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对与世界海军强国的差距和日趋激化的世界海洋形势,中国海军的未来建设与发展应该汲取世界强国发展的积极成果,走强国必强军、强军先强海军和跨越式发展之路,以及正确认识和处理海军建设与国家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克服等待国家经济发展上来后再去建设强大海军的消极做法,使海军建设始终作为国防建设的重中之重,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而优先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海兰信(300065)上游造船复苏,海事电子升级。2013年下半年以来全球造船业和国内船舶产业开始出现复苏的迹象。同时国内船舶行业的转型升级为海事电子的发展带来良好机遇,船舶业十二五规划提出了航电系统重点领域发展导向,中国船级社和IMO也将不断推进各种海事电子设备的升级换装。南海和钓鱼岛局势利好公司军品海事装备和海洋防务网络系统。南海和钓鱼岛紧张局势将长期性存在,不但要求政府强化的主权宣誓,巡逻执法,海军  相似文献   

3.
生存与发展是关系国家存亡的根本利益,随着中国海上利益空间的不断拓展,国家越来越重视海洋,海洋强国梦逐渐深入人心。在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大框架内,中国应以建设强大海军作为海洋强国梦的重要战略支撑,以海军的多样化运用从不同角度为海洋强国建设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4.
前所未有的民族危机和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使国家竞争就是国民竞争的理念成为晚清知识界的共识.随着现代意义国家观念的传播及现代国民意识的觉醒,晚清知识界发动了既积极引进西方新伦理以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同时也注意继承优秀传统道德的启发民智运动,推动了旧有传统臣民道德谱系向新型现代国民道德谱系的转型.  相似文献   

5.
海洋强国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列入国家发展战略,迫切需要提升国民的海洋意识,高校肩负着培养国家未来海洋建设人才的重任,也肩负着提升大学生海洋意识的重任。从理论维度、价值维度、内容维度、实践维度四个维度去了解海洋、认知海洋和经略海洋,提出探索海洋意识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路径。根据不同思政课程的特点进行合理设计,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和实践载体,在思政课教学中促使海洋类素材的综合运用,实现由"思政课程"转向"课程思政"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余永利 《师道》2011,(2):35-36
"大国民"概念首先出现在国民政府时期,本质上和"公民"是一样的法律概念,在行政概念中等同"人民"。当代学者王建友认为大国民意识的核心应该是理性、注重全局。阮次山先生认为大国民意识是一种新的爱国主义精神——关怀、大度和宽容的大国民素质。对于大国民意识,虽然至今没有一致的定论,但积极倡导者们认为它有着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开始实施海洋战略,向世界大国迈进。德国之所以建设海权,一是由于地缘环境的束缚,德国的出海口相对封闭、海陆周边强邻环伺、海外物资比较短缺;二是鉴于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尤其是威廉二世执政时期;三是基于德意志民族性格所带来的精神力量。尽管在追求海权的道路上,德国并不顺利,但却依然体现出其独有的特点:对海洋扩张与国家利益的关系认识深刻,重视海军在国家海权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推进以潜艇为核心的国家海上力量作战装备,军事战略的调整为国家对外政策服务等。德国海权建设的经验教训对中国海权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颁布、生效和我国对该公约批准实施已经十年.十年来我国在海洋意识的宣传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旨在唤起国民对海洋在国家经济建设、提高综合国力等重要性的认同和再认识.然而近几年来媒体和权威机构的调查仍然一再表明:我国青年的海洋意识薄弱、海洋知识贫乏,海洋国土观念严重欠缺;为此2007年6月我们选取有代表性的义务教育阶段九年级和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共约5000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统计,又一次验证了这一论断.  相似文献   

9.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日本面临严重的海上危机,德川幕府统治者却难以实施相应有效的对策,这种环境下海军现代化思想产生萌芽。在日益丰富的海军思想和严峻的国家危机下,日本开始向西方学习军事现代化,这种学习为建设明治海军创造了条件。明治维新后,日本海军才开始进入真正地创建和发展时期,在"耀皇威于海外"的国家思想指导下,明治政府进行了建立现代海军兵制,创办现代海军教育、培养现代海军人才,组建舰队等一系列举措大力扶持海军现代化建设,并取得相当大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快速发展,如何加强海军建设,保护我国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拓展的利益成为摆在我们目前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主要从建立海洋意识、提升装备水平、加强军事训练和把握重点难点等方面,就如何加快我国海军发展进行了具体的阐释。  相似文献   

11.
《上海教育》2013,(4):72-73
上海海事大学附属北蔡高级中学依托海事大学的专业优势与海事领域内的人才资源,将“航海文化教育”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以培育具有海洋意识、航海精神、国际视野、创新素养的高中生为办学目标。有人说,21世纪是“蓝色的世纪”,海洋经济作为未来开发新资源、开拓新产业的重要领域,己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主题之一。上海海事大学附属北蔡高级中学依托海事大学的专业优势与海事领域内的人才资源,将“航海文化教育”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以培育具有海洋意识、航海精神、国际视野、创新素养的高中生为办学目标,以满足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对于航运人才早期培育与储备的需求,是一项颇有远见的创举,而学校的航海教育基地也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在探讨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过程,正值西方国家争夺海洋霸权的时代,因而在其国家建设思想中融入了较多的海洋理念。他主张适应海洋竞争以建设"民族国家",呼吁培养"海洋国民"和发展"海洋大利"以建设"国民的国家"和"社会的国家"。他重视各国海洋发展战略,且又有选择性汲取,对当今仍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3.
海洋国土防卫与国家长远利益息息相关。为应付海洋世纪挑战,海洋防卫作战能力不可或缺。中华民族要复兴则须提升全民的海权意识。海权意识是中国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亦将拉动海军发挥应有的全球功能和全时功能。  相似文献   

14.
日本对中国和中国人的蔑视和敌视是逐步强化超来的。主要是近代日本从一次又一次的对外战争特别是侵华战争的胜利中获得了自信,并急剧膨胀、恶化的结果。既有日本国家的宣传、教化,也有日本知识界的推波助澜。这种思想观念不仅体现在中日国家交往中,还渗入到日本国民的潜意识中,成为日本民族的国家观念和民族认识的重要内容,其影响是复杂的、深远的。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海洋对人类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同时也导致国际间围绕海洋的竞争不断加剧。近年来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海洋争端越来越多,对大学生进行海权意识教育对于他们了解我国的"海洋国情",正确认识海权争议,增进维护国家海权的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具有重要意义。海权意识教育的内容包括海权理论、海洋经济、海洋文化、海洋政治等方面。对大学生海权意识教育的途径有课堂教学、专题讲座、网络宣传、社会实践等形式。  相似文献   

16.
海洋文化是人类对海洋本身的认识、利用海洋而创造的文明生活内涵。我国是一个陆海兼具的国家,在推进海洋强国建设的过程中,需切实增强全民族海洋意识。而明清时期,正是中国儒家思想发展的最后一个顶峰,中国历史上海洋文明发展的第二次高潮,也是中国落后与世界列强的发端。本文从中国海洋文学的发展历程,明清时期(西方近代)英美海洋文化发展历程,不同文明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与对比三个方面对明清海洋文化作品及同期英美文化作品并进行分析与比较,对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与海洋文化相互关系进行深入剖析,有助于当下我国建设海洋强国过程中的文化建设,为我们未来海洋文化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海洋意识,包括海洋国土意识、海洋资源意识、海洋环境意识、海洋权益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古今中外的历史发展证明,一个沿海国家或民族对海洋价值的认识,对海洋在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中作用的认识,国家及其人民海洋意识的强弱,对海洋重视程度,会直接影响这个国家海洋事业的发展,甚至影响到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迅速提高大众的海洋意识是加强海洋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衡量一个  相似文献   

18.
我的德育观     
一个民族的发展,与国民素养密不可分,而国民的道德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几乎决定国家的发展命运。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之间关系的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和行为规范。道德教育就是要培养人的道德意识及行为习惯。当今社会是经济发展的社会,意识发展经济,在物质文明突飞猛进时,我们国民的道德也在一步步丧失,如何进行有效的德育,笔者认为,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及道德情感的培养和道德评价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9.
思想教育是教育的重要板块。中国已进入改革关键期、攻坚期,不仅要重视公民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还要重视公民意识的国民心理发展。要通过思想教育,培养国民的公民意识,分析当前思想教育所面临的现实,积极克服教育难题,并从教学框架、教学宣传等方面强化引导和教育。增强国民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意识,对国家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近代中国自由主义者对苏俄思想文化领域考察后发现,苏俄人民并没有欧美各国所谓的国民自由。胡适、张君劢等知识分子站在自由主义的立场上,大力提倡思想言论自由。40年代后期,中国知识界特别是曾留学欧美的知识分子开始公开宣传自由主义。自由主义者认为,苏俄当局在思想文化界一切以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为指导排斥其他理论的做法不仅没有使苏俄的思想文艺生机勃发,反而严重地窒息了文化的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