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档案网络化管理的推行已经有从中央到地方完整的档案馆体系作为实体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网络管理可以实现档案馆的馆际交流。在网络档案信息共建过程中,将通过各档案部门间的协作,建立网上共享档案信息形式的“虚拟档案馆”,可实现网上档案信息体系的完整。本文试就档案馆如何在信息时代实现馆际交流提出几点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档案网络化管理的推行已经有从中央到地方完整的档案馆体系作为实体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网络管理可以实现档案馆的馆际交流.在网络档案信息共建过程中,将通过各档案部门间的协作,建立网上共享档案信息形式的“虚拟档案馆“,可实现网上档案信息体系的完整.本文试就档案馆如何在信息时代实现馆际交流提出几点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3.
创新理念打破机关之间的信息壁垒,建立电子文件中心,实现机关之间信息共享;消除馆际之间的信息孤岛,建立区域内档案馆之间联动服务机制,实现馆际之间信息共享;搭建馆室之间的信息桥梁,建立档案馆服务党政机关的新平台,实现馆室之间信息共享;开通面向公众的信息窗口,建立档案信息服务社会大众的新阵地,实现档案信息社会共享。  相似文献   

4.
为了方便档案利用者查阅档案原文,实现馆际档案信息资源的交流与共享,提高档案利用和编研工作的效率,不少综合档案馆和文件利用中心已建立档案内容数据库,并取得很好的应用效果。企业也要重视和开展建立档案内容数据库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档案馆是档案目录中心信息的本源,目录中心仅仅拥有档案的二次、三次文献信息,这就决定了目录中心对管理着档案实体的档案馆有着一定的依存关系。目录中心建设的质量与工作开展的水平取决于档案馆对目录中心工作的重视程度以及基础工作开展的情况。同样,档案馆要想超越馆藏范围开发档案信息,进行馆际档案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最佳途径是通过目  相似文献   

6.
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使图书馆、档案馆的信息资源服务突破了传统的馆(室)藏局限,消除了图书、档案信息交流与传递的障碍。由于体制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图书馆、档案馆分属两个系统。各自为政,虽然两者之间有着许多共性。但联系并不密切。网上图书、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既有共同点也有区别,对此加以研究,有助于实现图书、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更好地为各项事业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7.
韩素君 《浙江档案》2005,(1):29-29,32
档案馆档案一般要经过归档鉴定、进馆鉴定和到期鉴定三个鉴定过程.档案进馆鉴定,不仅制约着档案的管理和利用,更关系着国家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要以维护党和国家历史真实面貌为前提,从区域整体观念出发,以当地、本级为主,把反应地区历史真实面貌、具有国家或地域保存价值的各种门类、各种载体的档案,齐全完整地收集进馆,以建立内容丰富、结构合理的馆藏体系,确保档案馆档案既完整又精炼.笔者根据从事档案接收工作的体会,谈谈档案进馆鉴定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11月8日,天津市区县国家综合档案馆民生档案信息馆际一站式服务开通仪式在市档案馆对外服务大厅举行。一站式服务是天津档案部门转变服务方式,完善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服务国计民生的重要举措,全市20家  相似文献   

9.
李欣 《档案管理》2000,(2):20-21
馆际档案信息交流的现存障碍是指档案信息在馆际交流过程中阻碍其顺利完成的不利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观念因素 由于我国长期存在的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影响以及长期的文化封闭思想的束缚,人们“没有对交流的要求,也就不会有对交流服务的依赖和重视”,所以,整个社……  相似文献   

10.
2019年9月17日,浙江省档案馆数字档案馆系统通过国家档案局专家组测试,成为全国首家通过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测试的省级档案馆。浙江省档案馆以局域网数字档案管理系统和电子档案长久保存系统,政务网电子文件归档接收系统和档案利用馆际共享服务系统,互联网"浙江档案网"门户网站、浙江档案服务网和"浙里办"App等系统平台为依托,构建了存量数字化与增量电子化并重的数字档案资源体系,实现"一网查档、百馆联动",系统建设规范、技术选择合理、整体水平先进,为浙江省电子政务建设和档案现代化管理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1.
论馆际档案信息交流的必要性李欣一、加强馆际档案信息交流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笔者获悉,国家社会科学研究部门希望国家档案局能够协助对我国各级各类档案馆收藏的有关近、现代历史时期的档案资料进行详细的调查摸底,以便根据档案材料的具体情况,制定我国近、现代历...  相似文献   

12.
《上海档案》2007,(4):31-31
周林兴在《北京档案》2007年第3期撰文,提出利用网络.创建档案知识博客群的设想。文章论:随着网络的发展,人们对网络的依赖和迷恋在不断加强。档案馆的工作重点也必须从传统的纸质文献处理向网上数字化信息处理转移。因为博客具有零技术等特性,通过超链接,可以使个人博客与同一部门的其他工作人员的博客链接成一个部门博客圈,同时部门博客间再互联形成整个档案馆博客圈,馆际之间就可以互连成档案馆联盟博客群。在档案馆内部,可以通过一种“聚合”方式收集员工公开的信息,使得档案馆各部门之间、馆领导和职工之间、馆员和馆员之间、馆员博客与利用者博客之间保持思想交流的通畅,从而增强团队凝聚力、提高团队作战能力.提高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3.
省级档案馆档案网络信息资源共享动力机制是促进或推动档案网络信息资源共享活动持续发展的动力系统。整个系统包括三大动力要素和五大动力机制。其作用是促进馆际间合作与共享,最大化发挥档案网络资源的作用和价值,提高档案馆工作效益。  相似文献   

14.
机关档案工作和档案馆工作要相互衔接、相互影响,必须改变过去那种简单、纯粹的“移交———接收”关系,使整个馆室体系真正联起来、活起来,建立起一个以档案馆为中心,以所属行政区域内档案室为外围的档案馆室网,形成一个广泛联系、互相协作、高效活络的档案(工作)信息收集、传递、开发利用的“蛛网体系”。档案馆和各机关都不具备构筑这种体系的天然职能。因为档案馆是文化事业机构,机关档案机构只负责保管本单位的档案,并对所属机构的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所以促使馆、机关档案工作有序衔接的“催化剂”只能是———档案行政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5.
基于云计算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别从数字档案馆建设的角度和用户访问数字档案馆的角度对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模式架构加以阐释,并从云存储、基础设施服务云平台、软件服务平台、馆际云服务的角度论述云档案馆的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16.
《湖北档案》2006,(4):4-4
3月,宣恩县委常委专题听取档案工作情况汇报,并对2006年档案工作作出了具体要求,一是档案馆要尽早实现省三级馆的目标;二是积极做好档案的接收,建立完整的全宗体系;三是做好馆藏档案抢救工作;四是建立档案目录数据库;五是进一步加强档案馆功能建设。主动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根据档案部门工作特点和现状,会议决定,一是将档案人员保护津贴纳入财政预算;  相似文献   

17.
王天泉在《中国档案》2006年第1期上撰文,介绍了重庆钢铁集团公司在拓展企业档案馆服务功能和方式上的做法。在企业档案馆的功能建设上,公司档案处提出把档案馆建成企业领导的决策馆:职工群众的贴心馆;管理人员的信息馆;面向基层的服务馆;展示厂史厂情馆;对外交流的友谊馆。在档案工作的方式上,公司档案处创造了一些新鲜做法:编写企业年鉴;“零距离服务方式”;一个电话。直接把图纸送到现场,受到科技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赞誉;全天候档案服务;会计事务所对公司财务进行审计,档案馆24小时等待。为审计人员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为增强档案馆的吸引力,办起了全国第一家家庭档案俱乐部。高质量的服务,使档案馆和档案工作的影响力、赞誉度不断增加,2004年重钢集团公司23个机关处室评比中,档案处(馆)的总成绩名列第一。  相似文献   

18.
为了保障档案的齐全完整,不断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工作服务,作为国家综合档案馆的县级档案馆要负责收集和永久保管本地区多种门类的档案。按照国家规定,立档单位应向档案馆移交保管10年的档案进馆,做好档案接收工作,确保档案质量,应认真解决好两个问题。第一,解决好立档单位领导的思想认识及接收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档……  相似文献   

19.
档案新馆布展是一个系统完整、复杂渐进的过程,需要多方共同参与。文章对我国档案新馆布展工作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出档案布展人员在积极争取馆房规划建设、档案接收征集、档案信息化、档案保护、档案编研等馆内相关部门支持,建立共赢机制的同时,还应充分利用外界资源,寻求档案馆际间,档案馆与图书馆、博物馆、展览公司、宣传部门及展览"受众群体"之间的长期合作,建立多方参与的联动机制,以提高档案展览质量,使展览在更广的领域内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广西档案》2003,(2):33-33
为建立全区统一的民国档案检索体系,促进和实现民国档案信息的交流和共享.南宁地区档案局(馆)根据全区档案目录中心制定的《广西民国档案案卷级目录采集方案》要求.2001年3月起开展了民国档案案卷级目录数据采集工作.分别于2001年4月底、2002年12月中旬完成本级馆和所属11个县(市)档案馆共6686条民国档案案卷级目录数据的采集、汇总和报送工作。为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的措施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