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女性主义是女权运动和生态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反对二元对立的逻各斯中心主义,旨在建立一个人与人、男人与女人、人与自然三个系统之间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托妮·莫里森是当代美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她深切关注黑人女性的生存和自我身份的建构。小说《恩惠》刻画了父权制社会中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和男性对女性的压迫,解构了西方传统思维中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的二元对立关系,勾画了一个多元的新型和谐世界,表达了莫里森希望解放女性和自然,实现男女平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  相似文献   

2.
作为非裔文化的代言人,莫里森的小说蕴含了丰富的自然意象。从生态批评的角度重读莫里森的《所罗门之歌》和《宠儿》,发现两部小说中的树木、花草等自然意象对非裔美国人的精神生态深有影响。自然有疗救、慰藉、庇护等作用,是黑人精神的栖居之所。莫里森讴歌了大自然的神圣和灵性,提倡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3.
从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的视角,分析莫里森的两部作品,1977年的《所罗门之歌》和2008年的《慈悲》,借以研究莫里森长达三十年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的发展;分析莫里森在创作中如何将种族、女性、自然因素联系在一起,以及黑人女性如何在性别歧视与种族歧视的双重压迫之下寻求身份认同并最终与男性自然和谐并存。  相似文献   

4.
托尼莫里森在其众多小说中成功的刻画了大量不同身份的,不同种族的黑人形象。然而小说中鲜为出现的白人形象也是小说情节发展,主旨升华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本论文将以齐泽克的欲望理论来细致的分析莫里森新作《恩惠》中白人男性雅各布内心欲望的发展过程,从而使读者更加深刻的了解莫里森笔下人物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5.
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通过分析莫里森在其第9部小说《恩惠》中描述的不同族裔间和两性间的关系,探究其相互尊重、共创和谐的思想启示。  相似文献   

6.
莫里森的小说《恩惠》主要介绍北美殖民地初期不同种族的女性所经历的惨痛回忆,本文主要以女性为主要出发点,解读文章中有关女性的无奈和被奴役的母爱。文章主要介绍女性身份的丧失,以及女性需要承受的双重压力和将要面临的生活,最终引出恩惠的主体,恩惠的对待周边的人,也将得到自我受惠。  相似文献   

7.
在《恩惠》中,莫里森讲述了黑人小女孩弗洛伦斯历经挫折而成长成熟的经历。同时给广大受压迫的女性以启示:想要获得真正的独立,女性不能再做男性的附属品,应该在思想上独立自主,开始女性主体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海外文坛     
正法国当代小说《主人的溃败》作者致词中国读者法国当代小说《主人的溃败》日前正式上市,该书作者樊尚·梅萨日还特意撰文致中国读者。小说从法国哲学家笛卡儿的名言出发,对当代某些破坏生态和环境的行为进行了反思:"自然的主人和统治者"人类,由于不爱护自然,不善待动物,被来自外星的新生命所控制,沦为奴隶。他们以前如何对待动物和植物,现在就  相似文献   

9.
以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理论重读经典作品是文学研究的新动向。从人类中心主义种族和两性冲突、二元制思维模式下女人和自然的关系、生态女性主义意识的崛起三个方面对托尼·莫里森的《爱》进行生态女性主义解读。通过从新的视角解读文学经典来渗透莫里森的政治思想:促进种族、性别和自然的全方面和谐发展,让爱起到作用,从根本上改变女性的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10.
刘丹 《海外英语》2012,(15):174-175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在其作品《最蓝的眼睛》和《所罗门之歌》中,用其细腻的手法塑造了一系列内心丰富、个性复杂的人物形象,该文将用荣格的原型意象理论剖析人物形象的潜意识意象,分析人物性格与环境之间的关联,使读者更深刻地理解莫里森笔下的人物。  相似文献   

11.
《都市精灵》是舒乙先生的一篇随笔,他有感而发,揭示了现代都市孤城寡人的现实,阐发了人类应关爱生灵,与自然和谐共存,并以此提升生活环境质量的深刻主题。文章视角独到,文质兼美,  相似文献   

12.
莫里森受到《圣经》等西方文化和黑人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神话传说的引用比比皆是。从原型批评中集体无意识以及象征中沉淀下来的人类共同的经验和心理这两个角度解释莫里森小说中人物命运的变换,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这部小说,对人性和生活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3.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在其作品《最蓝的眼睛》和《所罗门之歌》中,用其细腻的手法塑造了一系列内心丰富、个性复杂的人物形象,该文将用荣格的原型意象理论剖析人物形象的潜意识意象,分析人物性格与环境之间的关联,使读者更深刻地理解莫里森笔下的人物.  相似文献   

14.
托妮·莫里森是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柏油娃娃》描写了以白人文化为代表的吉丁和以非裔文化为代表的森的爱情冲突,表达了作者对人类破坏自然生态的批判以及重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希冀。笔者试从生态批评的视角来挖掘这部小说蕴含的生态思想。莫里森借助大自然,巧妙地把种族文化、阶级冲突融合在一起,自然已经和复杂的社会关系纠缠在一起。莫里森指出大自然不仅是人类身体的安置地,更是心灵的栖居地,调和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冲突需要我们回归自然,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力图唤醒人们的生态意识,其作因此蕴含着深刻而积极的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15.
吴迎春 《海外英语》2012,(3):216-218
《宠儿》是美国当代著名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代表作之一。该书为莫里森获得199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该文重点分析了莫里森独特的奴隶叙述方式及其在整个黑人文学中的文学地位。莫里森以奴隶尤其是女性奴隶的角度描写了奴隶的真实内部生活,改写了黑人女性在传统的奴隶叙述及主流文学中的刻板形象,揭示了掩盖黑人真正历史的沉重黑幕!填补了以往奴隶叙述的空白,为重建黑奴文学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6.
托尼·莫里森熟稔《圣经》,精通神话叙事艺术,其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场景、意象和主题等常常包含着丰富的神话因素.《宠儿》作为其代表作,集中体现了莫里森在这一方面高超的写作技巧.因此,从神话原型批评的角度考察《宠儿》中蕴含着的圣经神话原型,有助于读者更好地把握《宠儿》的主题以及体会莫里森的写作才华.  相似文献   

17.
《天堂》体现了非线性叙述和开放性的后现代叙事特征。叙事的片段化、多次反复性等叙事手法,是莫里森对美国黑人"破碎"历史的解读;小说中的叙事空白,人物身份的不确定,男性声音与女性声音交替错杂,促使读者充分参与文本的建构,从而引发读者的思考,深刻体会莫里森对黑人祖先那种既骄傲又沉痛和担忧的心理。  相似文献   

18.
多丽丝·莱辛的处女作《野草在歌唱》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女性的关怀。以生态女性主义理论为支撑,采用"环境"与"性别"双重视角,重新审视《野草在歌唱》中人与自然、两性之间以及女性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解读出莱辛对重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两性平等共存局面的期盼,希望这一解读能对人类构建和谐社会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9.
托妮.莫里森小说《柏油孩子》中从黑人女性的视角阐释了女性的身体同自然一样被视为男性统治的对象,从而表明了莫里森的生态女性主义的立场:只有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构建平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能达到真正目的上的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20.
谢荣 《考试周刊》2015,(14):29-30
宫崎骏的《幽灵公主》是以远古日本为背景讲述生态环境的动画作品,通过此动画片探讨人与自然的敬畏、对立、共存关系,从而给人类与自然的未来和谐相处以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