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明舒 《海外英语》2023,(6):5-7+20
生态翻译学由胡庚申教授于2001年提出,旨在将生态学中“适者生存”的自然规律引入译学研究中,并创造性地将翻译活动定义为译者在翻译生态环境中进行的适应与选择。生态翻译学的提出为当代翻译理论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近年来,这一由中国学者提出的翻译学理论逐渐获得国际社会的关注。进行生态翻译学与西方翻译理论的对比研究既有助于论证生态翻译学理论的合理性,又能促进中外不同理论视角的融合与发展。因此,该文章将生态翻译学与西方翻译理论中现存的多元系统理论、归化与异化理论及副翻译理论进行对比,旨在发掘其中的异同点,为翻译理论建设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生态翻译学给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为翻译研究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代表了翻译学科建设的新方向。本文主要以中国典籍中的《易经》翻译为例,论证了生态翻译学研究视角的可取性。同时生态翻译学也为典籍翻译提供了方法论上的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宋词与唐诗、元曲一样,都是我国优秀古典文学的代表。生态翻译学理论是近几年来较为热门的翻译理论。生态翻译学理论强调译者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从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在翻译生态环境中进行适应和选择,从而更好地传达原文情感。本文借助生态翻译学理论,从不同维度对林语堂和许渊冲两位翻译家的译文进行对比分析,旨在为翻译探究提供新的视角,为中国诗词外译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杨熙超 《海外英语》2013,(7X):141-142
生态翻译学是从生态学的视角进行的翻译研究。从2001年开始到现在的十余年,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天人合一"与"和谐"的生态学研究,为生态翻译学在中国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文化底蕴。该文首先介绍生态翻译学的含义以及产生的背景和发展,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生态翻译学的影响力,最后得出结论生态翻译学在中国必将有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通过生态翻译学视角,总结宜昌市博物馆展品英译策略及主要问题,针对性地提出批评修改建议,以期达到语言形式、社会文化、互动交际等复杂翻译生态环境中的最优方案。本研究主要意义在于:提高宜昌旅游文化类文本的翻译质量,促进宜昌入境旅游业的高水平快速发展;完善巴楚民俗文化对外形象构建,丰富宜昌旅游外宣话语体系,增强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为生态翻译学理论指导下的旅游文化翻译策略、方法、评价研究提供新视角、新数据和新解读。  相似文献   

6.
盛俐 《绥化学院学报》2013,(11):108-111
“生态翻译学”是生态学和翻译学的联姻,提倡从生态学的视角来研究翻译.文章将在生态翻译学视阈下探讨《生死疲劳》的英译本中源语和译入语间的三维转换,对葛浩文这一成功译作进行解码,为翻译工作者提供借鉴,以期更多的中国优秀文学作品被更好地推向海外.  相似文献   

7.
政府工作报告是向世界展示中国发展建设成就和理念的重要文件,其中包含较多的中国特色文化词,对翻译造成了一定的难度,研究在生态翻译学视域下进行政府工作报告中中国特色文化词的翻译策略以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分析生态翻译学的基本内涵,了解生态翻译学的三个维度;分析政府工作报告中中国特色文化词的翻译难点,以找到解决翻译困难的有效方法;在生态翻译学视域下探索政府工作报告中中国特色文化词的翻译策略,以达到提高翻译的准确性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范星星 《考试周刊》2013,(56):79-79
生态翻译学从生态的角度解读翻译研究,为翻译研究提供了独特的全新的视角,特别强调了译者与翻译生态环境之间关系的重要性。同样,口译作为翻译的一种形式,生态翻译学对其也具有特殊的指导意义。本文着重探讨了口译的生态环境及对口译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生态翻译学是一种生态学途径的翻译研究,涉及"生态学"和"翻译学"。基于生态翻译学理论,阐述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社会科学论文英文摘要翻译研究的意义,应用生态翻译学主要核心理念,如翻译生态系统的"和谐统一"论、翻译行为的"适应/选择"论、翻译主体的"译者中心"论等来指导社会科学论文英文摘要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10.
民俗文化是最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之一,而民俗文化词项的翻译历来也是跨文化交际翻译的难点之一,既要体现民族特色,又要让外国读者清晰明了。最近十几年兴起的生态翻译学理论可以说是最具中国色彩的翻译理论,为中国学者的汉英翻译提供了一条指导道路。本文在生态翻译学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其中的译者中心和适应/选择原则来探究最具中国民俗代表性的十二生肖的翻译,为以后的民俗文化词项翻译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旅游文化文本的翻译在旅游推广中起到桥梁作用,而景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主要载体,是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传播途径。生态翻译学从生态学的视角出发,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本文以黄鹤楼景区官方网站为例,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基础,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对当前旅游英语翻译进行了探讨,以便更好地推广中国文化景观,讲好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12.
杨会玉 《海外英语》2014,(18):156-157
生态翻译学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来看,翻译家李文俊在翻译取材上兼顾主流文学与边缘文学,体现了翻译生态整体观;他边创作,边翻译,边研究,三事共举,实现了共生与互生的生态翻译观;它的翻译翻译思想与他的翻译实践实现了高度的统一,体现了翻译生态系统内部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3.
生态翻译学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以生态翻译学“译者中心”理念为切入点来探讨译者主体性,认为“译者为中心”和译者主体性言说是一致的,都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一思想在文学特别是诗词翻译实践中也得到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柴艺铭 《海外英语》2023,(23):14-16
景区介绍是景区向游客展示景点文化和历史的重要文本,其中包括了许多中国特色文化词汇,对翻译造成了一定的难度。本文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以生态翻译学的理论和叙事方式,对宁夏二十一景中宁夏贺兰山岩画景区的英译词进行分析,探讨生态翻译学的三维理论对景区介绍词英译的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为宁夏景区介绍词的英译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以提升景区的对外交流水平。  相似文献   

15.
生态翻译学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来看,翻译家李文俊在翻译取材上兼顾主流文学与边缘文学,体现了翻译生态整体观;他边创作,边翻译,边研究,三事共举,实现了共生与互生的生态翻译观;它的翻译翻译思想与他的翻译实践实现了高度的统一,体现了翻译生态系统内部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诗词歌赋在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中具有重要的传播意义和文化价值.生态翻译学的兴起丰富了中国本土翻译理论,为翻译实践及理论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该文从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视角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许渊冲译本(简称许译本),杨宪益、戴乃迭译本(简称杨译本)进行对比研究,以期为今后中国古诗英译研究提供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生态翻译学是一门具备浓郁学科交叉特色的学科,其中引用了生态学的观点和办法,体现出学者对传统翻译的创新性研究。生态翻译学作为一门具有跨学性特点的学科,是运用生态理性及生态视角对翻译进行综观的理论。利用生态学理论对译者主体性进行证明的过程是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近年来,翻译工作研究中译者的主体性地位愈加得到重视。其中学者胡庚申提倡的生态翻译学中翻译适应选择学为确立译者的中心地位提供了巨大支持。本文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上探究"译者中心"的具体含义和主要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18.
生态翻译学是一个跨学科的翻译理论,是运用生态理性、从生态学视角对翻译进行综观的整体性研究,是一个“翻译即适应与选择”的生态范式和研究领域。该文简述了“生态翻译学”的立论基础,重点综述了“生态翻译学”在应用文本及汉语网络流行语的英译研究现状,以期推动“生态翻译学”应用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胡庚申的生态翻译学为外宣翻译的研究赋予了新的内涵,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具有重要的启示。文中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框架,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层面重点分析湖南省主要高校英文网站中"学校概况"中存在的种种翻译问题,探讨译者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性适应和适应性选择,探索如何运用生态翻译学理论来提高外宣翻译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是人类发展的重要理念,对人类活动产生着重要影响.伴随着时代思潮,生态翻译学于二十一世纪初应时而生.文章从中国传统文化视角,阐释、分析生态翻译学中类比思维、系统理论、动态视角与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的联系,希冀丰富和完善生态翻译学的理论体系建构,促进中国翻译界在世界翻译研究中的话语体系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