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编读往来     
《生活教育》2010,(5):96-96
这两期刊的封面去掉了商品化,最为心慰。这两期刊物首篇登了叶圣陶老写的《"生活教育"——纪念陶行知先生》与梁漱溟老写的《怀念我敬佩的陶行知先生》重量级文章,均显示可喜的开端。  相似文献   

2.
第一次正视梁漱溟,是大学时,读“毛选“第五卷,看到一篇文章叫《批判梁漱溟的反动思想》。于是,对这个人产生好奇,想弄明白他的思想与经历,就找他写的书来读。很迷  相似文献   

3.
台湾学者江灿腾先生的著作《明清民国佛教思想史论》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付梓了,读后颇想谈些感想。其实,欲为江先生的著作写点评论文字是早已存有过的念头。初识江先生是一九九五年秋在一次大陆与台湾文化交流座谈会上,在他滔滔不绝的直卒谈吐中,令人颇感其目光敏锐与功底扎实,尤其是对其佛教史的素养印象更深。会下我又曾与江先生作过一次较长时间的学术心得交流,实有相见恨晚之感。当时他送我一本《人间净土的迫寻》的佛学研究著作,读后便有写评介文字的打算。只是虑及该书尚未在大陆出版,便不得不暂时搁笔。如今他的著作终于与广大读者见面了,便有此机会了却这份心愿。  相似文献   

4.
语文出版社的教材中有一篇马克·吐温先生写的《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先生的作品以幽默诙谐见长,在这里选了一篇他写的《童年》,请同学们想想自己写的童年与之有什么不同。  相似文献   

5.
《陶渊明评传》序刘继才七年前,在拙著《陶渊明诗文译释》(与闵报贵合作)问世不久的一次学术会上,《北方论丛》编辑部的夏麟书先生得知我曾写过历史小说,便约我写一本《陶渊明评传》,拟先在《北方论丛》上连载。他说一定要写得有故事情节,以增强可读性。后来,不知...  相似文献   

6.
突然收到宁夏固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聂焱先生的来信。他请我为他的专著《现代汉语论集》写一篇序言。于是我来为这本专著写一篇序言,把它介绍给广大读者。 我同这本《现代汉语论集》的作者聂焱先生从没有见过面。但是有过文字交往。1991年《光明日报》上发表了《固原师专学报》的目录,知道他写作了《比喻四法》一文,就去了信。读了他的大作之后,也曾去信给予鼓励,好象还寄过一些材料。现在见到他的这本著作,很是高兴,为他的进步和成功而高兴。能在此为他写一篇序言,把它介绍给读者,我感到很是荣幸。我为现代汉语学的发展和繁荣而高兴。  相似文献   

7.
1998年正回月22日,是朱自清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日。以绒心目中的朱自清先生》为题,我们开展了一次写作活动。通过写作。达到了两个目标:一、促进学生阅读朱自清先生的作品,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二、了解来自清先生的生平和他一生追求光明的思想历程,接受朱自清先生人相勉力的熏陶。在引写过程中,我注意启动学生的思维,精心设计了引写过程:第一步,收集资料,开座谈会。初三学生对朱自清先生的了解,仅仅是读过他的《春》和《背影》,从《谈骨气》一文中知道毛泽东对他的评价。所以还必须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有关朱自清先生的生平资料和先…  相似文献   

8.
梁漱溟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著名人物,他以“特立独行、一代直声”饮誉后世,在学术思想上,他自认思想的根本是儒家和佛家,从他为什么会信佛和他对印度佛学研究的贡献及对于儒佛异同的比较等几个方面,可以看出梁漱溟佛学思想不只是他终身服膺的一种思想学说,也是他一生践履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9.
2010年第1期《文史参考》刊载了梁漱溟写于1976年12月31日的《梁漱溟遗稿:我所知道的周恩来总理》一文,其中有句话:"今年一月八日总理逝世,从国内到全世界哀悼赞颂盛况空前未有,但未必真知其人"。笔者认为,此话存在着成分赘余之病。  相似文献   

10.
著名编辑家、《收获》副主编程永新先生在他的《一个人的文学史》中谈到作家李洱当年修改小说的情形,他说:李洱改《导师之死》,那才叫改得辛苦啊!现在写小说的可能都无法想象。改了七遍还是八遍,我已记不清了,李洱这人确实素质不错,当时他在华东师大,悄悄地把他的小说给我和格非看,我们看一次就跟他谈一次。他改了几次后,我们觉得提高还是不大。  相似文献   

11.
林克 《老年教育》2007,(12):8-10
《六祖坛经》常带身边 毛主席十分欣赏六代禅宗慧能的《六祖坛经》一书,经常带在身边。他有几次向我谈及慧能,要我了解他的身世作为,读一点他的学说。我对佛学的有限知识,可以说都是得益于毛主席的教导。  相似文献   

12.
赵燕翼同志没见过闻一多先生,但读过他的诗集《红烛》、《死水》,珍藏了闻一多先生的木刻头像。他受闻一多先生影响拿起刀笔走上文艺和革命的道路。他一直把闻一多尊为“心中的老师”,写了一篇文章登在《群言》上。我也从未见过茅盾先生,但我有《茅盾文集》乃至《全集》,其中的很多作品我曾反复研读过。更为难得的是,在我还是学生时,以及后来当了教师,茅公曾数次复函赐教,并为我荐发作品,直到他逝世前几年还帮我审定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史上,梁漱溟以特立独行而著称。终其一生,他坚持独立思考,表里如一,不趋炎,不附势,不妥协,不畏惧,是一位真正的大儒。程思远先生对梁漱溟的评价是:潜心行学,一代宗师;探索人生,无所畏惧。1941年,梁漱溟在香港创办《光明日报》。当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沦陷。梁漱溟等人  相似文献   

14.
震球先生路远迢迢寄来了《联海神游录》书稿,嘱为之写序。我与震球先生乃是神交多年的朋友,追溯之所以会熟识,还是由于著名语言学家张寿康先生的介绍,因此执笔时自然而然地想起了已故的寿康先生。寿康先生治学严谨,很少向我推荐别人的论著。震球先生的文章是他向我推荐的少数几次例外之一。之后,震球先生经常寄文章来,我也不时推荐给《修辞学习》发表。我对震球先生印象最深的有两点:一是做学问有一股执著痴迷精神。他工作忙,身体欠佳,但却孜孜不倦于著述,而且多少年如一日,支持不懈。他的文章多而颇具  相似文献   

15.
人教社出版的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19课《在仙台》(五年制第十册第23课)一课,选自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课文通过写鲁迅在仙台学医时藤野先生对他的关怀和帮助,热情赞扬了藤野先生的正直无私、毫无民族偏见,以及他对中国人民的真诚友谊。鲁迅在写藤野先生对他的关怀帮助之前,先用一小段文字写了他在仙台受到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  相似文献   

16.
我还欠朱永新先生一笔债,因为我答应他写一篇《新教育之梦》的书评的,可是从这本书出版一直到现在,一年多了,我都没有能写得出。  相似文献   

17.
1985年6月应杨公骥先生之邀,我到长春为他的研究生上课。一次在和他的晤谈中,我特别提起了他五十年代初在《光明日报·文学遗产》版发表的一篇关于西汉巾舞《公莫舞》的考释论文。该文将《宋史·乐志》中长期未能被学者解读的《公莫巾舞歌行》作了精确的句逗和考释,发千载未发之覆,极为治古代文史的学界同人所称赏,堪称多年来研究汉乐府罕见的力作。我之所以提出此文,是因为在当时有一家出版社,约我写一本中国古代音乐的知识性小书。这类性质的书不但要写得通俗、有趣,而且必须以翔实的古乐考证为基础,才能深入浅出,为读者接受并令人益智。这类知识性的小书专家是不肯写的,因为费力不讨好。但我常回忆起少年时期,颇得益于开明书店出版的丰子恺先生作的《音乐的故事》,深  相似文献   

18.
沈迦先生告诉我,《伍叔傥集》就要出版了,要我为它写一篇序。如今,大陆知道伍叔傥先生的人已经不多了,我作为跟随他多年、关系又较密切的学生,当然是义不容辞的。但为伍先生的遗著写序,在我实在是很不轻松的。  相似文献   

19.
几年前,耿铁华先生的《中国高句丽史》出版的时候,他要我写序,我勉为其难的写了。这一次他的新作《高句丽古墓壁画研究》出版,又嘱我写几句话,令我十分慌怵,我那一点点高句丽考古文化知识,比起他的专门研究大作,简直是杯水沧海,凭着这点知识说话,岂不是“海水斗量”!研究高句丽考古文化,可不同于就文献探讨点历史问题,这是一项专门功夫,我认识的几位包括铁华君在内的这方面的专家,都是有多年参加考古发掘实践经验和广泛深入研究高句丽古迹文物学术功底的学术先进。  相似文献   

20.
<正>我认识启功先生是在1979年年初,那时先生刚结束在中华书局标点《清史稿》的工作回到北京师范大学(下文简称北师大)。为请启功先生参加并指导纪念陈垣校长诞辰100周年的筹备工作,经刘乃和先生引荐,我第一次与先生见面。当我说明是为纪念陈垣校长请他写回忆文章时,启功先生非常高兴,动情地讲述了他如何受到老校长的教导和恩泽,他说:"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