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中国共产党践行和传播伟大建党精神的社会实践为沂蒙人民指明了新的前进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为沂蒙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为沂蒙精神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共产党员和人民军队所彰显的不怕牺牲、勇于斗争的精神品格,激发了沂蒙人民的抗争精神,为沂蒙精神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党群同心、军民联合闯出了一番新天地,提升了沂蒙人民对党的政治认同、坚定了跟党走的政治立场,为沂蒙精神的产生奠定了社会基础。回顾百年来沂蒙地区的发展历程,每次阶段性成绩的取得都是党群同心、协力拼搏的结果,沂蒙人民传承和弘扬这两种革命精神并将其转化为爱国心、感恩心、事业心,推进了沂蒙地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可以从四个维度阐释与弘扬沂蒙精神:从传统、当年和当下的时间关系看,沂蒙精神渊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伟大建党精神,形成于革命战争年代,具有恒久价值,时至当下仍“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从沂蒙、山东和全国的空间关系看,沂蒙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和党的群众路线“在沂蒙这片红色土地上”的具体体现,它作为山东老区红色文化的典型代表辐射到全国,成为“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从党心、军心和民心的主体关系角度看,沂蒙精神是山东老区党政军与人民群众“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是沂蒙这片红色土地上的党政军各级组织“党心为民”、广大人民群众“民心向党”的双向奔赴;从政治、媒介、学术和艺术的场域关系看,沂蒙精神是四类话语共同发声所彰显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3.
沂蒙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沂蒙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铸就的伟大革命精神。伟大政党领导伟大实践,伟大实践铸就伟大精神,沂蒙精神之所以能够孕育产生,与中国共产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沂蒙精神的产生创造了根本前提;党领导的沂蒙革命根据地的革命和建设实践活动,是沂蒙精神产生的实践基础;伟大建党精神是沂蒙精神产生的源头活水。沂蒙精神所具有的科学性、先进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等特点,也深刻阐释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性。  相似文献   

4.
何虎生  张林 《中国德育》2023,(2):5-8+14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集中凝练了党的精神标识、精神特质、精神风貌。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以党的历史实践为基础,以系列伟大精神为要素的开放集合。在历史考察中,伟大建党精神形成于党的奋斗起点,弘扬于党的百年历程,传承于精神谱系的构建、发展与完善之中,涵盖其理论基础、目标导向、实践品格、政治旨归。在结构分析中,伟大建党精神作为精神谱系中最高层次的精神形态,在源头处树立起整个谱系的主导观念,展现出开辟、贯通、联系、支撑的结构功能。新征程上,必须以透彻的理论思维深入研究伟大建党精神与精神谱系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而以厚实的学理基础和崇高的精神力量引导广大青少年学习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相似文献   

5.
以“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为基本内涵的沂蒙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沂蒙精神具有特定内涵,同时也具备与时俱进、包容并蓄的特质。沂蒙精神是开放和包容的,进入新时代必然要有新的发展,也必然呈现出新的特点。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铸就“新时代沂蒙精神”的理论根基;要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提炼概括现代化建设新实践中创造的新经验,构筑“新时代沂蒙精神”的实践基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锤炼“新时代沂蒙精神”的党性品格;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包含齐鲁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塑造“新时代沂蒙精神”的文化底色。  相似文献   

6.
《滨州学院学报》2021,(3):31-35
航空报国精神和伟大建党精神都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两种精神一脉相承、联系紧密,都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为赢得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上进行伟大实践的精神支撑。研究航空报国精神与伟大建党精神的一致性要深入剖析其生成逻辑,精准把握其科学内涵,深刻挖掘其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7.
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机理蕴含着深邃理论洞见、特有文化标识、独特价值禀赋、鲜明实践特色,不仅作为母体和根脉滋养出党的精神谱系的其他形态,也引领着其后系列红色精神的发展走向,为其孕育生成提供了源头活水。伟大建党精神集中凝聚着我们党信仰坚定、初心不改、意志顽强、情系人民的鲜明品格,这一鲜明品格蕴含着强大真理伟力与道义力量,为其后系列红色精神的丰富发展提供了丰厚滋养。展望未来,在奋进新征程的赶考路上,要继续守好伟大建党精神这一“精神源头”,高举思想引领之“旗”、坚定立党宗旨之“行”、淬炼精神品质之“纯”、锻造政治品格之“忠”,在汲取真理伟力中赓续精神血脉,以更加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带领人民迈向新征程。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在中华大地书写了华彩的新篇章,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惧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32字精神无不彰显出中国共产党人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坚忍不拔的顽强斗志,成为党长期以来的精神谱系.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须从知情意行四维入手,以认知教育为根基、情感融入为关键...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被列入大会的主题,“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则是大会报告中明确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最早生成和最为重要的精神形态,具有其鲜明特征、科学内涵和丰富样态,进而也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精神谱系,亦即建党精神谱系。建党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子级谱系形态和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一体三层五面”的内在结构,绘就了宏大而有序的精神图谱。从价值维度、历史维度、实践维度对建党精神谱系进行多维考察,从学理层面对其本然依据、实然逻辑和应然规范进行深入探究,对于厘清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诸多理论与实践问题,特别是科学统筹、协调推进建党精神谱系的研究和宣传,大力推动建党精神谱系的时代化、具体化、大众化,使之内化为全体党员的政治思想自觉,汇聚起奋进新时代的磅礴精神力量,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理论根源,更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基石,对全党乃至全国人民的精神塑造具有强大的引领作用。深入学习伟大建党精神,必须把握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内在的生成逻辑,明晰伟大建党精神内涵的科学要义,理解伟大建党精神价值的时代伟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应继续发扬伟大建党精神,扬起引领全党全国人民的精神旗帜,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理论力量。  相似文献   

11.
沂蒙精神是沂蒙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先进群体意识。沂蒙精神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沂蒙大地的展现,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在沂蒙大地的展现。沂蒙精神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具有历史继承性。从古代到现在,一代又一代沂蒙人靠着自己的艰苦努力,使沂蒙精神得到了升华,同时,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宝库。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提出了伟大建党精神,这一伟大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财富的活水源头,统摄着整个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艰苦奋斗精神、甘于奉献精神、敢于创造精神鲜明地体现在党的百年历史之中,也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题中之义和具体展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践行这一初心使命过程中始终不能离开亿万劳动人民。新时代,以艰苦奋斗精神涵养中国人民辛勤劳动精神品格、以甘于奉献精神涵养中国人民诚实劳动精神品格、以敢于创造精神涵养中国人民创造性劳动精神品格是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具体举措,也是三种宝贵精神在新时代的有效传承。  相似文献   

13.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沂蒙精神作为山东党政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中华民族精神,其内核与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的要求具有内在契合性,对师范生的培养具有重要价值。具体而言,师范高校沂蒙精神教育应坚持双管齐下,在循序渐进中因材施教;点面结合,实现“基础针”和“加强剂”的结合;以计划为导向,教师向后退,学生主动推;积极创新,讲小故事,立大信仰。由此激发师范生红色基因传承的意识,将积极性转化为实际行动,利用“准教师”优势实现沂蒙精神的代代相传,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相似文献   

14.
伟大建党精神作为红色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学生牢记党的理想信念,成为党和国家未来的担当者和历史使命的继承者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体现、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性、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三方面,探讨伟大建党精神如何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以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相似文献   

15.
伟大建党精神汇聚起党在峥嵘岁月中的磅礴伟力,昭示出永恒的思想价值。在中华大地上,中国共产党先驱进行了挽救民族危亡和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的不懈探索,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双重润泽,在建党与党建的实践征程中淬炼了建党精神。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人信仰追求、实践担当、坚强意志、价值立场四个层次先进特质的提炼概括,构成了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新征程上,伟大建党精神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成为提振中国人民引领新时代、把握新时代的新伟力。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为中国影视剧提供了创作素材,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也为中国影视剧注入了灵魂。在百年精神谱系的影像书写实践中,创作者通过再现党的历史和共产党人的抉择与奋斗,生动再现了伟大的建党精神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赓续与传承。中国影视剧在讲述历史、塑造人物的同时,也注重叙事手法的与时俱进。通过奇观化以及为影片注入“诗性”等手段,在提升作品观赏性的同时,也增强了观众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认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影像书写实践,具有构建集体记忆增进历史认同感,践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红船精神与沂蒙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中非常重要的两大革命精神,二者各具特性,在内涵、承载主体、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方面有所区别,同样作为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和革命精神,沂蒙精神和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又始终贯穿着创新、奋斗、奉献的伟大实践,二者一脉相承,都是中国共产党人薪火相传的红色基因、精神源泉。沂蒙精神与红船精神等革命精神一道伴随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共同构成我们党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8.
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我们共产党人仍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所谓"不忘初心",就是不能忘记中国共产党人当初建党时致力于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这一初心与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浙江提出的红船精神相契合。党的初心是红船精神的内核,红船精神是党的初心的首次表征,红船精神更是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披荆斩棘、攻坚克难的精神之源。当前,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应该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行中进一步弘扬红船精神。  相似文献   

19.
阜阳四九起义建立了安徽省最早的皖北苏维埃政府和皖北工农红军,起义锻造了四九精神。四九精神丰富了安徽省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生动诠释,伟大建党精神是四九精神的源头和起点。四九起义及起义领导人魏野畴得到毛主席高度评价。四九起义的火种在皖北大地和山西大地,熊熊燃烧。红24军的根在阜阳,在皖北特委。四九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受此影响,一大批栋梁之才为新中国建设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0.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独特的精神标识,作为党的精神谱系的源头,生发于党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百年生动实践,生动彰显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是党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内蕴着丰富的育人资源。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人的时代要求,是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的现实需要,是激励大学生勇担历史使命的有效路径。从党史学习教育的角度探索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需要以深化课堂教学为立足点,以网络教学为重要补充,以第二课堂为着力点,以加强社会实践为落脚点,从知、情、意、行四个维度将伟大建党精神全面融入高校思政课,构建立体化教学体系,引导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有效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渗透力、震撼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