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厄普代克的长篇小说《农庄》中,“我”和“母亲”的矛盾集中在对农庄的态度和选择妻子的标准上。“母亲”希望“我”能够离开纽约,回到农庄;“我”则劝告“母亲”离开农庄,居住在纽约。“母亲”对农庄的坚守象征着对上帝的守护;“我”对农庄的背弃象征着对上帝的逃离。“母亲”希望“我”选一个诗人作妻子,象征着昨日美国文化对神圣事物的渴望;“我”和“母亲”所喜欢的第一个妻子的离婚,以及和“母亲”所厌恶的第二个妻子的结婚,象征着年轻一代已经找到了上帝的替代物:性爱。  相似文献   

2.
海明威的短篇小说《雨中猫》、爱伦坡的惊悚小说《黑猫》和当代女作家欧茨的小说《白猫》中均有"猫"意象。在某种程度上,猫和女人具有特征相似性,"猫"的形象映射的是文中"妻子"的形象,"猫"的行为映射着妻子的行为。因此,从描述不同时代女性地位的角度,这三篇文章具有相似性和代表性。本文试从三篇小说中猫与主人公关系,即猫对其的亲密性来探究三篇小说中妻子的女性意识,以分析女性地位的变迁,以期从女性主义角度把握作品内涵。  相似文献   

3.
在《兔与猫》中,鲁迅运用象征手法刻画了几个富有象征意蕴的形象:兔、猫、"我",他将"伟大的同情"给予受到黑猫残害的兔子一家,让"我"凭着"强烈的正义感"杀死黑猫来为兔子报仇。在看似平常温和的笔法下,鲁迅赋予《兔与猫》在形象和主旨上的双重象征性,反映了他爱怜弱小、反抗残暴的人生态度,表达了他的生命意识与抗争意识。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分析莱辛《裂缝》文本中女性与自然在象征方面的联系,探究莱辛在这部作品中对男性与女性之间和自然与人类之间关系的思考及生态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5.
夏洛特·勃朗特善于选择意象凸显小说主题。在《简·爱》中,她选择自然界中象征惩罚罪恶和净化纯洁的“火”,作为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一个意象,在传达生态女性意识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爱之火反映女性自我意识的心理原动力;血性意识之火代表一种源自心灵的最自然的感觉;涅磐之火代表追求自由的人性。  相似文献   

6.
黑猫明白了     
夜深人静,皓月当空。高高的屋脊上一只黑猫呆呆坐在那里,好象有什么心事似的。白猫走来了,问道;“老黑,你又在愁什么?”黑猫说:“我在生气。表面看来人挺文明,是高级动物,可也会说谎呀!”“怎见得?”白猫问。黑猫捋着胡子说,“刚才我在主人家看了电视《黑猫警长》,  相似文献   

7.
用精神分析法看《黑猫》的象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埃德加·爱伦·坡在小说《黑猫》中为了描绘了主人公畸形变态的心理变化,营造恐怖气氛,塑造了一系列神秘的形象。从心理分析角度来看,这些神秘形象中黑猫普路托象征了犯罪诱惑,黑猫的白斑象征了对本我的外部遏制,猫眼则映射了主人公的良心。  相似文献   

8.
象征手法在爱伦·坡小说《黑猫》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雪华 《文教资料》2007,(18):76-77
美国作家爱伦·坡的短篇小说奇崛怪诞,充满神秘和恐怖的氛围。他提出创作短篇小说的“统一效果论”并付诸实践,运用多种手法以达到所要制造的效果,象征是其中独具特色的手段之一。小说《黑猫》是他的经典之作,其中象征的巧妙运用对于揭示主题和渲染气氛均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黑猫》描绘了主人公因为酗酒而变得疯狂暴躁,对黑猫进行了残忍虐待,后来又杀害自己妻子藏尸和最终被抓的故事。爱伦坡由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对恐怖环境的描写渗透了恐怖怪诞和人物的变态心理。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两位杰出的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和托尼·莫里森的女性意识。《紫色》和《最蓝的眼睛》分别是她们的代表作。分析了在这两部作品中,两位作家经过细致的刻画,描写了黑人女性的生活现实。在“有爱世界”和“无爱世界”中存在着能够觉醒和始终迷失的黑人女性意识,“妇女联盟”也对黑人女性意识觉醒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A Black Cat     
译文:艾米的爸爸在书房里上网.艾米走进书房对她的爸爸说:“爸爸.餐厅里有只黑猫。”“不要紧,黑猫是幸运的象征!”爸爸说。然后艾米说:“噢.是的。这只黑猫的确很幸运。它吃了您的晚饭!”  相似文献   

12.
阿特伍德的科幻小说《使女的故事》描绘了因盲目开发而导致环境严重恶化的基列国现状,表达了作者深切的生态忧思。透过女性性别视野,检视作品中的核心意象“花园”,以发掘其所蕴含的生态文化内涵。花园与女主人公奥芙雷德和乔伊紧密关联:于奥芙雷德而言,花园象征着女性与自然的紧密联系,她的生命季节与花园四季相互交融,通过她与自然的交往既反映了人对生态危机的反思,也揭示了人对精神生态重建的思考。而对于乔伊而言,花园则象征以男性为主的传统家庭,通过赋予女性在家庭事务中的权力,将女性束缚在家庭之中,从而让其丧失社会主体地位;同时,花园作为人造自然,更象征着统治者的欺骗策略与权力凝视。总之,借助花园书写,阿特伍德表达了她对性别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深沉思考。  相似文献   

13.
午餐吃芹菜,孩子们一个个面露难色,似乎在说:“老师,我不喜欢吃芹菜。”   唉,孩子挑食的毛病真的很顽固,几经劝说,还是白搭。怎样才能让孩子们心甘情愿地吃芹菜呢 ?正当我大伤脑筋时,忽然看到王谛正在津津有味地吃着芹菜,我故意大声问道:“王谛,你怎么吃得这么香呀 ?”“因为黑猫警长要想变聪明,就要什么都吃,这样就能抓到搬仓鼠了,我就是黑猫警长。”   王谛这样一说,许多孩子都开始动勺子了,因为平常小朋友们都非常喜欢看《黑猫警长》,而王谛在班上又是大家崇拜的“黑猫警长”。我赶忙接话说:“对,芹菜里有很多的…  相似文献   

14.
夏令嘉 《学语文》2008,(6):19-20
在“怀金悼玉”的《红楼梦》里,对林黛玉和薛宝钗两位女性的赞美和叹息是同时存在的。裙钗,粉黛,她们名字的寓意就引申出千千万万的女性。在这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故事场景及创作背景的里里外外.她们象征着人间美好的特质与易逝的悲哀。  相似文献   

15.
《觉醒》是19世纪美国女性主义作家凯特·肖邦的代表作,其主人公埃德娜是一位具有觉醒的自我意识并努力寻求自我的女性。作为一位女性,埃德娜在男权社会中努力寻求主体意识及自由独立的过程中遭遇到三重人格,即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的矛盾和冲突,无法摆脱传统社会价值观念的束缚,无法真正实现自我解放,只能走向自我毁灭。她的自我毁灭一方面消解了她为追求自我而作的努力,另一方面又象征着自由和新生。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女性作家和批评家的声音仍很边缘化,如何改变这一窘迫状况,是目前女性文学界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女性写作的角度看,女性作家要走出男性霸权的樊篱,凸现生态意识,树立“生态写作”的观念。从女性批评的角度看,女性批评家要整合东西方文化,树立“生态批评”理念。具有商业机制的编辑、出版这类中介机构,在运作过程中,要突破男性视阈的重围,凸现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17.
象征手法。就是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等,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的一种表现手法。《老子》一书中的婴儿、赤子,实际上是最高品德的象征,老子推崇的“婴儿“、“赤子”皆是一种深远的人格魅力;老子用“母”象征着天地万物的根源和始原“道”,而“子”却象征着由“道”而生的万事万物;谷象征着处下不争,谦柔包容的崇高品德。  相似文献   

18.
琳达·罗曼是亚瑟·米勒的名剧《销售员之死》中一个值得关注的女性,她扮演着“好妻子”、“好女人”的角色,自觉履行传统女性角色的规范和标准,生活在父权意识形态下,承受着男性话语霸权下的失语和角色冲突。这一切,都需要从女性主义的视角进行审视。  相似文献   

19.
本文意在说明《伤逝》是一篇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高度融合的艺术作品。现实主义为作品提供了环境,人物性格和细节的真实性,象征主义拓展强化了作品的意象,审美境界和形上意义。《伤逝》中的“家”和“夜”象征着人类的生存困境;“爱”象征着人类精神追求中世俗的牵绊和情感的重负;“花与动物”、“谈天,读书,散步”与“家条”象征了脱俗与世俗两种不同的人生选择;“子君”象征了一种虚无的存在,“涓生”象征着不可征服的生命;“走”是他的原型,是他反抗死亡与空虚,获得生命永恒意义与价值的方式。鲁讯围绕“立人”思想,在《伤逝》中表现了民族精神的再造意图。涓生这类意象的出现,表明鲁迅的创作由病态人格的揭露跨向了理想人格的塑造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20.
师:请这位同学读一读他创作的寓言故事《黑猫和白猫》。生:(读)邻居家的老奶奶养了两只猫。骄傲的白猫看不起黑猫,常常奚落它:“你敢和我比一比谁长得白吗?”白猫昂着头,喵喵地说。黑猫和蔼地回答:“不敢,主人养我们不是让我们比黑白的呀!”白猫愤怒地大吼一声:“喵呜,住嘴!你这黑不溜秋的东西,快到墙角躲着去吧!”黑猫不再说什么,悄悄躲到墙角去了。天黑了,一只偷粮食的小老鼠鬼鬼祟祟地溜出来,一眼就看见了那只大白猫,老鼠“嗖”的一下窜到了墙角。万万没想到,隐藏在暗处的大黑猫一下子就把它捉住了。小老鼠真纳闷,我怎么就没注意到大黑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