相似的时代境遇、相同的命运遭际与心境以及相通的人生志趣与审美志趣让他们与晚唐诗词产生了超越时空的共鸣,因而诗人们在回望古典诗传统时对晚唐诗词尤感亲切,由此形成“晚唐诗热”.  相似文献   

15.
试论晚唐诗风对宋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唐诗风对宋诗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是从北宋建国之初的西昆诸子,到南宋后期的“四灵”和“江湖诗人”,学习晚唐诗(主要是学习贾岛、姚合)可谓效之不遗余力。他们学习晚唐诗的清高,空灵和创作手法上的苦吟,颇能得警句佳对。  相似文献   

16.
《山行》是小学语文第7册人教版第21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二首诗,这是一首唐诗,作者杜牧,唐代文学家,其诗豪放疏朗,清新俊逸。语言明丽隽永、豪迈爽朗,独具风格。杜牧的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相似文献   

17.
晚唐唱和诗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颇高。对晚唐唱和诗创作的典型代表皮日休和陆龟蒙的诗歌进行深入和系统的研究,可以从一个侧面来深入了解晚唐唱和诗及其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18.
《西厢记》的语言"字字当行,语语本色",其曲词华美典雅,婉转动人。许渊冲以韵文体翻译曲词,以求最大限度地诠释原剧的艺术魅力、再现原剧的语言特征。引入接受美学理论中"隐含的读者""空白""期待视野"等核心概念,以许渊冲《西厢记》英译本为例,探讨译者在传译曲词的过程中,如何留白、如何满足目标语读者的期待视野,以期对文学翻译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9.
《诗人玉屑》的唐诗观可以从它对盛唐诗和晚唐诗的理解来梳理,表现为盛赞"李杜"典范,重点是扬杜抑李,并且推原汉魏,诗法盛唐。总体上它的唐诗观,设立了双重目标,崇尚盛唐李杜为首的汉魏古诗气象,认为这个目标遥不可及,是个理想,因此转而设立晚唐目标,并发现晚唐诗含蓄讽喻价值,从而与宋代诗学发展的实际情况相契合。  相似文献   

20.
张慧玉  郑洁 《海外英语》2014,(9):158-159,174
该文将成仿吾先生的两种译诗方法——表现的翻译法和构成的翻译法——同王宏印教授对"化境"标准的因素分解相结合,提出中国古诗英译中的"取舍得失",并运用这一组合理论比较分析《游子吟》四个英译本中各语言因素、文学因素的取舍得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